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千晚年談到自己的潑彩,得意於可以把潑彩畫到像潑墨一樣。
繪畫的分類一向以材料特性為標準,如油畫、水彩、鉛筆畫、炭筆畫,而傳統的「國畫」,卻是最早的綜合媒材。
國畫的顏料有水性顏料,也有礦物性顏料,前者屬於透明顏料,用水化之,可以直接在紙上染色,後者為不透明顏料,必須用膠礬水才能固定在紙張上,且必須經過「三礬九染」才能達到厚重的效果。
張大千的潑彩突破了傳統的染色方法,把濃厚的顏料直接傾倒在紙張上,最濃厚的部份可以完全覆蓋原先的墨色,形成獨特的華麗效果,而他所得意的地方,即在能夠控制礦物顏料的厚薄,達到透明與不透明的效果。
金色顏料也是屬於不透明顏料,在唐朝的時候就運用廣泛,李思訓的畫以金色顏料勾邊,中間填上石青石綠等不透明顏料,產生華麗炫耀的「青綠山水」,宋朝也有畫家純用金色在深色紙上作畫,效果非常搶眼,但後來運用金色的畫家不多,主要原因,一是金色原料昂貴(以前只能用真金),二是效果不易控制。
現代的顏料科技發達,金色顏料可以用其他的金屬代替,價格低廉而效果不減,而且一樣「真金不怕火煉」,完全不會變色、褪色。
20年前王國財再現失傳已久的做紙工藝,製作出深藍近黑的磁青紙,後來大陸的紙廠也陸續恢復這項工藝,使得原本價比黃金的磁青紙輕易可得,書畫家於是可以放心大膽的使用金色顏料和磁青紙創作書畫。
用金色顏料在磁青紙上潑彩,題材並不容易掌握,但畫荷花卻非常理想,適當控制,可以達到潑墨與工筆共存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