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牢不可破的投資迷思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先看看以下10項投資或財經觀念,有哪幾個是你認同的:

  1. 債券比股票安全
  2. 用100-你的年紀,就是你該持有股票的比例
  3. 波動率是投資人最大的風險
  4. 停損才能避免大幅虧損
  5. 股市現在看起來充滿不確定性,我還是等穩定一點再行動
  6. 高失業率會拖垮經濟和股市
  7. 政府舉債過高是一個嚴重問題
  8. 世界局勢動盪不安,股市不會上漲
  9. 財經新聞都這麼說,應該是真的吧
  10. 為了確保退休有收入,我要投資高股息標的

歡迎在留言區分享哪幾點是你認同的?

根據Ken Fisher和Lara Hoffmans的作品《當大財經大師的獲利真相課》,很遺憾的是以上10點都是股市和財經的迷思!

這本書除了能有效幫助我們用客觀的事實來破除種種迷思之外,我認為最寶貴的是幫助讀者訓練投資的批判性思維。

為什麼投資也需要批判性思維呢?

因為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很容易被誤導、甚至被操縱。

首先,讀者往往會先被那些聳動博眼球的標題吸引,至於內容是否客觀和正確,似乎沒有那麼重要。

再加上當代人習慣講效率,在吸收資訊的時候貪求快狠準,比起枯燥乏味的一手資訊(例如年報、財報或公司公告),大家更喜歡那些二手、甚至三手的「速食加工資訊」。

除了讀者本身的壞習慣之外,媒體也脫離不了責任。

無論是對於傳統媒體或自媒體來說,流量絕對為王,畢竟沒有流量就沒有收入,這對誰來說都是無法忍受的。

所以天性逐利的媒體,擅長利用引人注目的標題來吸引讀者注意,然後內容當然也是越簡單粗暴越好。

至於內容是否客觀中立也不是那麼重要,他們更在乎的是能否有效煽動讀者的情緒、挑動讀者敏感的神經。

例如最近雪大發現台灣的財經投資媒體圈,突然冒出一則關於「大陸巴菲特」的新聞。

仔細閱讀後會發現,大多數媒體(包含自媒體)主要想通過這則新聞傳遞給讀者以下幾項資訊:

  1. 大陸有個很牛的投資人,被封為大陸巴菲特
  2. 他篤信價值投資,但因為投資大陸所以績效非常差
  3. 奇差無比的績效,最終導致他的殞落

光是蹭巴菲特,就能讓這個標題吸引到大多數人的目光,所以媒體已經成功了一半。

接下來大蹭特蹭主流意識形態,例如大陸股市好可怕、經濟好糟糕等,從內容上盡可能符合大多數讀者的胃口,成功地挑動他們的情緒,相關新聞也因此獲得了無數按讚和分享。

但事實真是如新聞所傳遞的那樣嗎?

首先,這件事情大概率是真的,因為大陸媒體也有相關報導,但很明顯這則新聞只是一個很小的新聞,並不像在台灣被許多媒體宣傳著。

這位投資人有沒有被封巴菲特我不知道,但實際上很可能只是媒體為了讓這則新聞有人關注,刻意在這種時候冠上這個頭銜。

只要稍微搜一下網路就可以發現,在這則新聞出來以前,大陸巴菲特的名號很明顯是其他幾位大咖投資人的。

為什麼媒體要給他冠上這個臨時的頭銜呢?

答案很簡單,試想以下兩個標題哪個更吸引你?

  1. 大陸巴菲特驚傳離世
  2. 某私募投資人驚傳離世

雖說死者為大,但客觀來說這位仁兄生前身為私募投資人的評價,確實不怎麼樣,實在很難與巴菲特產生聯想。

老實說這件事情和這位仁兄,混跡大陸財經和投資圈多年的雪大,還是看台灣網路媒體在講才知道。

原諒我孤陋寡聞吧....

其實在大陸的投資圈和社群平台,除非你跑去刻意搜尋這則新聞,不然還真的沒有機會看到這條資訊。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這條實際上在大陸(投資財經圈)是小到不行的新聞,會被台灣媒體(包含自媒體)大肆宣傳報導呢?

肯定是因為媒體嗅到了什麼,知道這條新聞在台灣會火,能有效為他們帶來流量。

實際上這段時間大陸並不是沒有任何新聞,但媒體可不願意花時間報導其他比較正面的新聞,因為他們無法像這則新聞一樣帶來流量和效益。

有點扯遠了,回過頭來聊這本書。

如果你看完之後,不妨可以重新思考投資大陸到底是怎麼樣一件事情。

是否真的如媒體、網紅、名嘴和專家們所說的那麼嚇人?

免責聲明

  1. 本專題所發布之文章僅為財經時事議題、個人心得與經驗分享,並非任何形式的投資推介建議或分析意見與勸誘。請勿視為買賣個股、基金、ETF或其他任何投資之建議,獲利與損失均不負任何擔保責任。
  2. 本專題將會盡可能查證確保文章的正確性,唯難言百分之百內容皆為正確。本專題並無法保證文章資訊完全正確,並且資訊有可能因為時間或第三方變動而產生變化,讀者需多方查詢資訊並自行審慎評估。本專題並不擔保文章資訊與相關連結內容無誤,本專題對資訊之錯誤與遺漏將不負任何責任。
  3. 本專題的相關文章有可能是合作業配、商業邀稿。本專題將不負責任何用戶與商家、平台之間的交易。任何相關問題,需直接與商家客服聯絡。本專題將不參與及協助任何消費者與商家之間的糾紛、爭議事件。



歡迎來到雪大的方格子沙龍! 這裡是一個專門分享大陸財經、生活和旅行的地方,如果你對大陸的各種議題和時事感興趣,那麼恭喜你來對地方了! 如果你想要掌握更多即時資訊,歡迎至FB搜尋:雪球滾滾-兩岸投資觀察!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創作者要怎麼好好休息 + 避免工作過量?《黑貓創作報#4》午安,最近累不累? 這篇不是虛假的關心。而是《黑貓創作報》發行以來可能最重要的一篇。 是的,我們這篇講怎麼補充能量,也就是怎麼休息。
Thumbnail
avatar
黑貓老師
2024-06-29
防曬產品係數測試報告彙整(2024年)從2014年起,自己對於市售防曬產品的效能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為當時候發現不少產品的防曬係數其實標示是有問題的,像是原本應該是人體測試的SPF與PA數值,實際上沒有做,只用機器測試的數據來充當,但這兩者卻有很大的差異。像是防曬係數其實有強度、廣度與平均度三個面向需要一起判斷,但多數廠商並沒有完整標示
Thumbnail
avatar
邱品齊皮膚科醫師
2023-04-27
那些年, 讓我後悔的投資方法沒有對錯, 只能說我不適合: 1. 2015年間: 貝萊德世界礦物基金 (有位大大在M-01分享神秘的MACD操作法), 後來大賠賣出 2. 2018-2020: 被動元件瘋狂時期, 加入某嘖嘖的摳訊, 買入後下跌自己看著辦, 上漲都是他好棒棒; 後來又加入別家投顧公司會員, 一位老師用技
avatar
老皮
2023-08-24
那些英文教學的多頭馬車讓我縮小範圍來閒聊。英文教學這個產業還滿競爭的,誠實的說。如果對英文教學分類的話,大概會是這樣的.
Thumbnail
avatar
自由女嬸Michelle的異想世界
2022-07-13
那些關於街頭藝人展演的事一句話,除非你功成名就進入演藝圈,否則單靠街頭藝人討生活,八成會失敗。 然後就開始了我重溫習箏的練習過程,不論是景點的人員或者區公所的承辦人員都先給我打預防針說,人真的不多,說白一點,可能根本沒有路人甲乙丙丁阿貓阿狗都沒有,但我想,有機會也邀請一些親朋好友,說不定會有認識的人來陪陪我。
Thumbnail
avatar
Willa 維拉寫寫字
2022-06-13
那些年,我遇到的諮商師其實我諮商啟蒙的經驗算蠻早的。在大三時開始了第一次諮商,當時是因為在感情上遇到挫折,又即將面臨要升學還是要就業的選擇,身邊的朋友也經歷過一番變遷,覺得壓力達到身心無法負荷的程度,因此想到向學校的學諮中心求助。
Thumbnail
avatar
陳踢娜
2022-05-16
那些藏在街頭巷尾的無名故事:電腦繡花因為地方誌的採訪編輯工作,最近陸續拜訪了幾個織品加工業。一開始有些排斥訪毛巾產業的相關產業,總覺得是個太直接可見的題目。後來因為專案合作上的需求,陸續認識了幾位織品加工業的前輩,才發現這裡有太多的過往故事值得被聆聽。就這樣,我們開啟了這個記錄土地故事的計畫。
Thumbnail
avatar
Annie Chou
2022-02-04
那些來諮詢的人背後原因是什麼?對於未來職涯產生迷惘,和轉職適合什麼工作?亦不清楚自己的優勢在哪,透過從人生歷程檢視,從每個重要事件所獲得的關鍵能力;以及過往從社團、實習、工作所累積的不同經驗,能夠看見自己的優勢。往往很多時候,我們被「學以致用」給綁架,根據數據統計學非所用的人達六成。
Thumbnail
avatar
脆鹽
2021-06-24
那些陪我們度過疫情的歌 |資料來源彙整那些陪我們度過疫情的歌系列文章參考資料彙整
Thumbnail
avatar
Nonloso
2021-02-14
那些在諮商歷程中的二三事在進入諮商室之前的我,也在反問著自己,想釐清一直以來的思考邏輯與行事風格是否有不一致之處。並欲反思我的情緒釋放與展開間是否亦有不真實之處。原先在諮商前提出的問題是生涯發展,但隱隱覺得我是否該更開放的心來探究自身之所以行事風格以為我,而不是討論未來發展。
Thumbnail
avatar
螞蟻皇后
2020-12-27
那些投資理財達人們教我的事情傻多在好多年前因為某種原因到大陸工作,閒暇之餘研究理財,然後雜誌社邀稿,然後成為了雜誌的專題報導其中一個故事... E 那時候為什麼會受雜誌訪問呢?因為我在mobile01裡面常常和網友討論存股的事情。我有我自己的想法和看法,雜誌社剛好要做一個存股的專題,然後我也想知道我們每天看的理財雜誌,到底
Thumbnail
avatar
傻多棒喬飛
2020-03-15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資訊│淺談特殊情境中的資訊行為了解特殊情境中的資訊行為,可以幫助資訊提供者更有效地傳播正確資訊。臺灣至今仍守住非洲豬瘟的防線,除了政府的宣導,熱心分享資訊的民眾與提供正確報導的媒體也多有功勞。傳播正確資訊有助需要資訊的人做出正確的選擇與行動,亦是資訊行為所以值得關注的原因。
Thumbnail
avatar
JLIS-圖書資訊學刊
2019-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