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嚴重社會問題:老了沒人照護、癌症高額自費醫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獨居老人

「阿伯你醒醒,你怎麼了?」復健師驚恐的語氣突然嚇壞了診所內所有人。

失禁癱軟在椅子上80幾歲的老伯,一度失去了心跳呼吸,老人家被抱下平躺地上後,經診所醫生護士搶救下,恢復了生命與意識。

「打電話叫救護車及聯絡家屬」護士下指示,隨後救護車到了,家屬卻聯絡不上沒來。

阿伯是復健常客,家在附近獨居。他不願意就醫,只說:「要回家」。

罹癌的同事爸爸

前幾天早上,辦公室的同事接到醫院來電告知:「爸爸目前的用藥已經無效,需要換新的標靶藥,一個月二次,自費要30萬左右,你們有500萬左右的準備嗎?」

原本標靶藥費一個月6萬,有保險給付還扛得住,癌症病情也控制得不錯,換新藥的藥費同事表示真扛不下來,急的找大家討論,是否要賣房來準備這筆錢?

嚴重的兩大社會問題

台灣已將邁入超高齡社會,加上少子,若不提前規劃,老後大概就像上述阿伯一樣,獨居,人都快走了卻找不到家人來處理。

台灣享有全民健保醫療,現代生活與飲食習慣的改變,導致罹患癌症人數逐年增加,在現代醫療技術下,癌症已非絕症,惟全民健保財務資源有限,無法負擔日益昂貴醫療與藥材費用,自費藥材一定拖垮病患家裡的經濟,若沒投保足額的商業保險,會像同事一樣,陷入負債與救命的兩難抉擇。

年過50歲,自己也邁入癌症好發的年齡,這兩天目睹這兩個案例,立即檢視一下自己的終身型「長期照顧保額」以及「癌症一次給付的保額」是否足夠?

好在,近兩年陸續已補上這些保障缺口。繳了不少保險費,確保風險來時,這些保額能讓坤濱扛得這些財務壓力。

你呢?扛得住嗎?

晴天備傘,預防破產風險在於事先有做好規劃,找到像坤濱一樣擁有CFP國際認證的理財與風險規劃專家諮詢,幫你提出解決這兩個非常嚴重問題的規劃,能放心、安心、省心地面對老年。

avatar-img
14會員
14內容數
「幸福」就是「健康」、「富足」擁有「魅力」生活的選擇權。坤濱身為國際認證高級專業理財顧問CFP,能協助您在事業起步時做好「保護財富」,主升段時幫您「創造財富」,交棒階段完善規劃「傳承財富」。透過理財觀念與知識的分享與交流,創造財務幸福與魅力人生。CFP can help.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林坤濱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癌症若於早期發現治療成功率和存活率都能顯著提高,若因資金不足而錯失黃金治療期真的很可惜。 國人罹患癌症人數逐年增加,衛福部統計,癌症居111年國人主要死因第一位,癌症死亡有8成7集中於55歲以上族群。 當今癌症已不一定是絕症,尤其近幾年來免疫治療出現之後,讓癌症有機會成為一種「可控制之慢性病」。
前幾天得知友人近八十歲長輩罹患肝癌,今日再收到消息人已經身故,老人家在做切片手術時大出血搶救不回來。 從發現到離開短短半個月,職業習慣使然,會設想這樣的情況下,有什麼樣的保險保障可以幫到她的家庭經濟? 問了一下近八十歲的她,只剩下額度不高的終身壽險跟癌症保險,定期醫療保險全都在75歲後到期結束。
我是在大一暑假時,為了買機車,跟高中同學一起在高雄大發工業區的遊艇公司裝潢部門打工,然後用薪水買了一台二手YAMAHA RZX跑車,陪伴我大學四年很拉風。 那時候沒什麼技能,純粹用時間與勞動實現了人生的第一個「理財目標」。勞動是辛苦的,賺到錢買車後續帶來的效益是美好的。我透過勞動給雇主帶來更好的報酬
投資自己的學習穩賺不賠。 傍晚的台北,紮實的完成連續兩個週末下午,永平財務顧問培訓實戰班的實體課程,接下來是上市場實作,進入案例實戰研討階段。三位老師的觀念與實戰經驗分享,含金量十足讓我從一點聽到六點都精神亢奮,意猶未盡。 你最近有做什麼學習嗎?有學到什麼嗎? 學習是邁向卓越的最短途徑。參與學習是走
每年五月是個人綜合所得稅申報期間,目前國稅局提供了多元的申報管道,所得資料下載協助,大大提升了報稅的簡化與便利。 你都採用哪種方式申報呢?你有充分使用這些服務享受報稅的方便嗎? 為何要繳稅?那些人要繳所得稅?那些所得要繳稅?稅額要怎麼算?申報時注意什麼稅額能最低? 中華民國憲法第19條:人民有依法律
最近二年來跟太太喜歡上運動,目前同時從事了爬山、跑步、羽球、高爾夫球、國際標準舞、瑜珈運動。 在4/13爬完美麗的苗栗加里山,隔週一到附近小學跑了5公里,週二及週三打了二場羽毛球。當晚,腳跟腰部關節、肌肉、筋膜出現了些許的痠痛不舒服。於是跟太太一起到住家附近的診所看診與復健,太太因狀況較為複雜,必須
癌症若於早期發現治療成功率和存活率都能顯著提高,若因資金不足而錯失黃金治療期真的很可惜。 國人罹患癌症人數逐年增加,衛福部統計,癌症居111年國人主要死因第一位,癌症死亡有8成7集中於55歲以上族群。 當今癌症已不一定是絕症,尤其近幾年來免疫治療出現之後,讓癌症有機會成為一種「可控制之慢性病」。
前幾天得知友人近八十歲長輩罹患肝癌,今日再收到消息人已經身故,老人家在做切片手術時大出血搶救不回來。 從發現到離開短短半個月,職業習慣使然,會設想這樣的情況下,有什麼樣的保險保障可以幫到她的家庭經濟? 問了一下近八十歲的她,只剩下額度不高的終身壽險跟癌症保險,定期醫療保險全都在75歲後到期結束。
我是在大一暑假時,為了買機車,跟高中同學一起在高雄大發工業區的遊艇公司裝潢部門打工,然後用薪水買了一台二手YAMAHA RZX跑車,陪伴我大學四年很拉風。 那時候沒什麼技能,純粹用時間與勞動實現了人生的第一個「理財目標」。勞動是辛苦的,賺到錢買車後續帶來的效益是美好的。我透過勞動給雇主帶來更好的報酬
投資自己的學習穩賺不賠。 傍晚的台北,紮實的完成連續兩個週末下午,永平財務顧問培訓實戰班的實體課程,接下來是上市場實作,進入案例實戰研討階段。三位老師的觀念與實戰經驗分享,含金量十足讓我從一點聽到六點都精神亢奮,意猶未盡。 你最近有做什麼學習嗎?有學到什麼嗎? 學習是邁向卓越的最短途徑。參與學習是走
每年五月是個人綜合所得稅申報期間,目前國稅局提供了多元的申報管道,所得資料下載協助,大大提升了報稅的簡化與便利。 你都採用哪種方式申報呢?你有充分使用這些服務享受報稅的方便嗎? 為何要繳稅?那些人要繳所得稅?那些所得要繳稅?稅額要怎麼算?申報時注意什麼稅額能最低? 中華民國憲法第19條:人民有依法律
最近二年來跟太太喜歡上運動,目前同時從事了爬山、跑步、羽球、高爾夫球、國際標準舞、瑜珈運動。 在4/13爬完美麗的苗栗加里山,隔週一到附近小學跑了5公里,週二及週三打了二場羽毛球。當晚,腳跟腰部關節、肌肉、筋膜出現了些許的痠痛不舒服。於是跟太太一起到住家附近的診所看診與復健,太太因狀況較為複雜,必須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前言 前幾篇文章提到的是高齡社會的狀況及即將面臨的超高齡所可能帶來的問題,想想看2045年的台灣。每三個人就有一個是老人—沒有勞動力,甚至生活都無法自理,需人照護的長者—,不管長照措施再齊全,照護工作再完善,都無法因應這樣的狀況,事實上,在台灣也已出現照護者與被照護者同歸於盡,其餘媒體沒報導的照護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對於譫妄,有很多不同的說法。有人說是失智的前兆,有人說是電解質不平衡,有人說是麻醉藥未退。以老爸的年紀與狀況,什麼都可能,什麼都佔有百分比。
Thumbnail
我們有兩個人一起退休,健保要從原單位轉出,我去公所辦理,承辦人說我要加在成年子女身上,我說家老大也是在公所加保,問我還有小孩嗎?有呀!還在唸書無收入,他也是要在公所加保。於是乎我們兩個人依附在老大名下的眷屬,老二可以自己獨立出來加保。 基於好奇,我問了承辦人,如果老大兩年未入境,沒了戶籍,要怎
Thumbnail
高齡照顧成為越來越多台灣家庭的重要課題,據統計,長者由家人自己照顧的比例最高,其中又以配偶居多,或是子女(孫子女),其次,才是社會熟知的外籍看護工來擔任。但還有一些家庭,因為工作或其他因素,家人不能全天擔任照顧工作,聘請外籍看護工又不符合申請條件,或因經濟因素無法負擔,他們該怎麼辦?   秀琪家
Thumbnail
40多歲的阿雄,上有三個姐姐,他是爸爸50多歲時,好不容易盼來的兒子,當然自幼就備受寵愛,還好他沒有許多獨子的通病,不但沒有恃寵而驕,反而非常又孝順,成家後還是堅持住老家裡,好方便照顧父母。   如今,爸爸也邁入90高齡了,由於行動不便,加上有中度失智,阿雄擔心白天上班時,爸爸一個人萬一有狀況沒
Thumbnail
台灣年齡層老化,獨居的老人越來越多,就算與家人同住,也克服不了身體機能逐漸退化的辛苦。上了年紀的老人或多或少都有腿疾,有的是關節退化、有的是肌無力、有的是骨質疏鬆等等,所以居家安全對老人來說相對重要。 有一群志工,每天挨家挨戶為老人的生活空間安裝簡易扶手,比如浴室出入口、馬桶旁、走廊,或是廚房
在臺灣,長期照顧失能家人的壓力很大。選擇安養院或家中看護都有壓力。本文談及讀者面臨的問題,並提出探討和討論。
Thumbnail
阿公已經九十高齡了。原本身子骨就虛弱(他得過胃癌,喉嚨也有一個開放的洞口,平常用布蓋著,咳痰時才掀開)的外公,前幾天小中風,住進了彰基。我星期一因為要看整型外科,所以就跟媽媽說順便去看阿公。原本以為整型外科是在上午(這也不能怪我們,我才第二次看彰基的整型外科而已),撲了個空,於是我們就直接先去看外公
Thumbnail
對於年長者而言,復健是一條漫長又艱辛的道路,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狀況不如以往,年輕時可能休息個幾天就可以復原,但到了老年階段,卻變成無法根治的問題,甚至不去醫院都不行,需要時時刻刻的到醫院進行復健,而許多年長者不希望麻煩家人,甚至家人因為工作上的繁忙,沒辦法陪伴就醫,所以長輩有時候會選擇隱瞞家人。
Thumbnail
因為二次的重病後,爸爸這次真的需要長期由他人照顧了,舉凡生活中的大小事自理的能力已經被疾病剝奪。起初開始照顧爸爸的時候,很難想像這種連自己決定要幹嘛的自由都沒有的感受是什麼? 因為自己把全部的力氣和感受,放在照顧者的位置,因此對於「病人」「被照顧者」「無行為能力者」他們仰賴他人的照顧而會有的心情很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前言 前幾篇文章提到的是高齡社會的狀況及即將面臨的超高齡所可能帶來的問題,想想看2045年的台灣。每三個人就有一個是老人—沒有勞動力,甚至生活都無法自理,需人照護的長者—,不管長照措施再齊全,照護工作再完善,都無法因應這樣的狀況,事實上,在台灣也已出現照護者與被照護者同歸於盡,其餘媒體沒報導的照護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對於譫妄,有很多不同的說法。有人說是失智的前兆,有人說是電解質不平衡,有人說是麻醉藥未退。以老爸的年紀與狀況,什麼都可能,什麼都佔有百分比。
Thumbnail
我們有兩個人一起退休,健保要從原單位轉出,我去公所辦理,承辦人說我要加在成年子女身上,我說家老大也是在公所加保,問我還有小孩嗎?有呀!還在唸書無收入,他也是要在公所加保。於是乎我們兩個人依附在老大名下的眷屬,老二可以自己獨立出來加保。 基於好奇,我問了承辦人,如果老大兩年未入境,沒了戶籍,要怎
Thumbnail
高齡照顧成為越來越多台灣家庭的重要課題,據統計,長者由家人自己照顧的比例最高,其中又以配偶居多,或是子女(孫子女),其次,才是社會熟知的外籍看護工來擔任。但還有一些家庭,因為工作或其他因素,家人不能全天擔任照顧工作,聘請外籍看護工又不符合申請條件,或因經濟因素無法負擔,他們該怎麼辦?   秀琪家
Thumbnail
40多歲的阿雄,上有三個姐姐,他是爸爸50多歲時,好不容易盼來的兒子,當然自幼就備受寵愛,還好他沒有許多獨子的通病,不但沒有恃寵而驕,反而非常又孝順,成家後還是堅持住老家裡,好方便照顧父母。   如今,爸爸也邁入90高齡了,由於行動不便,加上有中度失智,阿雄擔心白天上班時,爸爸一個人萬一有狀況沒
Thumbnail
台灣年齡層老化,獨居的老人越來越多,就算與家人同住,也克服不了身體機能逐漸退化的辛苦。上了年紀的老人或多或少都有腿疾,有的是關節退化、有的是肌無力、有的是骨質疏鬆等等,所以居家安全對老人來說相對重要。 有一群志工,每天挨家挨戶為老人的生活空間安裝簡易扶手,比如浴室出入口、馬桶旁、走廊,或是廚房
在臺灣,長期照顧失能家人的壓力很大。選擇安養院或家中看護都有壓力。本文談及讀者面臨的問題,並提出探討和討論。
Thumbnail
阿公已經九十高齡了。原本身子骨就虛弱(他得過胃癌,喉嚨也有一個開放的洞口,平常用布蓋著,咳痰時才掀開)的外公,前幾天小中風,住進了彰基。我星期一因為要看整型外科,所以就跟媽媽說順便去看阿公。原本以為整型外科是在上午(這也不能怪我們,我才第二次看彰基的整型外科而已),撲了個空,於是我們就直接先去看外公
Thumbnail
對於年長者而言,復健是一條漫長又艱辛的道路,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狀況不如以往,年輕時可能休息個幾天就可以復原,但到了老年階段,卻變成無法根治的問題,甚至不去醫院都不行,需要時時刻刻的到醫院進行復健,而許多年長者不希望麻煩家人,甚至家人因為工作上的繁忙,沒辦法陪伴就醫,所以長輩有時候會選擇隱瞞家人。
Thumbnail
因為二次的重病後,爸爸這次真的需要長期由他人照顧了,舉凡生活中的大小事自理的能力已經被疾病剝奪。起初開始照顧爸爸的時候,很難想像這種連自己決定要幹嘛的自由都沒有的感受是什麼? 因為自己把全部的力氣和感受,放在照顧者的位置,因此對於「病人」「被照顧者」「無行為能力者」他們仰賴他人的照顧而會有的心情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