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底至今,我度過了充實又愉快的半個月。這期間也經歷了學業上的緊張、焦慮和煩躁情緒,但碰巧最近在看巴夏的影片,受到他觀念的影響,我開始練習透過情緒來挖掘自己潛意識中的負面信念,因而經歷了一些豁然開朗的瞬間。
回想起高中日記本上,每頁翻開都能看到自己寫下的的負面詞彙,比如「我好累、壓力好大、好痛苦」,反觀此刻的自己,竟能能對過去半個月下如此之高的評價,真是令人慨嘆啊。
學習茶道25年的森下典子體悟出:「任何事皆存在季節感」(《日日是好日》
「任何事……」「那我現在學習旅程是不是也存在季節感呢?」
帶著這種視角,我重新審視我這一學年的課程表,上面以色彩來代表不同課程和項目,綠、橙、藍、粉,「啊,就好像四季的顏色!」我心想。四季在我來到香港後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循環了八次,夏天體驗悶熱,秋天躲避颱風、冬天領受寒風,春天感受潮濕。
我驚覺,原來已經緩慢展開的這躺學習旅程也存在季節感:夏天入學結識師友,秋天服務慈善組織,冬天觀課,春天實習......想到在這一年,將依循新一輪的四季變化,盡情學習、玩味、體驗和成長,我的心理也感動和期待起來。
我在觀看極簡布蘭達和維尼的YouTube影片時,維尼分享自己會記錄下每月的重大挑戰和變化,命名為「每月的行動事紀」。咦,就像在以前在課本上看到的中國歷史年表、世界歷史年表,這真有趣。
當我試著列下從今年1月到9月自己所做的行動測試、所經歷的較大變化,「原來我也主動選擇做了這麼多的事,令自己興奮的事啊......」我在心裡驚呼。
除了做每月的行動事紀,我也在一本小簿上記錄自己每天對應小時做過的事。這本小簿是我正在上的整理收納工作坊派發的,幫助大家俯瞰自己對時間的安排。
我意識到,整理自己對時間的安排,就像整理自己居住空間的物品一樣,都是一種觀察和了解的自己的方式。
時間、行程、空白;空間、物品、留白,時間和空間之間彷彿存在某些共通......
持續檢視和整理自己的物品後,原先那種對自己居住空間會產生的阿雜感已逐漸消失。
因為改用矮桌坐地上學習和工作,租房中原來就配備的桌子被我挪作他用,它是我進出門都會看到的家具,固定在牆上不可移動,我現在用它來放置外出包包、和平日在閱讀的2、3本書,並盡量保持清爽整潔的狀態,這樣每次出門或回來都能產生很乾淨的印象,心情也能保持愉悅和放鬆。
偶爾也會因為拿取出抽屜或者外出包包的物品出來使用,桌子短暫變得凌亂起來,不過只要花個幾分鐘,把物品放回原位,桌子就能很快恢復原先清爽、整潔的狀態。
整理物品似乎變得容易、輕鬆起來,我想如果整理想法也能像這樣輕鬆、不必絞盡腦汁該多好,或許還是要持續不斷練習吧!
8月底,我從 Carousell 買了一張二手矮桌(70港幣),想嘗試直接坐地板上、用矮桌來學習的生活。平時在學校課室或者公共圖書館,都是坐在常規的桌椅前上課或學習,回到家,如果能換種姿勢學習和工作,體驗感應該會不一樣吧?基於這種考量,我花了點時間在 Carousell 上尋購到下面這張高度和大小符合我需求的矮桌。
這三週,回到家後,我會坐在上面這張灰色軟墊上,然後在這張矮桌前寫功課、閱讀學校課程的論文材料、看Youtube、享用美食、學習日文、記錄生活等。
它讓我的日常生活中的學習姿勢豐富多樣起來,我不只能在學校課室和圖書館享受坐椅子的舒坦,也能在我的房子裡體驗坐地上的爽快,連自己的學習積極性也提高了。
這樣看,人真的是喜歡新穎和變化,可以大到換工作、換生活據點、換穿衣風格,也可以小到只是改變學習的姿勢(哈!)。
對於這週用英文進行的小組報告,和組員討論時,我察覺到自己提不起精神,有什麼法子可以讓自己變的很有動力去做小組報告呢?當時我琢磨不出個所以然,但內心很想要利用這次的小組報告來挑戰自己些什麼,而不是抱著隨便報告完就交差了事的心態。
有趣的是,那天晚上我躺回床後,昏昏沈沈的腦袋竟開始冒出靈感:我們報告的主題是 motivating students,我想我在學校雖然是學生,但學的是如何設計課程和授課,最終是要去給學生上課的,那我何不把班上的同學就當成我未來的學生,並且把我PPT中原本就要講的兩個 clssroom strategies of motivation 當場應用出來,用這些策略來激發班上同學聽我分享的動力。這個過程,相當於是我自己在練習應用這些動機策略,還能通過同學(學生)的反映來看是否起效果。
這麼一想後,我對於小組報告產生了期待和動力。
最後基於這些靈感,我調整了自己小組報告時的形式,「好險沒有浪費這次的小組報告的機會啊」,結束後我這麼想,我感覺到自己在報告時內心是抱著真的很想要讓大家明白我在傳達什麼的心態。之後有位同學向我說,「你講的時候,讓我很engage」,這也讓我很開心和感動。
回想我的日常生活,看書、整理物品、寫部落格等事情,都是因為自己做了會很開心,很自然就去行動了,是受到很單純但很有力量的內在動力驅使。不過像是用英文在班級面前進行小組報告這種會令人緊張的事情,如果能嘗試挖掘出做它的內在動力,就能讓自己從擔心「在別人面前丟臉」的恐懼心理,調頻為期待自己挑戰成功的狀態。
我的某個課程的小組成員是老師定的,不能夠自由選擇。雖然是4人一組,可是大家的學習風格也存在諸大差異,有的人較主動,會積極跟大家敲定小組內部任務的截止日期;有的人比較被動,並不去遵守大家事先協商好的約定。因為對彼此的了解甚少,一時之間,小小的埋怨和指責好像也開始悄然浮生,連我在某些瞬間也心生小小的不滿情緒。可是轉念一想:我對這位同學並不了解,他有他的學習風格,有他的生活模式也不一定,不如用溝通和了解來取代猜疑和埋怨。
另外我也覺得,被安排在和學習風格截然不同的人一組,或許就是為了讓我學習到一些什麼吧。那會是什麼呢?等我回去繼續好好覺察。
上面這些就是9月上旬發生的事情和我的感受與體悟,我想繼續觀察自己下去,也很希望自己對於腦中想法的梳理能更上手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