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處不在的幽靈—虛擬實境體驗裝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一開始只看網頁露出的banner真的蠻難想像展覽的內容,實際看了之後卻覺得藝術家的比喻很意思。有一個展間裡放的是藝術家之前展出的作品說明和他這次對新作的論述。將自己製作的虛擬實境藝術裝置比喻作人在做惡夢的過程真的很有趣。

《徘徊的幽靈 No.1》

《徘徊的幽靈 No.1》

這個體驗讓人覺得最有意思的地方在於你明明知道眼前的景象是虛假的,但身體感受到的卻非常真實。現實中你實際上只是站上一個檯子,最多就是非常緩慢地往前或往後傳輸運作,然後在戴上虛擬實境眼鏡後,因為眼前景象的不同,你卻會有自己移動、轉向和進出建築物的感覺。

《徘徊的幽靈 No.2》

《徘徊的幽靈 No.2》

展覽介紹的序言就是這麼寫著的:「真實」是什麼?「現實」是什麼?現實是當你停止相信它之後,它卻依然存在的,它是獨立存在於你思維之外的東西。戴上虛擬實境眼鏡體驗的感覺就跟做夢一樣,如果做的是惡夢更令人印象深刻,在當下你清醒的時候都還可以感受到夢裡發生的人事物給你的真實感,彷彿真的發生過。

《徘徊的幽靈 No.3》

《徘徊的幽靈 No.3》

《徘徊的幽靈 No.4》

《徘徊的幽靈 No.4》

《徘徊的幽靈 No.5》

《徘徊的幽靈 No.5》

《徘徊的幽靈 No.6》

《徘徊的幽靈 No.6》

《徘徊的幽靈 No.7》

《徘徊的幽靈 No.7》

《徘徊的幽靈 No.8》

《徘徊的幽靈 No.8》

《徘徊的幽靈 No.9》

《徘徊的幽靈 No.9》

《徘徊的幽靈 No.10》

《徘徊的幽靈 No.10》

沒有想到科技和藝術交織之下,引發的哲學思考是如此的複雜、龐大。「心理學家把人類的意識比喻為一部投影機,我們將自我意識投射到我們認定是外在世界的螢幕上;同時,也將念頭、情緒和感官知覺,由外部世界反射在內在世界的螢幕上。」在現實與真實的交錯互動、客觀現實與自己相信的世界間,藝術開啟了一個不斷辯證的世界。

**照片皆來自MOCATaipei官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Lolo的沙龍
28會員
59內容數
Lolo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2/30
12月份我都在忙碌於四上國語〈海洋世界〉單元的設計和教學,其中也包含第十一課〈美食島〉文本探究的教學演示,這次國語文教學演示的文本〈美食島〉是一個故事,因此我想到用分析故事角色表情、動作和對白背後的情緒來理解整個故事的背景、經過與結果。我設計出了一個故事的情緒折線圖......
Thumbnail
2024/12/30
12月份我都在忙碌於四上國語〈海洋世界〉單元的設計和教學,其中也包含第十一課〈美食島〉文本探究的教學演示,這次國語文教學演示的文本〈美食島〉是一個故事,因此我想到用分析故事角色表情、動作和對白背後的情緒來理解整個故事的背景、經過與結果。我設計出了一個故事的情緒折線圖......
Thumbnail
2024/10/11
昨天靈感閃過,我突然想起去年在iPad上寫下的一些東西。翻出來閱讀後,這個動作像喚醒了我靈魂深處的求知慾望,讓我整個國慶假期的早晨都沉浸在整理這一年來我內在的變化。 那篇文章是我以「人生劇本」的方式書寫,從第一人稱視角回顧自己的人生。我回溯了從童年到成年的經歷,並在每個段落後進行自我分析.....
Thumbnail
2024/10/11
昨天靈感閃過,我突然想起去年在iPad上寫下的一些東西。翻出來閱讀後,這個動作像喚醒了我靈魂深處的求知慾望,讓我整個國慶假期的早晨都沉浸在整理這一年來我內在的變化。 那篇文章是我以「人生劇本」的方式書寫,從第一人稱視角回顧自己的人生。我回溯了從童年到成年的經歷,並在每個段落後進行自我分析.....
Thumbnail
2024/09/23
我不是第一次接觸21天的鏡子練習,今年四月底,我在一隅有光的社團裡也跟著老師和虛擬社群一起每天照著編輯過後的資訊照著練習。我當時並不知道原來鏡子練習是一本書、是一位女士Louise L. Hay暢銷全球的著作。這本書是我的生涯教練Ann在今年八月送我的。我很喜歡這本書簡單明瞭,不長篇大論的.....
Thumbnail
2024/09/23
我不是第一次接觸21天的鏡子練習,今年四月底,我在一隅有光的社團裡也跟著老師和虛擬社群一起每天照著編輯過後的資訊照著練習。我當時並不知道原來鏡子練習是一本書、是一位女士Louise L. Hay暢銷全球的著作。這本書是我的生涯教練Ann在今年八月送我的。我很喜歡這本書簡單明瞭,不長篇大論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好久沒出門看展了呢」這是我在某日,看到便利商店櫃檯後輪播廣告內容時,心中所產生的想法,對於一個足不出戶的邊緣宅來說,出門看展確實是個難以達成的副本任務,不過湊巧的是,這次展出的主題,確實有吸引到我的興趣。
Thumbnail
「好久沒出門看展了呢」這是我在某日,看到便利商店櫃檯後輪播廣告內容時,心中所產生的想法,對於一個足不出戶的邊緣宅來說,出門看展確實是個難以達成的副本任務,不過湊巧的是,這次展出的主題,確實有吸引到我的興趣。
Thumbnail
「冥想」已蔚為風潮,許多繁忙於文明的人們也藉此尋覓一絲慰藉。但當這一切搬到展場中,又套上「乩童」這一文化框架,此種類似的體感意義也完全迥異。「冥想」僅僅是追尋內心的平靜,可藝術家希望觀者能追求的是另一層次:非物質存有的凝視。這是一種不仰賴視覺的「看見」。
Thumbnail
「冥想」已蔚為風潮,許多繁忙於文明的人們也藉此尋覓一絲慰藉。但當這一切搬到展場中,又套上「乩童」這一文化框架,此種類似的體感意義也完全迥異。「冥想」僅僅是追尋內心的平靜,可藝術家希望觀者能追求的是另一層次:非物質存有的凝視。這是一種不仰賴視覺的「看見」。
Thumbnail
這個展覽中的細節大多由周遭人們的互動而來,卻也有很大一部分是來自於忠泰美術館本身的建築構造。王德瑜的巧思和整座美術館融為一體,將整座建築物的細節都無疑地表露,觀眾得以最直觀地感受整個現場,感受發生中的知覺。
Thumbnail
這個展覽中的細節大多由周遭人們的互動而來,卻也有很大一部分是來自於忠泰美術館本身的建築構造。王德瑜的巧思和整座美術館融為一體,將整座建築物的細節都無疑地表露,觀眾得以最直觀地感受整個現場,感受發生中的知覺。
Thumbnail
展覽品中有許多過度真實的雕塑,難免會引起恐怖谷效應,使人產生恐懼,也有部分展品與觀展人的互動會產生奇特的效果。附圖照片即是我在觀看其中一項展覽品〈體內(M1)(IN VIVO (M1))〉時,拍下的有趣畫面。
Thumbnail
展覽品中有許多過度真實的雕塑,難免會引起恐怖谷效應,使人產生恐懼,也有部分展品與觀展人的互動會產生奇特的效果。附圖照片即是我在觀看其中一項展覽品〈體內(M1)(IN VIVO (M1))〉時,拍下的有趣畫面。
Thumbnail
畢設週記|零陸   畢業論文案例分析。
Thumbnail
畢設週記|零陸   畢業論文案例分析。
Thumbnail
畢設週記|零参  「動態影像」之於真實的關係,而非真實的本質。
Thumbnail
畢設週記|零参  「動態影像」之於真實的關係,而非真實的本質。
Thumbnail
一開始只看網頁露出的banner真的蠻難想像展覽的內容,實際看了之後卻覺得藝術家的比喻很意思。有一個展間裡放的是藝術家之前展出的作品說明和他這次對新作的論述。將自己製作的虛擬實境藝術裝置比喻作人在做惡夢的過程真的很有趣......
Thumbnail
一開始只看網頁露出的banner真的蠻難想像展覽的內容,實際看了之後卻覺得藝術家的比喻很意思。有一個展間裡放的是藝術家之前展出的作品說明和他這次對新作的論述。將自己製作的虛擬實境藝術裝置比喻作人在做惡夢的過程真的很有趣......
Thumbnail
現實與夢境,有時是分不出那個界線的。 某個想睡的週末,到當代藝術館體驗陶亞倫個展的VR裝置,沒想到經歷了滿長的等待。每個裝置都帶我到另一個世界神遊。
Thumbnail
現實與夢境,有時是分不出那個界線的。 某個想睡的週末,到當代藝術館體驗陶亞倫個展的VR裝置,沒想到經歷了滿長的等待。每個裝置都帶我到另一個世界神遊。
Thumbnail
藝術本身就是一種擬像。從臨摹與再現可感知的實際物體、未知的事物、到展現自身的情感與想像。不像肖維岩洞的洞窟壁畫,米開朗基羅的聖殤、孟克的吶喊和皮卡丘的玩偶,皆是這個時空中佔有物質的存在,卻是不存
Thumbnail
藝術本身就是一種擬像。從臨摹與再現可感知的實際物體、未知的事物、到展現自身的情感與想像。不像肖維岩洞的洞窟壁畫,米開朗基羅的聖殤、孟克的吶喊和皮卡丘的玩偶,皆是這個時空中佔有物質的存在,卻是不存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