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村又名水山,位於嘉義縣阿里山鄉,座落於北霞山的東南方、博博猶溪西岸。這裡在日治時期為採樟、製腦的大本營,後期村民也以採愛玉子、打獵及造林維生。全盛時期全村有百餘人。二次世界大戰後,臺灣的樟腦業逐漸沒落,鐵道也廢除,步道多處崩坍,對外交通極為不便,居民因而陸續遷出,白雪村於1973年因戶數過少而被併入雪峰村,雪峰村又在1978年被併入中山村,居民遷出後,白雪村從此沒入荒煙蔓草間,走入了歷史,因而為喻為地圖上消失的村落。
探訪「白雪村」有著多條路線組合,常見的有以下三種走法:
本次活動原訂是要走石山線,惟因小犬颱風來攪局,考量大雨過後溯溪風險,改採霞山線,計畫時程如下:
本次活動原計畫由石山引水道下切博博猶溪的石山線,來體驗荒野探勘的感受,惟行前一週小犬颱風形成,打亂了原來的計畫,雖然颳風警戒區域於連假開始前一天離開台灣本島,但外圍環流的暖溼空氣及東北季風增強的共伴效應,讓國慶四天連假全台皆為陰雨的壞天氣,且午後有較大之對流雨,在山友們的倒團聲浪中,我們謹慎評估山行風險,決定放棄下切博博猶溪的行程(以免溪水暴漲,進退維谷),改採相對安全保守的霞山線,並在中午前即提前紮營,以避開午後對流雨,在仔細評估中央氣象署的雨量預測及Windy的降雨預測後,決定如期出發,一方面測試一下新買的裝備,另一方面也享受沈浸在阿里山杉林中雲霧飄渺的空靈感。
白雪村霞山線大多是腰繞路線,平緩好走,但有多處崩塌路段,需要攀爬小心通過,本次行程原本規劃第一天由石山引水道登山口經霞山鐵道至北霞南鞍營地紮營,第二天輕裝往返白雪村,第三天視天氣情況決定是否走水山線登北霞山及東水山返回登山口,不過因為出發當日在高鐵列車上查閱中央氣象暑雨量預測,第一天午後對流雨旺盛,且於中午前即可能降雨,因此機動調整行程,於距離登山口約一個多小時的獵寮緊急紮營,以躲避大雨,第二天以類單攻方式輕裝往返白雪村,結果只有第二天下午遭遇2個多小時的午後對流雨,二日晚上則在營地渡過大雨滂沱的夜晚,體驗荒野求生的感受,還好因為重裝步程不遠,大伙爽糧帶得很多,雖然淋雨有點狼狽,但也不失舒適愜意的暢快山行。
因為第一天晚上下了近四個小時的對流雨,裝備都溼透了,拔帳怕耗費太多時間,決定不推進到南鞍營地,直接採類單攻方式輕裝來回往白雪村,在抵達南鞍營地前與首日路況差不多,偶有較大落差的拉繩地形,要踩好腳點小心通過,由南鞍營地至白雪村,先要爬升100公尺左右至2408峰,再下切800公尺至海拔1600公尺的白雪村,此段路是白雪村行程中最具考驗的路段,整段路土石極度鬆滑,夾雜著鋪滿松針落葉的路徑,要非常小心,集中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