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畢業典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在即將年滿20歲那年,我參加了我人生第一場葬禮——我的父親在那年夏天無預警的辭別了世界。我是家中四個孩子的老大,最小的么妹小我七歲,在那樣的年代裡,孩子都尚在求學階段還沒出社會工作,鄰居街坊們看我們多半是幼年喪父同情的眼光。記得父親從醫院由救護車深夜送回家安靈的那夜,從不知所措、泣不成聲到接下來的日子裡陸續舉行的各種儀式,我們的淚水早已枯竭,留存下來的只有心痛。最後一天的告別式甚是隆重,在鮮花滿式場,人群絡繹不絕的景況下,完成了父親人生的最後一哩路。

我的第二次經驗是我老公的父親,他是無來由的突然驟逝;那時老公任職公司重要幹部,所以到場參與公公告別式的人數更是盛況空前。幾年後我年邁的外婆因病過世,我老家的傳統也是鄰居們各個熱心幫忙參與各種必須的儀式。又過了幾年,我獨居的外公因為跌下床爬不起來,沒人發現,雖說無病無痛,卻也在孤獨中離世了。外公的畢業典禮同樣是在故鄉舉辦,因此知曉的親朋好友們也是參加者眾。

記得有人說過:長輩過世的告別式盛大與否,是要看家中晚輩是否出息、有一定的社會地位,以及交友是否廣闊。舊時農業社會或許都是大家庭親朋好友都住在同個村子裡,遇到喜事喪事大家都會共同參與;而現今工商業化的社會結構,讓親朋好友都疏遠,甚至於比不上和社區鄰居的交流,所以如果不是特別重要的人物,我想告別式的形式也就愈來愈簡化了,或者根本沒有朋友到場參加。

最近參加了老公的大姐的告別式,她在年輕時早已離婚,雖然有四個兒女,但都沒生活在一起,孩子們也因為從小缺乏母愛,大都感情不深,她的送別日就只有她娘家這邊幾個兄弟姐妹及弟媳們,還有她的女兒女婿孫兒們,還有一個朋友來送她。相較於之前我看過的其他長輩們的場面,真的有點淒涼。

人生當中分好多階段,有人年紀輕輕就離開人世了,有的人年過百歲,每個人的告別式究竟是熱鬧或是冷清,真能看出是否晚景淒涼嗎?從我28歲辭去工作在家待產後,朋友就愈來愈少,投入家庭的我和社會人群很少熱絡,除了常見面的幾個親人而已,我想若是有一天我離開人世了,會有人來參加我的畢業典禮嗎?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蕙質蓮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年過五十有二的我,近來心中有很深的感想。 假使有一天我活到八十好幾,我該以什麼樣的方式繼續下去我的人生呢? 現代人因為醫學技術的進步,多數人都可以得以延命到舊時社會無法到達的年歲境界,但究竟活著對於這些年歲已大的人來說是幸亦或不幸呢?索幸,我觀察到的大部份人都認為如果可以健康地繼續活下去是種幸福
年過五十有二的我,近來心中有很深的感想。 假使有一天我活到八十好幾,我該以什麼樣的方式繼續下去我的人生呢? 現代人因為醫學技術的進步,多數人都可以得以延命到舊時社會無法到達的年歲境界,但究竟活著對於這些年歲已大的人來說是幸亦或不幸呢?索幸,我觀察到的大部份人都認為如果可以健康地繼續活下去是種幸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開始習慣散步放鬆,是小學三還四年級左右開始的。   我家是單親家庭,父親在我小學二年級時過世了。說起來,我已經不記得他的死因,更可笑的是連他的臉也記不清,可能是這件事的打擊太大了吧。
朋友談到他老婆為自己辦了個生前告別式,他沒有參與,因他認為若自己參與了,好像就是承認他老婆即將要離開的事實,而他們不是還在努力中嗎,如果去了那不就是在說自己放棄了嗎,所以即使他老婆想為自己做個準備,但身邊人可能也還沒準備好吧。 我看者過去五年爸爸的相片,他越來越老的感覺了,我好傷心,覺得自己怎麼可
Thumbnail
葬禮是為了誰而辦的呢? 是為了生者嗎?是為了逝者嗎? 是為了什麼呢? 當開始思考之後,內心感到滿滿荒誕。 「當父母過世之後,所有的手足不再親密,只剩下親戚關係。」 兄弟姊妹之間,靠著父親與母親,強而有力地綁成一個組合,兄友弟恭建立在父母的威嚴之下。但長輩一離世之後,彼此之前的牽絆相當微弱,是兒時
Thumbnail
今天參加了一個好友父親的告別式,感觸有點深。 因為是幾乎參與彼此人生2/3以上時間的老友,這種重要時刻也是不能缺席的。 但這是我第一次參加非親人離開的場合,另一方面又因為沒有經驗略為緊張。 這種緊張包含了,第一次的不知所措與華人文化對死亡傳統上的忌諱。 就包含了認為死亡這件事是不好的,去到那
Thumbnail
25歲服役退伍那年,我參加了人生的第一場葬禮,那時我以孝子的身分參與了家父的告別式,經歷死亡,方能切身理解箇中之味;才剛剛成為職場的新鮮人,行禮如儀的陌生場面,尚未社會化的我,面對生老病死的人生旅程,著實上了一堂「再見,再也不見」的先修課。 五一勞動節起了大早,南下出席家祭告別式,遇見多年未曾
因為入殮與火葬時辰是老師看過的,所以必須很快完成家祭與公祭,看到新竹的朋友凌晨就開車下來,很感動,無法多說話,因為必須馬上從彰化飛奔到南投,趕在中午休息前進爐。 依照禮俗,我無法跟著去火葬場,不懂為什麼,以現代人孩子只生一個孩子或是沒有子嗣,那往生後不就變成沒有兄弟或是子女可以完成這儀式?! 總
Thumbnail
死亡,是每個人一生中必定會經歷的事,它代表著人生的終點、同時也代表著一條生命的逝去,這些逝去的人,也許是你最愛的家人、最好的朋友、或者是一些默默無名的人,當人們面對這些生死離別之時,總會感到十分地傷心和悲痛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這個年紀去過的葬禮不多,且大多為一直仰望的長輩,也不知道自己是否真曾學懂如何哀悼。 記得到爺爺的上位儀式時,旁邊同時有群親友在為一位早逝的年輕人上位。父親瞟了一眼,說道:「也許正是因為他這麼年輕就離開世界,所以才這麼多人來送他呢。」 我竟無從辯駁。 畢竟維繫關係是要耗費許多力氣的。
Thumbnail
今天 過凌晨12點了 應該說昨天 完成我爸告別式及花葬儀式 人生正式走入‘’孤兒‘’階段 都知道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過程。 孤單寂寞是沒有的, 莫名空虛倒是在黑夜襲來。 我的父母來到世上走一遭花了七十餘年, 得到了什麼? 失去了什麼? 開心與否? 痛苦與否? 在蓋棺論定時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開始習慣散步放鬆,是小學三還四年級左右開始的。   我家是單親家庭,父親在我小學二年級時過世了。說起來,我已經不記得他的死因,更可笑的是連他的臉也記不清,可能是這件事的打擊太大了吧。
朋友談到他老婆為自己辦了個生前告別式,他沒有參與,因他認為若自己參與了,好像就是承認他老婆即將要離開的事實,而他們不是還在努力中嗎,如果去了那不就是在說自己放棄了嗎,所以即使他老婆想為自己做個準備,但身邊人可能也還沒準備好吧。 我看者過去五年爸爸的相片,他越來越老的感覺了,我好傷心,覺得自己怎麼可
Thumbnail
葬禮是為了誰而辦的呢? 是為了生者嗎?是為了逝者嗎? 是為了什麼呢? 當開始思考之後,內心感到滿滿荒誕。 「當父母過世之後,所有的手足不再親密,只剩下親戚關係。」 兄弟姊妹之間,靠著父親與母親,強而有力地綁成一個組合,兄友弟恭建立在父母的威嚴之下。但長輩一離世之後,彼此之前的牽絆相當微弱,是兒時
Thumbnail
今天參加了一個好友父親的告別式,感觸有點深。 因為是幾乎參與彼此人生2/3以上時間的老友,這種重要時刻也是不能缺席的。 但這是我第一次參加非親人離開的場合,另一方面又因為沒有經驗略為緊張。 這種緊張包含了,第一次的不知所措與華人文化對死亡傳統上的忌諱。 就包含了認為死亡這件事是不好的,去到那
Thumbnail
25歲服役退伍那年,我參加了人生的第一場葬禮,那時我以孝子的身分參與了家父的告別式,經歷死亡,方能切身理解箇中之味;才剛剛成為職場的新鮮人,行禮如儀的陌生場面,尚未社會化的我,面對生老病死的人生旅程,著實上了一堂「再見,再也不見」的先修課。 五一勞動節起了大早,南下出席家祭告別式,遇見多年未曾
因為入殮與火葬時辰是老師看過的,所以必須很快完成家祭與公祭,看到新竹的朋友凌晨就開車下來,很感動,無法多說話,因為必須馬上從彰化飛奔到南投,趕在中午休息前進爐。 依照禮俗,我無法跟著去火葬場,不懂為什麼,以現代人孩子只生一個孩子或是沒有子嗣,那往生後不就變成沒有兄弟或是子女可以完成這儀式?! 總
Thumbnail
死亡,是每個人一生中必定會經歷的事,它代表著人生的終點、同時也代表著一條生命的逝去,這些逝去的人,也許是你最愛的家人、最好的朋友、或者是一些默默無名的人,當人們面對這些生死離別之時,總會感到十分地傷心和悲痛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這個年紀去過的葬禮不多,且大多為一直仰望的長輩,也不知道自己是否真曾學懂如何哀悼。 記得到爺爺的上位儀式時,旁邊同時有群親友在為一位早逝的年輕人上位。父親瞟了一眼,說道:「也許正是因為他這麼年輕就離開世界,所以才這麼多人來送他呢。」 我竟無從辯駁。 畢竟維繫關係是要耗費許多力氣的。
Thumbnail
今天 過凌晨12點了 應該說昨天 完成我爸告別式及花葬儀式 人生正式走入‘’孤兒‘’階段 都知道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過程。 孤單寂寞是沒有的, 莫名空虛倒是在黑夜襲來。 我的父母來到世上走一遭花了七十餘年, 得到了什麼? 失去了什麼? 開心與否? 痛苦與否? 在蓋棺論定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