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心得] 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

[閱讀心得] 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光是看到書名就感到好奇,「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最後一堂課」這些詞語組合在一起,在腦海中浮現好多畫面,便也開始翻閱起書來了。這本書是作者親身經歷所見所聞而成的,即使到了生命的尾聲,依舊散發著溫暖與積極,「或許我們不知道自己的沙漏上半部還剩下多少細沙」,「總有一天,我們不得不告別」,「唯一能夠確知的事情:我們不可能永遠在彼此身邊」,「牢記這一點就能明白,對待他人和生命本身的方式只有一種:溫柔呵護。」

 

回想過往,待人處事、應對進退,好像都會有著莫名的某種「應該……」的框架,搞得自己很彆扭、甚至對待親近的人有時又會過於嚴苛,最後導致把自己弄得很尷尬,也很不喜歡那樣的自己。就像書中所言,有時候太過於我執,堅持著「應該要怎麼樣」,這樣情況反而導致自己變得眼光狹隘,內心過於氣憤,無法看不見旅途中的另一種風景;但不知為何,若真的在心中默唸三遍「我可能錯了」「我可能錯了」「我可能錯了」,漸漸放下執念,願意接受現況,擁抱另一種樣態,心態輕鬆多了、腳步也更輕盈些~

 

謹記「只要你無法對自己慈悲,你對他人的慈悲就永遠有缺漏」,若能以更體諒、容忍的眼光看待自己,自然就會以這種方式對待周遭的人。更重要的是,一個人在所有的關係中,只有一個是真正伴隨自己一輩子,從出生的第一口氣到嚥下最後一口氣,那個就是與自己的關係。要學習善待自己,遇到困難時不妨問問自己「此時此刻,我能做點什麼讓自己在這種情境下能好過一點?」,也要多一點幽默感看待自己的缺點與瑕疵。

 

除此之外,該書中提及很多的寓意故事,其中有一則「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裡頭的對話,老翁在回答時常說「怎麼知道啊?」作者喜歡把它翻成「可能是,可能不是」來提醒著要客觀把我們相信的與知道的區分開來,理解自己其實一無所知,正是一種智慧。

 

「心靈之所以能夠變得強大,很大的一部分是來自於勇敢面對不確定性。」不知為何,就讓我想到了赤壁賦「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放下執念,以欣賞的角度看待生活的一切,或許,更能活出自己想要的樣貌。

推薦指數:★★★★★
購書連結:https://reurl.cc/dn49Z2


avatar-img
wanwan的沙龍
2會員
10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wanwa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本書作者提出21個底層邏輯,分為自我管理、保持學習、人際互動三大區塊。透過每一章的小表格摘要重點,讓讀者有意識的吸收,並提供淺白易懂的敘述及例子證明。
本書給了諸多的觀點與視角,並提出在人生各式各樣的局裡,能夠如何拉高視野,走出人生的困境。再加上,作者廣泛閱讀大量的書籍,並將自己所習得的知識融入在本書中,說是人生旅途中的大補帖,也不為過。
「多辦一所學校,就少建一座監獄。」雨果說。 少年院是整個教育體系的縮影,反映了社會的失敗與每個人的冷漠。 起初看到書名,感到奇特,為何作者會用「不會切蛋糕」來形容呢?帶著好奇與疑惑開啟了閱讀之旅。
一開始帶著好奇來看這本書,越看越令人著迷,也想明白書中人物們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情,才會變成了這副模樣。
接觸到該書時,主要原因是被標題誘惑住,,並又看到「斷捨離」,決定要趕快來閱讀。
原本以為這是一本寫給初入職場新鮮人的手冊,但後來發覺即便自己已出社會多年,還是能夠從中得到不少收穫,並看見自己的不足
這本書作者提出21個底層邏輯,分為自我管理、保持學習、人際互動三大區塊。透過每一章的小表格摘要重點,讓讀者有意識的吸收,並提供淺白易懂的敘述及例子證明。
本書給了諸多的觀點與視角,並提出在人生各式各樣的局裡,能夠如何拉高視野,走出人生的困境。再加上,作者廣泛閱讀大量的書籍,並將自己所習得的知識融入在本書中,說是人生旅途中的大補帖,也不為過。
「多辦一所學校,就少建一座監獄。」雨果說。 少年院是整個教育體系的縮影,反映了社會的失敗與每個人的冷漠。 起初看到書名,感到奇特,為何作者會用「不會切蛋糕」來形容呢?帶著好奇與疑惑開啟了閱讀之旅。
一開始帶著好奇來看這本書,越看越令人著迷,也想明白書中人物們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情,才會變成了這副模樣。
接觸到該書時,主要原因是被標題誘惑住,,並又看到「斷捨離」,決定要趕快來閱讀。
原本以為這是一本寫給初入職場新鮮人的手冊,但後來發覺即便自己已出社會多年,還是能夠從中得到不少收穫,並看見自己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