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先機的以色列

更新 發佈閱讀 1 分鐘

在戰爭的頭幾天,沒有快速入侵巴勒斯坦,以色列基本上已經輸一半了。

以色列情報資本的衰退

以色列這次情報的失敗只是幾十年來一個趨勢的顯現,隨著阿拉伯各國的猶太社區受到打擊與驅逐,變相地加強了穆斯林社會對以色列的反情報滲透能力,加上那些有著「在阿拉伯各國」生活經驗的第一代猶太人們的離去,新一代摩薩德組織的成員也逐漸對穆斯林各國的生活習俗、社會與政治運作逐漸的陌生。

加上以色列對於近年來國際政治的重組缺乏一定程度的警覺性,他們沒有意識到中國在這件事情上大規模的偏向於巴勒斯坦,以至於低估了巴勒斯坦從中國與俄羅斯獲取的資源,並錯估了可能的攻勢。


據說這台突襲機大多數的部件都是來自於中國

據說這台突襲機大多數的部件都是來自於中國


準備完成的哈瑪斯與失敗的圍城

以色列在圍城戰中因為一時的躊躇,失去了很多先機,這導致了這場戰爭恐怕從幾天就能結束的攻城戰變成了可能會長達幾年的混亂。首先以色列沒有在第一時間直接摧毀哈瑪斯在加薩的指揮中心,無論是以色列無能於摧毀哈瑪斯,還是因為決策上的失誤,哈瑪斯都獲得了足夠的時間組織加薩的後備軍力,將原先的三萬大軍擴增至十幾萬人。

鑒於快速攻城至少需要至少三倍於守方的人數,以色列三十萬後備軍人主要作用於守備以色列邊境,這導致了以色列只能在人數接近1:1的前提下進行攻城,即便以色列具有科技優勢,也只能採取包圍與緩慢推進的方式,而這又會使哈瑪斯得到宣傳與時間資本。

當然,戰爭長期化與破壞與阿拉伯國家的關係對於中俄伊新軸心是有利的,而以色列若是繼續保持在中美之間中立的三角形只會被中俄吃抹利用乾淨。因此以色列最佳的選擇也就只剩下全面倒向美國這個方向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龜兔的沙龍
109會員
189內容數
本專題目的在於介紹德國歷史哲學家史賓格勒,在二十世紀初提出的一個歷史哲學體系,目的在於讓更多人了解更多看歷史的角度,並破除漢字圈對於啟蒙進步史觀的崇拜。
龜兔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19
這週寫寫我關於目前國際局勢的一些看法。
Thumbnail
2025/04/19
這週寫寫我關於目前國際局勢的一些看法。
Thumbnail
2025/03/08
烏俄戰爭似乎將要結束,先來看看各方在這次戰爭中各自的目的
Thumbnail
2025/03/08
烏俄戰爭似乎將要結束,先來看看各方在這次戰爭中各自的目的
Thumbnail
2025/02/22
短暫的20世紀早在1990年代就結束了,現在的世界類似1790年代到1820年代的歐美,或是1910年代到1940年代的世界。 這是一個轉變的時代,舊時代的最後殘餘正在被清除,新的社會型態將在未來幾年內就固化,就像是1940年代的歐洲跟1910年歐洲的差異遠大於1820年代的歐洲跟1900年代的歐洲
Thumbnail
2025/02/22
短暫的20世紀早在1990年代就結束了,現在的世界類似1790年代到1820年代的歐美,或是1910年代到1940年代的世界。 這是一個轉變的時代,舊時代的最後殘餘正在被清除,新的社會型態將在未來幾年內就固化,就像是1940年代的歐洲跟1910年歐洲的差異遠大於1820年代的歐洲跟1900年代的歐洲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身為採購專家,當然不能錯過11/11購物節的超殺折扣!本文將帶你深入瞭解蝦皮11/11購物節的完整攻略,從必領的各種優惠券、商城折扣,到限時的搶購技巧,讓你買到手軟荷包也不哭泣。更重要的是,揭密蝦皮分潤計畫,教你如何零成本創業,透過分享商品連結,每月輕鬆加薪,開啟數位遊牧人生!
Thumbnail
身為採購專家,當然不能錯過11/11購物節的超殺折扣!本文將帶你深入瞭解蝦皮11/11購物節的完整攻略,從必領的各種優惠券、商城折扣,到限時的搶購技巧,讓你買到手軟荷包也不哭泣。更重要的是,揭密蝦皮分潤計畫,教你如何零成本創業,透過分享商品連結,每月輕鬆加薪,開啟數位遊牧人生!
Thumbnail
雙11購物節將近,這次分享一些蝦皮海外賣場購物的步驟與注意事項,並且介紹雙11蝦皮購物的相關優惠;另外蝦皮分潤計畫持續招募新血中,只要分享購物連結即可獲得分潤,是很適合創作者的額外收入管道喔!
Thumbnail
雙11購物節將近,這次分享一些蝦皮海外賣場購物的步驟與注意事項,並且介紹雙11蝦皮購物的相關優惠;另外蝦皮分潤計畫持續招募新血中,只要分享購物連結即可獲得分潤,是很適合創作者的額外收入管道喔!
Thumbnail
哈瑪斯是以色列自己養大的,長期的侵占、封鎖、屠殺巴勒斯坦人,持續數十年的種族滅絕,哈瑪斯是一群打從生下來便成孤兒的巴勒斯坦復仇軍。 兩岸內戰是「誰當家」的內鬥後的「打架」,都是漢族,沒有種族對立,更沒發生滅族的殘酷戰役,民進黨再怎麼灌輸仇恨,都達不到血債血還的地步,沒那個仇就生不出寧死不屈的氣
Thumbnail
哈瑪斯是以色列自己養大的,長期的侵占、封鎖、屠殺巴勒斯坦人,持續數十年的種族滅絕,哈瑪斯是一群打從生下來便成孤兒的巴勒斯坦復仇軍。 兩岸內戰是「誰當家」的內鬥後的「打架」,都是漢族,沒有種族對立,更沒發生滅族的殘酷戰役,民進黨再怎麼灌輸仇恨,都達不到血債血還的地步,沒那個仇就生不出寧死不屈的氣
Thumbnail
10月7日哈馬斯(Hamas)發動閃擊後,以色列展開了強力報復,先是祭出猛烈空襲,更多次宣稱要進軍加沙(Gaza Strip)。
Thumbnail
10月7日哈馬斯(Hamas)發動閃擊後,以色列展開了強力報復,先是祭出猛烈空襲,更多次宣稱要進軍加沙(Gaza Strip)。
Thumbnail
10月7日,加薩的哈瑪斯組織向以色列發射數千枚土製火箭,其武裝人員用各種方法越過阻隔攻入,殺死千餘人,綁架一兩百人。好哇哈瑪斯,真正不知死,你壞了。(註1) 以色列建國之後,打贏了幾場中東戰爭,拳頭母愈來愈大粒,奉行睚眥必報主義,而且加n倍奉還,誰惹他們,就打到叫不敢為止。近一二十年來,巴勒斯坦屢
Thumbnail
10月7日,加薩的哈瑪斯組織向以色列發射數千枚土製火箭,其武裝人員用各種方法越過阻隔攻入,殺死千餘人,綁架一兩百人。好哇哈瑪斯,真正不知死,你壞了。(註1) 以色列建國之後,打贏了幾場中東戰爭,拳頭母愈來愈大粒,奉行睚眥必報主義,而且加n倍奉還,誰惹他們,就打到叫不敢為止。近一二十年來,巴勒斯坦屢
Thumbnail
在戰爭的頭幾天,沒有快速入侵巴勒斯坦,以色列基本上已經輸一半了。
Thumbnail
在戰爭的頭幾天,沒有快速入侵巴勒斯坦,以色列基本上已經輸一半了。
Thumbnail
雖然外界認為是因「情報失靈」、「情報政策錯誤」造成以色列輕易就被「哈瑪斯」從陸、海、空各方同時突擊,以致軍民傷亡慘重;但以色列政府能在短短四天內,立即成立「戰爭內閣」應變,並成功扭轉戰爭局面的戰略作法,仍是值得借鏡。
Thumbnail
雖然外界認為是因「情報失靈」、「情報政策錯誤」造成以色列輕易就被「哈瑪斯」從陸、海、空各方同時突擊,以致軍民傷亡慘重;但以色列政府能在短短四天內,立即成立「戰爭內閣」應變,並成功扭轉戰爭局面的戰略作法,仍是值得借鏡。
Thumbnail
這場戰爭恐怕最終只能以一種結果作結束。
Thumbnail
這場戰爭恐怕最終只能以一種結果作結束。
Thumbnail
試著思考這場戰爭應該在那裡停下呢? 我看著電視裡的以色列青年訴說在以色列的父母擔心他在南韓的安全。(當時南北韓關係緊張) "事實上,以色列可能隨時受到火箭攻擊,在別人看來更危險的地方,但父母卻擔心他,真是諷刺。 但是更具有諷刺的是以色列向巴勒斯坦人提供電力、糧食和一切支援。 但是如果以色列
Thumbnail
試著思考這場戰爭應該在那裡停下呢? 我看著電視裡的以色列青年訴說在以色列的父母擔心他在南韓的安全。(當時南北韓關係緊張) "事實上,以色列可能隨時受到火箭攻擊,在別人看來更危險的地方,但父母卻擔心他,真是諷刺。 但是更具有諷刺的是以色列向巴勒斯坦人提供電力、糧食和一切支援。 但是如果以色列
Thumbnail
內部政治鬥爭 最終導致國家安全出現真空 7日伊斯蘭激進武裝團體哈瑪斯突襲擊,遭受巨大人員傷亡的以色列陷入了震驚、憤怒和悲痛之中。
Thumbnail
內部政治鬥爭 最終導致國家安全出現真空 7日伊斯蘭激進武裝團體哈瑪斯突襲擊,遭受巨大人員傷亡的以色列陷入了震驚、憤怒和悲痛之中。
Thumbnail
這個世界一直有雙重標準。 如果你覺得大燕滅亡800年,慕容復還想復國很可笑,那麼,猶太人亡國近2000年後,竟然在聯合國自作主張下復國了,這難道不荒謬? 聯合國如何做到的? 就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1947年,粗暴地把已在當地居住2000年的巴勒坦人(阿拉伯人)趕走,約旦河以西及加薩走廊,原本屬
Thumbnail
這個世界一直有雙重標準。 如果你覺得大燕滅亡800年,慕容復還想復國很可笑,那麼,猶太人亡國近2000年後,竟然在聯合國自作主張下復國了,這難道不荒謬? 聯合國如何做到的? 就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1947年,粗暴地把已在當地居住2000年的巴勒坦人(阿拉伯人)趕走,約旦河以西及加薩走廊,原本屬
Thumbnail
當地時間10月7日清晨,哈馬斯(Hamas)突然襲擊以色列,發射了超過千枚火箭彈,其武裝人員也同步滲透至以色列南部,佔領多處猶太定居點,並擄走不少以色列平民。
Thumbnail
當地時間10月7日清晨,哈馬斯(Hamas)突然襲擊以色列,發射了超過千枚火箭彈,其武裝人員也同步滲透至以色列南部,佔領多處猶太定居點,並擄走不少以色列平民。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