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春秋》:魯桓公納郜鼎于廟(一)

2023/10/25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自從魯國的公子翬把魯隱公殺死,公子允即位成為魯桓公,至今已是第二年了。這年夏天,有一個郜國造的大鼎,正由宋國緩緩地送進魯國首都。一切要從宋穆公臨終前交代的遺命說起。

原來當初宋宣公病重時,把君位傳給弟弟宋穆公。現在宋穆公病重,想到宣公的兒子公子與夷,以及自己的兒子公子馮。穆公不希望兩位公子爭權奪位,因此特意召來大司馬孔父嘉,說:「當初先君宣公沒有把君位給兒子與夷,而是選擇給我,這個大恩大德,我到現在也不敢忘記!若我最後因你的福氣保佑,得以善終,死後看見宣公,如果他向我問起與夷過得如何,我可以怎樣回答他呢?現在請先生您擁戴支持與夷,讓他來繼承國家基業。這樣,雖然我最終還是會離世,但我就不會有任何遺憾了!」

raw-image

孔父嘉回答說:「朝中大臣比較願意支持公子馮。」

穆公說:「這樣不好。當初先君宣公肯定我的才能,所以把君位禪讓給我。如果我不繼承禪讓的傳統,就是辜負了先君對我的提拔,我怎算是賢能的君主呢?若能發揚先君的美好品德,我不盡力去做的理由嗎?先生請您不要丟棄先君的建立的功業啊!」

後來穆公又故意讓公子馮離開宋國,居住在鄭國,好讓公子與夷能夠順利成為下一任國君。

《左傳》認為宋宣公的眼光很好,善於觀察和任用人。雖然一開始傳位給弟弟,但弟弟按照道義再傳位給宣公的兒子,繼承了美好的傳統。

古代中國帝王傳位的習慣,多數是父親傳給兒子,即使不是選擇嫡長子,也會是眾多兒子中的一個,把君位傳給弟弟是比較罕見的。只有殷商時期比較特別,商朝有三十位帝王,其中有十三位是以弟弟的身份繼位。宋國是商王朝後裔,不會對「兄終弟及」的模式感到陌生。大司馬孔父嘉會否遵照穆公的命令,擁立公子與夷呢?

【原文依據】

《春秋左氏傳.隱公三年》:
宋穆公疾,召大司馬孔父而屬殤公焉。曰:「先君舍與夷而立寡人,寡人弗敢忘。若以大夫之靈,得保首領以沒;先君若問與夷,其將何辭以對?請子奉之,以主社稷。寡人雖死,亦無悔焉。」對曰:「羣臣願奉馮也。」公曰:「不可。先君以寡人為賢,使主社稷。若棄德不讓,是廢先君之舉也,豈曰能賢?光昭先君之令德,可不務乎?吾子其無廢先君之功!」使公子馮出居於鄭。
君子曰:「宋宣公可謂知人矣。立穆公,其子饗之,命以義夫!《商頌》曰:『殷受命咸宜,百祿是荷』,其是之謂乎!」

55會員
150內容數
以儒學、古文字、武俠評論以及書法為主的文化普及工作。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