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亂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許多時候,我們的思考模式習慣以自己為出發點,因此,有些事情總是沒辦法思慮得很周全,多半會偏向對自己有益的角度,對方的好意或立場就會看不見。


有一些人,對於家中長輩去做公益,會覺得是公益團體得利,因為那麼多志工,那麼多人力,若是放在人事上談薪水,那可不得了。所以不明白的人會覺得家中長輩去做志工,很付出很犧牲,慈善團體要對我的長輩更加照顧才行。


其實,道理說穿了,是長輩們需要公益團體,他們需要打發時間和培植晚福。長輩們年紀大了,責任也卸下了,年輕人有年輕人的責任,無暇時時刻刻陪伴,有時忙到連健康也顧不上,遑論晨昏定省。許多老人家失去另一半、失去猶在壯年的兒子、失去阿孫,整天在家胡思亂想,不吃不喝,患憂鬱症,有一個地方讓他們手忙心不忙,一邊做一邊消化情緒與罣礙,失落的心情很快就走出來了,也找回健康與自己。


「助人為樂」的源頭是我們自己,我們所做的一切讓人感到快樂,我們是快樂的本體,如果說,做善事是一種付出,不如說是一種得到,得到別人幸福快樂的心情,也得到自我本性的法喜充滿。


有一個老阿嬤,大兒子三十歲正值中壯年就因一場意外離世了,那年阿嬤才五十五歲,心痛難以言喻,差一點就跟兒子走了。她的憂鬱與痛苦長達十五年,無人可解。就在阿嬤七十歲那年,村裡的老鄰居加入公益團體之後有所獲得,遂來相約老阿嬤一起做公益,老阿嬤沉寂十多年的生命終於動了起來。


老阿嬤現在只有過年過節才會想到兒子,想一下就趕緊收起來,她現在很忙,每天都有忙不完的好事,撿紙箱保特瓶垃圾分類等等,有時也要做大鍋菜給志工吃,甚至包數百人便當,不管做什麼,她都做得很起勁很快樂很滿足。


老人家有福田可以耕,他們的心不會迷惘,生活會充實、身體會健康。與其說去幫助別人,不如說去幫自己造福,透過做善事為自己積陰德,自利利他,「行善積德」正是這個意思。


#行善積德

#自利利他

#老福自造

avatar-img
51會員
1.2K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吳柳蓓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母親以前常說,她不怕身體的勞累,卻很怕心上的累。當時年紀小,能體會的累,只有念書太晚、打工太忙,睡不飽、起太早的累,一點也無法體會母親所說的心上的累。年紀漸長,終於知道什麼是心累。心累就是牽掛太多,煩惱太重,擔心沒完沒了。
北歐國家稅收高,但是他們總是在「全球最幸福國度」排行榜上蟬聯多年。國家進步到一定的程度,人民的福祉就會被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以快樂、幸福感當作治國的基石,政府向人民收取高稅金,將稅金用在教育、醫療、養老等各項福利措施,人民不用擔心退休的日子,家家戶戶的生活品質都差不多,用不著比較,快樂就好。
如果一個人很缺錢,就會恨不得每分每秒都有錢入帳,要有錢入帳,就要分秒不空過,別人一天工作八小時,我們可以十二小時,如果體力吃得消,十五小時也沒問題。如果不缺錢,一天二十四小時隨便過,想工作也行、不想工作也可以,時間過它的,我們過我們的,依然錢多多。
有一對夫妻,感情很好,夫唱婦隨,形影不離。有一天,這對夫妻的獨生子意外往生,夫妻倆都走不出來,陷在絕望的痛苦裡好久。有一天,媳婦跟夫妻倆說,她要帶小孩離開重新生活,希望能得到他們的諒解。這對夫妻更痛苦了,兒子沒了,孫子也要離開。然而,他們還是含淚讓媳婦走,因為沒有理由擔誤對方的青春。 有一天,
小時候,舅舅們很疼愛我們四個小孩,每年一定買禮物送我們。記得有一年,舅舅買了兩個可側背的紅色水桶包給我和姊姊,我們兩個愛不釋手,整天在家背來背去,沒有一刻放下來。大半年過去,姊姊的包包褪色也舊了,我的依然鮮艷如新。姊姊拿走我的包,把她的舊包塞給我,所以我的變她的,她的變我的。 不知過了多久,那
有一個女人,聽了一位老居士說做善事會闔家平安,念佛號會諸事吉祥,她聽了心生嚮往,回家馬上做。女人隔天就去家裡附近的回收場做志工,晚上全家人看電視時,她窩在書房轉佛珠,一個晚上就念了兩三千句佛號,覺得心滿意足。
母親以前常說,她不怕身體的勞累,卻很怕心上的累。當時年紀小,能體會的累,只有念書太晚、打工太忙,睡不飽、起太早的累,一點也無法體會母親所說的心上的累。年紀漸長,終於知道什麼是心累。心累就是牽掛太多,煩惱太重,擔心沒完沒了。
北歐國家稅收高,但是他們總是在「全球最幸福國度」排行榜上蟬聯多年。國家進步到一定的程度,人民的福祉就會被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以快樂、幸福感當作治國的基石,政府向人民收取高稅金,將稅金用在教育、醫療、養老等各項福利措施,人民不用擔心退休的日子,家家戶戶的生活品質都差不多,用不著比較,快樂就好。
如果一個人很缺錢,就會恨不得每分每秒都有錢入帳,要有錢入帳,就要分秒不空過,別人一天工作八小時,我們可以十二小時,如果體力吃得消,十五小時也沒問題。如果不缺錢,一天二十四小時隨便過,想工作也行、不想工作也可以,時間過它的,我們過我們的,依然錢多多。
有一對夫妻,感情很好,夫唱婦隨,形影不離。有一天,這對夫妻的獨生子意外往生,夫妻倆都走不出來,陷在絕望的痛苦裡好久。有一天,媳婦跟夫妻倆說,她要帶小孩離開重新生活,希望能得到他們的諒解。這對夫妻更痛苦了,兒子沒了,孫子也要離開。然而,他們還是含淚讓媳婦走,因為沒有理由擔誤對方的青春。 有一天,
小時候,舅舅們很疼愛我們四個小孩,每年一定買禮物送我們。記得有一年,舅舅買了兩個可側背的紅色水桶包給我和姊姊,我們兩個愛不釋手,整天在家背來背去,沒有一刻放下來。大半年過去,姊姊的包包褪色也舊了,我的依然鮮艷如新。姊姊拿走我的包,把她的舊包塞給我,所以我的變她的,她的變我的。 不知過了多久,那
有一個女人,聽了一位老居士說做善事會闔家平安,念佛號會諸事吉祥,她聽了心生嚮往,回家馬上做。女人隔天就去家裡附近的回收場做志工,晚上全家人看電視時,她窩在書房轉佛珠,一個晚上就念了兩三千句佛號,覺得心滿意足。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多數人都耳熟能詳「助人為快樂之本」,但如果一味奔波幫助他人,卻忽略了自我,結果只會讓自己陷入困境。本文分享了幫助他人的代價,並提出了三點建議:明白助人的真正意義、學會拒絕和學會愛自己。
Thumbnail
身為照顧者,承擔著很大的責任和壓力,但是大部分的照顧者往往是因為心軟,捨不得父母受苦,或是禁不起別人的眼光,所以只好自己承擔了。這篇文章分享了照顧者的故事和經驗,並提出了一些應對的方法和建議。
⋯⋯全世界肯定有很多十分有需要的人,儘管這世上也有很多比我們有更大愛心及耐性的人去關顧那些有需要的人,只是我相信要幫助的人肯定遠遠也未能全部幫上,而人亦的確十分有限,我們有時間的限制,有地域的限制,有金錢上的限制,有體力上的限制,同樣我們自己亦有自身情緒上的限制⋯⋯
Thumbnail
在社區大廳放空喝咖啡時,我遇到一位關心人的長輩,我們談起了照顧家人的話題。我分享了我對照顧家人的看法,認為照顧人是出自內心的想法,並不是相欠債的行為。這篇文章探討了照顧家人的心情和情感,希望能引起大家對照顧的重新思考,不要再用相欠債的說法來劃分關係。
Thumbnail
我的阿嬤是一個今年要九十多歲的老人,今天我想以他的孫子來談談我阿嬤的故事。 我是阿嬤自小帶大的,阿嬤對我的記憶似乎都停留在兒時記憶,對於所有的小孩都可以知道,只要照顧你的人,它就是愛你的人。 而我也是這麼想的,身為家裡唯一的長男,是人人口中的金孫,但是看似被呵護,卻實際也並非如此。
如果,偷拿了別人家的零錢做捐款,這樣還算是善事嗎?起初,我猶豫著,但仍然這麼做了。
只要自己產生意念或與人意念頻率交涉,都會產生能量碰撞及波動,而波動即是創造業力的基礎。 當我發出一個慈悲心想幫助他人,我自己以及被我協助的人是否也會產生多種情緒意念呢?
自己好,才有能力對別人好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多數人都耳熟能詳「助人為快樂之本」,但如果一味奔波幫助他人,卻忽略了自我,結果只會讓自己陷入困境。本文分享了幫助他人的代價,並提出了三點建議:明白助人的真正意義、學會拒絕和學會愛自己。
Thumbnail
身為照顧者,承擔著很大的責任和壓力,但是大部分的照顧者往往是因為心軟,捨不得父母受苦,或是禁不起別人的眼光,所以只好自己承擔了。這篇文章分享了照顧者的故事和經驗,並提出了一些應對的方法和建議。
⋯⋯全世界肯定有很多十分有需要的人,儘管這世上也有很多比我們有更大愛心及耐性的人去關顧那些有需要的人,只是我相信要幫助的人肯定遠遠也未能全部幫上,而人亦的確十分有限,我們有時間的限制,有地域的限制,有金錢上的限制,有體力上的限制,同樣我們自己亦有自身情緒上的限制⋯⋯
Thumbnail
在社區大廳放空喝咖啡時,我遇到一位關心人的長輩,我們談起了照顧家人的話題。我分享了我對照顧家人的看法,認為照顧人是出自內心的想法,並不是相欠債的行為。這篇文章探討了照顧家人的心情和情感,希望能引起大家對照顧的重新思考,不要再用相欠債的說法來劃分關係。
Thumbnail
我的阿嬤是一個今年要九十多歲的老人,今天我想以他的孫子來談談我阿嬤的故事。 我是阿嬤自小帶大的,阿嬤對我的記憶似乎都停留在兒時記憶,對於所有的小孩都可以知道,只要照顧你的人,它就是愛你的人。 而我也是這麼想的,身為家裡唯一的長男,是人人口中的金孫,但是看似被呵護,卻實際也並非如此。
如果,偷拿了別人家的零錢做捐款,這樣還算是善事嗎?起初,我猶豫著,但仍然這麼做了。
只要自己產生意念或與人意念頻率交涉,都會產生能量碰撞及波動,而波動即是創造業力的基礎。 當我發出一個慈悲心想幫助他人,我自己以及被我協助的人是否也會產生多種情緒意念呢?
自己好,才有能力對別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