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居大不易。寫給自己的搬家紀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才剛開始下定小小的決心想練習日更,堅持幾個禮拜就直接被搬家的事排山倒海地壓垮,希望從現在開始能重拾書寫習慣,畢竟也搬到能走路上下班的租賃處,每天上下班各省下一小時的通勤時間,體驗一週之後實在舒適。

千人千面的北漂物語

每每跟朋友講到我就算是跟陌生人住也想找家庭式合住,就蠻多人覺得不可思議。怎麼會不想要自己的空間?其實現在住家庭式的住客,大多求的也就是一個可開伙的廚房、大一點的陽台,或是姑且算是在室內的洗衣機等共用設備。至於打擾,我的經驗是大家都蠻尊重彼此生活,儘管以前大多是和認識的朋友同學一起住,也不至於天天交際、晨昏定省,就是偶爾碰頭一起吃個飯、散步倒垃圾的時候話題多一點。

再比較深入一點談這件事,心裡對於「蝸居」有很強大的反彈感。生活已經夠苦悶、上班已經好辛苦,如果每天又是回到一個暗示著自己在台北只是苟活的小空間,我感覺自己會活得更累。另外有時候會半開玩笑地和朋友說,終究也不希望自己在台北出了什麼事卻沒人知道,家庭式的空間至少早些被發現(也很幸運入住這幾天看來新室友們互不打擾但有一起吃晚餐時也都自在熱絡交流,在那個假設的情境中應該也能發現我)。

乍似荒謬,卻帶幾分真意。一個人在台北生活,終究是有些不安需要被填補。

清理舊屋

回到搬家的事,找新家固然是大工程,但因為舊家是傳承自多年前學長姐的家庭式,正好我們是要終止這個流傳已久的租屋處的尾段住戶,房東也打算重整一番再重新出租,於是我跟室友和前室友A就得清空整個家,聯繫環保局收大型傢俱(但要自己搬下樓)、記好哪些中小型家電可以算立體類回收,將平面、立體、一般垃圾分好,整整一個禮拜的垃圾時間都在規模清運,又花了兩天扛廢棄傢俱下樓,才總算是淨空。

看到曾經陪伴自己無數個夜晚的房間,如此空蕩,難免偶發黯然。

看到曾經陪伴自己無數個夜晚的房間,如此空蕩,難免偶發黯然。

另外因為是整戶租賃,也要先跑水電瓦斯事業處各自提供當下的表數字,在特定日期先行結清,但這部分室友有協助處理,就感恩戴德。(也是因為這次經驗才知道這件事是可以這樣處理,長了知識)

交房時本來很擔心房東又挑剔細節,殊不知開口就是,「感謝你們清得那麼乾淨」,簡單看看確認冷氣馬桶功能之後,就把押金退回了。其實當下也是蠻感動的,至少整個禮拜的汗沒有白流。

清理舊屋的過程中還需要安插了一個請lalamove協助搬家先把要到新家的東西清走的環節,也才有足夠空間移動那些廢棄物。之前因為搬得近,所以可以分車甚至分幾趟機車順路載,但這次從師大到內湖,實在是欲振乏力,只能一次到位,所以裝箱整理也是折騰了一陣。

喬遷之喜(?)

看房子又是另一個大工程。

因為這一年到內湖工作,原先是和認識的朋友住,通勤也就忍忍,但因為熟人都各自搬出(和女友住)了,想想也不必再住在遙遠的地方天天花兩三個小時在交通時間,總之原先規劃就是往文湖線找,或是直接住在公司附近。

最後下決定的其中一個原因,也跟前陣子練習日更有關。生活習慣之間環環相扣,當越來越需要自己的時間,有限的下班時間變得更加珍貴,連搭捷運的時間都想一併節省,於是就決心往公司附近找。

很幸運找了一個走路15分鐘能到公司的位置,實際住了一週,也和室友們吃過飯交換經驗,了解這裡基本上沒什麼缺點。除了因為鄰近馬路與菜市場,早上會傳來嘈雜的聲音,但因為個人生活習慣與身體,不太會被這樣的外力吵醒,也就有了能住在這個其他條件都算優秀的物件的資格。

在台北找房子就像一種,取捨和博弈的過程。

例如窗外太吵這件事,在看房時並沒有特別注意,當然也是可以用耳塞等等方式克服,但終究要常住還是麻煩了些。自己能接受什麼條件、偏好如何、不能接受什麼,都會讓能選擇的物件範圍一再限縮。尤其當真的很有興趣時,通常需要在看完當下就下訂(通常是5,000)後約簽約補滿押金,實在沒有太多考量評估的時間。

就比如按照我十年來賃居台北的經驗,讓我學會看機能、周圍與公寓公共空間、水壓、插座位置、對外窗、浴廁潮濕、房間上角、天花板類型、牆壁類型、基礎傢俱、甚至冷氣位置和一些管線,都能在和房東談笑之間一併觀察完,包括房東的個性和在意的重點。但還是忽略了對外嘈雜的部分。總之是一種不斷的經驗累積與傳承吧。所幸網路時代,我們有更多機會汲取別人的經驗,也因此在這裡分享這些可以注意的小細節,如果能多幫助到一兩個人,也是善。

找房途徑,個人是從591和facebook社團著手,基本上物件也挺多重複。因為我個人設定的條件,除了交通位置,還有家庭式、希望室友皆為男性、理想為2-3樓,這幾項,591比較難滿足我從介紹就看出相關資訊的需求,所以我約看的全都是從facebook社團中看到的,大約6-7間吧,就能找到中意的物件並順利簽約,何其幸運。

冥冥之中?

一直以來找房對我而言都算是大決定,也因此被我歸類為需要一些幸運的事,畢竟牽涉了太多人事時地物。就我接受的民俗文化認知,這方面的事務歸屬土地公管理,因此倘若選定大致的地點,我就會選擇到鄰近的土地公廟報備並祈求一切順利,通常也會靈驗,即使最終不是在附近,我也願意相信是土地公伯伯善意認為我不適合住在那附近。

之前的經驗,有次是,和同學沒有設定太嚴苛找房條件,但兩房在台北市都是荒謬的格局。看了幾間別說是失望,根本不知道這樣怎麼可以合法刊登出租的房子,某天剛好有機會,就到學校內的土地公廟訴苦(??),結果幾天後就在土地公廟過馬路後正對面的巷弄中,找到還算宜居的落腳處。

這次則是,固然看房前已經覺得各項條件和房間內容都蠻符合預設,約了下班時間看房,慢悠悠從公司晃過去。知道大概方向後,隨著巷弄繞繞走走,意外就到了座落著租屋處附近土地公廟的公園,燃香燒金祈求順利後,當天就下訂了。


這次搬家大致是如此了,工作不變的話還真的希望能長居久安,搬家一趟真的已經煞費身心靈。也祝福北漂的人們,都能順利地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住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kazeho-avatar-img
2023/09/30
以為月中你沒空是因為搬家,結果竟然已經搬完了!那!
渡狼/DL-avatar-img
發文者
2023/10/02
kazeho 對呀 搬完了~前租約也不能讓我繼續拖 哈哈
avatar-img
渡狼/DL
105會員
263內容數
聊聊音樂、ACG、文化、ESG、閱讀,還有無法歸類的靈光乍現。
渡狼/DL的其他內容
2024/09/05
小琉球正熱鬧進行三年一度的迎王祭典,也是俗稱的王船祭、燒王船活動。身為在地子女,雖然不算是土生土長,倒也是「根」一樣的存在。因為今天(9/5)主要走我們宗族這段,所以早早就請了幾天假,從台北暫時脫離庸碌的都市生活,投身民俗文化以及鄉里鄉親活動氛圍,也算是每三年就提醒自己暫停一下、沈澱一下的小小抽離。
Thumbnail
2024/09/05
小琉球正熱鬧進行三年一度的迎王祭典,也是俗稱的王船祭、燒王船活動。身為在地子女,雖然不算是土生土長,倒也是「根」一樣的存在。因為今天(9/5)主要走我們宗族這段,所以早早就請了幾天假,從台北暫時脫離庸碌的都市生活,投身民俗文化以及鄉里鄉親活動氛圍,也算是每三年就提醒自己暫停一下、沈澱一下的小小抽離。
Thumbnail
2024/08/05
對積攢了一整天壓力的我們,求的大抵不是什麼心靈澄清的澈悟,需要的其實就是,一段和自己對話的時間,徹底地放鬆、徹底地聽聽身體的需求。暫時放下人際的紛擾和工作的壓力,許自己,半小時也好、15分鐘也沒問題,總之是一段純粹的自我時光,Me Time。
Thumbnail
2024/08/05
對積攢了一整天壓力的我們,求的大抵不是什麼心靈澄清的澈悟,需要的其實就是,一段和自己對話的時間,徹底地放鬆、徹底地聽聽身體的需求。暫時放下人際的紛擾和工作的壓力,許自己,半小時也好、15分鐘也沒問題,總之是一段純粹的自我時光,Me Time。
Thumbnail
2024/07/24
可能對很多人來說,美術館不會是「不知道要去哪所以去一下」的地方,但經驗體感上,30元的成人票價、不限時、交通方便,鄰近的圓山和民權西路也有不少餐廳,天氣沒有太熱還能逛逛花博公園(也常常有週末戶外擺攤可以逛),幾次安排體驗都非常好!
Thumbnail
2024/07/24
可能對很多人來說,美術館不會是「不知道要去哪所以去一下」的地方,但經驗體感上,30元的成人票價、不限時、交通方便,鄰近的圓山和民權西路也有不少餐廳,天氣沒有太熱還能逛逛花博公園(也常常有週末戶外擺攤可以逛),幾次安排體驗都非常好!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才剛開始下定小小的決心想練習日更,堅持幾個禮拜就直接被搬家的事排山倒海地壓垮,希望從現在開始能重拾書寫習慣,畢竟也搬到能走路上下班的租賃處,每天上下班各省下一小時的通勤時間,體驗一週之後實在舒適。
Thumbnail
才剛開始下定小小的決心想練習日更,堅持幾個禮拜就直接被搬家的事排山倒海地壓垮,希望從現在開始能重拾書寫習慣,畢竟也搬到能走路上下班的租賃處,每天上下班各省下一小時的通勤時間,體驗一週之後實在舒適。
Thumbnail
自從搬到台北之後,她就一直住在雅房,北漂五年,換了幾次租屋處,但都選擇了一層隔了好幾間的雅房,衛浴要共用,甚至沒有公共空間可以休息或招待客人。 但她無所謂,反正平日裡就公司和租屋處兩點一線的她其實沒有什麼朋友,偶爾和以前的同事或同學聚餐也都會選在餐酒館或一般餐廳,所以她一直沒有帶朋友回過家,因
Thumbnail
自從搬到台北之後,她就一直住在雅房,北漂五年,換了幾次租屋處,但都選擇了一層隔了好幾間的雅房,衛浴要共用,甚至沒有公共空間可以休息或招待客人。 但她無所謂,反正平日裡就公司和租屋處兩點一線的她其實沒有什麼朋友,偶爾和以前的同事或同學聚餐也都會選在餐酒館或一般餐廳,所以她一直沒有帶朋友回過家,因
Thumbnail
回台中上班已經快半年,台北的租屋處還沒退掉,就一直閒置著,變成離家出走浪跡天涯專用的小住處。 時不時週末北上上課的時候過夜,晚上聽音樂,泡腳放鬆,看看書。品嚐一個人的寂靜。
Thumbnail
回台中上班已經快半年,台北的租屋處還沒退掉,就一直閒置著,變成離家出走浪跡天涯專用的小住處。 時不時週末北上上課的時候過夜,晚上聽音樂,泡腳放鬆,看看書。品嚐一個人的寂靜。
Thumbnail
最好的搬家就是不用搬也有家,哪開心,那就是家。
Thumbnail
最好的搬家就是不用搬也有家,哪開心,那就是家。
Thumbnail
事隔不到一年,我又再度搬家。這次不僅僅只是搬家,還搬到了另一座對我而言,是很陌生的城市——新竹。
Thumbnail
事隔不到一年,我又再度搬家。這次不僅僅只是搬家,還搬到了另一座對我而言,是很陌生的城市——新竹。
Thumbnail
雙北居,大不易。婚前婚後飄盪雙北,或因工作、或因家庭因素,這幾年算起來幾乎是平均一年搬一次家,雖然無子無寵,但我為人挑剔機歪,搬家幾乎成了每次賭爛對方的導火線。不過我對買房這件事沒有期待,一旦成了屋奴,意謂著勢必犧牲一部分生活品質,目前我還不想妥協,只能阿Q一點說服自己,住膩了換個新環境也不賴。 目
Thumbnail
雙北居,大不易。婚前婚後飄盪雙北,或因工作、或因家庭因素,這幾年算起來幾乎是平均一年搬一次家,雖然無子無寵,但我為人挑剔機歪,搬家幾乎成了每次賭爛對方的導火線。不過我對買房這件事沒有期待,一旦成了屋奴,意謂著勢必犧牲一部分生活品質,目前我還不想妥協,只能阿Q一點說服自己,住膩了換個新環境也不賴。 目
Thumbnail
台日租房條件的不同,讓我在離家多年之後,真正打造出有歸屬感的「家」
Thumbnail
台日租房條件的不同,讓我在離家多年之後,真正打造出有歸屬感的「家」
Thumbnail
2018年年初離開愈顯險惡的職場後,8月換了工作,從大學畢業之後一直居住的中壢搬來台北,當時最為苦惱的就是租屋。 台北不只買房,租屋也大不易,臉書上加入了數個租屋社團,好的房源往往在你斟酌私訊詢問時就已經被訂下,台北急促的房東實在沒有時間等待一個自中壢北上台北看房的人。
Thumbnail
2018年年初離開愈顯險惡的職場後,8月換了工作,從大學畢業之後一直居住的中壢搬來台北,當時最為苦惱的就是租屋。 台北不只買房,租屋也大不易,臉書上加入了數個租屋社團,好的房源往往在你斟酌私訊詢問時就已經被訂下,台北急促的房東實在沒有時間等待一個自中壢北上台北看房的人。
Thumbnail
一想到即將大搬家,任務艱鉅,性急如我,立馬開始打包,把冬衣、書籍和暫時不用的鍋碗瓢盆一一裝箱打包起來,甚至連床框都拆掉,直接把床墊放在木頭地板上睡覺。
Thumbnail
一想到即將大搬家,任務艱鉅,性急如我,立馬開始打包,把冬衣、書籍和暫時不用的鍋碗瓢盆一一裝箱打包起來,甚至連床框都拆掉,直接把床墊放在木頭地板上睡覺。
Thumbnail
頭2天有種心情,我一直在體會是什麼?好像年輕時一個人離開家去工作,單獨住,不知道同事或上司會對我好,或是欺負我?或離家上大學?其實我不是單獨去學校的,我上大學是哥哥陪我去的,而且我跟他同一個學校,他班上的活動會邀我參加,和他的同學一起玩,減少很多「孤單」的感覺(我高中後半段住不在校園裏的宿舍,一開始
Thumbnail
頭2天有種心情,我一直在體會是什麼?好像年輕時一個人離開家去工作,單獨住,不知道同事或上司會對我好,或是欺負我?或離家上大學?其實我不是單獨去學校的,我上大學是哥哥陪我去的,而且我跟他同一個學校,他班上的活動會邀我參加,和他的同學一起玩,減少很多「孤單」的感覺(我高中後半段住不在校園裏的宿舍,一開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