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前提
- 2023年1月從零開始購買,每月初定期定額跟年初一次投入全年度總額的比較。
- 9月6日有兩次買入紀錄的原因,股數較少的為年中取得的股利再投入,股數較多的為固定每月投入。
試算
說明
- 8月11日的配息,最後過戶日是7月17日,本文以7月6日的持有股數為基準做計算。
- 12月12日的配息,最後過戶日是11月17日,本文以11月6日的持有股數為基準做計算。
- 12月6日的買進價與買進股數,不影響今年度的配息。
- 現在即可推算出,今年度此投資目標的預估獲利。
小結
若相信人類經濟趨勢長期來說會持續上漲,那麼無論何時,單筆投入的效益會高於定期定額,不用擔心所謂的「買在高點」,因為現在的高點是未來的低點(記得之前寫過此主題,有興趣可以看看)。
阻力來源,一個是一次性沒有那麼多可用的閒置資金;另一個則是無法克服一次投入大筆資金帶來的恐懼、恐慌、焦慮、...。
定期定額 ≠ 定期定額
對於受薪階級來說,每個月定期定額投入,不管投入金額高低,嚴格說來是每個月都在進行單筆投入,除非是一次性地取得一筆收入(不管是獎金、分紅或年終),然後將這筆收入分批分期投入,才算定期定額。不過關於這點,一來是有點難以說明和理解,二來對受薪階級而言差異不大,因此不須太過在意此事,確實執行自己所擬定的投資計劃還比較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