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建立共產主義,並非像世人所想像的那樣,需要的是高貴的道德情操。而是高水平的生產技術與<<資本論>>所提及的「價值」觀念(勞動價值理論)
馬克思曾提及過社會在資本主義往共產主義發展時,得歷經一個名為社會主義的過渡期。這個社會主義,大多數人也有誤解,以為它是一種以計畫經濟為前提的經濟制度。但社會主義其實與計畫經濟無關,而是與「價值」有關。
所謂「價值」,指的是某個產物在生產過程中所消耗的勞動力。由於馬克思所處於的那個時代其醫學和營養學並未像現代如此進步,所以那個時候的馬克思沒辦法勞動力具體化為某種在勞動過程中所消耗的營養素。只能夠抽象地表示為「平均勞動密度下的勞動時間」,也就是以平均勞動密度為其前提,生產一個產物需要耗費多少勞動時間,而其量化單位通常以小時來計。
社會主義以勞動力作為價值標準(按勞分配),而不以貨幣作為價值標準。這意味著:社會主義的人們在進行交易時,不再說某商品價值多少錢,而是說某商品價值多少小時(如果技術允許,或許可以改說某商品價值多少熱量或多少某營養素)。當然,社會主義還是會有貨幣,但這個貨幣不大可能繼續採用紙幣,因為生產紙幣所耗費的勞動力極少,換言之,紙幣的價值很低,頂多拿來做信用方面的流通手段(但若如此,其實也跟支票沒什麼差別了)。
當一個社會的生產技術越是發達,產品在生產過程所需要的人力越是被機械給取代,那產品的價值就越是低廉。一但某個產品在生產過程中從原物料、加工品、到成品的階段中都未使用人力,甚至其中所消耗的能源也未用到人力。那麼,這個產品價值即是0。也就是這個產品在社會主義的社會中只能是免費的了。但免費的產品並不意味著它可以任人取用,因為產品即使不消耗人力,也依然會消耗自然資源,而自然資源是有限的。那麼,在資源有限,但人們對該產品又有所需求的情況下,這個產品就只能交給某個有公信力的機關去按照人們的需求去做分配了,這就是共產主義的開端——按需分配。
一旦一個社會主義的社會其中大多數的生產物的價值都是0,也就是這個社會的科技發達到機械取代了幾乎所有人來參與生產過程。那這社會的大多數的生產物就只能考慮到資源有限的安排下按人的需求去做分配。當社會發展至此,那它就正式從社會主義蛻變成共產主義了,從按勞分配進步到按需分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