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論婚姻問題,我們常說「七年之癢」,這放在現代美國也有道理,因為美國第一段婚姻平均是8.2年後離婚。
為什麼是八年?有些心理學家這樣分析。
有婚姻與家庭諮商專家認為,通常現代人類的人生發展,會以6-10年做為一個階段。
想想現代人類也是幸福啊,預期壽命可以延長到八十歲,人生可以慢慢來,不像數萬年前的人類,小學生階段就要協助家務,國中生階段就要結婚生小孩了。
現代城市生活的人類,0-6歲居家為主,6-12歲讀國小,12-18歲讀國高中,18-24歲唸大學、研究所,24-30歲學習談戀愛、準備結婚,30-36歲生小孩。大致上也是個6年一個發展階段的輪廓。
但這種六年一階段,是指很穩定的人生流動。當我們面對不穩定狀態時,可能就是6-7年的穩定期,然後是2-3年的徬徨與轉變。從興沖沖結婚,到離婚、再尋覓適合的對象,可能10年就過去了。
「結婚」往往代表脫離原生家庭,建立新的規則與秩序。脫離原生家庭可能符合我們內心的某個想望,新規則、新秩序會帶來新鮮感與踏實的感覺。夫妻雙方都彌補與創造了對方所需要的某個內心世界。
但到了第五年以後,新鮮感會消失,生活變得制式化,原來的優點開始變成缺點。看習慣之後,穩健成熟變成呆板,熱情奔放變成幼稚。原來的互相滿足,現在變成停滯不前的感覺。
這時,外遇出現的機率增加。有時,外遇就毀了一段婚姻,或重新和解後,雙方開始尋覓逃避離婚的方法。
不離婚的人,就是轉移注意力吧!這時可以把心思放在小孩的課業、小孩的戶外活動。有在賺錢的人,就想辦法多賺點錢,尋求晉升、外派,或者開始騎單車、騎重機、露營、健身、投入戶外活動。
轉移注意力可以讓危機拖延,直到小孩都長大了,工作終於遇到無法再晉升的瓶頸了。
這時,另一個趨勢出現:空巢期離婚。
不管在歐美國家或日本、台灣,空巢期離婚的比例越來越高。失去了撫養小孩這個共同話題,有些人開始覺得,我們還有必要在一起嗎?
有些人就瀟灑的離婚了。有些人則透過真誠的談判,選擇繼續維持婚姻(或許老來還是可以互相扶持),但感情上就互不干涉,追求最後的戀愛機會。
熬不過八年的婚姻是一種面貌,熬過八年的婚姻又是另一種面貌。婚姻與離婚就是個人生選擇,所謂的好與不好,事後來看有時也不是那麼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