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善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善惡,到底是什麼?  

善意指善良,惡意志邪惡,想必這是沒有問題的,對吧? 善舉是讓他人對你尊敬,惡舉是讓他人對你唾棄。

 那麼...我們來看看性惡(善)論和無惡無善、有惡有善。    性惡論是對人性的一種看法。主張人之本性趨向惡,作惡比向善要容易。

[性惡論 被譽為一代大儒的-荀子,所提出的觀點,主張人性本惡,其善的一面是由後天學習而來。]  

 性善論是一種對人性的看法,認為人之本性趨向善,行善比作惡要容易。性善論下有不同的學派,有性本善論、人性向善論。    [性善論的代表人物是孟子。 他認為,儘管各個社會成員之間有分不同的階級差别,但是他們的人性却是同一的,都是“性本善”。

孟子把人性之善的道德品質概括為四種,即仁、義、禮、智,認為他們都不是從客觀存在着的外部世界獲得,而是人們與生具來的。]    

四句教即明朝哲學家王守仁晚年所述的「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四句,一般視此四句為王對其大半生學術思想的概括性論述。

自首句「無善無惡心之體」可窺見王的學說,受佛家影響深刻。        性有善有惡論,是戰國時期,世碩提出的一種人性論觀點。他認為人性原本有善也有惡,而哪一方面得到發展,則是後天教育的結果。

如果培養善的方面,就會成為善人,反之則成為惡人。宓子賤、漆雕開、公孫尼子、董仲舒等人都支持這一觀點。

東漢王充繼承發展了世碩的理論,他認為人性有善有惡,就像人才有高有下。

西漢揚雄提出的,性善惡混論與性有善有惡論相近,他認為人的本性是善惡混雜的。

而揚雄的提法則對程頤、朱熹有所影響,程頤的「道心」「人心」之論和朱熹的「天命之性」和「氣質之性」之說都可視作一種善惡相混論。 有觀點認為,性有善有惡論和性善論、性惡論沒有不同同樣是把道德看作是天賦,是人性中固有的東西,這一主張是唯心主義的觀點。 所以人究竟是善,惡這不明但我喜歡裡面的一句,[人性原本有善也有惡,而哪一方面得到發展,則是後天教育的結果。]教育也好,環境也好人的善惡理念不就是如此多變? 做壞事時,果斷的跟什麼一樣但結束時...做賊心虛,但若是善事,是否會比較好? 因為別人會因你的善舉而改變了什麼。 但其實...改成這樣呢?[人最開始無善無惡,因環境與教育善,惡才逐漸明顯]

avatar-img
10會員
136內容數
一切所以,又或者其他,但誰又明白? 奧妙中的無知,盛大中的秘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彌生雪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Sturdy and solid means that the building is very good and will not drift with the wind, and there is a risk of collapse and dispersion. After a few
(7)バラバラになる 頑丈で頑丈であるということは、建物が非常に優れており、風で漂流しないことを意味し、崩壊や分散のリスクがあります。 数年後、建物は必然的に「崩壊」しないように「交換」する必要がありますが、これはグループのようなものですが、コミュニティは(素材に関係なく)橋のようなものです
堅固、牢固是指該建築,十分不錯不會隨風飄移,有崩塌、散開的風險。 而該建築經過幾年後,必然需要“更換”確保不會“崩塌”這就如團體一般,然而團體如同橋樑(不論材質)。 隨時都有“散開”的風險。 更換如同飛機一般承載夢想與理念的同時,要定時“保養”將“雜質”去除以保證下次,的“目標”依舊“不
種族歧視,不是種歧視,而是每個人對於該地的無知,以及他們那不改的觀念。   為何說不改的觀念?倒不如說為何不改!因為“自以為是”又或者因為 年紀大,“自認為”明白所有,所以去限制,去辱罵,以“自已”的那觀點,去認定所有。     何為歧視?只因他與我“不同”所以排擠、辱罵或孤立 ,這講的好像
(6)レース   人種差別は一種の差別ではなく、誰もが抱える欠陥であり、その態度は変わらない。   なぜ私たちは概念を変えないと言うのですか? なぜ変更しないのかを言う方が良いでしょう! 「独善的」だからとか、年をとったからといって、何でも理解していると「思っている」ので、制限したり侮辱したり、「
(6) Race   Racial discrimination is not a kind of discrimination, but a flaw that everyone will have, and their unchanging attitudes.   Why do we say
Sturdy and solid means that the building is very good and will not drift with the wind, and there is a risk of collapse and dispersion. After a few
(7)バラバラになる 頑丈で頑丈であるということは、建物が非常に優れており、風で漂流しないことを意味し、崩壊や分散のリスクがあります。 数年後、建物は必然的に「崩壊」しないように「交換」する必要がありますが、これはグループのようなものですが、コミュニティは(素材に関係なく)橋のようなものです
堅固、牢固是指該建築,十分不錯不會隨風飄移,有崩塌、散開的風險。 而該建築經過幾年後,必然需要“更換”確保不會“崩塌”這就如團體一般,然而團體如同橋樑(不論材質)。 隨時都有“散開”的風險。 更換如同飛機一般承載夢想與理念的同時,要定時“保養”將“雜質”去除以保證下次,的“目標”依舊“不
種族歧視,不是種歧視,而是每個人對於該地的無知,以及他們那不改的觀念。   為何說不改的觀念?倒不如說為何不改!因為“自以為是”又或者因為 年紀大,“自認為”明白所有,所以去限制,去辱罵,以“自已”的那觀點,去認定所有。     何為歧視?只因他與我“不同”所以排擠、辱罵或孤立 ,這講的好像
(6)レース   人種差別は一種の差別ではなく、誰もが抱える欠陥であり、その態度は変わらない。   なぜ私たちは概念を変えないと言うのですか? なぜ変更しないのかを言う方が良いでしょう! 「独善的」だからとか、年をとったからといって、何でも理解していると「思っている」ので、制限したり侮辱したり、「
(6) Race   Racial discrimination is not a kind of discrimination, but a flaw that everyone will have, and their unchanging attitudes.   Why do we say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擇善固執,是我一直執著想要實踐的價值觀 - 但其實我所謂的「善」是否只是我的一廂情願?我一直相信#人性本惡 , 所以認為行善是需要努力的事。 而#人慈 的作者則透過不同的數據、歷史、人類進化、科學實驗論證:人類其實比我們想像的善良。
Thumbnail
「善」是經過對內由「仁」產生的「道」,以及對外由「目的地」產生的「路」,具體形成引導。 所以會形成凝聚,所有因為立場衝突、角色不同、環境迥異、方向對立,所形成的故事,都只是在說明世界上擁有「條條大路通羅馬」的各種「善」所帶來的良性循環,而不會陷入「你一旦不跟隨指引,就是惡。」的善惡二元論。
最近看了一本書,書所提及的善是對自己有好處,而惡則是對自己沒有好處。 / 但是因為以上的文字,令我暫時停止思考「自己是善?是惡」的問題? / 因為我得到任何一個答案都會去否認 「你太善良了」「不是的,我經常會有一些不好的想法」「那麼你是個壞人」「我不是一個壞人」 - 但是不好的定義是什
從外在行為來看。 善者,會做一些幫助別人的事,令他人受惠,並感到快樂。就算自己可能因此受傷或財物消耗,也心甘情願。 惡者,會做一些令自己受惠的事,或是令自己心情愉快的事,而不顧及別人可能因此受傷或財物損失。 從認知上來看。 善與惡,這是被定義出來的。像是幫助別人,就是善。攻擊、傷害別人,
Thumbnail
善良是需要深度的,並非只在口頭上說說而已。善良需要同理心、韌性、勇氣和寬恕,這些特質能夠幫助我們更容易地採取善良的行為。此外,書中也談到了善良行為的多面向以及克服每個人內心想法的重要性。最終,書籍鼓勵人們願意去付出,即使只是做出一點微小的行動也是很棒的善意。
人性本善,人性本惡。到底誰錯誰對?誰又敢輕易下判斷? 人性是迷霧中的道路,一步錯步步錯,一步對步步未知。我們掙扎求存。
人性本善?人性本惡?   人的「本性」,到底是善良的?亦或是邪惡的?這二者都有人認同。 或許在「性善論」那一派的人,所接觸到的大多都是本性善良的人,所以他們深信「性善論」是對的。相對的,或許在「性惡論」那一派的人,所接觸到的大多都是本性邪惡的人,所以他們也深信「性惡論」是對的。既然這兩種理論,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擇善固執,是我一直執著想要實踐的價值觀 - 但其實我所謂的「善」是否只是我的一廂情願?我一直相信#人性本惡 , 所以認為行善是需要努力的事。 而#人慈 的作者則透過不同的數據、歷史、人類進化、科學實驗論證:人類其實比我們想像的善良。
Thumbnail
「善」是經過對內由「仁」產生的「道」,以及對外由「目的地」產生的「路」,具體形成引導。 所以會形成凝聚,所有因為立場衝突、角色不同、環境迥異、方向對立,所形成的故事,都只是在說明世界上擁有「條條大路通羅馬」的各種「善」所帶來的良性循環,而不會陷入「你一旦不跟隨指引,就是惡。」的善惡二元論。
最近看了一本書,書所提及的善是對自己有好處,而惡則是對自己沒有好處。 / 但是因為以上的文字,令我暫時停止思考「自己是善?是惡」的問題? / 因為我得到任何一個答案都會去否認 「你太善良了」「不是的,我經常會有一些不好的想法」「那麼你是個壞人」「我不是一個壞人」 - 但是不好的定義是什
從外在行為來看。 善者,會做一些幫助別人的事,令他人受惠,並感到快樂。就算自己可能因此受傷或財物消耗,也心甘情願。 惡者,會做一些令自己受惠的事,或是令自己心情愉快的事,而不顧及別人可能因此受傷或財物損失。 從認知上來看。 善與惡,這是被定義出來的。像是幫助別人,就是善。攻擊、傷害別人,
Thumbnail
善良是需要深度的,並非只在口頭上說說而已。善良需要同理心、韌性、勇氣和寬恕,這些特質能夠幫助我們更容易地採取善良的行為。此外,書中也談到了善良行為的多面向以及克服每個人內心想法的重要性。最終,書籍鼓勵人們願意去付出,即使只是做出一點微小的行動也是很棒的善意。
人性本善,人性本惡。到底誰錯誰對?誰又敢輕易下判斷? 人性是迷霧中的道路,一步錯步步錯,一步對步步未知。我們掙扎求存。
人性本善?人性本惡?   人的「本性」,到底是善良的?亦或是邪惡的?這二者都有人認同。 或許在「性善論」那一派的人,所接觸到的大多都是本性善良的人,所以他們深信「性善論」是對的。相對的,或許在「性惡論」那一派的人,所接觸到的大多都是本性邪惡的人,所以他們也深信「性惡論」是對的。既然這兩種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