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分享:繽紛色彩下,異性戀男子文森的隱喻《異男初階班:打樁機上的深蹲瑜珈練習指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撰文 / 攝影:賴芊芝

去年(2022)十一月自政治圈毅然決然回到藝術領域,也回到自己家鄉台北的藝術家文森,在個展中以「性」與「童年」結合成一組組繽紛的平面作品,回望過去之餘,更多的是對於藝術及個人生涯前行的展望。

raw-image

性與童年的結合:當下是難受,但不想困在那

在文森的童年中,父親之角色在裡面是相對缺席的,直到大學的一個重要場合,文森更加深刻地意識到這件事,在裡面每個人都穿著正裝打著領帶,而自己做的卻是馬上退到外面的廁所,google(查詢)「怎麼打領帶?」而在那個當下,重複試了數次卻始終無法成功打出好看的領帶,文森感受到早已深埋在心底,在當下再次億起的孤獨。不過,他並沒有想要沈澱於這樣的難受裡。

raw-image

痛與快樂的並存:與LGBTQ五族群的性經驗

一幅幅豔麗的創作裡,可以注意到「性」在作品中扮演的角色是重大的,卻也是孤獨的。

「所有事情都與性有關。」

文森說到。他認為在出生以後,不論是我們看待另一個自己可能有興趣的性別個體,或是我們眼底能看見的生命、生物,都與生命的結合有關,而這便是性。

raw-image

透過肉體達成溝通:理解另一個個體

在大學時期,文森與LGBTQ五族群(Lesbian, Gay, Bisexual, Transgender, Queer)皆發生過性行為,而他發現原先與異性戀女性的性經驗中,會在對方的眼睛中看見宇宙之間的關聯與關係,而這件事在與LGBTQ族群中很少能夠感受到,唯獨性關係的結束後仍會回到孤獨狀態同樣發生。也這樣的經驗亦讓文森更確認自己是異男(異性戀男性),並以這個暱稱作為創作的名稱之一。

raw-image

活著需要一種「平衡」

面具下是肉體,還是只剩骨頭?

在政治圈待過數年的文森深刻感受到社交的不可免,大家都會帶有面具,可是有些人拆下面具後,消失的是整個人生。這不是他想要的。這就如文森展覽論述中形容的:「性生活中白天壓力與夜間釋放、正人君子與衣冠禽獸、成年現實與兒時夢想......」兩個矛盾,或著多個矛盾總是存在於我們的人和生活上。可這些矛盾下真實的是什麼?人們是否還擁抱自己、擁有童年理想?也許,人只要存在,便需要找到那樣微妙的平衡,缺乏某一邊,就會不穩,接著崩潰。

raw-image

「性」在作品中扮演的角色

面具的另一個意涵:頭套、玩具

除了上述的政治表演,面具可能拆不下來外,這個意義也包括:

  • BDSM(綁縛與調教Bondage & Discipline,施虐與受虐Sadism & Masochism)的各種玩具。
  • 肉體承載不同的靈魂屬性:女友的面貌,具藝術家文森所說因道家的一些信仰關係,有時神明似乎會降靈在她身上,而在那個當下眼前的女友也不再是女友。
raw-image

慾望橫流的打樁機、深蹲、瑜珈......

在這裡面藏有過去,偷偷埋下隱喻

11月底文森辭職後,先畫的作品為寫實面向的畫,他發現寫實、臨摹其實講不出真正想表達的,應該先把抽象的思考丟在前面,找到適當的視覺語彙。結合他對藝術史的了解,文森表示:「當代藝術後沒有人是最創新的」,我們從這裡拿一些元素、那裡竊取一些方式,接著成為我們融合的東西,在這裡面有著過去,有著隱喻。

raw-image

藝術家文森所見的異男歷程是兩個端點的張力拉拔,是一個沒有答案的多選題。深蹲與瑜伽除了暗示性能力的基本功外,還有著社會期待下沒得選擇的壓力。在意著輸贏,而且還需要是「兩著全拿者」才有進入贏者角色的門票。

文森於座談中講述作品與創作/攝影:賴芊芝

文森於座談中講述作品與創作/攝影:賴芊芝

無止的輸贏較量也許是不可能能承受得住的,或許異男們該做的,是更接納自身、擁抱多元,成為接受度更高的個體。在文森的創作中,由作品說話的一幅幅創作中,直得我們嘗試開口討論性別、個體與他人、性,以及也許被藏在內心深處的童年陣痛,試著拿出來觸摸、接近,或許能夠再多走一點點路,如文森的繽紛色彩一般,接下來的路也許會再看到意想不到的風景與可能。

文森於座談中分享想法/攝影:賴芊芝

文森於座談中分享想法/攝影:賴芊芝

關於展覽

名稱:《異男初階班:打樁機上的深蹲瑜珈練習指南》

展期: 9.8 - 10.7.2023

地點:TAI Gallery 承藝術(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四段58-1號)(近捷運大安站四號出口)

時間:Tuesday-Saturday 12 - 7 pm

更多資訊

藝術家發佈之訊息

關於我

賴芊芝

IG

FB

raw-image





25會員
1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展覽體驗設計分支計畫┃策展觀點】從2023浪漫臺三線藝術季《花啦嗶啵》看大規模跨縣市展覽的整合問題「浪漫臺三線藝術季」則號稱是臺灣涵蓋範圍最廣的大地藝術季,同時也堪稱是臺灣規模最大的藝術展覽。但,這樣的規模產生哪些體驗設計問題?又該如何優化呢?
Thumbnail
avatar
UX.Debugger 體驗設計除錯計畫
2023-09-03
展覽| 周俊輝《背影》:當異常成為了日常無關我們的想法,歷史的車輪依舊無情地輾過了一條又一條生命。周俊輝的「背影」,或許不是一個解答,而是一個問題:「當異常成為了日常,我們該如何自處?」
Thumbnail
avatar
無書
2020-06-14
[展覽]國際大師艾瑞.卡爾的繽紛世界&SCHOLASTIC 兒童繪本展(2019)昨天特地去新光三越(台北南西店),為了看《好餓的毛毛蟲》🐛作者國際大師艾瑞.卡爾爺爺(Eric Carl)的特展。家裡有不少艾瑞.卡爾爺爺的作品📚,陪著小貝成長,展區看板有說明創作技巧🎨,陳列許多作品、閱讀區📖、畫展,還有小孩可以動作玩的拼圖🧩。
Thumbnail
avatar
小貝媽咪
2020-04-11
[展覽]2019台北國際書展 信誼「圖畫書動起來」親子體驗展分享2019台北國際書展帶著女兒參與信誼主題館「圖畫書動起來」親子體驗展,活動內容是動畫欣賞、偶台說故事活動(故事是「有一個老太太她吞了隻蒼蠅」There Was an Old Lady Who Swallowed a Fly中文版)及動手體驗動畫盒、費納奇鏡、走馬畫筒等,還有於立體塗鴉...
Thumbnail
avatar
小貝媽咪
2020-04-04
[展覽] 好奇心再進化:知識性繪本的時空之旅展區內容分成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早期的知識性繪本,從六零年代的「中華兒童叢書」,七八零年代成套百科代表「漢聲小百科」,九零年代單本台灣自然科學家繪本,如邱承宗的「蝴蝶」等。第二部分是邁向未來的知識性繪本,說明現代知識性繪本以圖像為主角,文字為輔,打破文字的疆界,讓人能夠靠著圖像理解內容。
Thumbnail
avatar
小貝媽咪
2020-04-03
展覽|2019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光之再現這週第一次去在世貿的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非常喜歡。會場很大,以藝廊為單位展出,作品五花八門,各種媒介和風格並陳,多樣性很高,許多作品都讓人像在逛美術館一樣願意駐足仔細欣賞,也許是鮮明的特色、有意思的概念、或者就是美。也有好幾個大型作品特別吸睛:
Thumbnail
avatar
黃郁書
2019-10-20
【展覽】 與月亮同行-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藝術是世界的共同語言,讓世界變得美麗與和平』 夢遊-遊展覽-
Thumbnail
avatar
小翠子
2018-11-14
近期展覽活動分享近期展覽活動分享 #看來也可以叫我另類活動通了呢 ﹝台中國際動畫影展TIAF﹞ ░簡介:引入世界動畫到台灣,而非在台灣展出國際動畫這麼簡,要導出台灣到世界,有些事情就必須在這塊土地上發生,而有哪些事情
avatar
NC設計事件簿
2018-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