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章分享~應答遵守誡命的人

更新於 發佈於

聖經:詩篇99:1-9

 

我曾在牧師專欄介紹一本繪本「自由之路」,裡面提到一位出生在奴隸家庭的海莉。當時的制度,出生在這種家庭的人,一生註定要當奴隸。不只如此,主人有權利將奴隸所生的孩子,轉送給親朋好友,也能夠轉賣給別人。當海莉漸漸長大之後,心中很清楚她自己的命運不是他能控制,隨時她的主人就可能送她去別人家當奴隸。一個夏天的半夜,她聽見上帝的聲音,要她從主人的家逃出來,離開南方不自由的奴隸生活,去到北方尋找自由的日子。在逃亡時,並不是所想的那麼簡單,她沒帶任何東西,只有一顆對上帝的信心,一路聽從上帝的聲音,走向上帝引導的方向。為了自由,她常常禱告「主啊,不要讓任何人把我帶回去,我寧願死,也不要當奴隸。」而上帝也回應她:「孩子,只要妳與我同行,不管多遠,我都會帶領妳。」後來,經歷千辛萬苦到了北方自由的地方。不過,她仍掛念南方的親人,以及與她同樣遭遇的奴隸,她開始計劃回到南方去接應他們,讓他們離開受壓迫的奴隸生活。南北來回總共十九次,救出超過三百名的奴隸,讓他們重獲自由,人人稱她為「黑人摩西」。這個故事很感動,讓人感到她很偉大,願意冒險做這些事。她所對抗的奴隸制度,是因為人的自私,制定這些壓迫人,完全不公義的制度,讓許多人受苦。從信仰的角度,上帝不願意這世上有這樣壓迫人、不公義的事。所以,透過海莉所做的,彌補人的軟弱、不足,也傳達上帝仍在世上掌權的事實。

 

若是有天,我們感受到上帝在這世上掌權,我們一定會像詩人在詩篇99:1所講的「上主掌權,萬民戰慄」(99:1a)在出埃及的時候,摩西帶領以色列過紅海,後面有埃及士兵追殺,過了紅海之後,以色列人感受到上帝的引導和掌權,在出埃及記15章,他們開始唱出「摩西之歌」,裡面提到他們經歷過紅海的感受。在這首歌裡面,與詩篇99:1所描寫的一樣,面對上帝的掌權,他們開始感受到對上帝掌權產生戰慄的敬畏。(出15:15, 18)不知道,我們也有這樣的經驗嗎?當我們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挑戰,我們本來不知道怎樣去面對,怎樣去解決。忽然出現一個轉機,一下子就解決所有的問題。當我們回頭去思考,感受到原來這是上帝的引導,祂在這些事情上掌權,我們內心有一些的激動,甚至戰慄。就像99:1所說的「他坐在基路伯寶座上,大地震動。」(99:1b)詩人描寫當一個人進入聖殿裡面的至聖所,看到那裡有約櫃,約櫃兩旁有天使基路伯,上帝坐在約櫃這個寶座上掌權。當上帝臨在的時候,時常會有「大地搖動」的現象,可能是地上所發生的聲音,也有可能是人內心的「激動」。特別是「戰慄」也能翻譯為「激動」,更加讓我們想像人在威嚴的上帝面前,內心戰慄,好像經歷到大地搖動的懼怕。當我們經歷上帝臨在的經驗,一定會認為上帝是偉大的,詩人也是如此,他在99:2表達出「上主在錫安大有威力;他超越天下萬國」,雖然提到「上主在錫安大有威力」,但上帝並不會停留在錫安,也不會停留在東門教會,祂在各地方掌權,萬民抱著戰慄的心尊崇這位偉大的上帝,而且親像99:3提醒我們要「頌讚他偉大尊嚴的名」(99:3)

 

當99:3後面提到上帝「神聖莊嚴」,表達出這位偉大的上帝是神聖、聖潔的,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分別為聖」。有許多時候,「分別為聖」讓我們以為自己離開上帝很遠,上帝是上帝,人是人。不過,前面有提到上帝在各地方掌權,這樣,所謂的「分別」,並不是距離上的分別,而是在心態上、在行為上是和上帝的神性有所分別。就像99:4,提到「大能的王啊,你喜愛公正;你在以色列家建立公平;你伸張公義,支持公道。」(99:4)在這,清楚提到上帝的神性就是正直、公平公義。當詩人提到上帝「你在以色列家建立公平」,「建立」是「施行」的意思,有「上帝親自所做的」,強調上帝親自掌權在地上,所想要建立的是正直公義的國度。最近以巴衝突,若是從聖經來看,他們都是亞伯拉罕的子孫,一個是以實瑪利的後代,一個是以撒的後代。從整個歷史來看,他們都在「迦南地」,也就是巴勒斯坦生活過。猶太人所信奉的上帝以及巴勒斯坦人所敬奉的真主阿拉,很有可能都是亞伯拉罕的上帝。他們的衝突很複雜,我們無法完全判斷到底是誰對誰錯。我們能夠確信的是他們雙方都沒有真正施行正直公義,這和上帝的神性是有所違背的。所以,在99:5,詩人提到「要頌讚上主—我們的上帝;要在他的寶座前敬拜。他神聖莊嚴。」「寶座」在原文中是「腳凳」。「上帝的腳凳」有兩種意思,一種是講耶路撒冷聖殿的至聖所,一種是說整個上帝所創造的土地。這就像當我們進入禮拜堂裡面,能夠感受到上帝好像坐在聖殿寶座前,祂將至聖所當作腳凳將腳放在上面,代表上帝與我們同在。不過,這並不表示上帝在其他地方沒有與我們同在。再一次,詩人在99:5最後強調上帝是「神聖莊嚴」,表達出聖潔的上帝並不是高高在上,是臨到每個施行正直公義的地方。

 

所以,這個神聖莊嚴的上帝,祂參與在我們的生活中。就像,過去祂也參與在以色列人的生活,無論是出埃及、在曠野流浪,進入迦南地,以及後來建立王國,都不斷與他們同在。詩人提到以色列很重要的歷史人物,包括摩西、亞倫和撒母耳,在99:6說「摩西和亞倫是他的祭司;撒母耳是求告他的人;他們祈求上主,他回應了。」(99:6)「祭司」的職分就是扮演上帝和人之間溝通的媒介。上帝呼召包括亞倫和所有的利未人當祭司,摩西和撒母耳也曾擔任這樣的職分。很重要的是,這三位都是以色列人受到壓迫,感受不到上帝與他們同在時,替以色列人禱告,祈求上帝和他們同在,在他們身上施行正直公義。摩西、亞倫,在出埃及的時候,向上帝說以色列人在埃及怎樣受到壓迫、受到虐待,以及在曠野流浪時所遇到的困苦;撒母耳也是一樣,在當時,以色列人受到非利士人的壓迫,他替以色列祈求,盼望上帝的正直公義臨到,好讓他們儘早離開壓迫的日子。最後,上帝都有聽見他們祈求的,就像詩人所說的「他們祈求上主,他回應了。」這句話聽起來很簡單,卻充分表達出神聖莊嚴的上帝,若是我們為了正直公義來祈求,祂一定會回應。

 

若是一個基督徒受到壓迫,受到不公義的對待,常常會感受不到上帝的同在。對以色列人來說,當他們受到壓迫時,他們也會感覺自己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在他們最需要幫助的時候,沒有人願意出手。事實上,並不是如此,在他們的歷史中,上帝常常與他們同在,參與在他們生活之中,就像,在99:7所說的「他從雲柱中向他們說話;他們服從他所頒賜的法律誡命。」(99:7)當以色列人在曠野流浪時,「雲柱」就是上帝臨在他們中間很重要的記號。當以色列人看到「雲柱」,就知道上帝與他們同在,在前面引導他們走向上帝所應許的迦南地。當他們在一個地方停留,雲柱會降落在會幕門前,摩西常常在會幕中與上帝面對面對話,按照上帝的旨意繼續引導以色列人向前去行。自從摩西在西乃山上和上帝相遇之後,上帝透過他頒布十誡以及許多的律法,上帝盼望透過他們遵守這些律法。當他們遵守這些誡命、律法,就像99:8,詩人說「上主—我們的上帝啊,你答應你的子民」(99:8a)表達上帝會答應那些遵守誡命的人,和他們共同建造正直公義的國度。很可惜,按照詩人所說的「雖然你懲罰他們的罪過,但你指示他們,你是寬恕的上帝。」(99:8b)已經暗示他們所做的常常違背誡命,犯罪沒按照上帝的旨意去做,所以上帝就「懲罰他們的罪過」。當然,上帝對一個人的「懲罰」,並不是祂想要的結果,而是盼望他們回轉,因爲上帝是「寬恕的上帝」。我們每一個人都一樣,我們的軟弱讓我們明明知道應該按照信仰教導去行,我們卻沒有遵守,結果就受到上帝的懲罰。不過,感謝主,上帝是寬恕我們的上帝,只要我們願意回轉,祂必然會赦免我們。最後,就像詩人呼籲「要頌讚上主—我們的上帝;要在他的聖山上敬拜他。上主—我們的上帝神聖莊嚴。」(99:9)當我們在罪惡中得著赦免,在壓迫中感受到正直公義的上帝與我們同在,知道祂在我們生命中掌權,我們會頌讚他,在他的聖山上敬拜祂,再一次感受到上帝是神聖莊嚴的。

 

在最近的以巴衝突的新聞裡,常常會聽到「贖罪日」,因為今年的10月6號,剛好是1973年所發生的「贖罪日戰爭」五十週年紀年,哈瑪斯在當天發動攻擊。「贖罪日」是猶太教非常重要的日子,在那天,所有的猶太人都要透過禁食、祈禱,思考過去一年所犯的罪,盼望上帝的恩典加添在他們身上,救贖他們的罪,讓他們成為神聖莊嚴上帝的兒女。「贖罪日」是記載在摩西五經中的利未記16-17章。「摩西五經」可以說是上帝透過摩西頒布律法的記載,不過,許多學者認為摩西五經的中心並不是律法,而是「贖罪日」所說的「贖罪」。就像99:7-8所描寫的,因為人的軟弱,常常會違反律法而犯罪。所以,我們需要的是上帝的「贖罪」恩典。所以,「贖罪日」的意義是在於提醒有罪的人怎樣和神聖莊嚴的上帝同在,透過認罪、悔改,可以得著上帝的救贖恩典。為什麼要認罪、悔改,就是因為上帝是正直公義的上帝,在祂掌權的國度裡,人人遵守誡命,讓正直公義實行在上帝所創造的世界。很可惜,在以巴衝突之中,無論是以色列或是巴勒斯坦,他們沒有將他們的上帝、真主阿拉當作神聖莊嚴的,因為我們知道上帝所喜愛的是正直公義,他們所行的卻是不斷製造衝突、造成傷害,讓許多人民無法安居樂業。

 

對我們來說,就像今天題目所說的「回應遵守誡命的人」,只要我們願意遵守誡命,上帝必然會答應我們所求的。我們應該注意的是,一個遵守誡命的人,所做的應該要符合上帝的正直公義。有時,因為我們的軟弱,常常以為我們是照著信仰教導去行,事實上,我們所做的是讓別人受苦,讓他們受到壓迫。因為,我們並沒有真正將上帝的正直公義放在心中。上帝是正直、公義的上帝,祂盼望掌權參與在我們生活中,讓我們能夠建立一個施行正直公義的社會。不過,我們知道,無論是最近國際上發生的戰爭,在全世界有許多國家、許多民族的衝突,以及很多不好的制度造成許多人沒有受到公平的對待。回到我們自己的國家、社會,政府所制定的法律和政策,並沒有真正實現正直、公義,反而有一些空隙,讓有心人士利用法律、政策,做出不公義的事情。在我們生活中,我們確實有用上帝的正直、公義來看待所有的事情,還是我們做任何事情都只是用自己的利益作出發點呢?今天,詩篇99篇提醒我們,應該認罪悔改,因為我們的生命並沒有真正讓上帝掌權,沒讓正直、公義臨到我們生活的地方。只有我們願意遵守上帝的誡命,讓上帝正直、公義臨到,神聖莊嚴的上帝必然會答應我們,他必然會掌權我們的生命,讓我們成為祂聖潔的子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Panong的沙龍
9會員
31內容數
主日禮拜講章分享,請勿抄襲,可參考,吸收後再重寫擴充。
Panong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6/13
撒母耳記中展示了由於權力所帶來的腐蝕,使得政治領袖們失去原本的理想和抱負,而被迫為了維護權力而採取不道德的行為。這種問題不僅出現在政治領袖間,也在教會和其他組織中有所體現。因此,撒母耳記提醒我們需要對擁有權力的人保持警惕,並持續關注他們的行為。
Thumbnail
2024/06/13
撒母耳記中展示了由於權力所帶來的腐蝕,使得政治領袖們失去原本的理想和抱負,而被迫為了維護權力而採取不道德的行為。這種問題不僅出現在政治領袖間,也在教會和其他組織中有所體現。因此,撒母耳記提醒我們需要對擁有權力的人保持警惕,並持續關注他們的行為。
Thumbnail
2024/06/12
本文講述了《超脫旅途》一部談論死亡與生命意義的日本電影。內容主要描述了兩位男主角,佐倉醫師和病患成瀨先生在面對生命困境和死亡逼近時的心路歷程。透過對安樂死和臨終照護的討論,引導觀眾開始思考死亡的議題,最後呈現了面對死亡的方式是繼續努力地活下去。
Thumbnail
2024/06/12
本文講述了《超脫旅途》一部談論死亡與生命意義的日本電影。內容主要描述了兩位男主角,佐倉醫師和病患成瀨先生在面對生命困境和死亡逼近時的心路歷程。透過對安樂死和臨終照護的討論,引導觀眾開始思考死亡的議題,最後呈現了面對死亡的方式是繼續努力地活下去。
Thumbnail
2024/03/14
該文討論生活中的神蹟如何與理性和科學觀點相抵觸,並且以《約翰福音》中的「把水變成酒」的神蹟為例,提及現代人對神蹟的看法。文章強調神蹟是為了彰顯上帝的榮耀,以及生活中尋找神蹟的意義。
Thumbnail
2024/03/14
該文討論生活中的神蹟如何與理性和科學觀點相抵觸,並且以《約翰福音》中的「把水變成酒」的神蹟為例,提及現代人對神蹟的看法。文章強調神蹟是為了彰顯上帝的榮耀,以及生活中尋找神蹟的意義。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阿摩司是一個南國的平凡牧羊人、農夫,神的話向祂啟示,祂就成了先知,神話語的出口,向以色列緊鄰的七個國家宣告滅亡,其中北國以色列和南國猶大也不例外。此文談到了律法的超越,因應的懲罰和對耶和華的敬拜。
Thumbnail
阿摩司是一個南國的平凡牧羊人、農夫,神的話向祂啟示,祂就成了先知,神話語的出口,向以色列緊鄰的七個國家宣告滅亡,其中北國以色列和南國猶大也不例外。此文談到了律法的超越,因應的懲罰和對耶和華的敬拜。
Thumbnail
「贖罪日」的意義是在於提醒有罪的人怎樣和神聖莊嚴的上帝同在,透過認罪、悔改,可以得著上帝的救贖恩典。為什麼要認罪、悔改,就是因為上帝是正直公義的上帝,在祂掌權的國度裡,人人遵守誡命,讓正直公義實行在上帝所創造的世界。在以巴衝突之中,他們所行的卻是不斷製造衝突、造成傷害,讓許多人民無法安居樂業。
Thumbnail
「贖罪日」的意義是在於提醒有罪的人怎樣和神聖莊嚴的上帝同在,透過認罪、悔改,可以得著上帝的救贖恩典。為什麼要認罪、悔改,就是因為上帝是正直公義的上帝,在祂掌權的國度裡,人人遵守誡命,讓正直公義實行在上帝所創造的世界。在以巴衝突之中,他們所行的卻是不斷製造衝突、造成傷害,讓許多人民無法安居樂業。
Thumbnail
2022/10/28(五) 人的不義與上帝的義 耶利米書23:1-15 以色列的君王被稱為牧人, 他們理應為子民謀求福利、看顧他們的安全。 握有王權的人理應行事有智慧、在地上施行公平和公義, 因為這是被稱為上帝的國度。 然而,猶大國的王沒有幾個達到標準, 甚至縱觀古今,也沒幾個君王能滿足上帝的要求。
Thumbnail
2022/10/28(五) 人的不義與上帝的義 耶利米書23:1-15 以色列的君王被稱為牧人, 他們理應為子民謀求福利、看顧他們的安全。 握有王權的人理應行事有智慧、在地上施行公平和公義, 因為這是被稱為上帝的國度。 然而,猶大國的王沒有幾個達到標準, 甚至縱觀古今,也沒幾個君王能滿足上帝的要求。
Thumbnail
2022/8/5(五) 指摘百姓背約棄善 何西阿書8:1-14 以色列人和上帝有約在先。 他們獻再多的祭物也不被接受、 蓋再多堡壘也換不到安全, 是因為他們忘記了他們的神。 背叛了與他們立約的神, 他們還能去哪裡找到安身之處?
Thumbnail
2022/8/5(五) 指摘百姓背約棄善 何西阿書8:1-14 以色列人和上帝有約在先。 他們獻再多的祭物也不被接受、 蓋再多堡壘也換不到安全, 是因為他們忘記了他們的神。 背叛了與他們立約的神, 他們還能去哪裡找到安身之處?
Thumbnail
2022/5/9(一) 超越時空的應許 西番雅書3:8-3 猶大國充滿了烏煙瘴氣: 欺壓、詭詐、褻瀆…,一點都看不見上帝的聖潔。 上帝差派先知西番雅, 去宣佈祂的刑罰,也宣告祂的拯救。 洗去驕傲、留下敬畏, 是刑罰,也同時是拯救。
Thumbnail
2022/5/9(一) 超越時空的應許 西番雅書3:8-3 猶大國充滿了烏煙瘴氣: 欺壓、詭詐、褻瀆…,一點都看不見上帝的聖潔。 上帝差派先知西番雅, 去宣佈祂的刑罰,也宣告祂的拯救。 洗去驕傲、留下敬畏, 是刑罰,也同時是拯救。
Thumbnail
約書亞蒙召作猶大國先知,先後事奉猶大國四朝,前後約60年。當時猶太民族建立的國家已分裂為「北國以色列」與「南國猶大」。公元前722年以賽亞親眼見到北國滅亡,臣民被擄,而南國上下的表現,卻仍冥頑不靈,眼看也即將步上滅亡的後塵。於是以賽亞將他得之神的「默示」,勇敢說出來。
Thumbnail
約書亞蒙召作猶大國先知,先後事奉猶大國四朝,前後約60年。當時猶太民族建立的國家已分裂為「北國以色列」與「南國猶大」。公元前722年以賽亞親眼見到北國滅亡,臣民被擄,而南國上下的表現,卻仍冥頑不靈,眼看也即將步上滅亡的後塵。於是以賽亞將他得之神的「默示」,勇敢說出來。
Thumbnail
2022/2/23(三) 身分與義務 以斯拉記7:21-26 國家和信仰雖然不適合結合, 卻不一定得要站在對立面。 最後,上帝補上臨門一腳: 大流士王翻閱朝中舊檔,下旨以國庫支持聖殿的重建; 深獲亞達薛西王信任的以斯拉又帶著諭旨免除在聖殿事奉者的稅收。
Thumbnail
2022/2/23(三) 身分與義務 以斯拉記7:21-26 國家和信仰雖然不適合結合, 卻不一定得要站在對立面。 最後,上帝補上臨門一腳: 大流士王翻閱朝中舊檔,下旨以國庫支持聖殿的重建; 深獲亞達薛西王信任的以斯拉又帶著諭旨免除在聖殿事奉者的稅收。
Thumbnail
2022/2/14(一) 領袖的責任 列王記下24:18-25:7 以色列離上帝愈來愈遠,終致遭來懲罰。 按照上帝的警告,南國和北國都被外敵攻破, 從此以色列人四散在各國漂流。 有人說,舊約的上帝是嚴格的上帝,充滿著肅殺之氣。 這樣說的人是忘記了上帝數百年來的忍耐、數百年的苦等。
Thumbnail
2022/2/14(一) 領袖的責任 列王記下24:18-25:7 以色列離上帝愈來愈遠,終致遭來懲罰。 按照上帝的警告,南國和北國都被外敵攻破, 從此以色列人四散在各國漂流。 有人說,舊約的上帝是嚴格的上帝,充滿著肅殺之氣。 這樣說的人是忘記了上帝數百年來的忍耐、數百年的苦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