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同學黃意霖的邀請到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分享「把專業行銷出去」。同學是教學計畫負責人,不吝為其他的臨床心理師籌辦這樣的課程,過去也曾是行動心理師,後來因為教學計畫的緣故,而回到醫院繼續貢獻的她說:「如果之前有這樣的課程,就不會走那麼多的冤枉路了。」
當天在北醫的臨床心理師,竟然有三位三分之一的人,是曾經做過行動心理師,又再回來醫院工作的。有位心理師問道:「要撐多久才有可能見到品牌效果?」因為時間有限,所以沒有回答得很詳細。
該回答的答案往往不是看得到的問題,先說結果,有許多從事個人品牌的同業曾說,大約一年半到兩年半間的時間,就可以見到效果。
但『時間』是一個正確努力後均值,而且是經過行銷、調整,才有可能得到在較短時間內得到獲利的機會。
然而還有很多的影響因素,或是思考的方向配合之後,時間這個變項才有可能變成均值,有幾個需要注意的地方是多數人不曾想到,覺得只要肯努力就可以達成的結果,如果方向不正確,也會功敗垂成。
以下幾點是可能被忽略的盲點:
1、你的內容是否放對受眾渠道?
我們常常認為文章寫出來放在網路上就會讓人看到,卻不知道平台上觸及到的人會被演算法而調整,甚或是如果沒有另闢渠道,別人是搜尋不到你的產出內容,這些問題都是我們的誤區。另外,若是沒有針對特定的客群產出,也會落入事倍功半的窘境。
2、你的內容是否解決受眾痛點?
內容行銷,我們常以心理師的角度解決問題,以致於無法適用在一般人之上。在課程中我請教了心理師們,如何區分老年憂鬱症和失智症,心理師們分享自己在醫院裡透過旁敲側擊、觀察詢問家屬的資訊以便確認,在臨床上可以自在的使用,然而這樣的方式卻不太能讓家屬在家中複製,解決他們的問題。所以需要再修正自己的內容以便讓需要的家屬真正能操作執行。
3、你所期望的品牌效果是什麼?
個人諮商?講座邀請?新課程設計?書籍推薦?業配文?心理師期待在內容行銷後的效果有多種不同的可能。原則上在單價高,需要更高的信任感才會付費,也就是客戶需要在你的內容中說服他們,你是有能力幫他們解決問題。如果內容的產出頻率不高、內容可實作性過低,這樣不會在受眾心中留下特別的印象,更不用提到我們所期待的效果了。
近幾年醫院中有許多心理師不太容易久留,但除了有不想留下之外,還需要更多更積極的策略,才有可能達到自己想要達到的目標。
臉書搜尋「心理師的品牌研究所」,帶你看見不一樣的世界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