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篇】行動心理師/自由工作者,你的時間不夠用吧?

2023/11/04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這幾天跟職涯諮詢顧問Elsa Yang 討論職涯問題,談到做自由工作者為什麼都那麼忙,接很多案子,東跑西跑,連吃個飯都要趕,似乎跟過去想要的樣子不一樣?

很多自由工作者或是行動心理師很擔心沒有收入,所以就把時間填得滿滿的,只要有工作、有時間就接,到頭來只是讓自己生活沒有品質,全身病痛。主因在產品缺乏系統性的思考,如何將在有限的時間裡讓價值極大化,才是我們該做的事。

在過去的思維中,工作都執著在讓產品更好、更精美,無論是在機構、組織裡都在要求你的工作能力要好,產品品質要高,才會有客戶。所以自由工作者也承襲以往的舊觀念不斷的打磨自己的產品,讓產品更好,無論是閱讀書籍,讓自己更多的能力,或是作更多事讓自己更多的實力,這個想法正確,但只對一半。

因為產品端掌控在自己手上,所以顯而易見,要作產品的優化。然而當我們變成自由工作者的時候,就如同經營一家公司一樣,我們怎麼樣讓客戶知道你會做什麼?你有什麼產品?你還可以幫他們做什麼他們沒想到的事,就不是你在書上、工作上能夠讓他們知道的東西而已了!



最近協助彰化臨床心理師公會「講座策略思維與個人品牌營造」課程來看。就一般的想法就是,一場講座到底能夠做出什麼名堂? 能夠多一個人來找我諮商、知道我就好了。這樣就是一件事只有一個效果的想法,也就是讓人很累的結果。

一場講座其實價值不只有講座時的效果,講座前後的行銷,都會讓講員得到更多的後效。譬如課前問卷,它不只可以讓我們知道聽眾想要什麼,在設計課程時特別著重在這部分。還可以因此讓填答的聽眾會期望自己的問題在課程中被回答,間接的讓聽眾逼著自己要去參加這場講座。

課中學員的問題,講員被問但因為課程時間不足,以致於無法充分被回答的問題,或是你在課程中神來一筆的金句也是我們行銷的內容。 甚至在講座後,讓講座再次行銷,吸收潛在的客群。

這樣一來,一場講座就不會只有在講座結束後就完了。從講座還沒開始就已經開始行銷了,課程中的學員反應,課程結束後,還可以再利用,所以講座可以在行銷上多次的曝光讓人產生深刻的印象,才能增加信任感,才有助於品牌的推廣。


臉書加入「心理師的品牌研究所」帶你看見不一樣的世界思維!








嗨!你遇到了難搞的長輩?還是混亂的失智症病患嗎?又讓你火冒三丈、無法入眠嗎? 當我們知道他背後的原因,便有可能理解他甚至解決他,讓我們一起來發現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