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週末讀完這一本書,終於理解它暢銷的原因。
在閱讀的時候想起sadhguru的ishakriya的主要箴言「I'm not the body, I am not even the mind.」 也想起許多在其他身心靈成長書籍中看見的「正念」、「專注當下」、「放下」、「順流」等等的重點。但最吸引人的,是作者平靜、溫和、真誠地將這些與自己的人生經歷融合在一起,以一種貼近每個人生活、生命的立場分享自己。
作者歷經十七年的森林僧人 修行,但依然與我們相同,同樣身為人會有各種情緒,還俗後的社會異動、憂鬱症、疾病、親人關係等等,在這個社會面對生存的我們,都是一樣的。
我們擁有太多了「應該」,也背負著社會設下的框架及包袱,維持內心的平靜並不是讀了多少心靈成長書籍、也不是做了多少靈性活動就能100%一路沉靜到底,有句話說:「生活即是修行」,其實就是這樣的,我們明白了這些,並且在生活中試驗與驗證,在生活中磨練這些裝備,以實際的行動去感受生命、去體驗生命、去練習所謂的「當下」、「放下」、「順流」、「信任」。
「你遇見的每個人都在進行一場戰鬥,你對此一無所知,與人為善,永遠如此。」其實這段話是作者看影集(Skam)中所擷取到的訊息,但卻很適應每一個人。:)
「成為你在世界上最想見到的樣子」「這一切總有一天會結束。一定別讓自己留下任何陰影。」去選擇過一個自己喜歡的生活,請信任生命自然會帶你度過,我們握好掌握在手中的舵,勇敢航行。
在作者決定還俗時收到很多人的擔憂與顧,但他知道一句話:「我們在安然無事中學習,在風暴時才會想起。」而這也恰恰完全體現在作者回到社會中的每一段苦難時光,在這些黑暗的時期與精神衝擊中,他經歷著以金錢物質為導向的社會、求職困難失業、籌受失眠及身體病痛等等,他反覆磨練著十七年來所學的一切,在每一段看似「毀滅」後「重生」。並不是煥然一新,而是用著「接納、臣服」,去接受,再前行。
作者將現在地球上多數人體驗到的苦痛和困難寫進書中,他以一名與我們相同的人的立場分享故事,多次強調他並不是修行十七年後便帶著萬丈智慧光芒的人。看著與我們正在經歷的一切的經歷相似,仿佛也給了勇氣和力量,相信自己,放下控制,一切都有選擇權,一切也都會過去的。
在負面念頭產生時,試著問問:「我可能錯了。」或許,能夠幫助自己跳脫,不要相信自己內在批判自己的言論,因為我們都是「本淨」的靈魂,沒有善惡,沒有優劣,純粹如是。
希望大家會喜歡這本書,堅持讀到後面會有更深的感動與想法。:)
可免費閱讀 的管道:
Hyread台北市立圖書館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