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相信!這群人竟把中秋節過成元宵節?

2023/09/25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撰文|季勳、Xavier馬鴻裕

在台灣,中秋到來意味著「三節獎金、烤肉、連假」三個願望都能一次滿足。反觀馬來西亞,除了華人三大節日中的農曆新年被列為國定假日以外,端午和中秋都不會放公假,公司也不會額外發放三節獎金(哭.jpg)。即便如此,馬來西亞華人還是相當重視傳統節慶,每逢佳節少不了互送賀禮,民間也保留了許多節慶相關的習俗和慶祝活動,氣氛可說是非常熱鬧。


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中秋節非烤肉不可?

話說2015年9月,來台升學的季勳和Xavier參加大學宿營時,就對台灣人在中秋節烤肉這件事感到納悶,「什麼!中秋節要烤肉?」,而這或許也是許多大馬留台生印象中感受到的第一波文化衝擊。秋季班的開學日通常落在9月初,相當接近中秋節,大一新生往往會被學長姐「震撼教育」一番——被帶去體驗台灣的中秋烤肉文化。

台灣 vs. 馬來西亞:中秋必買清單

台灣 vs. 馬來西亞:中秋必買清單

1980年代,萬家香醬園以一句「一家烤肉萬家香」打響了自家烤肉醬的名號,同時將源於美國夏天烤肉的風氣帶進台灣,於是「中秋=烤肉」的觀念自此深植台灣人的心中。馬來西亞(華)人當然也烤肉,但從來都不是中秋專屬的例行活動,更談不上是常民節慶文化的一部分,不像台灣已普遍將烤肉視為中秋習俗。

從台馬烤肉方式也能看出兩地的文化差異。一般來說,馬來西亞(華)人在烤肉時並不會使用烤肉醬,各家有自己的獨門醃肉法,不少人還會在肉片上刷上一層蜂蜜,鹹甜交織的風味讓人讚不絕口,一點都不輸給任何一家烤肉醬!另外,「台灣人烤肉時一併烤吐司」這個行為也讓人不解。烤肉就是要烤「肉」啊,為什麼要烤吐司咧?更奇葩的是,有些人甚至還會在吐司刷上烤肉醬一起烤⋯⋯(傻眼貓咪🐱)

你呢?你喜歡在烤肉的時候烤吐司嗎?反正我們是真、心、不、愛。


中秋節就是要提燈籠啊!不然要幹嘛?

關於提燈籠,多數台灣人會直覺聯想到正月十五——元宵節,因為在台灣有一個有趣的傳說⋯⋯

從前從前,一位獵人不小心射死了一隻誤入凡間的神鳥,玉皇大帝知道後非常生氣,決定在正月十五這天放火燒毀人間。玉皇大帝的女兒不忍心看到民間百姓受難,便偷偷下凡通風報信,後來一位老人想出了辦法:「如果每戶人家在正月十五這天都放鞭炮並手提紅色燈籠,就能讓玉皇大帝以為人間着火,人民都被燒死了。」果不其然,當天玉皇上帝和天兵天將看到人間滿是紅光和震耳欲聾的鞭炮聲,認為人間已經陷入火海便離開了。就這樣,人民躲過了一劫,並在每年的正月十五放鞭炮和提燈籠慶祝。

時至今日,台灣元宵節的文化活動依然保留了提燈籠、看花燈、猜燈謎等習俗。有趣的是,這些文化活動並不會出現在馬來西亞元宵節,而是原封不動地複製貼到當地的中秋節。

說到這裡,台灣人應該會很好奇,為什麼馬來西亞華人會在中秋節提燈籠呢?

馬來西亞花燈藝術協會理事李暐豪提供了一種說法:

燈籠文化可以追溯到西漢時期,原本是在元宵節用來增添節慶的喜悅氛圍,到了唐朝,由於唐太宗特別喜愛燈籠文化,便鼓勵百姓在中秋節提燈籠,後來演變成當今流行於新馬兩地的中秋習俗。

另一種解釋則跟地理位置有關:

提燈籠這一習俗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百越文化。所謂「百越」,泛指中國以南沿海一帶的多個部落,包含福建、廣東、廣西、海南等。由於大馬華人的祖先大多來自前述的這幾個地區,所以盛行於廣東和廣西的提燈籠習俗便隨著祖輩下南洋一併傳入馬來西亞。

然而,過中秋、提燈籠的習俗確切起源眾說紛紜,已無法考究。


中秋燈籠的種類多又多

除了傳統的紙燈籠,還有會發出聲音的電子燈籠,更有獨一無二的手作燈籠!

每逢中秋節前夕,學校教師都會在美勞課安排手作燈籠的課程,讓學生從家裡帶來寶特瓶、鋁罐、紙盤、鐵絲及玻璃紙等材料。除了能夠體驗手作燈籠的樂趣,同時也能夠激發學生的創意,並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可以說是一舉三得呢~

馬來西亞華人社會慶祝中秋佳節的氣氛濃烈,儘管不是國定假日,家家戶戶都會在中秋節當天晚上提著各式各樣的燈籠繞行Taman(馬來語,原指「花園」,這裡具有「社區」之意)。繞行結束,大家還會把燈籠挂在樹上,長輩會在院子賞月、話家常,而小朋友則會開始玩「火」—— 用蠟燭來燒葉子、燒燈籠等等。

馬來西亞華人歡慶中秋節

馬來西亞華人歡慶中秋節

儘管燒燈籠這個舉動看起來既詭異又危險,但老一輩的人會認為燈籠燒起來象徵著「厄運退散、好運到來」,所以這大概也是我們小時候唯一可以光明正大玩「火」的機會吧?🤭

⚠️警語:使用火燭請注意安全,以免玩火自焚,季勳 & Xavier關心您。


你吃的月餅不是月餅

馬來西亞以各式口味的廣式月餅為大宗,北馬一帶可見福建月餅(大馬版金門博狀元餅)等傳統餅食。大馬華人對於「月餅」一詞的想像,一般都是典型的廣式月餅,所以當我們打開台灣的中秋月餅禮盒,心中大概冒出了無數個問號:「咦?這些不是月餅吧?蛋黃酥、鳳梨酥、芋頭酥、綠豆椪等糕餅不就是平時就會吃到的餅食嗎?」會有這樣的疑惑,是因為這些糕餅也經常出現在其他節慶場合或被當成伴手禮,並不是中秋節專屬的糕餅,而廣式月餅只會在中秋期間出現,99.99%的大馬華人也都會選擇廣式月餅來當中秋禮盒送人,畢竟這才是我們心中「真的」中秋月餅啊!

raw-image

近年來,台馬都吹起了一股「清真風潮」,讓華人獨有的月餅又多了一個「穆斯林友善清真版本」。所謂「清真(Halal)」,即合法之意,簡單來説就是原料、成分及處理過程都必須符合伊斯蘭教教規,從穆斯林的吃食到日常用品,都必須經過清真認證。

咦,明明是華人的傳統節慶,為什麼穆斯林也來參一腳?

其實認真說來,中秋節是傳統民族性節日,跟宗教信仰并無衝突。在馬來西亞,無論種族、膚色、宗教信仰為何,都可以一同歡慶中秋節,甚至可以看到馬來西亞華人穆斯林協會(Malaysia Chinese Muslim Association)聯合馬來西亞伊斯蘭教發展局(Department of Islamic Development Malaysia)舉辦中秋慶典,邀請華裔穆斯林和友族同胞共度中秋節,體驗提燈籠等習俗並一嘗月餅的滋味,足見馬來西亞包容多元民族文化與宗教信仰的胸襟。


文旦?柚子?傻傻分不清楚

台灣與馬來西亞的中秋應景水果

台灣與馬來西亞的中秋應景水果

台灣人在中秋吃的文旦,在馬來西亞並不常見。馬來西亞人的中秋應節水果是柚子,跟文旦算是親戚。柚,是芸香科柑橘屬的果樹,而「文旦」屬於柚的品種之一。

每年的8、9月是柚子產季,剛好遇上中秋節,如此便不難理解為何華人會在中秋前後吃柚子了。當令食材總是很容易跟節慶文化連結在一起(愛吃還要找理由),因此中秋吃文旦或柚子這一風俗的由來就延伸出幾種說法,各個版本都離不開古人在「柚子」這名稱上大做文章:

版本一:「柚」是「遊」的諧音,「柚子」代表「遊子」。中秋吃柚子讓漂泊在外的遊子能在月圓人團圓的這天藉著柚子思鄉寄情,也讓家人期盼遊子歸來團聚。
版本二:「柚」與「佑」同音,柚子(佑子)帶有希望月亮護佑孩子的寓意。

順帶一提,在馬來西亞流傳一個有趣的做法。有些華人在中秋祭拜神明時,會在供桌上擺放柚子作為祭品之一。如果想要生雙胞胎的話,祭拜時可供奉兩顆「果柄相連」的柚子,這麼一來就能如願懷上雙胞胎了。歡迎大家參考並踴躍嘗試,致力解決少子化危機!

雖說台灣人跟馬來西亞人的中秋應節水果稍微有些不同,但人類好玩的本性不分國籍,都會把文旦或柚子的外皮蓋在小孩頭上當作帽子,這點倒是如出一轍。

貓咪表示:​​人類真無聊。

貓咪表示:​​人類真無聊。

看到這裡,相信不少人都會對台馬文化感到新奇。明明是同文同種的華人,渡海落腳南洋後卻長出不一樣的面貌。在人類遷徙的過程中,原鄉記憶也被帶著走,他鄉缺少的,就稍微發揮因地制宜的本事或一點創意、巧思,以變通或創造來補足、保留及傳承。而且,無論是中秋烤肉還是提燈籠,但凡是好吃好玩的事物,大概也沒幾個人會真的排斥,或許哪天馬來西亞人也興起了中秋烤肉的風俗,而台灣人也開始在中秋玩起燈籠也說不定。



喜歡我們的文章?那就來 贊助專區 ,請我們喝杯咖啡吧~!❤

17會員
2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