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會計必知的”常識”
只要是有學過會計的人都知道,從初會學起都會碰到所謂”會計循環”這個詞,會計學中提到的會計循環,就是由六種流程所組合而成的會計程序,分別是分錄、過帳、試算、調整、結帳及編表;今天帶大家簡單了解一下會計循環六種程序的內容哦,未來將會做一系列有關會計循環的介紹給大家,讓大家可以更熟捻初會的基本知識哦!
想必大家對分錄這詞應該是相當不陌生的,因為在過去幾篇文章都有提及到分錄這個用詞,那在這邊不教大家做分錄;在會計循環當中,第一步驟即為”分錄”,因為在企業發生交易時,例如今天現銷商品,那在大公司的步驟可能會有銷貨單、出貨單、開立發票等等程序,而這些程序僅為營業中之必要程序,但是我們知道企業必須將牽涉到營業相關之企業交易記錄下來,這些程序非”會計流程”中的程序,而要從營業流程連結到會計流程,勢必要從”分錄”開始,分錄只是一切的起源。(記得可以聯想分錄要紀錄到傳票中哦!!)
過帳為分錄之下一個程序,過帳的用意是將各個分錄中的會計項目彙整到各個所屬帳戶當中,這邊可能比較抽象,有考過會計事務丙級同學們就一定會知道,簡單來說就是,各個分錄中的會計項目都有一個家,他今天被分散在各個分錄裡面,那過帳的用途就是要把這些分散在各處的小朋友找回到這個家裡面,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哦!容納過帳後的會計項目的容器稱為分類帳戶,又稱T字帳,其實就是分錄的簡化,T字帳的左側就是借方,右側為貸方,過帳時只須分別將各個會計項目在該分錄為借方或貸方紀錄於T字帳中,就是所謂的”過帳”囉!
會計循環的第三步驟為”試算”,所謂的試算就是依照已過帳完成之各個分類帳戶編制試算表,試算表的用意是用來編製後續的財務報表的一個重要基礎哦!因為試算表是彙整一個企業所有的會計項目的一張報表,而試算表又分為餘額式試算表及總額式試算表,在實務上是比較常用到餘額式試算表的哦!
再來要介紹的是”調整”,那其實關於調整的說明其實對初學會計的同學們可能會聽得一頭露水,這邊簡單跟大家說明一下:所謂會計循環中的”調整”是指,當這家企業在做平時的日常交易紀錄時,採用的方式並非符合現行企業會計準則、國際財務報導準則、商業會計法或是商業會計處理準則的時候,應該在年底(或是各月底)先行將目前帳務上不符合現行準則及法令的帳務”調整至符合準則及法令規範”之帳務,再做編制報表的動作,這就是所謂的調整的用意哦!(希望大家看得懂QQ)
那關於會計循環中的”結帳”,其實就會相比前項的”調整”簡單很多了~會計學中的結帳不是超商買東西的那個結帳哦!大家可以把會計的結帳想像成”結轉帳戶”的意思!那在前面有跟大家介紹到分類帳戶這個東西,結帳的用意就是把各個會計項目結轉為0的意思,就是所謂的”結轉實帳戶、結清虛帳戶”;實帳戶(資產、負債、權益)結轉下期(留著以後繼續用),虛帳戶(收益、費損)結轉至本期損益(當期就消滅囉),通常結帳後就是會以結轉至下期的實帳戶展開一個新的年度。
來到最後的編表程序啦~那其實在會計循環當中的”結帳”及編表”這兩個程序是可以做交換的,因為大家可以想想看就是,當你要編表的時候結果你帳上的金額都變成0了(該結清的都結清或結轉完畢),此時此刻帳上就會相當乾淨沒有任何金額,這樣就會比較尷尬,撈數字的時候就會很傻眼QQ,所以避免這種情況發生,會計學的教科書一般都會說到結帳及編表的程序是可以交換的~那這邊跟大家稍微說明一下,最後這個”編表”的程序,一般就是依照前面的會計程序所取得的資料(可能是試算表、調整後的帳務等等)來編製會計中的財務報表,財務報表又分為資產負債表、綜合損益表、權益變動表及現金流量表,其中最難編制的就是非”現金流量表”莫屬囉!
以精簡白話的文筆撰寫,讓您讀完每篇文章都有所收穫。
追蹤我的IG:tangyu.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