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東京車展 aka Japan Mobility Show 20 豐田Toyota part.2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2023年10月21日豐田汽車公佈正在開發的智慧汽車化技術的概要。

有關駕駛的基本操作都集中在方向盤上的數位顯示屏上。

有關駕駛的基本操作都集中在方向盤上的數位顯示屏上。

這次公開的智慧車技術主要分為以下幾個部分。未來將通過這些技術應用於商用車輛,而目的則在為用戶提供新的出遊體驗。

Digitalized Intelligent Cockpit(數位化智慧座艙)】

透過模擬器體驗的「Interactive Reality in Motion」情境中,駕駛者能夠透過手指指向操作,同時與周遭的城市、商店和人等進行互動。

透過模擬器體驗的「Interactive Reality in Motion」情境中,駕駛者能夠透過手指指向操作,同時與周遭的城市、商店和人等進行互動。

通過這些技術,可以根據道路和駕駛員的需求來改變汽車的性能。例如,通過獨立控制四輪,可以在山路上實現緊湊型跑車的駕駛感,或者在城市中呈現出長軸距豪華轎車的舒適性,從而靈活地改變乘員的駕駛體驗。

此外,還可以通過更改儀表板(液晶螢幕)或中央顯示屏幕的圖像以及重新呈現發動機聲音等方式,實現「夢想中的汽車」或「未來的汽車」的真實再現,例如,您可以模擬體驗經典的「Toyota 2000GT」或超級跑車「Lexus LFA」的駕駛感。

此外,它還可以作為互動現實體驗平台,將汽車作為「移動的傳感器」,使汽車能夠在移動時與周圍的城市、商店和人等進行互動。(是在哈囉?真假啊!)


【Interactive Reality in Motion(運動中的互動現實)】

汽車將成為連接人和社會的互動現實體驗平台,而不僅僅是一種交通工具。通過汽車成為「移動傳感器」,使汽車能夠在移動時與周圍的城市、商店和人等進行互動。有可能為乘坐體驗、設計、遊戲性等方面的內容提供第三方參與的獨特平台。嗯 我是有聽沒有懂啦~

右駕的雷克薩斯。實現「Interactive Reality in Motion」的開發正在進行中。照片中是實驗車輛的車內。

右駕的雷克薩斯。實現「Interactive Reality in Motion」的開發正在進行中。照片中是實驗車輛的車內。

通過利用車內傳感監控攝像鏡頭的具體技術,可以在行車過程中進行一系列操作,包括「自動停車位置指示」、「自拍照片(車內乘員自拍)」、「搜索在城市出售的物品和時尚」、「搜索看到的動物和植物」、「搜索路邊店鋪和餐廳的詳細信息以及酒店住宿預訂」、「購物訂單」、「向周圍的汽車和人發送消息和數據」、「與位置信息相關的虛擬物品收集遊戲」等等。那我可以預訂某店裡三上姊姊出勤時間嗎?(大誤)這一篇是10/23發表的,但完全空白~其實是在10/25才補進內容,展望未來通過與第三方平台的合作和協作如蘋果及安卓,可以期望App應用程序的增加和擴充使用可能性。對了,這些技術都將在2023年的日本移動展會場中呈現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Yuwei Cheng的沙龍
20會員
129內容數
超高齡社會、gerontology、失智、認知症、青銀共創、高齡生活模式、QoL生活品質提升的價值共創模型、高齡就業活動、在地老化、Aging in place的概念、生存價值、存在意義、退休黃金人口、gerotech、社區公共參與、城鄉合作、地方創生、無障礙旅遊、日本UT= 任何人都能隨意參加旅行、ICT
Yuwei Cheng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11/16
2023/11/16
2023/11/15
2023/11/15
2023/11/14
A PIT AUTOBACS SHINONOME海量車類相關的書、星巴克CAFE、還有台灣人也很熟悉的TSUTAYA連接在一起,完全以全家大小都能舒適自在為前提,為愛車族提供前所未有的購物體驗,不論是男女朋友還是大小朋友、家人都能一起享受樓下車子品保、樓上購物休憩閒晃的超級店鋪。建議至少要三小時!
Thumbnail
2023/11/14
A PIT AUTOBACS SHINONOME海量車類相關的書、星巴克CAFE、還有台灣人也很熟悉的TSUTAYA連接在一起,完全以全家大小都能舒適自在為前提,為愛車族提供前所未有的購物體驗,不論是男女朋友還是大小朋友、家人都能一起享受樓下車子品保、樓上購物休憩閒晃的超級店鋪。建議至少要三小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去年也說明過了,就是機器人的產業崛起想像 我們目前頂多習慣LEVEL 2~3 而下一個等級是系統全自動,這需要更多的法規還有硬體+軟體進步 我還是跟2020年看法一樣.電動車2025年群雄割據結束後,就會邁入下一個階段 之後就是軟體也會開始有成長期空間 2020年說要先硬體普及後才能開
Thumbnail
去年也說明過了,就是機器人的產業崛起想像 我們目前頂多習慣LEVEL 2~3 而下一個等級是系統全自動,這需要更多的法規還有硬體+軟體進步 我還是跟2020年看法一樣.電動車2025年群雄割據結束後,就會邁入下一個階段 之後就是軟體也會開始有成長期空間 2020年說要先硬體普及後才能開
Thumbnail
特斯拉的最新自動駕駛輔助系統(AP)更新再次點燃了公眾對於科技進步與個人自由之間微妙平衡的討論。這一更新本意是為了增強駕駛安全,防止自動駕駛功能的濫用,但卻讓不少車主感到了“作繭自縛”。
Thumbnail
特斯拉的最新自動駕駛輔助系統(AP)更新再次點燃了公眾對於科技進步與個人自由之間微妙平衡的討論。這一更新本意是為了增強駕駛安全,防止自動駕駛功能的濫用,但卻讓不少車主感到了“作繭自縛”。
Thumbnail
2023年10月21日豐田汽車公佈正在開發的智慧汽車化技術的概要。這次公開的智慧車技術主要分為以下幾個部分。未來將通過這些技術應用於商用車輛,而目的則在為用戶提供新的出遊體驗。 【Digitalized Intelligent Cockpit(數位化智慧座艙)】
Thumbnail
2023年10月21日豐田汽車公佈正在開發的智慧汽車化技術的概要。這次公開的智慧車技術主要分為以下幾個部分。未來將通過這些技術應用於商用車輛,而目的則在為用戶提供新的出遊體驗。 【Digitalized Intelligent Cockpit(數位化智慧座艙)】
Thumbnail
Nissan超級未來系列(Nissan Hyper series,我是覺得這很放飛自我啦)的Hypercruiser被宣傳為「融合內容創作者、社交媒體影響者、藝術家的創新和風格為核心的緊湊型跨界電動SUV」,旨在提供一種增強自我表達和創造力的能力。車內的連接技術將有助於用戶進行創作活動和協作
Thumbnail
Nissan超級未來系列(Nissan Hyper series,我是覺得這很放飛自我啦)的Hypercruiser被宣傳為「融合內容創作者、社交媒體影響者、藝術家的創新和風格為核心的緊湊型跨界電動SUV」,旨在提供一種增強自我表達和創造力的能力。車內的連接技術將有助於用戶進行創作活動和協作
Thumbnail
在 HPC 晶片與 AI 共同成長下,搭配高速傳輸 DDR5 與 GEN5 的硬體配置,資料取得更快速且有效率。目前已逐步運用在電動車上,並且搭配 CIS 及 ADAS 等 sensor 提高自駕的安全系數,能夠在車上玩電競或透過 AR 裝置進行社群活動,已經是未來ing!
Thumbnail
在 HPC 晶片與 AI 共同成長下,搭配高速傳輸 DDR5 與 GEN5 的硬體配置,資料取得更快速且有效率。目前已逐步運用在電動車上,並且搭配 CIS 及 ADAS 等 sensor 提高自駕的安全系數,能夠在車上玩電競或透過 AR 裝置進行社群活動,已經是未來ing!
Thumbnail
特斯拉除了是史上開發速度與產品迭代最快的汽車,在製造環境與設備所下的功夫,也造就生產規模化極高的能力。透過資訊科技、材料科學與商業模式創新,特斯拉正在改變的不僅是汽車業,而是所有產業的自動化未來。
Thumbnail
特斯拉除了是史上開發速度與產品迭代最快的汽車,在製造環境與設備所下的功夫,也造就生產規模化極高的能力。透過資訊科技、材料科學與商業模式創新,特斯拉正在改變的不僅是汽車業,而是所有產業的自動化未來。
Thumbnail
上週特斯拉股價終於突破新高,往900大關邁進,恭喜所有大股東小股東奈米股東們,但我們也不能因為特斯拉目前的成功而自滿,在自動駕駛道路上有許多競爭對手相繼出爐,這一系列的文章主要是針對特斯拉自動駕駛技術的科普,我們根據特斯拉2021 AI day的介紹了解特斯拉如何完成自動駕駛~
Thumbnail
上週特斯拉股價終於突破新高,往900大關邁進,恭喜所有大股東小股東奈米股東們,但我們也不能因為特斯拉目前的成功而自滿,在自動駕駛道路上有許多競爭對手相繼出爐,這一系列的文章主要是針對特斯拉自動駕駛技術的科普,我們根據特斯拉2021 AI day的介紹了解特斯拉如何完成自動駕駛~
Thumbnail
「自動駕駛汽車」不僅全球發燒,在法律界也對此新科技風險的法律容許程度甚感興趣。自駕車的核心技術在於AI,而企業以AI系統或軟體作為提供之商品或服務時,消費者有可能依消費者保護法第7條第3項請求負商品責任,或依民法侵權行為等責任規範請求損害賠償。因此,立法上關於AI系統應用於汽車商品或服務時,
Thumbnail
「自動駕駛汽車」不僅全球發燒,在法律界也對此新科技風險的法律容許程度甚感興趣。自駕車的核心技術在於AI,而企業以AI系統或軟體作為提供之商品或服務時,消費者有可能依消費者保護法第7條第3項請求負商品責任,或依民法侵權行為等責任規範請求損害賠償。因此,立法上關於AI系統應用於汽車商品或服務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