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繼續看下去……」(上)

2023/09/06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二零一七年九月二十八日,國民黨籍臺北市議員李新跳樓自殺身亡,坊間傳聞的矛頭,指向李新與女友郭新政的感情糾紛。

隔年,經整理資料、獨立調查,郭新政拍攝「類戲劇」影片《誰摔死了李新》,點名多位政治人物,介入一樁珠寶詐騙案,致李新承受不白之冤,間接導致李新自殺,並邀請已七十七歲的知名主播盛竹如擔任該片旁白。

遭點名的國民黨籍立法委員羅淑蕾、黃昭順,遂對郭新政、盛竹如提告「妨礙名譽」,臺北地檢署調查後認為,郭新政基於實際情況抒發心情的言論,並無捏造事實;身為立法委員,其行為屬「可受公評之事務」,因此,郭新政、盛竹如並無妨礙名譽的犯意,判定「不起訴處分」。

盛竹如亦堅持認為,影片所述內容,均與立法委員職權行使範圍、金融機構內控與稽核機制有關,屬於公共利益的一環,影片旁白是基於內容所提出的主觀意見評論,並無妨礙名譽的企圖。

羅、黃二人不服,向高檢署提起再議,高檢署認為,郭新政的調查完整齊全,駁回羅、黃二人的再議,全案確定。

《誰摔死了李新》以「類戲劇」手法揭露案情,與知名政治人物槓上,引發網路廣泛討論,突破百萬觀看次數,成為二零一八年底最火的話題。而擔任影片旁白的盛竹如,年近八旬,一如繼往,以他獨有的主播沉穩風格,口條流暢清晰不打結,娓娓道來,帶出案件的懸疑,甚至在影片中嗆聲「歡迎來告!」

有網友在PTT詢問:「盛竹如為什麼這麼帶種?」「他為什麼這麼敢?」

網友紛紛回應,「他是70、80年代敢跟黨國對幹的還生存下來的記者」、「盛竹如是真的記者出身的啊,是真的追真相的那種記者」、「他老人家根本超猛」、「沒什麼敢不敢的,他就是說實話」、「放到現在還是很猛」、「這背景難怪沒人敢動他,超猛的哩」、「盛竹如大哥真的超屌」、「帥慘了」。

盛竹如為什麼這麼帶種?

盛竹如,一九四零年二月生於陝西西安,祖籍湖南長沙,父親是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七日被委任「成都防衛總司令」的盛文,母親是父親的二太太。

生在烽火時代,父親南征北討,盛竹如在與外界宛如平行時空的老家,度過天真爛漫的童年,很少與父親見面:「那時候雖然有戰爭,但是我們住的地方並沒有發生戰爭,所以小孩子什麼也不懂,拿個木槍就很過癮了;那時候還很喜歡看平劇,都是要看武裝戲。」

一九四九年十二月,成都作為蔣家政權在大陸的最後一道防線,盛文安排一家子十多口,從成都搭機,經由海南島,到達台灣。九歲的盛竹如,不懂烽火無情,只是納悶,為何父親沒有同行?

十二月十日,蔣中正於鳳凰山機場向臺北起飛;盛文奉命率部向西康突圍,無奈大勢已去,遭懸賞捉拿,在四川蒲江一帶不知名的山中小廟,拔去眼鏡,脫下軍裝,與三太太一起化裝為攜女兒逃離戰火的平民夫妻,從川西潛經重慶、漢口、長沙、廣州,於一九五零年初,經香港逃至台灣,與家人會合。

盛竹如是母親的獨子,父親另有側室,未與盛竹如母子同住,母子倆相依為命。每天早起第一件事,就是等著報紙送來,搶先閱讀,少年盛竹如覺得,每天寫出一篇篇新聞,「記者很了不起」,立志將來要當記者。

母親蕙質蘭心,溫柔且堅毅,無微不至張羅生活起居,用家鄉風味的湖南辣椒、炒臘肉、沖菜,以慰思鄉之情,將故鄉的溫度延續到台灣。深刻的母子情,影響著盛竹如的人生抉擇。

一九五九年,盛竹如考入臺灣大學政治學系,雖為將軍之後,但靠母親獨力撫養,經濟並不寬裕,他申請了「清寒獎學金」,兼家教,在軍中廣播電台第二台(「漢聲廣播電台」前身)兼差播音員以賺取學費,完成了大學學業;考上留學資格,卻不捨母親孤獨而放棄。

一九六三年大學畢業後,服預官役一年,一九六四年退役前,考入《徵信新聞報》(《中國時報》前身)擔任外電編譯,兩個月後,九月的一天,盛竹如從報紙上看到斗大字體:「台灣電視公司招考男記者一名、女播音員一名」。

盛竹如很興奮,那時,台視甫成立兩年,電視是新興事業,他想試試看,但競爭者眾,「那時報考者高達一千餘人,台視還借用敦化國小充當試場,十幾個教室坐滿了參加筆試的人。」通過筆試,到了復試階段:「復試就是讓你拿一篇稿子在那唸,好像報新聞一樣,那時候因為沒有錄影設備,不能錄影,只能坐在那兒唸稿子。」

相貌端正、音色好,曾在軍中廣播電台兼差當播音員,又有報社編譯工作的基礎訓練,二十四歲的盛竹如從上千名角逐者中脫穎而出,考入台視,如願成為電視新聞記者。

當時的新聞組,隸屬節目部,四五個新聞組記者白天採訪,晚上輪流播新聞,前輩帶領他觀摩台視的新聞播報流程,他憑藉軍中播音員的經驗,四天後就開始播新聞,開啟「電視人」生涯。

通常採訪結束回到電視臺,記者們都要先寫稿,再照著配音,NG重來幾次也是常有的。個性沉穩、話不多的盛竹如,卻具天生的口條和臨場反應,他不用寫稿,而是在配音間,一邊看著採訪影片,一邊配音,沒有NG,一次就過,被同事豎大拇指:「獨霸一方!」

取自民視

取自民視

取自民視

取自民視

台視提供

台視提供

早期的台視新聞記者,所受訓練是「不要用太多形容詞」,以便轉播現場時分秒必爭,因此,盛竹如雖然語速較慢,但都以動詞陳述,使播報很有節奏感,相當契合新聞工作的特性,媒體曾以「『精簡』是新聞要件盛竹如果然話不多」為題,盛讚他具有新聞人的專業素養。

一九六八年,台視開始轉播「威廉波特少年棒球賽」,由盛竹如、傅達仁輪流播報,引發全台風靡少棒運動。那時,棒球專用術語通常來自英語、日式英文,盛竹如與棒球專家研究、討論,最終形成了沿用至今的棒球中式術語,他語調緩慢而沈穩,咬字清楚,「好球(strike)」、「壞球(ball)」、「安打(hit)」、「出局(out)」、「全壘打(home run)」、「盜壘(stealing)」、「雙殺(double play)」、「滑壘(sliding)」、「接殺(put-out)」……,很少使用形容詞的精准播報,將觀眾的身心帶入球場,扣人心弦,堪稱體育主播典範,也是老球迷的共同回憶。

不僅能沉穩播報新聞,還能越洋播報瞬息萬變的體育賽事,盛竹如成為當仁不讓的台視當家主播。

 ——待續——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