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要注意有潛台詞或非直觀情緒表現的時候。
特殊的、少見的、非直覺的表現方式,你認為聲導跟配音員可能想不到的。
△他看見她,瞪大了眼睛。
△她也看見了他,搗住了嘴巴。
△他從左邊走過鏡頭。
△她從右邊走過鏡頭。
△他們相擁。
△他們在街口相遇,激動得奔向彼此,深情相擁。
例如一個媽媽想告訴孩子,有一天她不在了,他該怎麼活下去。
孩子不聽,她教一句,呼孩子一個巴掌,要他重覆,沒重覆對,再呼一個巴掌,呼得孩子哭了,她也哭了,但她必須狠著心教下去,因為她馬上就要去赴死了。
這不是常見的教育方式,是編劇運用情境、性格、台詞和動作,組合起來獨一無二的場景,這裡的指示就非寫不可。
只保留台詞部分的話,會發現不打巴掌,這戲也可以正常演下去。
母親:你聽著,有天媽媽不在了……
兒子:媽你在說什麼啊?
母親:聽著!
兒子:……
母親:跟我說一次,有天媽媽不在了,你就往西走,去找你叔叔。
兒子:有天媽媽……為什麼啦!
母親:說!
兒子:有天媽媽不在了,就往西走,去找叔叔。
母親:乖。要守本分,不給人添麻煩。
兒子:要守本分,不給人麻煩。
母親:如果有人問起我,要說不認識。
兒子:如果有人問起您,要說不認識……
母親:都記住了?
兒子:都記住了。
沒巴掌版雖然符合最簡原則,但有巴掌版似乎才能把扎心的情境表現出來。
在這種情況下,自然是寫出來更好,這就是創意原則。
或是有些東西不容易表現,例如時間的流逝,我們要如何表現「他在原地等了很久」呢?
這是需要傷點腦筋的事(絕不是安排角色一直看錶),你可能會安排角色嗑瓜子,而旁邊桌上堆滿了瓜子殼。這就是一個必須寫的指示,因為它是一個不寫「大家會苦惱怎麼做」的事。
好萊塢有句名言:「老梗之所以是老梗,是因為它管用。」
好萊塢還有另一句名言:「寫有人寫過的東西。如果你寫的戲從來沒人寫過,它會被丟進垃圾桶裡。」
很多人一定會對這兩句話大惑不解,戲劇講求的,不是創新嗎?寫完全不一樣、從來沒人寫過的東西,難道不對嗎?為什麼作為世界戲劇龍頭,卻會說出這麼詭異的言論呢?因為觀眾之所以會買票,是希望買一段「可預期的體驗」。
觀眾對於每個「類型」的題材,會有相對應的「期待」。想看情人的結合,看壞蛋受懲罰,看主角學到教訓,看角色們的各種嘻笑怒罵,看努力獲得回報,看生活中不可能實現的夢被實現等等。
而創意在於新鮮的東西,也就是「在可想像的框架裡,加入不一樣的元素」。
靈魂交換是不是老梗?當然是老梗,我們都可以想像靈魂交換劇情的必經走向,兩人一開始抗拒交換,到後來不得不接受,並且開始發現過去沒有發現的優點,兩人發展出感情,最後回到原本的身體中,開始更好的生活。
但問題是,中間是什麼?我們已經見過父女(《父與女》)、陌生男女(《你的名字》)、美女與醜女(《美女上錯身》)、仇人男女(《羞羞的鐵拳》)⋯⋯但有人見過活人與活屍靈魂交換的嗎?雖然「靈魂交換」這件事是老的,但從沒見過活人與活屍這種組合,於是新鮮感就來了。
1. 新的人物組合
過往英雄救美,總是騎士救公主,後來《即刻救援》做了老爸救女兒。我們有沒有可能做出媽媽救兒子(如《綁架》)、哥哥救弟弟?過去英雄救美中,反派是惡龍(恐怖份子),我們有沒有可能讓反派變成警察、甚至變成家人?
2. 新的元素組合
羅曼史故事中,總裁和秘書,王爺與丫環,是老梗中的老梗,但加入了中世紀哥德元素就成了《暮光之城》,加入了性虐待就成了《格雷的五十道陰影》,加入了官廟就成了《通靈少女》。新的元素放入舊類型、舊題材,就成了新鮮貨。
3. 新的類型混合
時間循環配上家庭溫馨是《土撥鼠日》,配上懸疑驚悚就成了《忌日快樂》,配上戰爭就成了《明日邊境》。
當某個類型的劇本暢銷,大家可以跟進嗎?當然可行,但你必須放入不同的元素,而不僅僅只是換了個人名地名,但其他卻都大同小異,這樣就僅僅只是跟風,不是挑中熱門題材再次創作了。
更多「取材」相關的文章:
https://www.domorenovel.com/category/basicknowledge/material/
【Voice Drama 熬夜餓作劇】所屬
Youtube頻道:http://youtube.com/@BirdThea10
DC伺服器:https://discord.gg/4Xv5asMnSW
編者的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ChenTanC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