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該如何生活?】讀後雜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近來在看《耶魯大學的人生思辨課》,今天看完第六章:【我們該如何生活?】讓我有一些感觸。畫了一些內容摘要:


大多數的時候,人生是由一連串看似微不足道的決定組成。」

我們要問的是關於最崇高的理想、最有深度的價值觀,以及這些理想與價值觀如何透過細節呈現出來。」

活在現今世界的我們有許多理由懷疑,在惡意參與者採取邪惡行動的情況下,民主體制和自由市場機制,能不能為這個世界帶來益處。

我們一生所能行的最大的善,或許就是給別人一條生路。

『不留痕跡』有一定的道理,不過假如我們發現,值得活的人生很可能像是從來沒有活過的人生(至少在影響力的層面)一定會大吃一驚。

效益主義的核心信念:無論是誰的幸福,每個人的幸福都一樣重要。


一如其他章節,本章也沒有提供標準答案,既然是思辨課,就是會提供各方面的思想理論,幫助你去釐清你想要的是什麼價值觀。


從「責任感」出發,「你對誰負責?」這個大哉問開始,有哲學的和宗教的看法,你所關心的範圍,大至全世界,小至個人,兩者皆是極端,沒人有足夠的心力去照顧全世界,也沒有人一點良知也沒有,不會去幫助眼前自己行有餘力可以幫助的人。


書中內容就不細說了,就說說我個人的感受吧,剛好今天在Yt上看到囧囧子(以前的囧星人)談論媒體的墮落影片,片中她認爲媒體受企業財團掌控,作爲發揮利於企業的影響力工具,自然是以利爲考量,從來不是考慮公眾的利益。她問:作爲80%受苦的大眾(相對於少數財富自由的成功人士來說),透過媒體去看外面的花花世界,你覺得是提供比他們所處的境地更美好光鮮亮麗的事物,還是更骯髒醜陋的東西,更能安慰他們的心靈?所以基本上,是大眾在餵養這樣的媒體。


如果有辦法讓人人都過上幸福的生活,沒有受到虐待、創傷,在生活中遭遇到一堆狗屁倒灶的事,那人自然就會正向、奮發向上,就不會有怨恨、嫉妒等負面情緒(這雖然是美麗的理想,但應該很難實現吧?),但就是因為多數人都過得不是很開心,才會變成這個樣子。這看來是個惡性循環的問題。


近年看到一些批評現代資本主義的文或影片,但批評資本主義就一定是表示支持共產主義嗎?這應該不是非黑即白的問題吧?人都想過上充裕的生活,但現在的社會,很多人最大的夢想好像就是「財富自由」了。前年上線上課,作業回答中,我看到九成同學的答案幾乎都是財富自由,學員年齡層多在三、四十歲,正在職場拼搏的年紀,可見大家生活壓力之大,又或是媒體吹捧成功人士的生活太令人嚮往。


我想起小時候的社會,東西壞了會拿去修,讓它延續使用年限。商家也多實誠,東西不會偷工減料,家用的東西大都很耐用,可以用個十幾年或更久。一鐵盒餅乾,就是紮紮實實塞滿一鐵盒,沒有過度包裝充場面的問題。


現在的商品設計好像不是讓人多年使用似的,衣服最好是一季一換的快時尚,非蘋果的手機,大概兩三年也要換機了,食品類更不用說,用一堆包裝袋或氣體塞滿空間,爲的是什麼?就是多賺點錢,但為了賺錢,便大量消耗地球資源。


到了如今這個網路時代,流量為王,多少人想透過增加流量,進而變現?不管是文章還是影音,標題要夠聳動吸睛,專注力成為稀缺資源,大家都在搶眼球,連我自己也在此洪流之中浮沉。


以前有一技之長就能糊口,現在還得斜槓開發新技能,想辦法不被時代淘汰,終身學習成為共識,生存壓力比起上個世紀要大,患有身心失調者越來越普遍,躺平主義出現⋯


小時候只在鄉村小鎮看過挨家乞討的乞丐,後來在菜市場偶爾也會看到,但近幾年,我在台大公館商圈羅斯福路騎樓,竟也看到三三兩兩的老年人,星散在騎樓一角乞討。從十幾歲在公館逛街開始,印象中我未曾在此見過乞丐,現在居然出現。


早年公館商圈很是熱鬧,走在騎樓上,只見黑鴉鴉的一片人頭,雖說後來人潮轉往其他地方,但身爲大學城,很多機能都挺全的,吃的穿的用的都平價,照說生意應該還行,可是疫情這幾年,看到好幾家店舖拉上鐵門貼著招租看板,連餐館在某些日子還不營業。據常光顧的餐館老闆說,是因為請不到人手,薪水開到四、五萬還沒人去,聽說明年情況會更嚴重。


身爲一個和職場脫節二十年以上的中年婦人,我不清楚這些年的職場結構出現了哪些變化?有哪些職種消失?又有哪些沒聽過的新時代職種出現?


我是知道現代人生活壓力大,心靈空虛,身心靈產業應運而生。因爲對神秘學感興趣,所以十多年前也去上了一點靈性課程,才知道這類課程可以很快拿到證書,有心者,可成為自我療癒者或療癒師,但因商業化後,許多分歧糾紛不少,加以人類對靈界的分辨能力有限,其實充滿不少亂象與陷阱。而且課程內容五花八門:各種靈氣、花精、彩光彩油、塔羅牌卡、天使傳訊、催眠、阿卡西記錄、SRT靈魂記錄清理、盧恩符文、希塔療癒、生命靈數、馬雅十三曆、人類圖、連接高我指導靈⋯族繁不及備載。這類課程多不便宜,很多年輕人也投身其中,只是眾多療癒師,也未必每個都能以此維生。


也是因爲那段時間看了一些相關書籍,才知道現在要進入所謂的黃金時代,只是要進入新時代前,必須經過舊模式的崩解,因此會有許多混亂發生。或許我們目前的情況,就是如此吧?


很多正向思考的觀念都強調人要往好的方向看,抱持樂觀,我認爲是很好的,只是我同時無法忽視人還有受苦的那一面。


我有時會想到尼古拉.特斯拉,這位傑出的發明家,他發明了許多可以幫助全世界的設備,卻因爲資金無以為繼被迫中斷,最後的結局是孤獨的死在賓館房間裡,許多發明手稿還不翼而飛。不止是他,其後有些綠能科技發明者,因爲其發明會擋了財團財路而受到打壓,讓全世界的人無法享受更低廉成本的生活。


所以,我們該如何生活?每個人的答案可能都不一樣。我想,我既無法改變大環境,雖然我也很希望人人都能過上充裕、喜悅而滿足的日子,但這只能等有一天奇蹟發生,我只能盡量在每一天中做我能做的事,盡量讓自己看看美好的事物,開心一點,如此而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麻吉-avatar-img
2023/10/27
我們該如何生活?走著自己的步伐,嘗試自己的興趣,這就是最棒的生活。
喬宜思的觀察筆記-avatar-img
發文者
2023/10/27
麻吉 這也是我目前認同的😊
很贊同大大所說的,以前的公館人山人海,假日更是擠得摩托車都進不去,現在倒是空很多。記得有個yt做專題,美國有攝影師觀察眾多家庭長達8年,最終得到使人快樂的答案居然是人際關係。也就是說交朋友也會讓自己快樂但前提是,彼此都在良好的互動圈內。說真的我有點疑惑?難道這調查真的?我比較偏向於取決自己心態的調整,看東西正向就快樂。所以遠離負能量吧!
喬宜思的觀察筆記-avatar-img
發文者
2023/10/27
林燃(創作小說家) 我自己也曾遇過一次沒有徵兆的朋友遠離,但那朋友是壓在心裡不說,心中默記,然後某天不想忍耐了就拉開距離,讓我一頭霧水,因她從來不明講,我也無從調整,所以也看個別情況吧。
築夢人-avatar-img
2023/10/27
世界大同,人人均富終究是理想。只要有利益團體或大型財閥存在,只要有極大的貧富差距存在,只要有貪污腐敗的政府存在,社會上所有的不公平都依然存在。
喬宜思的觀察筆記-avatar-img
發文者
2023/10/27
築夢人 這也是我沒辦法那麼盲目樂觀的原因😌
陽台觀察者-avatar-img
2023/10/28
書中大道理我是不懂啦,但媽媽教我做人有愛,千萬不要去參加虐殺人的恐怖團體或共產黨。喬宜思悲天憫人,惜物愛物愛思考,格友們互相學習,世界也更美好。
喬宜思的觀察筆記-avatar-img
發文者
2023/10/28
陽台觀察者 我也是看了此書才發現裡面思辨的都是大方向的問題,是提供給年輕人看的,中年人看了,也有別樣滋味,目前還看不到一半呢!悲天憫人之心,人皆有之;愛物惜物者,也非獨我一人,相信這樣的人還是有很多,只是我比較囉唆寫出來了而已😄,世上這樣的人多一點,也就美好一點😊
avatar-img
喬宜思的觀察筆記的沙龍
64會員
177內容數
這裡收錄我的手繪、手寫作品,以及各類讀書心得,和早期部分極短篇,鋪展出極個人的創作及閱讀之路。
2024/06/22
這幾天慢慢在看《大武山下》,看到其中一小段: 「孤寂,是存在的本質。任何一個人的『心』,都是52赫茲的深海鯨魚。九十四歲的老人跟十四歲的少女,孤寂感是一樣的,就好像只要是皮膚,割一刀就會流血。」 日前在想關於「孤獨」的事,心裡浮現莊子的無何有之鄉,覺得每個人心裡,都有這樣一塊不被任何人所了解
Thumbnail
2024/06/22
這幾天慢慢在看《大武山下》,看到其中一小段: 「孤寂,是存在的本質。任何一個人的『心』,都是52赫茲的深海鯨魚。九十四歲的老人跟十四歲的少女,孤寂感是一樣的,就好像只要是皮膚,割一刀就會流血。」 日前在想關於「孤獨」的事,心裡浮現莊子的無何有之鄉,覺得每個人心裡,都有這樣一塊不被任何人所了解
Thumbnail
2024/05/31
你知道植物也有意識嗎?而且也能和其他生物,甚至自然現象溝通? 前陣子看完這本有趣的書,讓我對於植物有更多的認識,並且覺得動植物溝通挺有趣的,還曾動念想學學看,但發現好像要花不少時間和心力練習,覺得目前沒有這樣的條件(畢竟興趣太多了),所以打住。 緣起是看了曾寶儀的《人生藏寶圖》節目中,訪
Thumbnail
2024/05/31
你知道植物也有意識嗎?而且也能和其他生物,甚至自然現象溝通? 前陣子看完這本有趣的書,讓我對於植物有更多的認識,並且覺得動植物溝通挺有趣的,還曾動念想學學看,但發現好像要花不少時間和心力練習,覺得目前沒有這樣的條件(畢竟興趣太多了),所以打住。 緣起是看了曾寶儀的《人生藏寶圖》節目中,訪
Thumbnail
2023/12/17
看到今天的《生命之書》,又覺得很有共鳴。 從ㄧ月看到十二月,每個月的主題都不一樣,這個月的主題和宗教、上帝、冥想有關,是我有興趣了解的部分,看了之後,和我的以往的觀察還很ㄧ致,難怪我無法進入任何一個宗教體系。 以前年少時就好奇,如果爭戰的雙方都有宗教信仰,那神會幫誰?後來才明白,所有
Thumbnail
2023/12/17
看到今天的《生命之書》,又覺得很有共鳴。 從ㄧ月看到十二月,每個月的主題都不一樣,這個月的主題和宗教、上帝、冥想有關,是我有興趣了解的部分,看了之後,和我的以往的觀察還很ㄧ致,難怪我無法進入任何一個宗教體系。 以前年少時就好奇,如果爭戰的雙方都有宗教信仰,那神會幫誰?後來才明白,所有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動用私刑即合理的意念,這難道也在小確幸的範疇裡嗎,只因為最理想的幸福無法達成。
Thumbnail
動用私刑即合理的意念,這難道也在小確幸的範疇裡嗎,只因為最理想的幸福無法達成。
Thumbnail
真正的幸福在於內在的完善,在於對自己品格、品行的錘煉。
Thumbnail
真正的幸福在於內在的完善,在於對自己品格、品行的錘煉。
Thumbnail
近來在看《耶魯大學的人生思辨課》,今天看完第六章:【我們該如何生活?】讓我有一些感觸。畫了一些內容摘要: 「大多數的時候,人生是由一連串看似微不足道的決定組成。」 「我們要問的是關於最崇高的理想、最有深度的價值觀,以及這些理想與價值觀如何透過細節呈現出來。」 「活在現今世界的我們有許多理由懷疑
Thumbnail
近來在看《耶魯大學的人生思辨課》,今天看完第六章:【我們該如何生活?】讓我有一些感觸。畫了一些內容摘要: 「大多數的時候,人生是由一連串看似微不足道的決定組成。」 「我們要問的是關於最崇高的理想、最有深度的價值觀,以及這些理想與價值觀如何透過細節呈現出來。」 「活在現今世界的我們有許多理由懷疑
Thumbnail
嘿!你有沒有想過,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裡,價值觀其實是隨著時間和經歷不斷變化的呢?不少人都會在某個階段停下腳步,思考一下自己到底在追求什麼,活得是否真正有意義。這就是對生活價值的重新評估,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話題吧! 生活如同一本精彩的書籍,每個人都在不同的篇章中演繹著自己的故事,每個人的生活也
Thumbnail
嘿!你有沒有想過,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裡,價值觀其實是隨著時間和經歷不斷變化的呢?不少人都會在某個階段停下腳步,思考一下自己到底在追求什麼,活得是否真正有意義。這就是對生活價值的重新評估,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話題吧! 生活如同一本精彩的書籍,每個人都在不同的篇章中演繹著自己的故事,每個人的生活也
Thumbnail
你快樂嗎?如果不是,為什麼?哈佛大學教授帶你解析!
Thumbnail
你快樂嗎?如果不是,為什麼?哈佛大學教授帶你解析!
Thumbnail
「生活該追求物質無虞,還是心靈富足?」這個問題和「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一樣是個難以釐清的問題。但是世界萬物都是同樣的道理,沒有哪個面向的議題是獨立且清晰,我們只能透過不斷的思考,去趨近真實。 世界上真的有很多地方過著我們無法想像的生活樣貌,生而為人,但是「生」的權利卻是天差地遠。
Thumbnail
「生活該追求物質無虞,還是心靈富足?」這個問題和「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一樣是個難以釐清的問題。但是世界萬物都是同樣的道理,沒有哪個面向的議題是獨立且清晰,我們只能透過不斷的思考,去趨近真實。 世界上真的有很多地方過著我們無法想像的生活樣貌,生而為人,但是「生」的權利卻是天差地遠。
Thumbnail
現代人追求的快樂  你覺得什麼是快樂?   在我們受的教育跟環境中,彷彿人都要追逐著那遙不可及的現實,那個現實告訴我們:人,活著一定要有錢,有足夠的錢才能買房、才能跟伴侶結婚,才能用有好的物質生活,當你擁有這些後,就能擁有想要追求的幸福和快樂。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當快樂成為常態 再變成習慣  完成
Thumbnail
現代人追求的快樂  你覺得什麼是快樂?   在我們受的教育跟環境中,彷彿人都要追逐著那遙不可及的現實,那個現實告訴我們:人,活著一定要有錢,有足夠的錢才能買房、才能跟伴侶結婚,才能用有好的物質生活,當你擁有這些後,就能擁有想要追求的幸福和快樂。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當快樂成為常態 再變成習慣  完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