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我不怎麼寫免費文章與不開放轉載的理由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我想錫蘭所指出的是,自智慧型手機開始普遍、人們對社群應用程式的依賴與著迷遠比網際網路剛興起的過去數十年還來得深,「媒體」發覺到了「快而且要短」的資訊需求,進而開始了爭奪流量的網路現象。

要不是看方格子發貼文討論,我其實根本不會知道錫蘭有做影片批評現代媒體搬運、抄襲,甚至過度誇大內容的現象。

但這並不是什麼新鮮事。

大約在2014年前,Facebook出現一個網路媒體──或者說內容製造業──名叫「關鍵評論網」;這個「媒體」網站擅長以具強烈誘導性、激起情緒與好奇心的引文和標題為名。

關鍵評論網一天能刊載數十篇文章,這歸功於他們大量「轉載」了許多作者的文章,並刻意擷取偏頗的引文、下聳動的標題,發佈在Facebook──這項舉動讓關鍵評論網往後十年取得成功。它們是最早的流量受益者。

與關鍵評論網同時存在且採取相向手段的另一個內容製造業,就是數年前流行的「內容農場」。內容農場的行事作風基本上與關鍵評論網無異,應該說,關鍵評論網就是學內容農場那套。除了煽動的標題與封面圖片,內容農場最惡劣的手段,是把「來源」抹除,直接把自己當成是資訊的產出者。

有關內容農場和關鍵評論網的「利益」手段,大家可以直接參考David今天的新文章(我就愛蹭David的文字)。

在方格子最早開內容直送的時候,我曾經有開通過這項服務。直送的媒體印象中包含關鍵評論網、風傳媒(這個不確定);除此之外,也曾因為撰寫鄭家純遭到性騷擾的事件、有關總統大選的一些觀點,收到幾家媒體編輯的轉載請求。

以我自己的經驗,關鍵評論網的體驗是最糟糕的。即使你寫的已經是最不具爭議性的文字,他們總是有辦法幫你挑出特定句子重新排列出讓人氣得牙癢癢的引文,還導致原作者無端被罵──也因此有很多寫作者現在很討厭關鍵評論網,就是因為他們會這樣亂搞。

從那以後,我就關閉內容直送的功能了。

說到轉載的益處,有些人可能會覺得轉載或許能替寫作者帶來流量與讀者?

想太天真了。

事實上,會因為轉載文章來找你的讀者都是少數;就算有,也是特地來罵你的。更不用說流量這種東西,是內容製造業他們自己想賺的,你的內容對它們來說是「免費取得的商品」,幾乎不用額外花太多心力就能拿到好處。

從頭到尾,寫作者根本沒有受益。除非你對於「想傳達的事情」有真愛,希望大家都該看看,否則將文章完全免費授權轉載,是毫無意義的事。

我想錫蘭所指出的是,自智慧型手機開始普遍、人們對社群應用程式的依賴與著迷遠比網際網路剛興起的過去數十年還來得深,「媒體」發覺到了「快而且要短」的資訊需求,進而開始了爭奪流量的網路現象。

而在這股現象中,原創的創作者永遠是受害者。

所以真的在乎自身價值的寫作者們,你們很清楚該怎麼選擇。

說到這裡,也該來談談標題的想法了。

我現在幾乎不寫免費文章的原因,就在於我認為我的文字應該擁有對應的「價值」,而不是能任由媒體「無斷轉載」(日文,無取得授權就搬運內容)的東西。將內容鎖付費限定和Premium,就是我能做到最基本的內容保護與價值的捍衛。


在這篇文章加碼談談之於寫作者而言「流量」的意義。

前幾天有透過貼文跟大家聊到「流量」的事。在那篇貼文,我主談的是流量帶給寫作者的效益:

流量未必能帶給你同等效益。今天你寫一篇文章忽然暴增一萬點閱率,可是這些讀者到底有沒有轉換為你的「追蹤者」,這是清晰可見的。
此外,你今天獲得高流量,可是這些流量未必能進一步擴散到你過去和未來寫的文章,因為「讀者沒有追蹤你」、「對這篇文章感興趣,未必會想讀你寫的其它內容」。
我想只有部落客、專業的工商寫手會比較需要在乎自己的文章流量了,畢竟他們才是真正靠流量吃飯的文字工作者。除了他們以外的寫作者是否應該追求流量?大家可以自己思考一下。

在這個觀點的另一方面,寫作者在乎流量的根本因素,在於「有沒有人讀」。

希望有人讀你的文字並因此認識你,發表免費文章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也是新手寫作者必經的練功過程。寫免費文章除了能檢視個人魅力,也能從內容回饋和讀者反應,學習與調整對文字的敏銳度和技術力。

對於新手寫作者,流量是成就的象徵。你今天寫的文章如果有超過20人點閱,即使「已讀」不超過3人,你會不會開心?我相信只要是新手絕對會開心。因為對新手來說,有人讀過,就是他們在寫作初期最大的肯定。新手的動力來源也多仰賴這微不足道卻意義重大的成就。

可是隨著寫久了,我們會漸漸觀察到「流量轉換讀者」的現象似乎並不頻繁。如果你有感受到,就代表是時候要精進自己的寫作功力、選擇題材的眼光了。我會把這份對自我不足的覺察視為「第一次試煉」,也是對新手寫作者能否堅定寫作的重要考驗。

如果你正處在這個階段,卻還是緊抓著流量數字不放,就證明你完全搞錯方向了。千萬不要繼續下去,趕緊回頭。

流量的意義,會在某個時間點變質。它不再是單純肯定,而是危機。

寫了一年,瀏覽量平均50人,追蹤者始終沒成長,這是很值得關切的警示。

我要提醒的是,新手寫作者千萬別老是緊抓著流量不放。流量的意義,取決於你自身的定位。如果你立志就是想當個像關鍵評論網或內容農場那樣的內容製造者,那你確實該想盡辦法抓住流量。雖說這是一條死路。

如果你是部落客或商品寫手,流量對你同樣很重要。因為流量就是你用來跟商家爭取工商機會的手段。

但如果你是非常看重內容價值的寫作者,好比說小說家、政治社會評論家、醫療保健、生活日記等等……流量或許有幫助,但不是你該緊抓不放的重點。內容的品質好壞,才是必須正視的。

大概談一下,大家加油。


大家好,我是Moonrogu,是一位奇幻小說家,同時也是在方格子深耕數年的文字創作者。你可以透過追蹤,即時掌握並閱讀到我的小說創作、文字觀點,以及我在這幾年以來累積的創作心得。希望能讓大家收穫滿滿,也期待你們加入我的社群,與我互動。

追蹤社群FB粉專 |噗浪Plurk方格子社群沙龍「意識旅者之地」

Moonrogu奇幻小說連載房間正式營運中!「炬時秘典:數位出版小說集」

Moonrogu首個收費專題只要299元,就能永久暢讀我的奇幻創作觀和經驗談「奇幻寫作事:想像世界的創作旅程」

歡迎追蹤我的方格子,並成為Premium會員閱讀我的Premium限定內容。同時也誠摯邀請你,如果你認同我的創作價值,可以透過贊助連結給予我支持!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oonrogu的炬靈書室
18.7K會員
2.3K內容數
文字是嚮導,意識是光炬。 唯有書寫,我們才得以前進,而意識也得以照拂更遙遠的境界。 儘管世界為濛霧阻饒、路途充滿荊棘,靈魂無可倖免。 文字終將引領意識。 我們都是意識的旅者。我們書寫,我們創造。
2025/04/15
以現狀來說,創作者的機會其實還是很充沛多元的。只是由於近幾年創作者數量遽增,也可能讓不少人有「僧多粥少」的感受。然而我認為關鍵問題,其實在於很多人還是習慣聚焦實體出版,卻忽略了其它的發展手段,這都是對整體數位市場環境不夠了解所造成的情形。 我認為,既然選擇投入數位市場,那就應該試著換一套思維
Thumbnail
2025/04/15
以現狀來說,創作者的機會其實還是很充沛多元的。只是由於近幾年創作者數量遽增,也可能讓不少人有「僧多粥少」的感受。然而我認為關鍵問題,其實在於很多人還是習慣聚焦實體出版,卻忽略了其它的發展手段,這都是對整體數位市場環境不夠了解所造成的情形。 我認為,既然選擇投入數位市場,那就應該試著換一套思維
Thumbnail
2025/04/13
現在請跟著我想像一下,稿紙是一張地圖,筆(好啦或者鍵盤手機)是你的油燈(好啦手電筒好不好)。 而你,是個冒險者,身處在這片地圖中心,周遭全是黑暗迷霧──你,要怎麼揮開迷霧的糾纏,開啟視野呢?
Thumbnail
2025/04/13
現在請跟著我想像一下,稿紙是一張地圖,筆(好啦或者鍵盤手機)是你的油燈(好啦手電筒好不好)。 而你,是個冒險者,身處在這片地圖中心,周遭全是黑暗迷霧──你,要怎麼揮開迷霧的糾纏,開啟視野呢?
Thumbnail
2025/04/09
這是一篇提醒人類思考能力仍是我們在未來生存必備能力,即便AI當道也是如此的文章。相反的,越是依賴AI,並因為有了AI就放棄思考,其實形同於自主性退化。
Thumbnail
2025/04/09
這是一篇提醒人類思考能力仍是我們在未來生存必備能力,即便AI當道也是如此的文章。相反的,越是依賴AI,並因為有了AI就放棄思考,其實形同於自主性退化。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在網上看到一些文章或影片,覺得很有趣或有用,但卻發現它們並不是原創的,而是從其他地方轉載或抄襲的?這種現象在網絡上越來越普遍,有些人甚至以此為業,被稱為「內容搬運工」。他們通常不會註明出處,也不會尊重原創者的版權和智慧財產權,只是為了吸引流量和賺取廣告收入。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在網上看到一些文章或影片,覺得很有趣或有用,但卻發現它們並不是原創的,而是從其他地方轉載或抄襲的?這種現象在網絡上越來越普遍,有些人甚至以此為業,被稱為「內容搬運工」。他們通常不會註明出處,也不會尊重原創者的版權和智慧財產權,只是為了吸引流量和賺取廣告收入。
Thumbnail
我想錫蘭所指出的是,自智慧型手機開始普遍、人們對社群應用程式的依賴與著迷遠比網際網路剛興起的過去數十年還來得深,「媒體」發覺到了「快而且要短」的資訊需求,進而開始了爭奪流量的網路現象。
Thumbnail
我想錫蘭所指出的是,自智慧型手機開始普遍、人們對社群應用程式的依賴與著迷遠比網際網路剛興起的過去數十年還來得深,「媒體」發覺到了「快而且要短」的資訊需求,進而開始了爭奪流量的網路現象。
Thumbnail
驚訝嗎?其實還好。因為很多「自稱為媒體的媒體」,採用這種知識、內容搬運的模式,早就行之有年了,每天打開手機,你可以看到這種源源不絕的搬運內容。媒體這種「知識搬運工」實在很不入流,不過實際上,誰不想做有頭有臉的事,又能賺到錢?
Thumbnail
驚訝嗎?其實還好。因為很多「自稱為媒體的媒體」,採用這種知識、內容搬運的模式,早就行之有年了,每天打開手機,你可以看到這種源源不絕的搬運內容。媒體這種「知識搬運工」實在很不入流,不過實際上,誰不想做有頭有臉的事,又能賺到錢?
Thumbnail
最近剛修完研究所的資訊隱私課程,課程中閱讀了Tim Wu的《The Attention Merchants》一書,對於廣告行業、自媒體有了不一樣的認識。 無論是創作者還是使用者,我們都不斷的在不同平台之間游走-創作者帶著創作、使用者帶著注意力。
Thumbnail
最近剛修完研究所的資訊隱私課程,課程中閱讀了Tim Wu的《The Attention Merchants》一書,對於廣告行業、自媒體有了不一樣的認識。 無論是創作者還是使用者,我們都不斷的在不同平台之間游走-創作者帶著創作、使用者帶著注意力。
Thumbnail
前兩篇都是為了創造作家與商家群聚市集所規劃的功能,而此篇則是更進一步的作家品牌創造---覺醒Blog
Thumbnail
前兩篇都是為了創造作家與商家群聚市集所規劃的功能,而此篇則是更進一步的作家品牌創造---覺醒Blog
Thumbnail
「網文走了20年,一朝回到解放前。」在2019年年初,網文市場巨頭掌閱、閱文、阿里巴巴三足鼎立吃光移動閱讀市場份額的姿態,被半年多前殺出的「免費閱讀app」攪亂了一池春水。
Thumbnail
「網文走了20年,一朝回到解放前。」在2019年年初,網文市場巨頭掌閱、閱文、阿里巴巴三足鼎立吃光移動閱讀市場份額的姿態,被半年多前殺出的「免費閱讀app」攪亂了一池春水。
Thumbnail
『網路賺錢』這個這個名詞大家都不陌生,但真正得窺其門徑的人有多少? 方格子到底是什麼?是部落格嗎?該如何賺錢? 方格子是為作家提供一個賺取額外收入的平台 相信我下的這個標題就是很多人的疑問,動動手指、寫寫文章就能賺錢?是能夠有多少收入呢? 有不少人跟我一樣在十幾年前網路通訊剛崛起的年代就開始寫文章
Thumbnail
『網路賺錢』這個這個名詞大家都不陌生,但真正得窺其門徑的人有多少? 方格子到底是什麼?是部落格嗎?該如何賺錢? 方格子是為作家提供一個賺取額外收入的平台 相信我下的這個標題就是很多人的疑問,動動手指、寫寫文章就能賺錢?是能夠有多少收入呢? 有不少人跟我一樣在十幾年前網路通訊剛崛起的年代就開始寫文章
Thumbnail
農夫轉行當偵探啦! 「幾十億人都驚呆了!」、「80 萬人瘋傳全球禁播的MV,這真的讓我看不下去了...」、「膽小的人別看!美國 19 號區的秘密」、「不可思議!這家公司倒閉了,450 萬人搶著捐款,硬
Thumbnail
農夫轉行當偵探啦! 「幾十億人都驚呆了!」、「80 萬人瘋傳全球禁播的MV,這真的讓我看不下去了...」、「膽小的人別看!美國 19 號區的秘密」、「不可思議!這家公司倒閉了,450 萬人搶著捐款,硬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