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與心得|原來我的鬼故事,只是內容搬運工的一個插曲而已

更新 發佈閱讀 1 分鐘
raw-image



剛剛方格子翁先生發了一篇文,{談談所謂的「內容搬運工」文化},大致回覆了我之前的抱怨與疑惑。(當然不是針對我而回覆,應該是很多數人的問題,統合回答)

翁子騏 David的文章
從錫蘭影片,談談所謂的「內容搬運工」文化


.

目前方格子正與大媒體集團在談「直送2.0」的方案。要幫原創者增加收益,但是,大媒體集團的長官認為:好像不用花這個錢。

作者用了這樣的引言:「直接到 PTT 等社群找話題改寫,流量更高,長官會認為為什麼要花這個錢。」

作者結論:驚訝嗎?其實還好。因為很多「自稱為媒體的媒體」,採用這種知識、內容搬運的模式,早就行之有年了,每天打開手機,你可以看到這種源源不絕的搬運內容。

.

所以,釋懷了。反正我也不是什麼大作者,文章被用,應該感到高興啊。有人欣賞有人看,應該滿足了。至於,些許的稿費與通知,方格子正在努力中。(我的鬼故事的故事)

.

我觀察方格子被谷歌新聞推播的頻率,最近少了非常多。大約只有七八月的三分之一。七八月看方格子的文章在「谷歌新聞推播」大約有30-40%的發現率,到了九月的現在,大約只剩下10%,少的可憐。谷歌也不知哪裡找了一大堆個人部落格,推他們的文章。嚴重排擠了方格子的文章。我推測應該也有不少網站想和「谷歌新聞推播」合作,以增加文章曝光率。是各方人馬爭食的大餅。

.

所以,我的方格子文章被推薦的蜜月期,應該也是結束了。那種爆衝式點閱率應該不複再現了。但也不是「船過水無垠」,經過七八月這一波被推文章的狂潮,我的文章點擊率,由10以下,提升到20左右,好一點的,還可以上百。另外,這波也結識了一些文友,互相追蹤。

.

看來是: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啊!兄弟爬山各自努力。

.

文中所提:我的鬼故事--來龍去脈--是這一篇

誇張|在風傳媒看到我寫的鬼故事

https://vocus.cc/article/65000df1fd897800019c2f09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PEACE..新人類
100會員
930內容數
PEACE..新人類
PEACE..新人類的其他內容
2025/03/27
提及靈異懸疑故事,人們往往會聯想到陰森的場景、詭秘的氛圍,以及那些令人毛骨悚然的鬼怪傳說。然而,真正觸動人心的,並非恐懼本身,而是潛藏在恐懼背後的現實情感與人性反思。 . 以青少年為主角的靈異懸疑小說,在文學領域中獨具一格。《超感少年出任務》不僅描繪鬼
Thumbnail
2025/03/27
提及靈異懸疑故事,人們往往會聯想到陰森的場景、詭秘的氛圍,以及那些令人毛骨悚然的鬼怪傳說。然而,真正觸動人心的,並非恐懼本身,而是潛藏在恐懼背後的現實情感與人性反思。 . 以青少年為主角的靈異懸疑小說,在文學領域中獨具一格。《超感少年出任務》不僅描繪鬼
Thumbnail
2025/03/25
. 基本資料  作者:陳振盼(原文作者:Jason Chin)   譯者:林大利  出版社:小麥田  出版日期:2025年1月22日 . 由「凱迪克獎」、「西伯特獎」、「庫克獎」得主打造的最新繪本力作《小身體大宇宙:一場微小世界的探險之旅》,是一本將科學知識與藝術之美完美結合的兒童
Thumbnail
2025/03/25
. 基本資料  作者:陳振盼(原文作者:Jason Chin)   譯者:林大利  出版社:小麥田  出版日期:2025年1月22日 . 由「凱迪克獎」、「西伯特獎」、「庫克獎」得主打造的最新繪本力作《小身體大宇宙:一場微小世界的探險之旅》,是一本將科學知識與藝術之美完美結合的兒童
Thumbnail
2025/03/22
. 「圖畫猜成語」,這個遊戲我最早見到是從兒子讀國小的時候開始的。某天,他從學校拿回一本小冊子,上面畫滿了各式各樣有趣的圖案,看起來像是謎語,卻又不是一般的謎語。當他興奮地邀請我們一起玩的時候,我們才發現,這些圖畫其實都是成語。 . 當晚,家裡的客廳變成了我們的「成語猜謎大會」。每個人都盯
Thumbnail
2025/03/22
. 「圖畫猜成語」,這個遊戲我最早見到是從兒子讀國小的時候開始的。某天,他從學校拿回一本小冊子,上面畫滿了各式各樣有趣的圖案,看起來像是謎語,卻又不是一般的謎語。當他興奮地邀請我們一起玩的時候,我們才發現,這些圖畫其實都是成語。 . 當晚,家裡的客廳變成了我們的「成語猜謎大會」。每個人都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接下來我又要恢復Substack那邊的電子報的發報。其實五月之後我的發文頻率就很高,累積文章量也很多,一直沒有發電子報的原因,是在思考「方格子」這邊的文章,有哪些是持續保持上鎖,不會把精簡版放到電子報去?
Thumbnail
接下來我又要恢復Substack那邊的電子報的發報。其實五月之後我的發文頻率就很高,累積文章量也很多,一直沒有發電子報的原因,是在思考「方格子」這邊的文章,有哪些是持續保持上鎖,不會把精簡版放到電子報去?
Thumbnail
我想錫蘭所指出的是,自智慧型手機開始普遍、人們對社群應用程式的依賴與著迷遠比網際網路剛興起的過去數十年還來得深,「媒體」發覺到了「快而且要短」的資訊需求,進而開始了爭奪流量的網路現象。
Thumbnail
我想錫蘭所指出的是,自智慧型手機開始普遍、人們對社群應用程式的依賴與著迷遠比網際網路剛興起的過去數十年還來得深,「媒體」發覺到了「快而且要短」的資訊需求,進而開始了爭奪流量的網路現象。
Thumbnail
剛剛方格子翁先生發了一篇文,{談談所謂的「內容搬運工」文化},大致回覆了我之前的抱怨與疑惑。(當然不是針對我而回覆,應該是很多數人的問題,統合回答) . 目前方格子正與大媒體集團在談「直送2.0」的方案。要幫原創者增加收益,但是,大媒體集團的長官認為:好像不用花這個錢。 作者用了這樣的引言
Thumbnail
剛剛方格子翁先生發了一篇文,{談談所謂的「內容搬運工」文化},大致回覆了我之前的抱怨與疑惑。(當然不是針對我而回覆,應該是很多數人的問題,統合回答) . 目前方格子正與大媒體集團在談「直送2.0」的方案。要幫原創者增加收益,但是,大媒體集團的長官認為:好像不用花這個錢。 作者用了這樣的引言
Thumbnail
驚訝嗎?其實還好。因為很多「自稱為媒體的媒體」,採用這種知識、內容搬運的模式,早就行之有年了,每天打開手機,你可以看到這種源源不絕的搬運內容。媒體這種「知識搬運工」實在很不入流,不過實際上,誰不想做有頭有臉的事,又能賺到錢?
Thumbnail
驚訝嗎?其實還好。因為很多「自稱為媒體的媒體」,採用這種知識、內容搬運的模式,早就行之有年了,每天打開手機,你可以看到這種源源不絕的搬運內容。媒體這種「知識搬運工」實在很不入流,不過實際上,誰不想做有頭有臉的事,又能賺到錢?
Thumbnail
今年(2023年)的3月30日,收到中華電信「隨意窩」要結束服務的通知有好幾天了。 已經很久沒有經營部落格,想到當年的文章是由雅虎奇摩轉過去,自始至終也沒有什麼瀏覽量,內容也只是一些流水帳,根本不吸引人,收到了通知後,也提不起勁,再轉移到別的網站。 (現在每天大小鎖事,心情都直接發FB了)
Thumbnail
今年(2023年)的3月30日,收到中華電信「隨意窩」要結束服務的通知有好幾天了。 已經很久沒有經營部落格,想到當年的文章是由雅虎奇摩轉過去,自始至終也沒有什麼瀏覽量,內容也只是一些流水帳,根本不吸引人,收到了通知後,也提不起勁,再轉移到別的網站。 (現在每天大小鎖事,心情都直接發FB了)
Thumbnail
剛剛下了YouTube,跟所有參加「Project v 分享工作坊/AMA」的創作者及主辦人說晚安,加拿大卡加利市這邊的太陽才正冉冉升起。我想以寫活動心得做為一天的開始。 方格子還在長大,從以前的報導式平台現在成為創作平台……。 在讓自己變成作者的路上,可以跟方格子手牽手一起變大,多好啊!
Thumbnail
剛剛下了YouTube,跟所有參加「Project v 分享工作坊/AMA」的創作者及主辦人說晚安,加拿大卡加利市這邊的太陽才正冉冉升起。我想以寫活動心得做為一天的開始。 方格子還在長大,從以前的報導式平台現在成為創作平台……。 在讓自己變成作者的路上,可以跟方格子手牽手一起變大,多好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