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路歷程】個人處男情結之由來(一)青少年時期:日本動漫同人文化的影響

2023/05/29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我小時候很少接觸愛情與兩性關係為主題的文化創作,到了青少年時期大量閱讀男性創作和男性向的作品,少有觸及愛情作品,不深入探討性別,而落入用性去看兩性關係。當時我認為拍拖就是為了「扑嘢」,無論先性後愛還是先愛後性,目的都是為了性,那些什麼浪漫儀式很無謂。為什麼不一開始就講清楚,直接進入主題呢?硬是要「整色整水」(裝模作樣,做門面功夫),做一堆不切實際、浪費金錢和時間的事情。
「扑嘢」這個詞本質是男性本位的詞彙,從男性視角出發,強調陽具在性交行為的動作,標示著陽具在性行為中不可或缺的地位。當時我對性行為的認知是陽具中心和男性主導的插入式性行為,女性在陽具下獲得愉悅並被支配和征服,淪為沒有自我的性客體。這種貶抑女性生理的解讀角度,使得缺乏陽具的我感到焦慮不安,害怕被支配和控制,陷入失權失勢的境地。當時的我沒有這種深入的剖析,也不明白這種焦慮感的來源,只是莫名的排斥和害怕與男性發生性行為。可能是我潛意識中認定了,只要跟男性發生性行為,那麼插入式是必然發生的過程,且是性行為的重點所在。此外,再加上父權文化各種貶抑女性生理身體的影響,令我憎恨自己缺乏陽具的身體,羨慕且嫉妒男性生理身體,渴望自己能夠成為擁有陽具的男性。
我那時常常看男性向動畫,漫畫主要看少年漫畫和青年漫畫,偏好戰鬥、格鬥、科幻、搞笑、懸疑、暗黑有深度、探討人性、理念衝突的作品。關注世界觀塑造,劇情邏輯,有無新意和破格題材,整部作品有何與眾不同的特色等等。對於愛情類作品,一方面我頗為不齒,認為閱讀價值低,都是一些情情塔塔、你儂我儂、小家子氣的作品。人物爭奪所謂的愛情,有什麼意義呢?更重要的是,劇情十分沉悶,尤其是校園戀愛類,來來去去都是什麼你喜歡我、我不喜歡你的情節,乏味無聊,不明白有什麼好看。
一些流行娛樂作品會加插戀愛情節,吸引觀眾。少年戰鬥漫畫也不乏描寫戀愛關係的情節,不是主要劇情,而當作可有可無的支線處理。有的粉絲(配對廚)十分在意角色配對,常跟人爭執自己支持的配對才是王道。我覺得角色的歸宿都是作者說了算,而且不是什麼大不了事情,對劇情沒多少影響。愛情只是支線,不是正戲,簡簡單單就好,不需要刻劃這麼多,而愛情線的優劣毫不影響我對作品劇情的評價。愛情戲最好是一對一,過程中沒有起伏風浪,頗討厭劇中有大量愛情糾葛。譬如《犬夜叉》男主角的三角戀,我完全沒有興趣,不在乎花落誰家,只覺得這些煩厭愛情阻住劇情進展。我可以接受愛情戲,是不接受拖拖拉拉、累贅繁複的愛情戲碼,例如A喜歡B,B喜歡C,或者A和C都喜歡B這種。如果是A喜歡B,C喜歡D這種便能接受。
本來我對性就有濃厚興趣和好奇心,也十分嚮往和渴求男性的性自由,在性越軌上獲得與其她女性不同的優越感。我看色情作品遠遠多於浪漫愛情作品,即使是含有愛情戲的作品,我的關注點是什麼時候「扑嘢」,有「扑嘢」就可以了。後來甚至發展成「有性的愛情關係才是完滿」的觀念,男人需要用性佔有女性才能獲得這位女性,在這一刻就是完滿,之後發生什麼就不是重點所在。
當時我喜歡看作品的同人色情創作。如果我喜歡一些女性角色,或者有喜歡的角色配對,或者純粹觀察一下作品的同人色情創作的題材類型,我就會去看能找到的資源。男性向色情創作有非常固定和僵化的類型,我在看動漫作品時預測什麼女角受歡迎,什麼場景容易引起遐想,這作品較多哪方面的題材類型,純愛類的比重多少等等。我偏好純愛類同人的原因並非是為了愛情,而是這類色情大多是合意性交,少有強迫性行為、虐待凌辱女性的虐女元素。我愛看我喜歡的女角開開心心的,快快樂樂地生活,不願看她們遭受痛苦,這會使我很心痛。有的同人色情的角色和劇情太離譜,偏離原作過多,以致看起來十分搞笑,猶如一般向的惡搞程度,喜感十足,所以我有時候也會將色情同人當作搞笑漫畫來看。
我戴著色情的有色眼鏡看動漫作品,而有一些能免卻我這種男性凝視。一類型是我很喜歡的作品,由於很有感情,投放大量的喜愛,不想破壞這種感覺,還有對角色有自己的解讀,所以不會去看任何色情同人破壞角色形象。另一類是童年時看過的作品,不想破壞美好的童年回憶,有意保持童年的純潔性,在個人心目中的美好形象,所以不願看色情沾污童年回憶。
此外,還會區別角色性別,如果我喜歡某個男角(有感情,或有帶有尊敬的心理),是不願意看他的色情同人,看了有種幻滅的感覺,形象十分崩壞,並覺得同人不尊重原作。相反,由於當時的我父權思維入腦,而且女角的同人色情非常氾濫,導致我認為女角是色情的對象,可以被色情化,作為性客體被擺弄(當然不接受重口味的玩法,如凌辱、虐待)。於是,我的性慾出口就限制在女性身上,以女性作為性慾對象,用男性凝視的目光審視女性身體。
想要色色的只能對女角,而非男角。男人是需要崇拜和尊敬的,不是用來色色的。我這種心態的來源,一來是因為父權社會下的兩性評價標準的不同。男性的社會期望是成為具有堅毅、強大、勇敢等陽剛氣質的男子漢,將男性當作普遍意義的「人」去看待,不重視男性的外貌是否吸引異性,而是發掘內在的人格魅力,得到男性陣營的認可。而女性則被視為「物」去看待,重點放在外在的樣貌身材,是否符合主流的審美標準,是否合格的性客體,內在的人格魅力是錦上添花。當時我的評價角色的人物外表:角色刻畫的比重,女角是6:4,男角是2:8,非常雙重標準。一般而言我評價男角,看重人物整體形象和劇情刻畫,基本上描寫得越好,我喜歡這角色,就越覺得他順眼和帥氣。少年漫畫的話,我傾向喜歡天真無邪、正直、誠實、善良的角色。我對男角的刻畫是要求真,寫得越有真實感,表現得是個有血有肉的人,當中有人的七情六慾和人性矛盾,從衝動和矛盾中掙扎,最後得出合理的結論,形成堅定的個人信念。我對男角的情感,與其說是喜歡,不如說是崇拜和尊敬。當時極度厭女的我,是把自己看作成男人,像小弟一樣崇拜這些很有人格魅力的強大男角。
另一種原因是我有些「聖徒蕩夫情結」,排斥觀看某些男角的色情同人,可能潛意識不想色情沾污了他。一旦跟男人跟性扯上關係,就墮落成普通的男人,不值得我喜愛了。後來我看李銀河的《中國女性的感情與性》寫到:「有情無性的立場甚至會認為情與性是相互傷害、相互對立的。持這種立場的人們有兩種相輔相成的徵候,即適用於男性『聖母娼妓綜合征』和適用於女性的『聖徒罪人綜合征』。二者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持情與性不能兼容的觀點。」當時的我覺得男人的聖母娼妓綜合征很常見,而沒有見過女性有類似的表現。之後想了想,原來是我自己可算是一例,不同的是我不會幻想蕩夫,而以性化女性代之。
我所理解的男人的性,就在青年漫畫和成人漫畫,認為真實的男性就是如此。我當時看滿是色情暴力橫飛的青年漫畫,認為性是人類的基本需求,能從性深入發掘出所謂的人性。青年漫畫的男角盡是在性交,不過是人性的表現。如果我有喜歡的青年漫畫,大多是不怎麼喜歡裡面的角色,轉而喜歡並崇拜能畫出如此精彩漫畫的作者。青年漫畫血腥、獵奇的情節不少,但我認為最黑暗、深沉、卑污、極端、變態的情節盡是在成人漫畫。不僅僅是沿用現實虐待、殺害女性的事件作為題材,因聯想到現實而心感恐怖和懼怕,也是因為竟然有人(當時仍未意識到所謂的「人」是指男性)能對著這些噁心可怕的情節來自瀆,用女性的痛苦來激發性愉悅和獲得性快感,變態的程度令我倍感心寒可怕。
雖然我在這段時期不曾將男角當作性慾對象看待,也沒感受到性吸引力,但暗地裡關注男角的性道德,一直懷疑是否只得我一個會關注這回事。在未有性意識之前,我本來就對潔身自愛、不亂搞男女關係的男角抱有好感。當時還未有處男的觀念,但覺得男角潔淨、純情、不懂人情世故就是很美好。因為自己也是個正直、善良、誠實的人,所以偏好跟自己一樣性情的男角。少年漫畫有不少純情少男,被閹割性慾的成人男角,他們不會以性的目光審視女角,而看重女角在性以外的特質。這一點尤其使我安心,不會發生性懲罰女角的情節。
然而,處男是會被男性陣營嘲笑,不是個成熟的男人,得不到他們的認可,所以男性急於找女人破處「轉大人」。這種歧視處男的風氣,不僅出現在諸多漫畫情節,也在現實和網絡的男性圈子中流傳。當時還在男性陣營、渴望得到男人認同的我,不敢聲張自己對處男的好感,而且被多次打壓和潛移默化下,甚至能容許男角的一些性道德的損毀。即使是喜歡處男,也不是很明確地要求一定要處男,而是視為更上一層樓的加分項,始終比較看重其他的個人特質。如果有喜歡的女角,我會更看重女角喜歡的男性對象的性道德,不想喜歡的女角吃虧、被佔便宜,得不到最好的。甚至認為,男角這麼不堪,根本不想女角喜歡他,乾脆不要男人好了。愛情不是女人的必需品,不用跟男人綁在一起,過一輩子。
就我所看的男性向色情作品,純愛類的男主角絕大部分是處男,標榜是無戀愛經驗和性經驗,背景一片空白,給男性玩家代入。裡面不乏男主對著喜歡女角的臉紅心跳、靦腆害羞的描寫,想念女角而發楞出錯,表達他喜歡女角的心情。在初夜的色情場景,男主常常表現得手足無措,找不到洞,很快就射,這個笨拙的樣子我覺得很「萌」。純愛類色情作品的定律:男女主角一心一意,好好對待對方,重視對方感受,沒有雜質的性愛,處男跟處女度過初夜,從愛情走向婚姻等等,這些我以為是常態、普遍的理想愛情關係。
不是處男的男主角,一類是看作劇情的作品,男角的性行為是為了表現人性(其實就是性對於男人是不可或缺的迷思),所以不理會男角的性道德(青年漫畫模式)。另一類是作姦犯科、毫無底線的惡男,性犯罪對於他們而言是家常便飯,所以不會指望他們有何道德(成人漫畫模式)。
故此,與其說我很在意男角是否處男,不如說我習慣了愛情作品的男角是處男,不是處男就感到反感、奇怪,還停留在純潔美好的少年漫畫階段。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9會員
99內容數
個人文字記錄,包括書評、小說創作、閱讀心得、流行文化的個人見解。目前興趣涉及女權/女性主義、性別、性議題。分析視角多以女性主義為切入點,看重作者有無女性意識或女權意識。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