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生活記錄:在社區舊書店做義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10月我在社區舊書店做義工,第一次做書店店員,管理捐贈來的舊書。一個月的社會義工服務,其實是學校課程設計的一部分。可供選擇的社區服務機構有好幾個,但舊書店是我的首選。自從接觸極簡生活和整理收納,我開始變得很喜歡看書和舊物回收。社區舊書店剛好是這兩者的結合,讓我怦然心動。


泡在舊書店的日子,是做夢都沒想過的。日常工作是整理新捐贈來的舊書,包括蓋印章、貼價格標籤和上架。閒下來時,我會去研究書倉裡藏著哪些書籍,從側插的書脊中,定位到自己感興趣的書名,取下來翻看幾頁,一旦有相中的(而且圖書館借不到),我便買下來。那樣的過程,是很幸福和滿足的。


不在舊書店的日子,我會跑去公共圖書館拼命看書,也借書回家看。我想趁著10月學業較輕鬆,可以多讀自己想讀的書,義工生活結束,就要乖乖回去看課業要求的論文和書籍了。


回看10月自己的閱讀主題,多是與心理勵志和靈性、簡單生活和整理收納、教育相關。總共讀了18本,還有2本正在閱讀中。數量其實不重要,但我還是會如實記錄,在 Excel 表格填寫何時開始閱讀、何時讀完、是新書還是舊書等要素。這段時間,我也衝動下借出和購買小說,但結果還是動力缺缺,沒有翻開讀。很好奇,有一天當我變得很享受讀小說,那時的自己會是處在何種生活狀態和心態下呢。


持續閱讀,就能持續獲得感動。閱讀就像去探險,我們無法預知走到哪一處,會遇到能刻在心底的風景,我們也不知道讀到哪一行,會撞上一句觸動內心的言語。


受到書本的影響,自己10月所寫的兩份學校功課,即義工生活反思日記,多多少少留下了所讀書本的印記。有意或無意間,在寫日記時化身為喜歡的作家,我沿著他們的思考方式、模仿他們的筆風和語氣、引用他們在書中說的話。能一邊看書,一邊毫無拘束地寫日記(順手完成學校功課),真的很滿足。也很感激作者寫出書籍,供我閱讀,回應我的孤獨和疑問。




在這個地方,我會整理自己的物品、日常生活行為和價值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回台灣這十天,我跑了 8 趟書店——從屏東、高雄到台北,每一趟都讓我滿載而歸。 我喜歡書店的原因很簡單:我期待與不同的書邂逅,讓書改變我的想法。 ▋1. 不看書,你只會一直活在「舒服的自己」 • 不讀書,就容易陷入自己熟悉的思考模式,做事永遠是「那一套」,可能有效,但終究停滯不前。
Thumbnail
大二下應同學邀約一起擔任圖書館志工,不得不說,也算是一種圓夢了。圖書館志工的好壞參半,讓人對書本種類有了一定了解。書店成了我的近期休閒去處。將書籍捐出或變賣,曾考慮購買電子版書籍。
Thumbnail
六年級頭班的我,小時除了看電視之外,和鄰居玩樂的大多是DIY玩具,如燈籠、風箏、手槍等,不然就是彈珠、紙牌、橡皮筋。等年紀稍長到了城市就學後,閒來沒事蹓躂閒晃的去處就屬書店了。來回撫摸著書封,挑本鬼故事坐下來翻閱就是幾個小時,從那時養成我讀字的習慣,直到出社會後的最省錢的休閒也是到書店吹冷氣...
書店是一個能讓人心靈成長的地方。 這篇文章適合任何喜愛書籍和書店的人閱讀。 無論是探索新知識還是尋找靈感, 書店總能給予我們意想不到的啟發。 ▋成長時刻1 - 青少年時期的探索 從15歲到18歲, 我在屏東高中的數理資優班就讀。 每個週末, 父母帶我到
對於書籍愛好者來說, 每個書店都是通往新世界的門戶。 書店不僅是購書的地點, 它們是知識和文化探索的樞紐。 在台北的書店裡,我不僅購買了書籍, 更從中學習到了文化的深度和多樣性。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書店的關閉,也讓人感到文化的流逝。 讓我們一起看看我在這份體
4月7日,台北紀伊國屋書店會員日,我搭乘捷運電車前往取回訂書,臨去前,照例巡視各書架一番。我發現,店內的人文社科書籍似乎賣不動,一年前,我巡遊的若干書籍還立在架上,它們的書背對著我微笑,看來它們正在等著我,這次就把它們帶回去。我讀懂它們的心情,順其小小的心願,便豪快地收入手中了。   依照我的習
Thumbnail
喜歡逛實體書店通常不是因為真的已經確定要買什麼書,而且去「#遇見書」。從書店人員會把哪些書放在一起、每隔一段時間有設置什麼議題的書展區,除了可以看看關聯書單,拓展自己的視野(突破同溫層),也可以瞭解這家書店的「個性」,個性跟自己合不合拍,這也是有些人常常會說喜歡A書店甚於B書店的原因之一。
Thumbnail
這一代人年輕時買了很多書,慢慢累積下來,如今樂齡期將至,必須處理這些書。如何處理這些書成了一個困擾。要捐給圖書館太舊了,賣又捨不得。
Thumbnail
2017年的夏天,我在桃園一間獨立二手書店打工,雖說只有4天的打工經驗,也是一個特別的回憶。 那年是我各方面都極為艱難的一年,工作上案子極不穩定,收入來源也青黃不接。感情也是一切都不明朗;還有那陣子我老家正在出售,我跟媽寄住在親戚家中,日子也沒有辦法像之前住在自己家裡那麼自由自在。 住在親戚
Thumbnail
最近幾週都在處理看過的舊書,老實說還滿有成就感的,看著原本令人絕望的數量變成一隻只空紙箱,實在愉快。整理書是一件起步痛苦,但過程有趣,結束時清爽的活動,你會逼自己重新檢視自己珍視的人事物,而背後會反映你當下的價值觀與心境,也是個瞭解自己個性的機會。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回台灣這十天,我跑了 8 趟書店——從屏東、高雄到台北,每一趟都讓我滿載而歸。 我喜歡書店的原因很簡單:我期待與不同的書邂逅,讓書改變我的想法。 ▋1. 不看書,你只會一直活在「舒服的自己」 • 不讀書,就容易陷入自己熟悉的思考模式,做事永遠是「那一套」,可能有效,但終究停滯不前。
Thumbnail
大二下應同學邀約一起擔任圖書館志工,不得不說,也算是一種圓夢了。圖書館志工的好壞參半,讓人對書本種類有了一定了解。書店成了我的近期休閒去處。將書籍捐出或變賣,曾考慮購買電子版書籍。
Thumbnail
六年級頭班的我,小時除了看電視之外,和鄰居玩樂的大多是DIY玩具,如燈籠、風箏、手槍等,不然就是彈珠、紙牌、橡皮筋。等年紀稍長到了城市就學後,閒來沒事蹓躂閒晃的去處就屬書店了。來回撫摸著書封,挑本鬼故事坐下來翻閱就是幾個小時,從那時養成我讀字的習慣,直到出社會後的最省錢的休閒也是到書店吹冷氣...
書店是一個能讓人心靈成長的地方。 這篇文章適合任何喜愛書籍和書店的人閱讀。 無論是探索新知識還是尋找靈感, 書店總能給予我們意想不到的啟發。 ▋成長時刻1 - 青少年時期的探索 從15歲到18歲, 我在屏東高中的數理資優班就讀。 每個週末, 父母帶我到
對於書籍愛好者來說, 每個書店都是通往新世界的門戶。 書店不僅是購書的地點, 它們是知識和文化探索的樞紐。 在台北的書店裡,我不僅購買了書籍, 更從中學習到了文化的深度和多樣性。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書店的關閉,也讓人感到文化的流逝。 讓我們一起看看我在這份體
4月7日,台北紀伊國屋書店會員日,我搭乘捷運電車前往取回訂書,臨去前,照例巡視各書架一番。我發現,店內的人文社科書籍似乎賣不動,一年前,我巡遊的若干書籍還立在架上,它們的書背對著我微笑,看來它們正在等著我,這次就把它們帶回去。我讀懂它們的心情,順其小小的心願,便豪快地收入手中了。   依照我的習
Thumbnail
喜歡逛實體書店通常不是因為真的已經確定要買什麼書,而且去「#遇見書」。從書店人員會把哪些書放在一起、每隔一段時間有設置什麼議題的書展區,除了可以看看關聯書單,拓展自己的視野(突破同溫層),也可以瞭解這家書店的「個性」,個性跟自己合不合拍,這也是有些人常常會說喜歡A書店甚於B書店的原因之一。
Thumbnail
這一代人年輕時買了很多書,慢慢累積下來,如今樂齡期將至,必須處理這些書。如何處理這些書成了一個困擾。要捐給圖書館太舊了,賣又捨不得。
Thumbnail
2017年的夏天,我在桃園一間獨立二手書店打工,雖說只有4天的打工經驗,也是一個特別的回憶。 那年是我各方面都極為艱難的一年,工作上案子極不穩定,收入來源也青黃不接。感情也是一切都不明朗;還有那陣子我老家正在出售,我跟媽寄住在親戚家中,日子也沒有辦法像之前住在自己家裡那麼自由自在。 住在親戚
Thumbnail
最近幾週都在處理看過的舊書,老實說還滿有成就感的,看著原本令人絕望的數量變成一隻只空紙箱,實在愉快。整理書是一件起步痛苦,但過程有趣,結束時清爽的活動,你會逼自己重新檢視自己珍視的人事物,而背後會反映你當下的價值觀與心境,也是個瞭解自己個性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