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人慈:你要永遠尋找人的善良光明面

更新於 2024/07/29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擇善固執,是我一直執著想要實踐的價值觀 - 但其實我所謂的「善」是否只是我的一廂情願?我一直相信#人性本惡 , 所以認為行善是需要努力的事。 而#人慈 的作者則透過不同的數據、歷史、人類進化、科學實驗論證:人類其實比我們想像的善良。

人慈

人慈

╻ 新聞真的能反映現實嗎?

而不停對我們灌輸人性本惡論的其中一個源頭,便是圍繞在我們生活中、我們認為是「現實」的新聞。但其實新聞和現實沒有關係,甚至有著負面關係。新聞導致了險惡世界症候群(mean world syndrome),臨床症狀是犬儒主義、厭世和悲觀。但比起正面的新聞,負面的新聞更能夠吸引讀者的關注,因此媒體十分精準地為觀眾的胃口投餵出各種聳動的新聞。

而負面偏誤(negativity bias)和可得性偏差(availability bias)則是我們會被這些消息影響我們對人性看法的兩種解析。負面偏誤(negativity bias)指比起好事,我們對壞事更為敏感(同時我們更被壞事吸引);而可得性偏差(availability bias)則是如果我們可以輕易回想某事物的例子,我們就會假定該事物比較普遍。


╻支持人性本善就是擺明了反對當權派

支持人性本善就是擺明了反對當權派。對掌權的人來說,對人性抱持樂觀希望就是徹徹底底在威脅他們。是顛覆,是煽動 - 因為這就代表著我們並不需要當權者的管理。把權利交託到當權者這種管理方法可以追溯到霍布斯(Thomas Hobbes)的自然狀態理論(state of nature)。他認為自然狀態是「一種所有人對上所有人的戰爭狀態。」(Bellum omnium in omnes.),是一個沒有共同權利使大家懾服的時候,人們便會出於無止境的戰鬥狀態。而可以駕馭混亂狀態然後建立和平的條件──是我們都同意交出自由,把我們的身心靈都放入單一位君主的手中。由此可見,Hobbes的理論建立於人性本惡,因此需要被權利掌控才能避免鬥爭。

而這論說的反面便是盧梭所提出的文明社會不是一份福氣,而是一道詛咒。他指出「人性本善,且人們就只是因為這些制度才變得邪惡的」。而為什麼我們都被對「原始人」的看法那麼負面?為什麼我們會認為缺乏「文明」等於黑暗時代?歷史,如我們所知的是由勝者所撰寫。最早的文本充斥著國家和最高統治者的政治宣傳,由企圖抬高自己並睥睨其他人的壓迫者所發布。因此,我們的歷史觀就是這麼被上下顛覆的。文明變得與和平進步同義,而荒野則是等同戰爭與退步。

╻ 暴政下的暴力

歷史上不乏人們對他人行惡的例子,就好比「著了魔」的德國人。大部分心理學家都堅信,意識形態在決定士兵的戰鬥力壓過所有其他因素。譬如說愛國心,或者對自己選擇之政黨的信念。這套想法認為,最徹底深信「自己」站在歷史正確面、「自己」的世界觀才正當的士兵,能打出最漂亮的一仗。但當人們採訪幾百名德國戰俘時才發現,這想法完全搞錯了。

不,他們不是因為納粹意識形態的吸引力、不是幻想其他獲勝的方法、沒有被洗腦。德軍能夠有如超人般戰鬥的真正理由,是因為:友誼(Kameradschaft)。所有那些拼盡全力抵抗盟軍的德國人,都是為了彼此拿起武器。真要說的話,他們不是為了前年帝國或者Blut und Boden - 「血與土」 - 而戰,而是因為他們不想讓同袍是我。甚至有些戰俘諷刺到「納粹主義實在前線後方十里處開始的」。

有些事實幾乎難堪到令人無法接受。那些怪物怎麼可能也是被人性善良面所驅動 - 他們怎麼可能也是受勇氣、忠誠、團結所激勵呢?以為德國歷史學家寫道「在大部分國防成員的意識中,意識形態的作用頂多是次要的。」這些德國人又著幾好的「武德」,且十分看重忠誠、同袍情誼個自我犧牲。相反地,反猶思想和純淨意識形態的作用微乎其微。

邪惡的源頭並不是墮落壞人的虐待傾向,而是勇敢戰士的團結一心。第二次世界大戰曾是一場英勇的爭鬥,在那之中友誼、忠誠、團結 - 人類最良善的品質 - 鼓舞千百萬普通人犯下歷史上最惡質的大屠殺。心理學家Roy Baumeister把「我們的敵人就是惡意虐待狂」這種虛妄假定稱為「純邪惡迷思」。但實際上,我們的敵人就跟我們一樣,只是大家站在歷史的不同面,我們都認為自己是正確的。

悲傷的真相是,同理心和仇外清潔息息相關 - 它們是同一枚硬幣的兩面。

🫧 後記:

因為生活和心理狀態已經很久沒閱讀了,用了四天完讀後才發現原來這本書有五百多頁?!由此可見這本書真的很精彩,而且很好入口。對於修讀社工的我來說,當作者提出各種想要證明人性本惡的實驗漏洞時,我慚愧於自己居然不知道實驗的這一面。同時我也理解到這一面是被刻意隱瞞的,就像是人性本善這一面也可能是當權者刻意隱瞞一樣。

看寫這一篇心得的時候,我很刻意的避免把內容寫得過於「左」,因為作者認為自己的立場非左非右,而是出於中間值。而我對於人性的本質,也實在沒有一個篤定的答案。但「你要永遠尋找人的善良光明面」。

最後想要以書中這段話作結

「當你學習任何東西或者思考任何哲學問題時,只該問自己事實有哪些,那些事證明什麼是真實。永遠別被自己希望相信的事、或者自以為如果別人相信了就會對社會有益的事所分心,只要專心一意去看事實是什麼。」

‧̍̊˙· 𓆝.° 。˚𓆛˚。 °.𓆞 ·˙‧̍̊

書名|《#人慈》Humankind: A Hopeful History

作者|羅格.布雷格曼 Rutger Bregman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4/07/31

人生就是由無數一頁頁構成的書。 當感覺快要活不下去的時候,試著再翻多一頁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這本書講述的是一個26歲就是成功的經濟學家的比約恩,在即將要成為跨國大企業最年輕財務長的時間點,毅然辭職便前往泰國進行修行的故事。這一本並不是強迫讀者需要正面思考的書,卻是是一本幾乎每一頁都會畫重點的書。
5/5我可能錯了
這是一個「他硬插進來,而我為此道歉」的故事。十三歲那年的房思琪被一直崇拜著的補習老師李國華誘姦,她小心翼翼的試探著身邊不同人對性的看法,她明白她不會得到理解 - 於是她嘗試著以愛之名,合理化這難以忍受的一切。
4/5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N/A》這本小說通過主角圓香因為獨特的性格和行為經常成為他人矚目和討論的對象。小說透過這樣的展開探討了青春時期的身份認同、自我尋找、社會標籤、性別角色等議題。
從憂鬱的低谷,我找到了一本改變固有看法的書!曾經深陷憂鬱的漩渦,試過各式抗憂鬱藥物,卻發現始終難以擺脫陰霾?或許我們需要深入探討憂鬱症的真正成因,以及藥物以外的解決方案。這本書讓我徹底改變了對憂鬱的看法,重新找回光明與平衡的關鍵或許就在這裡!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是以捷克的民主化運動布拉格之春及後蘇聯入侵捷克為寫作背景,描寫了一男兩女的愛情糾葛,並帶出各角色生命中屬於他們的「輕」和「重」。雖然小說以大量篇幅刻畫兩性關係以及性愛劇情,但更為準確的是注入了大量隱喻的哲學小說,並表達作者對於生命本質、存有、意義、靈魂肉體等主題的反思。
4/5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這本書所描寫的是由極地發現三萬歲神秘女孩而掀起的疫病濃罩地球一路延展到太空另覓棲息地的末日故事,一篇篇看似獨立的故事卻以微妙的關係互相勾連著,揭示了人際關係的複雜性和緊密相連的社會網絡。
這本書講述的是一個26歲就是成功的經濟學家的比約恩,在即將要成為跨國大企業最年輕財務長的時間點,毅然辭職便前往泰國進行修行的故事。這一本並不是強迫讀者需要正面思考的書,卻是是一本幾乎每一頁都會畫重點的書。
5/5我可能錯了
這是一個「他硬插進來,而我為此道歉」的故事。十三歲那年的房思琪被一直崇拜著的補習老師李國華誘姦,她小心翼翼的試探著身邊不同人對性的看法,她明白她不會得到理解 - 於是她嘗試著以愛之名,合理化這難以忍受的一切。
4/5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N/A》這本小說通過主角圓香因為獨特的性格和行為經常成為他人矚目和討論的對象。小說透過這樣的展開探討了青春時期的身份認同、自我尋找、社會標籤、性別角色等議題。
從憂鬱的低谷,我找到了一本改變固有看法的書!曾經深陷憂鬱的漩渦,試過各式抗憂鬱藥物,卻發現始終難以擺脫陰霾?或許我們需要深入探討憂鬱症的真正成因,以及藥物以外的解決方案。這本書讓我徹底改變了對憂鬱的看法,重新找回光明與平衡的關鍵或許就在這裡!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是以捷克的民主化運動布拉格之春及後蘇聯入侵捷克為寫作背景,描寫了一男兩女的愛情糾葛,並帶出各角色生命中屬於他們的「輕」和「重」。雖然小說以大量篇幅刻畫兩性關係以及性愛劇情,但更為準確的是注入了大量隱喻的哲學小說,並表達作者對於生命本質、存有、意義、靈魂肉體等主題的反思。
4/5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這本書所描寫的是由極地發現三萬歲神秘女孩而掀起的疫病濃罩地球一路延展到太空另覓棲息地的末日故事,一篇篇看似獨立的故事卻以微妙的關係互相勾連著,揭示了人際關係的複雜性和緊密相連的社會網絡。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內容很有趣,利用幾個有名的故事,但又寫出不同的樣子。雖然覺得有趣,但並沒有迫切想要擁有,還好跟同學借書了。不是不好看,但就是沒出色到想買,但作者若是出新書,會想繼續看。
Thumbnail
《異鄉人》書評與摘要:主角莫禾梭,面對母親的去世和自己的一切,演繹出他的冷漠和不在乎態度,反映了悲劇所帶來的強迫性審視,同時也彰顯了死亡作為結束和新的開始。
Thumbnail
他們說人都是一樣的,但事實是我們都是來自不同的星球,難怪我們無法理解彼此,哪怕是一家人、愛人,或朋友,這和你是誰無關,我們都來自不同的星球。
Thumbnail
話說新的一年剛開始一個星期,讀到很多作者總結過去一年讀過的書。所以我就接觸到很多不同類型的閱讀材料。過去十二月我讀到的書都是以個人成長為主,要花時間思考和消化,有時接收不到作者的意思,我腦中的思考列車還要多繞幾圈才明白。所以如果遇到一個未讀的篇章內容很長的話,都想暫時不去開始。就在讀到頭昏腦脹之際,
Thumbnail
最近看了南韓作家金草葉的科幻小說《如果我們無法以光速前進》。是由七個短篇小說結集成一本書。其中第一章《為何朝聖者去而不返》令我想到印象深刻的老電影《發條橙》,我喜歡這套電影的程度甚至我去誠品見到一本名為《發條橙子》的書都先買了回家。兩個故事同樣都是人類製造烏托邦的題材,生活在故事中的主角都沒有得選
Thumbnail
原創漫畫|《不會死的人》/紅唇juunn 一個表皮柔軟卻擁有哀傷內核的故事。 先在網路上看到這部漫畫,後來收了實體本。讀了好多次。 *有些微劇透  我很喜歡漫畫整體呈現出來的風格,用死亡的前提來描寫故事,卻將哀傷寫得很輕。  大
Thumbnail
侯文詠一直是樹懶很喜歡的作家, 不論是簡短有趣的小品故事《頑皮故事集》、《離島醫生》等,還是刻劃簡白柚清晰的長篇小說如:《危險心靈》和《白色巨塔》。 樹懶喜歡侯文詠文筆的乾淨與簡潔有力,小說作品好讀易懂,劇情構.....
Thumbnail
世界上最早的宗教起源於何時?據有限的我們經由考古挖掘、科學驗證去推估,大約在史前時代就有類似宗教的雛形。泰戈爾(Rabindranath Tagore)在《人的宗教-泰戈爾論文集》提到:「宗教是全人類心智的有人共有,不但超越種族界線,也把人類結合在神聖的和諧中。」可說是有人的地方就伴隨著宗教的影子
Thumbnail
我們是人也是動物,在遇到困境時,會下意識地啟動生存機制而逃跑,許多離職信也就寄到了主管的信箱。 職場受了傷、離了職,來趟旅行,回到職場就不再受傷了嗎? 我想,「職場受的傷,真的不是離職就能好」。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內容很有趣,利用幾個有名的故事,但又寫出不同的樣子。雖然覺得有趣,但並沒有迫切想要擁有,還好跟同學借書了。不是不好看,但就是沒出色到想買,但作者若是出新書,會想繼續看。
Thumbnail
《異鄉人》書評與摘要:主角莫禾梭,面對母親的去世和自己的一切,演繹出他的冷漠和不在乎態度,反映了悲劇所帶來的強迫性審視,同時也彰顯了死亡作為結束和新的開始。
Thumbnail
他們說人都是一樣的,但事實是我們都是來自不同的星球,難怪我們無法理解彼此,哪怕是一家人、愛人,或朋友,這和你是誰無關,我們都來自不同的星球。
Thumbnail
話說新的一年剛開始一個星期,讀到很多作者總結過去一年讀過的書。所以我就接觸到很多不同類型的閱讀材料。過去十二月我讀到的書都是以個人成長為主,要花時間思考和消化,有時接收不到作者的意思,我腦中的思考列車還要多繞幾圈才明白。所以如果遇到一個未讀的篇章內容很長的話,都想暫時不去開始。就在讀到頭昏腦脹之際,
Thumbnail
最近看了南韓作家金草葉的科幻小說《如果我們無法以光速前進》。是由七個短篇小說結集成一本書。其中第一章《為何朝聖者去而不返》令我想到印象深刻的老電影《發條橙》,我喜歡這套電影的程度甚至我去誠品見到一本名為《發條橙子》的書都先買了回家。兩個故事同樣都是人類製造烏托邦的題材,生活在故事中的主角都沒有得選
Thumbnail
原創漫畫|《不會死的人》/紅唇juunn 一個表皮柔軟卻擁有哀傷內核的故事。 先在網路上看到這部漫畫,後來收了實體本。讀了好多次。 *有些微劇透  我很喜歡漫畫整體呈現出來的風格,用死亡的前提來描寫故事,卻將哀傷寫得很輕。  大
Thumbnail
侯文詠一直是樹懶很喜歡的作家, 不論是簡短有趣的小品故事《頑皮故事集》、《離島醫生》等,還是刻劃簡白柚清晰的長篇小說如:《危險心靈》和《白色巨塔》。 樹懶喜歡侯文詠文筆的乾淨與簡潔有力,小說作品好讀易懂,劇情構.....
Thumbnail
世界上最早的宗教起源於何時?據有限的我們經由考古挖掘、科學驗證去推估,大約在史前時代就有類似宗教的雛形。泰戈爾(Rabindranath Tagore)在《人的宗教-泰戈爾論文集》提到:「宗教是全人類心智的有人共有,不但超越種族界線,也把人類結合在神聖的和諧中。」可說是有人的地方就伴隨著宗教的影子
Thumbnail
我們是人也是動物,在遇到困境時,會下意識地啟動生存機制而逃跑,許多離職信也就寄到了主管的信箱。 職場受了傷、離了職,來趟旅行,回到職場就不再受傷了嗎? 我想,「職場受的傷,真的不是離職就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