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迷思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本文已刊登於: 風傳媒2024-07-06 06:40 https://www.storm.mg/article/5178099)

raw-image

作者認為,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曾揭示美國政客的邪惡本質,但他訪台時卻受前總統蔡英文、總統賴清德款待。(取自總統府官網)


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 (W. Pompeo) 曾經公然承認「我們說謊、欺騙、偷竊,造就美國今日榮耀」,揭示了美國政客的邪惡本質。他幾度訪台卻受到民進黨蔡英文、賴清德前後兩位總統及許多高官權貴的歡迎款待,甚至獲頒特種大綬景星勳章,滿載而歸。台灣信奉道德虚無主義的政客與美國邪惡政客互相勾搭,出賣台灣利益,卻長期享受榮華富貴,至今得不到任何懲罰或惡報,善良的人民憤怒而無奈

前述事實引向一個大問題:「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是真的嗎?本文旨在回答這個問題-破除「善惡因果律 (或稱道德因果律)」的迷思,分析其心理、情感、信仰的基礎,並指出「德福一致」在社會實踐的幾個可能方向。

一、善惡因果律-德福一致

善惡因果律是一個非常重要而且牽涉甚廣的大問題。它的核心是要保證善者得福、惡者招禍,即哲學家康德所謂要「德福一致」:人人都希望道德行為的結果是幸福;所以理想的至善或圓善 (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牟宗三所譯) 是德福相配,即德行和幸福一致。但是「德福一致」在現實生活中常不可能,世俗所謂的「善必有善報,惡必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並不是客觀規律,不具有自發必然性;純粹只是宗教家虛構的騙局、道德家虛妄的幻想、弱者詛駡強者的咒語。善惡因果律牽涉到許多複雜的問題如:善、惡、福、禍的普遍本質為何?在具體特殊的情境下,善、惡、福、禍的操作性定義為何?若動機善,但結果惡;或者動機惡,但結果善,則應得善報或惡報?因果效應是即時短期的或長期的?是人生局部的或整體的?一因多果、多因一果及多因多果的權重如何分配?…等。本文並不擬進一步討論這些問題。

二、或然的善惡因果律

從或然因果律及統計學的觀點看,若假設:

「善有善報」或「善有惡報」的機率各為 1/2 以及

「惡有善報」或「惡有惡報」的機率亦各為 1/2,

則並沒有任何形式的,在具體情境下,具有統計顯著性的數據實證研究可以推翻此假設 (統計學稱之為虛無假設或原假設)。換言之,善行有一半的機會得到惡報,惡行也有一半的機會得到善報;人間的善惡果報純粹是隨機偶然發生的, 與人們美好的主觀願望「善必得福、惡必有禍」相違背。有一些所謂的研究宣稱證明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但這些研究都是過程上鬆散馬虎、概念上曖昧糢糊,完全達不到科學研究的基本要求, 經不起檢驗,屬於偽科學-披著科學的外衣,進行玄學或宗教的欺騙宣傳洗腦。

例如,所謂「心靈教師」霍金斯 (D. R. Hawkins,1927-2012) 在其書《心靈能量:藏在身體裡的大智慧》(蔡孟璇譯 2012) 用意識震動頻率、能量層級、磁場等建構出所謂「人類意識地圖」:正向感情如勇、淡、願、恕、理、愛、樂、和、覺給人較高意識能量,有益身心健康;反之,負向感情如愧、罪、冷、苦、懼、欲、怒、傲給人較低意識能量,有害身心健康。宗教信徒和道德家們歡騰雀躍地宣稱這就證明了「善自有善報,惡自有惡報」。必須指出,霍金斯所應用的人體運動學的肌肉檢測的研究方法完全不嚴謹,意識能量的定義及其度量方式都模糊不清,沒有任何嚴謹良好的實驗設計,沒有採用雙盲 (double-blind) 實驗,許多實驗結果也無法重複等,因而其理論被識者批評為典型的偽科學,沒有任何知識上的意義 (參見 R. T. Carroll 2011:《The Skeptic's Dictionary:A Collection of Strange Beliefs,Amusing Deceptions,and Dangerous Delusions》)。

三、玄虚理論使人精神勝利

對於德行與幸福在現實生活中普遍的背離,古往今來的宗教家、道德家、玄學家們紛紛以各種玄虛理論,如:業報輪迴、善升天國-惡墜地獄、天理昭彰、天道公正、天命難違、人做天看、邪難勝正、天網恢恢-疏而不漏、舉頭三尺有神明等,來一面撫慰人心又一面恐嚇人心。所有這些玄虛理論都無法用經驗   (長期而嚴謹的重覆觀察、測量、檢驗) 證實或證偽,所以是形上學的偽命題;它們雖然可以滿足心理上、情感上、信仰上的「懲惡揚善」的需要,卻没有認知上的意義

近代分析哲學反對傳統形上學毫無意義的偽命題,主張只有能夠被邏輯檢驗或者被經驗檢驗而具有高度可靠性的命題才有意義。正確的命題或判斷使人明智、清醒、深刻,而錯誤的命題或判斷卻使人愚昧、昏亂、淺薄。上述的那些玄虛的偽命題即屬於後者

玄虚理論的信徒用天地或神明終會主動在人間「懲惡揚善,申張正義」來安慰、催眠自己,瓦解戰鬥意志,解除精神武裝-屬於一種精神勝利法, 即魯迅所批判的阿Q精神,它使人愚昧、懦弱、精神麻痺;雖然獲得虛幻滿足,卻改變不了現實

四、德福一致的社會實踐

事實證明,天地對於所有人類都是冷殘無情、毫無差別的; 德福一致並非客觀的規律,不會自動發生,而是要通過人的社會實踐才可能實現。舉例言之:洪秀全建立太平天國想要把天國實現在人間,馬克思成立共產主義者同盟想要在地上建立共產主義天國;他們及其追隨者不惜拋頭顱、灑熱血、坐穿牢底、横屍法場,來反抗強霸者對弱小者的壓迫剝削, 反抗皇族、權貴、地主、富豪或資本家對貧賤農工人民或無產者的奴役踐踏。

他們要消滅人間一切的不平,要求公有、平均、平等、共產、大同,用實際的革命行動使得欺壓人民的惡者接受惡報懲罰、被欺壓凌辱的善良人民得到善報福澤。雖然他們最後因為人性逃不過自私和權力腐蝕而失敗,但是他們對於正義和理想的熱烈追求、以革命行動促成道德價值在人間具體的實現卻永遠撼動人心,令後世景仰。

英雄革命、慷慨悲歌、激情飛揚的舊時代逝去了,庸眾統治、事事投票的民主新時代到來。在現代民主社會,善惡因果律的實踐不再需要靠暴力革命,而是靠和平手段-通過在法律、倫理、政治、經濟等方面訂定制度規章,以提高善者得福、惡者遭禍的機率;降低善者遭禍、惡者得福的機率。具體實踐可以包括具有社會主義精神的立法措施諸如:

(1)  財富設限-禁止任何人財富過多,亦即,財富不得超過某上限,超出部分一律歸公或捐獻做公益。

(2)  權錢分離-禁止執政掌權者為富人  (財富超過某上限者),反之亦然;要消滅錢權交易與政商勾結、禁止昧於人民疾苦者掌握政權。

以上 (1) 與 (2) 合併實施,就可避免一個富翁 (如川普、蔡英文、郭台銘等) 成爲總統,也可避免一位總統 (如克林頓、奧巴馬、拜登、陳水扁等) 成為富翁。

(3)  遺產一律 (或絶大部分) 歸公或捐獻做公益-禁止任何人不勞而獲、繼承財產、成為死屍上的吸血蟲。

(4)  禁止奢華品、禁止消費分級制等-要消滅社會的相對剝奪  (relative deprivation)、消滅富人 (及富二代、富三代…) 對窮人以及勝利者對失敗者的無恥的炫耀、優越、傲慢、輕賤。

人類近現代的歷史證明:資本主義市場經濟若任其完全自由發展,會造成弱肉強食、貧富懸殊、階級分化、強者狂笑、弱者悲鳴,故而必須以社會主義的公正分配、平等正義、救助弱者、福利政策等加以調節和限制。總之,社會平等、正義、自由 (在平等下的最大可能自由)、人人必得勞動、人人不被剝奪、人人皆有尊嚴是民主的目的,是善惡因果律實現的基礎。

在中國 (廣義),落實社會正義和善惡因果律還有一大阻礙,即是家族主義及其衍生的情、理、法順序的待人處事傳統:待人感情掛帥,依親疏而有巨大差別,處事為自己或親朋好友而不講理,甚至徇私舞弊、送禮賄賂、違法亂紀,冷酷無情地損害陌生人的權益與尊嚴。

這種基於家族倫理的處事方式會使得惡的親朋得到善報、善的陌生人得到惡報,降低了社會整體德福一致的機率。因此,如何使人的處事順序從情、理、法轉變為法、理、情-能夠對待陌生人也公平公正、達理通情-從而提高社會正義及善惡因果律實現的機率,是中國社會一個十分重要的倫理課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楊依靜-avatar-img
2025/04/13
好久沒寫文章了,近來好?
吳鐵肩-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5/02
楊依靜 謝謝祝安好!
龍阿迪-avatar-img
2024/07/07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只是一個政治正確的概念,他是一個引導向善的“說法”。其實就是善意的謊言。“不是不報,時機未到”也只是一個自我安慰的說法。這個世界就是弱肉強食,然而我很慶幸我在這樣的概念下長大。雖然這並非事實,但至少讓一部分人棄惡向善,減少了社會的動盪,如果不是這個概念使然,也許我現在也是一個大魔頭,或者已經橫死某個街頭吧?因此“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是我活到當下,唯一認同的謊言。雖然就我所觀,就我所查,這不是事實,但我仍願意去相信,就算被制約也好,我相信“它”造就了現在這個善良的我。
築夢人-avatar-img
2024/07/06
人類只要繼續自私及貪婪,公平和正義便永無實現的一天。
彼得潘-avatar-img
2024/07/06
鄭文燦被收押了活脫脫的政治官場現形記。
/ℬ./-avatar-img
2024/07/06
有些實驗設計上取的樣本數不大(也可能有不同地區上的差異,偏誤產生),或許讀者自己當『參考』來看,有對結論『存疑』的想法蠻實用的! 做實驗的人也有可能文字或推理上沒有完全客觀。😊
avatar-img
吳鐵肩的沙龍
126會員
66內容數
吳鐵肩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5/12
母愛對子女雖十分重要,但道德上並非真正偉大。本文目的是解構「偉大母愛」與「母親節」的信條-它們已被資本家、商家宣傳炒作而異化成為商品,鼓動了母親節消費狂熱與濫情氛圍。以下從親子相互意義、「偉大」必要條件、前衛女性對母愛的質疑、商家的炒作這四面向來論述 2024母親節來臨,兒女都在這一天替母親慶祝
Thumbnail
2024/05/12
母愛對子女雖十分重要,但道德上並非真正偉大。本文目的是解構「偉大母愛」與「母親節」的信條-它們已被資本家、商家宣傳炒作而異化成為商品,鼓動了母親節消費狂熱與濫情氛圍。以下從親子相互意義、「偉大」必要條件、前衛女性對母愛的質疑、商家的炒作這四面向來論述 2024母親節來臨,兒女都在這一天替母親慶祝
Thumbnail
2024/04/26
( 已刊載於 2024-04-21 01:16 聯合報/民意論壇) 中國崛起,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美國爭雄,是本世紀全球最重大的事件;準總統賴清德宣誓上任後要做的「國家重建、社會改造、洗滌每一個人的人心」,則是近日台灣重大事件。從對立事件發生機率的起伏消長,或可一窺未來歷史發展的可能方向。
Thumbnail
2024/04/26
( 已刊載於 2024-04-21 01:16 聯合報/民意論壇) 中國崛起,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美國爭雄,是本世紀全球最重大的事件;準總統賴清德宣誓上任後要做的「國家重建、社會改造、洗滌每一個人的人心」,則是近日台灣重大事件。從對立事件發生機率的起伏消長,或可一窺未來歷史發展的可能方向。
Thumbnail
2024/04/19
一個人的星座對於他和任何星座的人結婚或維持住婚姻的機率並無顯著影響。人生在世唯有理性、科學和真知能夠真正減少人的無知和恐懼,能夠照亮引導人生道路
Thumbnail
2024/04/19
一個人的星座對於他和任何星座的人結婚或維持住婚姻的機率並無顯著影響。人生在世唯有理性、科學和真知能夠真正減少人的無知和恐懼,能夠照亮引導人生道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人類思想與美德之間的關聯性,認為只要人類思想具有美德,就不會成為貪婪的奴隸。同時指出人類若主動選擇貪婪與腐敗為伴,將面臨上帝的公正懲罰。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人類思想與美德之間的關聯性,認為只要人類思想具有美德,就不會成為貪婪的奴隸。同時指出人類若主動選擇貪婪與腐敗為伴,將面臨上帝的公正懲罰。
Thumbnail
擇善固執,是我一直執著想要實踐的價值觀 - 但其實我所謂的「善」是否只是我的一廂情願?我一直相信#人性本惡 , 所以認為行善是需要努力的事。 而#人慈 的作者則透過不同的數據、歷史、人類進化、科學實驗論證:人類其實比我們想像的善良。
Thumbnail
擇善固執,是我一直執著想要實踐的價值觀 - 但其實我所謂的「善」是否只是我的一廂情願?我一直相信#人性本惡 , 所以認為行善是需要努力的事。 而#人慈 的作者則透過不同的數據、歷史、人類進化、科學實驗論證:人類其實比我們想像的善良。
Thumbnail
善惡,到底是什麼?   善意指善良,惡意志邪惡,想必這是沒有問題的,對吧? 善舉是讓他人對你尊敬,惡舉是讓他人對你唾棄。  那麼...我們來看看性惡(善)論和無惡無善、有惡有善。    性惡論是對人性的一種看法。主張人之本性趨向惡,作惡比向善要容易。 [性惡論 被譽為一代大儒的-荀子,所提
Thumbnail
善惡,到底是什麼?   善意指善良,惡意志邪惡,想必這是沒有問題的,對吧? 善舉是讓他人對你尊敬,惡舉是讓他人對你唾棄。  那麼...我們來看看性惡(善)論和無惡無善、有惡有善。    性惡論是對人性的一種看法。主張人之本性趨向惡,作惡比向善要容易。 [性惡論 被譽為一代大儒的-荀子,所提
Thumbnail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是真的嗎?本文旨在回答這個問題-破除「善惡因果律 (或稱道德因果律)」的迷思,分析其心理、情感、信仰的基礎,並指出「德福一致」在社會實踐的幾個可能方向。
Thumbnail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是真的嗎?本文旨在回答這個問題-破除「善惡因果律 (或稱道德因果律)」的迷思,分析其心理、情感、信仰的基礎,並指出「德福一致」在社會實踐的幾個可能方向。
Thumbnail
選擇善良的人,或許心中擁有一片淨土吧
Thumbnail
選擇善良的人,或許心中擁有一片淨土吧
Thumbnail
遇見糟心的人與事 你可以選擇不善良 只因為… 所謂的善良,從來就是~有條件的 不是對一些當成“應該”及“理所當然”這樣的付出 就該概括承受,這是錯誤的觀念 如同我們的好,是付予懂得感恩惜福的人 從來不是任由當成很沒價值的付出與奉獻 沒有所謂應該要,甚至必須這麼做 許多時事教
Thumbnail
遇見糟心的人與事 你可以選擇不善良 只因為… 所謂的善良,從來就是~有條件的 不是對一些當成“應該”及“理所當然”這樣的付出 就該概括承受,這是錯誤的觀念 如同我們的好,是付予懂得感恩惜福的人 從來不是任由當成很沒價值的付出與奉獻 沒有所謂應該要,甚至必須這麼做 許多時事教
Thumbnail
《法國高中生哲學讀本》#27 道德是建立在習俗之上嗎?
Thumbnail
《法國高中生哲學讀本》#27 道德是建立在習俗之上嗎?
Thumbnail
人言可畏的可怕,只有經歷過才知啊,以訛傳訛造成對當事者的毀謗和傷害,不是我們可以想像的。特別是在轉述事情時,絕對要謹言,保持善意和真實,除了提醒自己別成為不實消息的傳播者,更要能夠明辨是非,學會理性思考。
Thumbnail
人言可畏的可怕,只有經歷過才知啊,以訛傳訛造成對當事者的毀謗和傷害,不是我們可以想像的。特別是在轉述事情時,絕對要謹言,保持善意和真實,除了提醒自己別成為不實消息的傳播者,更要能夠明辨是非,學會理性思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