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聰教學初體驗】文化部文化體驗計畫—視形傳譯(Performing Arts)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終於進到台中啟聰學校了!

初次帶聾人/聽障學生上課的情況比預期中順利!

raw-image

這個時間點接觸聾人/聽障學生是個很美好的時間點,為何?

在語言的層面,因為豆比學習手語超過兩年半,也拿到翻譯證照,稱不上手語專家,但至少能更順利地口語手語並用(學生當中有口語和聽力能力跟聽人不相上下、學習和溝通很仰賴手語和視覺的、也有口語、手語程度都算中等的); 在教育層面,豆比已經在實驗學校經歷近一年的教學經歷,加上在 台中時空漫步 帶過幾次在地導覽的理論和實務課程與教學,比較抓得住課程流程設計、如何與學生互動的技巧、以及上課的節奏。加上因為有位三位老師-陳詩翰 和 林昱廷 和 嘉瑜老師跟我細心地事先說明了個別學生詳細的狀況,讓我先做好心理準備,再者,上週四也很幸運地透過學校的資源上了 莊越翔 老師的課程,多了一些更深的省思跟調整,加上閱讀了 被討厭的勇氣,更深體會「憤怒」是可以控制的,雖然跟剛進校的豆比比起來,現在的我更少動怒,但深知自己的上課模式以及對待學生的心態要更加優化調整:

對於學生上課狀態要再多一點包容心,而非帶過多的「我」的意識去上課,變成對學生的不專心的行為像是在打地鼠,老師本身心理也會疲乏。

反之,我調整努力用更聰明、更有耐心、更有智慧的方式跟學生丟接球,加上課程設計充滿互動性,學生享受課程,豆比也感到心滿意足,訓育組長也因此給了我很正面的回饋。

raw-image

我最開心的是學生對於手語的認知多了一些全新的認識。從圈圈叉叉的問答題就了解到原來他們真的對於「手語」只有表層20%的認識,也不認識「聾人文化」(最初豆比以為啟聰學校會將更深層的手語和聾人文化納入課綱)。

raw-image

當然還有透過聊天了解他們對於自我身份的認同跟對於啟聰、一般學校的初步想法,課後跟訓育組長聊天才知道原來在中聰,學生不會特別被給予「身份認同」的教育,訓育組長說這裡的學生不太有「非黑即白」的認知:

自己一定是聽人、聽障、聾人。

因為不希望他們將自己標籤化,過度分類,反而是鼓勵無論是帶有什麼樣的身份狀態,聾人、聽障、聽人的族群是相互融合的觀念。

今天他們或許對手語多了5-10%的認知,接著豆比準備帶他們探索其他領域的未知。

當然,這只是第一堂社團課程,如何繼續讓學生喜歡這樣的社團課:

輕鬆有趣又能有所啟發、打破他們對於聾人/聽障者的刻板印象的同時,還能增長他們的同理心,以及認知到無論他們對手語熟不熟悉,它會引領他們進入更寬廣多元的藝術世界。

這是豆比今年新的修煉。

(P.s.第一次手語、口語併用上課,偶爾仍有手語有點錯亂的時刻,但基本上其實蠻順利的!

很感謝我在對於手語更熟悉的此時此刻有了機緣進入中聰接觸聽障/聾人學生,人生中的一切安排都是最美好的!)

(學生的肖像權使用已經過家長同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豆比手語的沙龍
18會員
48內容數
112年尋找感動地圖實踐計畫10天,搜羅全台評價正面的自行創業的聾人/聽障者的餐飲業店家,或是雇用聾人/聽障者的友善的餐飲業店家,將它整合成一張「全台聾人與手語美食地圖」。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課堂上,豆比最享受的是與人的互動,無論是與學生和老師,只要是在台下參與的每一位,對我而言都是滋養課程重要的養分。ee若看到學員因為課程的設計和豆比給予的回應而享受其中,那更是一種「有機肥料」。
Thumbnail
課堂上,豆比最享受的是與人的互動,無論是與學生和老師,只要是在台下參與的每一位,對我而言都是滋養課程重要的養分。ee若看到學員因為課程的設計和豆比給予的回應而享受其中,那更是一種「有機肥料」。
Thumbnail
終於進到台中啟聰學校了! 初次帶聾人/聽障學生上課的情況比預期中順利! 這個時間點接觸聾人/聽障學生是個很美好的時間點,為何?
Thumbnail
終於進到台中啟聰學校了! 初次帶聾人/聽障學生上課的情況比預期中順利! 這個時間點接觸聾人/聽障學生是個很美好的時間點,為何?
Thumbnail
「 在一個小小的協會中,『聾人自治』的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 #採訪過程多以南部手語為主
Thumbnail
「 在一個小小的協會中,『聾人自治』的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 #採訪過程多以南部手語為主
Thumbnail
#嗩吶 在聾人耳中聽來是什麼感覺? ---非聽覺劇場媒合工作坊視形傳譯
Thumbnail
#嗩吶 在聾人耳中聽來是什麼感覺? ---非聽覺劇場媒合工作坊視形傳譯
Thumbnail
首先! 為何我當初開始學手語? 我過去是念外文系的,當初只是單純因為認為只會英文讓我這個人顯得太單調、沒特色、不夠有競爭力,於是開始學習了日文、德文,隨後又接觸學習了基礎的西文、馬來文、法文、印尼文,在這過程中,我喜歡跟不同人接觸、認識異國文化,因此我意外培養出對於學習語言的熱忱。 兩年前,只因為在
Thumbnail
首先! 為何我當初開始學手語? 我過去是念外文系的,當初只是單純因為認為只會英文讓我這個人顯得太單調、沒特色、不夠有競爭力,於是開始學習了日文、德文,隨後又接觸學習了基礎的西文、馬來文、法文、印尼文,在這過程中,我喜歡跟不同人接觸、認識異國文化,因此我意外培養出對於學習語言的熱忱。 兩年前,只因為在
Thumbnail
我是一名田中高中英文老師,我對任何語言都充滿了好奇與探索的興趣。學習手語的過程充滿歡樂,期許自己能夠不斷精進,有天也能夠利用所學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讓我們的家鄉變得更美好。
Thumbnail
我是一名田中高中英文老師,我對任何語言都充滿了好奇與探索的興趣。學習手語的過程充滿歡樂,期許自己能夠不斷精進,有天也能夠利用所學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讓我們的家鄉變得更美好。
Thumbnail
#2022聾教育論壇(上) #國慶日快樂 #本文與國慶日無關呵呵 「有些聽障者/聾人的中文程度偏弱可能是因為使用手語的關係。」 回想起當時我口中說出的話,豆比錯了。 上週六豆比跑去參加了 #台灣愛聾協會 的聾教育論壇。 有人可能會疑問:不是線上參與就可以了嗎? 何必大老遠跑去台北呢? 但是到了現場才
Thumbnail
#2022聾教育論壇(上) #國慶日快樂 #本文與國慶日無關呵呵 「有些聽障者/聾人的中文程度偏弱可能是因為使用手語的關係。」 回想起當時我口中說出的話,豆比錯了。 上週六豆比跑去參加了 #台灣愛聾協會 的聾教育論壇。 有人可能會疑問:不是線上參與就可以了嗎? 何必大老遠跑去台北呢? 但是到了現場才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