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不該只是QE之後的經濟成長,更包括如何一起變「好」|雜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生活該追求物質無虞,還是心靈富足?

「生活該追求物質無虞,還是心靈富足?」這個問題和「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一樣難以釐清。但是世界萬物都是同樣的道理,沒有哪個面向的議題是獨立且清晰,我們只能透過不斷的思考,去靠近我們想要追求的人生價值,去趨近真實。
我有一個童年創傷是,小時候爸媽工作繁忙,經常工作到半夜才回家,雖然沒有讓我們幾個孩子餓過肚子,也從沒為學費繳不出來而無法讀書煩惱過,甚至還讓我們孩子們去補英文、學音樂。不過,我總是在談話的過程中不斷「被」忽略,致使喜愛分享的我逐漸變得木訥、變得些許自卑,但,白手起家創業的爸媽,當下所急迫要煩惱的事情是:「這個單要怎麼拿下?明天可能要下一趟南部、上個月的匯款怎麼還沒下來、這張支票開下去會不會跳票、一個罐子賺一塊.....兩個....」原來,我們家並非衣食無虞到還有餘裕可以去學習更多文化,而僅僅是因為,爸爸媽媽為我們搭起了一個無堅不摧的避風港,穩固到,小時候的我不知道原來海港也有風、也有浪
我深刻的記得無理取鬧的自己,我向媽媽咆哮道:「幹嘛一直整天工作工作!!都不能出去玩!!」媽媽說:「不工作你吃什麼、不工作你可以上學嗎?」所以說,生活中的物質條件究竟要追求到什麼樣的程度就能稱作「無虞」,讓我們達到這個無虞之後可以轉而追求心靈的富足?

在約定成俗的事物裡,仔細琢磨

此道選擇,也和每個人當下所面對的處境而有所不同。如同「同意」與「不同意」一般,每個人考慮的癥結點都不盡相同,每個人的顧慮也相去甚遠。在二分法的選項下,我們依然要保持的理性是:「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因為我們以為和我們站在同一陣線的人,他可能只是在思考的「結果上」和我們所見略同,而表面上和我們持相反意見的人們,或許僅是在其中一個關鍵環節上頭做出了不一樣的選擇。
哈伯馬斯的溝通行動理論有個重要的觀點是:讓我們注意到溝通的不平等關係。公投是一個促進談話的平台,但是在談話的過程中,我們有不斷覺察自己的用字遣詞嗎?
2016年在「同性婚姻法制化」的公聽會上,歌手焦安溥曾說:「你要謹慎的使用你的語言,尤其是當我們習慣使用一個語言的時候,其實我們大部分的時候還沒有花很多時間去了解這些約定成俗的字眼,它背後的含意、由來,還有它可能被解釋的空間」至今這段話依然留存在我的電腦桌面,陪伴著我努力同理與學習不踰矩。

世界上真的有很多地方過著我們無法想像的生活樣貌

你問世界是怎麼運作的?其實每個人的眼裡看出去都是一種世界觀,誠如上段所述,儘管對同一議題劃分在同樣認知的範疇,細究之下仍然會發現每個人在乎的點都不一樣。
所謂現代生活中所接觸的必要性,到底是別人喂給我們的價值、是權勢者好惡的價值,然後就成為了社會的主流價值。
世界上真的有很多地方過著我們無法想像的生活樣貌。生而為人,但是「生」的權利卻是天差地遠。
如果現在我們居住的這個星球所塑造出來的主流社會性是人吃人的階級,那麼真正的文明是可以把人類送上外太空,還是讓萬物都可以過得有尊嚴,並且得以實踐自我價值?
當一個現代化設施普及的國家,有能力開始不斷追求科技的突破與創新時,它的必要性是取代繁複而危險的工作,還是人類急於證明自己的野心配得上實力?如同在理財話題裡經常提及的「要思考究竟是需要還是想要」,又如同洗澡是洗髮精配潤髮乳、是洗面乳、沐浴乳從頭洗到腳才稱得上標配,還是一塊肥皂洗全身?甚至還有一群人在嘗試「poo-free」就是完全不使用清潔劑洗頭髮的意思(我一年前嘗試過一陣子,但是沒有熬過去,大概一個多禮拜就受不了了,今天打這篇文章突然又回憶起來,似乎是一個可以再討戰看看的時機?)。
於我來說,所有事情都是同個道理,也就是:「重點不是做什麼,而是為何而做?以及,做了然後呢?」那些無法想像的生活樣貌,只是超出了生活經驗的範圍。困惑、迷茫、掙扎,這些帶有負面意味的情緒或許不全然是壞事,因為與意願相悖的當下,我們都不斷的在將決心深刻化。假若我們想做的事都得不到親人的支持、說服不了最親近的朋友,那我們該找的,是決心。不是自怨自艾。
與指導教授的對話截圖

白露未晞,四季予你
偷每天一點點的時光消磨,在時鐘的硯盤裡,把心血滴盡
我是予晞,我們下段旅程見

avatar-img
216會員
216內容數
關於影像的省思,也關於在生活裡浮沉的方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予晞🌸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能源安全問題,是管理問題。沒有哪個能源是最好的、最乾淨、最安全、最永續的,但我們可以因應此地的自然環境去設計出一個合理的比例,以及「最適合」的發電比例,讓每一度的發電都值得。
每個人該去想像的,是自己究竟想過哪種生活;想實踐什麼生命價值。
能源安全問題,是管理問題。沒有哪個能源是最好的、最乾淨、最安全、最永續的,但我們可以因應此地的自然環境去設計出一個合理的比例,以及「最適合」的發電比例,讓每一度的發電都值得。
每個人該去想像的,是自己究竟想過哪種生活;想實踐什麼生命價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人生在世活法不一樣 結果也不一樣〜〜 如果你的生活以【金錢】為中心,你會活的很『辛苦』! 如果你的生活以【兒女】為中心,你會活的很『疲累』! 如果你的生活以【愛情】為中心,你會活的很『傷痛』! 如果你的生活以【攀比】為中心,你會活的很『苦悶』! 如果你的生活以【寬容】為中心,你會活的
Thumbnail
打破舊規則就容易改變,並且一次就有感覺!鍛鍊肌肉也是先破壞重構才有壯大的可能,脂肪(混沌不明)永遠包裹在瘦肉(真相)外面,我們必須把那些層層的舊習(脂肪)給清除掉,才能看見那形狀的美麗。會發現原來我們的本質就是簡單、輕盈並充滿無限可能。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了極權國家與民主國家之間的關係、現代人的生活需求以及環境與經濟的辯證。作者質疑了消費主義對人類的影響,並探討物質與精神富足的真義。同時,文章也反映了政治與宗教的交織,並質疑在這個愈發分裂的世界中,個人該如何找到自己的生活意義。最終,提醒讀者從自身的需求出發,重新思考真實的富足與幸福。
Thumbnail
內在的追求,是看見事物的本質及自我的價值,而不是沉溺於精神世界而忽視一切物質的生活。是了解自己真實的需求、根除潛意識的認知,重建屬於自己的價值體系。 人最難能可貴的是懂得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有些事其實一直都知道,只是沒有認真面對內外在之所以衝突的原因。 真我的價值觀與小我的價值觀存在的衝突。沒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為普及生活水準的工業化,因讓價值超越價錢讓人感覺到時代進步,但面對著人之間的協作,所帶來的標籤化時,不免感到三維降階到二維的扁平化,但只要自由的呼吸仍在,各種標籤就會因為蓬勃向上的生機而終究無法完全涵蓋,自由、平等、博愛是人類的原力之所在,沈淪於工業化後也能包容並將其昇華,我們始終是可以更高維的生物
Thumbnail
人們響往美好的生活如同植物朝向太陽生長一樣,兩者同是存活的需要,否則生存便變得毫無意義。正因如此,人不斷追求更幸福、更美滿的生活。誠然如何界定幸福和美滿的生活,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標準,絕不能一概而論,又或寫上相同的定義去詮釋......
Thumbnail
後來發現一條路是我沒有聽過有人會去想的,在於:我應該要如何讓自己成為社會上的幸運兒。
Thumbnail
我們今天的年輕人太缺乏迷惘,太確定了,一步步都是傳統的步驟,上所好大學,找個好工作,多賺點錢,買間好房子,一切都是確定的,但這個東西太「農業社會」了。
Thumbnail
當我們仔細審視現代生活的紛繁複雜,「簡單才是生命唯一的出路」這句話似乎在向我們揭示一種深刻的真理。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人們經常追求物質豐富和技術進步,卻忽略了生活的本質和內在的平靜。這個觀念挑戰著我們的日常選擇,引導我們重新評估我們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 首先,我們要認識到,物質主義在當代社會中的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人生在世活法不一樣 結果也不一樣〜〜 如果你的生活以【金錢】為中心,你會活的很『辛苦』! 如果你的生活以【兒女】為中心,你會活的很『疲累』! 如果你的生活以【愛情】為中心,你會活的很『傷痛』! 如果你的生活以【攀比】為中心,你會活的很『苦悶』! 如果你的生活以【寬容】為中心,你會活的
Thumbnail
打破舊規則就容易改變,並且一次就有感覺!鍛鍊肌肉也是先破壞重構才有壯大的可能,脂肪(混沌不明)永遠包裹在瘦肉(真相)外面,我們必須把那些層層的舊習(脂肪)給清除掉,才能看見那形狀的美麗。會發現原來我們的本質就是簡單、輕盈並充滿無限可能。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了極權國家與民主國家之間的關係、現代人的生活需求以及環境與經濟的辯證。作者質疑了消費主義對人類的影響,並探討物質與精神富足的真義。同時,文章也反映了政治與宗教的交織,並質疑在這個愈發分裂的世界中,個人該如何找到自己的生活意義。最終,提醒讀者從自身的需求出發,重新思考真實的富足與幸福。
Thumbnail
內在的追求,是看見事物的本質及自我的價值,而不是沉溺於精神世界而忽視一切物質的生活。是了解自己真實的需求、根除潛意識的認知,重建屬於自己的價值體系。 人最難能可貴的是懂得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有些事其實一直都知道,只是沒有認真面對內外在之所以衝突的原因。 真我的價值觀與小我的價值觀存在的衝突。沒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為普及生活水準的工業化,因讓價值超越價錢讓人感覺到時代進步,但面對著人之間的協作,所帶來的標籤化時,不免感到三維降階到二維的扁平化,但只要自由的呼吸仍在,各種標籤就會因為蓬勃向上的生機而終究無法完全涵蓋,自由、平等、博愛是人類的原力之所在,沈淪於工業化後也能包容並將其昇華,我們始終是可以更高維的生物
Thumbnail
人們響往美好的生活如同植物朝向太陽生長一樣,兩者同是存活的需要,否則生存便變得毫無意義。正因如此,人不斷追求更幸福、更美滿的生活。誠然如何界定幸福和美滿的生活,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標準,絕不能一概而論,又或寫上相同的定義去詮釋......
Thumbnail
後來發現一條路是我沒有聽過有人會去想的,在於:我應該要如何讓自己成為社會上的幸運兒。
Thumbnail
我們今天的年輕人太缺乏迷惘,太確定了,一步步都是傳統的步驟,上所好大學,找個好工作,多賺點錢,買間好房子,一切都是確定的,但這個東西太「農業社會」了。
Thumbnail
當我們仔細審視現代生活的紛繁複雜,「簡單才是生命唯一的出路」這句話似乎在向我們揭示一種深刻的真理。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人們經常追求物質豐富和技術進步,卻忽略了生活的本質和內在的平靜。這個觀念挑戰著我們的日常選擇,引導我們重新評估我們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 首先,我們要認識到,物質主義在當代社會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