不知道從何時開始,我慢慢喜歡上了古建築,而我大四一整年的分段環島,就是以老街為主題串起的,這也讓我有時間能夠去觀察老街與其代表的文化意涵。全台各地的老街依照興盛時期的年代各自有不同的建築樣式、風華樣貌,以及背後的人文歷史,然而,它們所面臨的問題卻驚人的統一,必須面對老街觀光的蕭條與一致性太高的困境。
近年來的觀光都不免受到疫情影響,即使短暫出現因無法出國而使國內旅遊興盛的潮流,老街的觀光客停留時間大多也不超過一小時。更別提疫情解封後的報復性出國,悶了兩年的觀光客蜂擁而出,多少也影響到了老街的人潮。老街的旅客減少,觀光經濟蕭條,在這些外在條件的影響之下,老街原先的一些缺點就顯現出來了。
在逛老街時,你可能有想過,除了老街特色美食不同之外,為什麼每條老街賣的東西都差不多,永遠都有一攤是賣木製玩意的,好幾攤賣的是哪都可以買到的伴手禮?老街的缺點就在於當初推行老街旅遊時,過度複製而產生的結果,簡單來說就是彼此互抄作業,哪家生意特好我就換個老街賣一樣的東西。這種大家都一樣的風氣,導致老街之間沒有鑑別度、沒有記憶點,也讓旅客留下「吃完東西就走」的印象。加上老街觀光蕭條,跟其他地方相似度高的店家,也就比較容易倒閉。
我在逛過幾乎是全台老街之後,很簡單地將老街區分為三種,第一種是非常商業化的老街,舉目所見街上全是攤販、店鋪,第二種是一片荒涼,需要在地人帶著導覽不然只能逛個寂寞的老街,最後一種是界於一和二之間,同時也是最少見的,能夠平衡商業化與文化意義的老街。
第一種非常商業化的老街,其實就是上一段所說沒有鑑別度的老街。這種老街如果想要重新繁盛,需要去挖掘它們的在地文史故事、特色產業等等,並且釐清主題脈絡後再延伸出不同面向,同時可以透過老街上的店家進行故事或歷史串聯,最好能夠產生深度的文化體驗。透過提供與其他老街不同的旅遊體驗,加深旅客的記憶點,並給予他們下次再光臨的動機。
第二種較為荒涼的老街,相較於第一種可用的人力資源較稀少,只能依靠較為活躍的在地人帶頭,蒐集並整理在地故事,也許是導覽解說,或是在google地圖上提供相關資訊,也可以提供一個小的詢問點或介紹手冊,讓觀光客不只是走馬看花,也能稍微了解這條曾經繁華的老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