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聲讀後|《心之雨》、《獨家報導之卵》大崎梢

2023/09/28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日本作家大崎梢在作者簡介是這麼被介紹的:「在成為專職作家前,曾有多年書店店員的工作經驗,非常了解書籍相關產業。因此,以書籍相關產業為背景的小說,也成為了她的招牌之一。」大崎在台出版,以千石社這間出版社為背景的系列小說目前有三本,出版順序分別是《來到少女雜誌的編輯君》、《獨家報導之卵》、《心之雨》,但創作時間上是《心之雨》最早完成。


我想是基於長期以來日本都是台灣翻譯文學的大宗進口國,而日本人在操作職人題材的故事又很有一套,不管是日劇、漫畫、小說都有類似題材。出版業的故事從漫畫改編影劇的《重版出來》,小說改編電影的《錯視畫的利牙》,漫畫改動畫的《書店裡的骷髏店員本田》,小說改編動畫的《啟航吧!編舟計畫!》,這也只是一小部分,至少從中得知,出版業生態在日本有相當完整的介紹。


既然如此,又能從《心之雨》讀到什麼呢?文案的一句「大型出版社的文學編輯,意外讀到過氣作家的新書稿⋯⋯」俐落道出劇情。前情提要於一間大型出版社決定要出版什麼書,考慮的是公司經營路線,為維持與知名作者關係,表現出版社於社會中的形象,出版成本開銷挹注在每本書的比重⋯⋯諸多基於碩大體制而必須衡量的因素,形塑了大出版社選擇出版什麼書的困境在本書中,能看到許多「老字號」帶來的便與不便,讀者隨身為編輯的主角以滿腔熱情,讓心中美好的作品如願付梓,成為故事最感人的部分。


讀完後我對故事沒有產生什麼特別感觸,更多時候,反倒對主角的熱情套用在職場上,認為是一意孤行且只是「剛好」比較好運能順利達到目標。建立在非得讓它出版的心情背後,必然有什麼是主角個人的情感因素推動,若要讓故事精彩,能與想要出版的作品主軸不謀而合,那肯定是最棒的(事實是故事也是這樣寫的)。撇開劇情不談,書中對於編輯一職的描述確實十分詳盡,讓讀者獲得不少新知。不過本作特別之處在於,通常「編輯」比較像陪襯的角色,在故事中,反而成為「為了致力推動新作而努力成為指標」的引路人。不只讓書完整,幾乎是拿出個人口碑成就了它。


說到底,抱持「全力以赴」的心態不管在任何事情上都是有一個目標要追求必須採取的態度。大崎的另一本《獨家報導之卵》中,作為週刊記者的主角為了採得事件角色的重要證詞,也得常常埋伏在受訪者會出沒的地點,無日無夜地,任由時光流逝,雙眼仍得緊盯著目標處等待獵物上門。雖然是賣八卦,要讓報導有憑有據,背後累積的等待更是讓人為這項工作的辛勞發出讚嘆。再者,因為是週刊記者,要面臨更多道德上選擇,對主角而言,每一次選擇要不要將消息曝光,背後所牽連,讓人難以想像的未來,極有可能使人身敗名裂。這種對多數人而言,踐踏他人人格的「拆除」作業到底幫助了誰,不僅充滿爭議,對自己也時時需要探索這份工作真正價值,以用來說服自己。


這兩本故事的背景設定正好讓我想起以前的工作單位,也是這種週刊與出版社合併的公司。出版與週刊就在同一層樓,穿過走廊,就來到另一個空間。時常,也因為週刊報導引來社會反彈,讓我擔心作為鄰居會不會受到牽連。又或者自己也曾遇過,因為是同個公司,就會被親友問到關於週刊的事。週刊影響力之大,不乏腥羶色報導,秉持態度亦同千石社的《週刊千石》,沒有人可以收買週刊,就算是同公司其他部門基於部門利益考量,希望週刊手下留情的態度,只要是為了追求真相,任何人情世故都發揮效應。我不敢說曾待過公司週刊有沒有抱持這麼遠大的理想,想要踐踏在他人身體之上讓不能公開的事權浮上檯面受公眾檢視,客觀檢視,當中確實也會發表一些質量兼具的報導。很多時候,我看著超商擺放最新一期的週刊,內心還是會有些愧疚。不是執筆者,卻也在這個體制內。當然,我不可能改變公司方向,只是一顆小小螺絲。比讓別人來寫自己的事,我還是比較喜歡作者親自執筆。


raw-image


在出版業工作很多時間都是在跟資訊相處。如何把內容料理的有趣,包裝成吸引人的樣子,再把產品端出來,從眾多選擇中被萬中選一。這整段過程透過大崎梢的作品能有相對程度的了解,就從這點來看,我是推薦的。


76會員
148內容數
一個分享讀後感的地方,沒有文青。文章可能暴雷忘記警示,自行斟酌閱讀。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