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文法?語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1. 文法的概念

在瞭解「文法」之前,首先要釐清是什麼構成語言。一個語言包含語音、詞彙、句子。人們製造各種語音,並將某些語音與意義聯繫,形成詞彙,詞彙的連續出現,就形成句子。[註一]

說話或書寫過程中,詞彙不能隨機出現,而是要有特定的順序或組合,才能形成完整而有意義的表達。而這種特定的順序或組合,就是所謂的「文法」。更簡單來說,「文法」就是一個語言表達的規律。例如下面的例句:

1-A. 我吃飯。
1-B. *我飯吃。[註二]
1-C. 私はご飯を食べた。

我們知道例句(1-A.)可以說而例句(1-B.)不能說,就是因為華語文法不能允許(1-B.)的語序存在。然而,(1-B.)的語序卻可以出現在日語例句(1-C.)中,代表兩種語言的文法系統並不一樣。


2. 文法?語法?

瞭解文法的概念後,相信也有不少人有聽過「語法」這個詞,「語法」跟「文法」有沒有差別呢?根據學者定義,「語法」是「言的則」,包含書寫的文字和言談的口語;而「文法」可以理解為「字的則」,它的範圍較小,只討論書面語的規則。[註三]

因為口語的任意性極大,通常很難歸納背後的規則。為了便於討論,本系列文章的討論,大多討論的是多數人有共識,流傳於書面的「文法」;有時候則會介紹一些特殊的口語語法現象,讓大家一邊學習,一邊理解語言的有趣之處。


3. 為什麼要學習文法?

或許有些人覺得學習文法沒有必要,更重要的是語感的養成或詞彙的記誦。而我也不否認語感與詞彙的重要性,正如我在為什麼要用語言學學習語言所說的,我希望介紹給大家的是語言的核心規則,如同鑰匙一般,讓大家更容易入門一個語言。

但是,如果你是想要專精一個語言,這些原則規則只是骨架而已,真正的血肉是日積月累地詞彙量。想要能流利使用語言,文法與詞彙缺一不可,本系列文章能夠帶給你的是簡化後的文法規則,至於詞彙量的累積則只能依賴個人的決心和毅力了。


4. 小結

​本章介紹了文法的基本定義,並且說明學習文法的好處。如果你有興趣的話,還請繼續鎖定【用語言學學語言】「文法篇」的相關內容,讓我們一起學習更多語言。如果你願意且可以負擔,也歡迎你小額贊助,讓作者有能力產出更多的內容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資料與註釋:

註一:王力,《中國現代語法》,(臺北:商務印書館,1985),頁1。

註二:當一個句子不合文法的時候,語法學家通常會在句子前面以上標的「*」表示。

註三:王力,《中國現代語法》,(臺北:商務印書館,1985),頁2。

不定期努力更新,內容包含: 1️⃣自己學習語言的心得與訣竅 2️⃣中學學生國文文法相關問題 3️⃣歷史、語言、教育相關讀書心得與想法 4️⃣動漫與小說的心得與推薦 5️⃣日常生活觀察與紀錄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這個系列的文章希望讓大家能夠學習一些語言學的概念,並且利用它們更有效率地學習各種語言。在語音篇的部分,想讓大家透過學習IPA字母,更好去掌握不同語言的發音訣竅。
這個系列文章希望能走出語言研究的學術象牙塔,用簡單口語的文字介紹當今語言學家對於不同語言的觀察,並將這些歸納好的規則運用在語言的學習。
這個系列的文章希望讓大家能夠學習一些語言學的概念,並且利用它們更有效率地學習各種語言。在語音篇的部分,想讓大家透過學習IPA字母,更好去掌握不同語言的發音訣竅。
這個系列的文章希望讓大家能夠學習一些語言學的概念,並且利用它們更有效率地學習各種語言。在語音篇的部分,想讓大家透過學習IPA字母,更好去掌握不同語言的發音訣竅。
這個系列文章希望能走出語言研究的學術象牙塔,用簡單口語的文字介紹當今語言學家對於不同語言的觀察,並將這些歸納好的規則運用在語言的學習。
這個系列的文章希望讓大家能夠學習一些語言學的概念,並且利用它們更有效率地學習各種語言。在語音篇的部分,想讓大家透過學習IPA字母,更好去掌握不同語言的發音訣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1 句子成份 十 按《文通》的意見,句必有起﹑語兩詞,這是最基本的句子結構。「字之為語詞,動字居多」。動字又分外動字和內動字。如是外動字,必有止詞,位於其後。22 如是內動字則不可以有止詞。如語詞非動字,而是靜字,用作語詞的靜字則稱為「表詞」。如表詞不用靜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1 句子成份 九 屈折變化沒有標誌句子成份如何構成句子的規則﹗這是我們的另一個觀察。句子成份屬規範性的操作指引。現再返回《文通》的意見。《文通》將詞分成七種便是語法上的規範性指引。就句讀而言,《文通》說﹕ 「夫文者,集句以成,如錦繡然,故謂之文。欲知文,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1 句子成份 本書關注的是句子成份的分析。 如前述,詞類和句子成份是兩個很不一樣的概念。 詞類的劃分屬歸類性的描述。我們先有一個給定的詞彙,然後劃分若干詞類,比如名詞﹑動詞﹑形容詞等,再進而對詞彙中的每一個詞進行分類,即說某詞屬名詞﹑某詞屬動詞﹑某詞可以是名
Thumbnail
感謝大家撐到這裡,這次是文言文系列的最後一回啦(灑花)。回我們將把視野拉更大一點,看「段落與段落之間的關係」,並且提供幾個讀文言文時可以注意的小訣竅。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1 句子成份 一 語言學的一個分支是對語法的研究,語法的一個分支是對語構 (syntax) 的研究。研究語法的一個方法始於對一個語言的詞彙集裡的成員進行分類,也就是以詞類或詞彙範疇為研究的對象。9 因此如何分類或應該按什麼原則分類似乎是一個重要議題,但傳統語法學
Thumbnail
英語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全球溝通工具,但其複雜性卻常讓學習者感到頭痛。從文法的變化,到發音的細微差異,再到詞彙的廣泛運用,每一個環節都對準確地表達意思至關重要。詞彙是溝通的基礎,良好的詞彙力不僅能讓你流暢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也能幫助你更精確地理解他人的意見。
Thumbnail
想看懂文言文,就得先看懂文言文的句子。想看懂文言文的句子,就得先看懂句子裡的詞。 「但我就是看不懂那些詞啊!」 放心!這回將告訴你如何用「猜詞義」讀懂文言文的句子!
Thumbnail
常言道:「說話是一門藝術」。說好話不難,但要把話說好確實需要一些技巧與門道。縱使人類可用的詞彙數量已達成千上萬,我們卻依然時常陷入「言不由衷」、「詞不達意」等窘境,其主要原因在於我們『不懂得』正確地使用詞彙。
溝通的基本目的是讓對方理解自己所想要表達的意思。用對方熟悉的詞語來包裝通常是個好的做法,但是要小心自己對於這些詞語的理解與對方是否相同,不然反而弄巧成拙,像是用錯成語,反而難以理解。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1 句子成份 十 按《文通》的意見,句必有起﹑語兩詞,這是最基本的句子結構。「字之為語詞,動字居多」。動字又分外動字和內動字。如是外動字,必有止詞,位於其後。22 如是內動字則不可以有止詞。如語詞非動字,而是靜字,用作語詞的靜字則稱為「表詞」。如表詞不用靜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1 句子成份 九 屈折變化沒有標誌句子成份如何構成句子的規則﹗這是我們的另一個觀察。句子成份屬規範性的操作指引。現再返回《文通》的意見。《文通》將詞分成七種便是語法上的規範性指引。就句讀而言,《文通》說﹕ 「夫文者,集句以成,如錦繡然,故謂之文。欲知文,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1 句子成份 本書關注的是句子成份的分析。 如前述,詞類和句子成份是兩個很不一樣的概念。 詞類的劃分屬歸類性的描述。我們先有一個給定的詞彙,然後劃分若干詞類,比如名詞﹑動詞﹑形容詞等,再進而對詞彙中的每一個詞進行分類,即說某詞屬名詞﹑某詞屬動詞﹑某詞可以是名
Thumbnail
感謝大家撐到這裡,這次是文言文系列的最後一回啦(灑花)。回我們將把視野拉更大一點,看「段落與段落之間的關係」,並且提供幾個讀文言文時可以注意的小訣竅。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1 句子成份 一 語言學的一個分支是對語法的研究,語法的一個分支是對語構 (syntax) 的研究。研究語法的一個方法始於對一個語言的詞彙集裡的成員進行分類,也就是以詞類或詞彙範疇為研究的對象。9 因此如何分類或應該按什麼原則分類似乎是一個重要議題,但傳統語法學
Thumbnail
英語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全球溝通工具,但其複雜性卻常讓學習者感到頭痛。從文法的變化,到發音的細微差異,再到詞彙的廣泛運用,每一個環節都對準確地表達意思至關重要。詞彙是溝通的基礎,良好的詞彙力不僅能讓你流暢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也能幫助你更精確地理解他人的意見。
Thumbnail
想看懂文言文,就得先看懂文言文的句子。想看懂文言文的句子,就得先看懂句子裡的詞。 「但我就是看不懂那些詞啊!」 放心!這回將告訴你如何用「猜詞義」讀懂文言文的句子!
Thumbnail
常言道:「說話是一門藝術」。說好話不難,但要把話說好確實需要一些技巧與門道。縱使人類可用的詞彙數量已達成千上萬,我們卻依然時常陷入「言不由衷」、「詞不達意」等窘境,其主要原因在於我們『不懂得』正確地使用詞彙。
溝通的基本目的是讓對方理解自己所想要表達的意思。用對方熟悉的詞語來包裝通常是個好的做法,但是要小心自己對於這些詞語的理解與對方是否相同,不然反而弄巧成拙,像是用錯成語,反而難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