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聾教育論壇(上)-手語/口語雙語教育是可以採納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2022聾教育論壇(上) #國慶日快樂 #本文與國慶日無關呵呵
「有些聽障者/聾人的中文程度偏弱可能是因為使用手語的關係。」
回想起當時我口中說出的話,豆比錯了。
上週六豆比跑去參加了 #台灣愛聾協會 的聾教育論壇。
有人可能會疑問:不是線上參與就可以了嗎? 何必大老遠跑去台北呢?
但是到了現場才能跟那邊的聾人認識、交流、互動啊!XD
而且每當豆比參與手語相關的活動時,往往都會有「驚喜」!
像這次竟然就看到一位背影很熟悉的老爺爺,
他轉過頭來跟我打招呼—竟然是顧爸本人!(撒花)
耳聞已久的聾人界的大長輩出現在我眼前,怎能不開心呢XD?
學習手語之路真的充滿驚奇,豆比很多舊有的對於聽障者/聾人(或身心障礙者)的觀念一再被推翻,這或許也是我接觸手語後的一大恩典。
以聾人教育來說好了,台灣的啟聰學校對於聽障者/聾人的教育方針仍然偏向 #口語為主,#手語為輔,這沒有絕對的對錯,但是我們同時也可以將視野拉到國外看看:中國、香港的聾教育是什麼情況呢?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 #聾聽融合的雙語教育。
p.s. 其實法國、美國、瑞典等國家也都有這樣的雙語教育,只是這次論壇上特別針對中國、香港討論。
在這項實驗中,研究人員分成個人融合&團體融合。團體融合的組別的聾生,無論是口語力的表達或文章閱讀能力都明顯比個人融合組高上許多,甚至在自尊心、自我認同上也都如同一般生,並不會像許多生存在聽人社會中的聾人一樣:偏向貶低自我價值,且一般生跟聾生相互尊重、相互關愛,一般生不會將聾生視為「特殊的存在」,而是用平常心與其相處。
這其實也讓我想起國小的時候,豆比在低中高年級時班上都會有一位資源班的學生:唐氏症、早產兒、亞斯伯格症,豆比從來都不是很擅長要怎麼跟她/他相處,可能一個原因就是:師長會特別跟大家說明 #她/#他與大家的不同,希望大家能夠包容、接納她/他。
但有趣的是…或許就是因為師長有特別說明她/他與一般生的不同,我們更不知道怎麼自然跟他們相處吧?反而當你沒有特別強調某事、某物、某人的特別,我們更能以平常心對待之。
因此講者還拋出一個引發省思的想法:
「或許啟聰學校可以以「手語、口語融合教育」作為特色以吸引聽障/聾人的學生,讓學生有多元的『 #選擇權』,而不是讓學生『被安置』(被選擇)。」
再來關於聾人的閱讀能力、文字組織能力,的確聽障生/聾生在這方面普遍偏弱,但是 #並不是因為使用手語而導致這個結果(而且其實不是所有聽障生/聾生都會手語,有些人是大學時期甚至出了社會才接觸到手語,原因是因為從小受的教育是以口語為主,且是在一般學校的環境成長。),反而其中一位講者做了相關的研究後,發現使用手語其實能幫助聽障生/聾生在閱讀和文字組織相關的能力的提升!
至於為何聾人/聽障者的閱讀能力、文字組織能力會偏弱,以科學研究角度來看,豆比其實無法敘述細節,但聽人要知道的是:
聾人/ 聽障者的閱讀能力、文字組織能力跟一般人同樣水準並不是件理所當然的事。
至少豆比認識的這樣的聾人/ 聽障者多是因為從小接受口語教育、一般學校的教育,生長環境周遭多是聽人,加上大量的閱讀( #後天的努力),閱讀能力、文字組織能力、表達方式、思維模式才會跟聽人很相像。
無論如何,環境是塑造一個人的思想的重要因素,後天學習也相當重要,沒有誰天生厲害。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7會員
47內容數
112年尋找感動地圖實踐計畫10天,搜羅全台評價正面的自行創業的聾人/聽障者的餐飲業店家,或是雇用聾人/聽障者的友善的餐飲業店家,將它整合成一張「全台聾人與手語美食地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豆比手語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音樂旋律很美,每個人的手語都好多元…坐我旁邊的聾朋友快樂地跟著旋律舞動起來…Damn 真的有點太催淚…」這是豆比心裡的OS。 昨天視形傳藝課程的最後,Kevin導師給我們看了一段影片: 就是一群美國人用自己的方式以美國手語展現 【You will be found】(豆比中譯:你並不孤單)
「其實我以前很不喜歡讓別人知道我父母是聾人……」 開場才沒多久,豆比就莫名鼻酸、眼眶泛紅XD
人生真的挺有趣的,豆比沒想過自己會學手語,更沒想到自己能夠參與全台灣第一場視形傳譯的演出。 老師們說此次其實只是一個「實驗」而不是「成果發表」,但不論如何,它是一個Good Trial,而且它包含了四種形式: 1.音樂劇 2.一般話劇 3.手語劇 (用手語銜接呈現先前的話劇) 4.手語歌
「每一次的戲劇排練都要面對赤裸裸的自己。」 這一次參與大象飛過我的耳朵 的 #視形傳譯 演出,豆比再次真實深深體會到這種感受。 雖然表演藝術本來就很難有絕對的對錯與好壞之分,每個人都有主觀的感受與想法,可回想當初大學時期參與舞台劇的回憶,排練時遇到明明很簡單的動作,但自己卻做不好時,心中會有很深的自
#語言即是力量 #大可創藝 「語言既隔閡了人類,也團結了人類。」 一開始豆比以為此次大可創藝的 #聽障共融計畫 #我們在安靜中跳舞 的表演僅僅會呈現出聖經中巴別塔的故事,進而帶出人與神的關係、語言與人的關係。 但讓豆比訝異的是: 整個表演還融入了人性的善與惡: 自私與分享、敵對與友誼。
豆比在約三年前接觸了這套道術勢「 #順流致富天賦諮詢系統」,從美國引進華人圈的系統,起初以為它跟一般的人格特質的測驗沒什麼兩樣: 它告訴你是怎麼樣的一個人,然後就沒下文了。 但它很不一樣的是…
「音樂旋律很美,每個人的手語都好多元…坐我旁邊的聾朋友快樂地跟著旋律舞動起來…Damn 真的有點太催淚…」這是豆比心裡的OS。 昨天視形傳藝課程的最後,Kevin導師給我們看了一段影片: 就是一群美國人用自己的方式以美國手語展現 【You will be found】(豆比中譯:你並不孤單)
「其實我以前很不喜歡讓別人知道我父母是聾人……」 開場才沒多久,豆比就莫名鼻酸、眼眶泛紅XD
人生真的挺有趣的,豆比沒想過自己會學手語,更沒想到自己能夠參與全台灣第一場視形傳譯的演出。 老師們說此次其實只是一個「實驗」而不是「成果發表」,但不論如何,它是一個Good Trial,而且它包含了四種形式: 1.音樂劇 2.一般話劇 3.手語劇 (用手語銜接呈現先前的話劇) 4.手語歌
「每一次的戲劇排練都要面對赤裸裸的自己。」 這一次參與大象飛過我的耳朵 的 #視形傳譯 演出,豆比再次真實深深體會到這種感受。 雖然表演藝術本來就很難有絕對的對錯與好壞之分,每個人都有主觀的感受與想法,可回想當初大學時期參與舞台劇的回憶,排練時遇到明明很簡單的動作,但自己卻做不好時,心中會有很深的自
#語言即是力量 #大可創藝 「語言既隔閡了人類,也團結了人類。」 一開始豆比以為此次大可創藝的 #聽障共融計畫 #我們在安靜中跳舞 的表演僅僅會呈現出聖經中巴別塔的故事,進而帶出人與神的關係、語言與人的關係。 但讓豆比訝異的是: 整個表演還融入了人性的善與惡: 自私與分享、敵對與友誼。
豆比在約三年前接觸了這套道術勢「 #順流致富天賦諮詢系統」,從美國引進華人圈的系統,起初以為它跟一般的人格特質的測驗沒什麼兩樣: 它告訴你是怎麼樣的一個人,然後就沒下文了。 但它很不一樣的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發表日期:113年11月11日 文/吳崧銘 (手語名:眼尾男) 作者簡介 雲林人,國立屏東大學特殊教育學系二年級學生,參加113年青年暑期社區職場體驗計畫,於暑假期間擔任社團法人雲林縣聽語障福利協進會的活動企劃專員。 初識聾文化的契機 去年在大學裡,修習了聽覺障礙這堂課,授
Thumbnail
認識海君老師對小語的特殊教育教學方法,如何幫助小語突破認字與書寫的困難,以及發現其豐富的創造力與想像力。特殊教育不僅需要專業知識與耐心,更需要創意和靈活性。這篇文章看見了教育的深遠影響和無限可能。
Thumbnail
對話交流,對一般人而言易如反掌,在群居的社會架構下,人際關係的維護與對話溝通技巧成為立足社會的必備能力。人工智慧的強勢來襲,更讓溝通能力成為人類不可取代的優勢。然而,特殊孩童在判別語言情緒和社交溝通上面臨極大的困難,甚至迴避人群,沒有勇氣開口說話。特教資源和量能的不足,更容易使這些特殊生的溝通障礙雪
Thumbnail
關於聽障生,你認識多少? 你知道他們聽不清楚還是聽不見? 你知道配戴輔具可能降低生活上的難度嗎? 跟其他孩子相較,故事裡的聽障生張家龍立足於校園生活需要具備的勇氣遠比常兒還多,幸好遇到良師願意同理他的角度彎下腰傾聽,善用班級經營對話技巧讓常兒進一步認識《跟你我不一樣的聽障兒》。
Thumbnail
在參加了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創新育成中心所舉辦「公眾表達菁英班:運用聲音提升專業快速清楚表達」後,我對如何運用聲音提升專業、快速、清楚地表達有了全新的理解和體驗。這不僅是一次語言技巧的提升,更是一場對自我形象和表達能力的深刻洗禮。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臺灣雙語教育挑戰和機遇的研討會回顧,並試著提出更深入的討論和思考。 透過分享《國際雙語教育研討會》的內容,希望提出思考和討論。 簡言之,這篇文章呼籲更多關於雙語教育的持續討論和思考。
Thumbnail
這是第一場次專屬聾人聽障辦的公益課程。聾人享了自己對筋膜課程的好奇與參與。課程內容包含對筋膜的介紹,並進行互動式練習。活動有手語翻譯協助,讓聾人朋友也能參與其中。課程提供了臺北以及臺中場次,並介紹了自我筋膜還原術的相關資訊。
Thumbnail
仰望著同一片藍天 前幾天有兩位聽障人士來店裡買東西,雖然她們主要都打手語,但還是有稍微用簡單的口語溝通。 可能我是聽障的關係,她們走後,同事跑來跟我討論。 「剛那兩位好像不會說話?」 「不會說話?怎麼說?」 「我看她們都打手語啊!」 「這樣說不對,聽障不等於不會說話......」
Thumbnail
第一次接觸桌遊時,是我前同事帶我去奇幻桌遊店玩,我才迷上桌遊的魅力。 由於沒有聽障朋友會玩桌遊,我就想到,那不如由我來學怎麼玩桌遊,然後再教聽障朋友,就這樣開始參加聽人辦的桌遊團,也常常去奇幻桌遊玩。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發表日期:113年11月11日 文/吳崧銘 (手語名:眼尾男) 作者簡介 雲林人,國立屏東大學特殊教育學系二年級學生,參加113年青年暑期社區職場體驗計畫,於暑假期間擔任社團法人雲林縣聽語障福利協進會的活動企劃專員。 初識聾文化的契機 去年在大學裡,修習了聽覺障礙這堂課,授
Thumbnail
認識海君老師對小語的特殊教育教學方法,如何幫助小語突破認字與書寫的困難,以及發現其豐富的創造力與想像力。特殊教育不僅需要專業知識與耐心,更需要創意和靈活性。這篇文章看見了教育的深遠影響和無限可能。
Thumbnail
對話交流,對一般人而言易如反掌,在群居的社會架構下,人際關係的維護與對話溝通技巧成為立足社會的必備能力。人工智慧的強勢來襲,更讓溝通能力成為人類不可取代的優勢。然而,特殊孩童在判別語言情緒和社交溝通上面臨極大的困難,甚至迴避人群,沒有勇氣開口說話。特教資源和量能的不足,更容易使這些特殊生的溝通障礙雪
Thumbnail
關於聽障生,你認識多少? 你知道他們聽不清楚還是聽不見? 你知道配戴輔具可能降低生活上的難度嗎? 跟其他孩子相較,故事裡的聽障生張家龍立足於校園生活需要具備的勇氣遠比常兒還多,幸好遇到良師願意同理他的角度彎下腰傾聽,善用班級經營對話技巧讓常兒進一步認識《跟你我不一樣的聽障兒》。
Thumbnail
在參加了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創新育成中心所舉辦「公眾表達菁英班:運用聲音提升專業快速清楚表達」後,我對如何運用聲音提升專業、快速、清楚地表達有了全新的理解和體驗。這不僅是一次語言技巧的提升,更是一場對自我形象和表達能力的深刻洗禮。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臺灣雙語教育挑戰和機遇的研討會回顧,並試著提出更深入的討論和思考。 透過分享《國際雙語教育研討會》的內容,希望提出思考和討論。 簡言之,這篇文章呼籲更多關於雙語教育的持續討論和思考。
Thumbnail
這是第一場次專屬聾人聽障辦的公益課程。聾人享了自己對筋膜課程的好奇與參與。課程內容包含對筋膜的介紹,並進行互動式練習。活動有手語翻譯協助,讓聾人朋友也能參與其中。課程提供了臺北以及臺中場次,並介紹了自我筋膜還原術的相關資訊。
Thumbnail
仰望著同一片藍天 前幾天有兩位聽障人士來店裡買東西,雖然她們主要都打手語,但還是有稍微用簡單的口語溝通。 可能我是聽障的關係,她們走後,同事跑來跟我討論。 「剛那兩位好像不會說話?」 「不會說話?怎麼說?」 「我看她們都打手語啊!」 「這樣說不對,聽障不等於不會說話......」
Thumbnail
第一次接觸桌遊時,是我前同事帶我去奇幻桌遊店玩,我才迷上桌遊的魅力。 由於沒有聽障朋友會玩桌遊,我就想到,那不如由我來學怎麼玩桌遊,然後再教聽障朋友,就這樣開始參加聽人辦的桌遊團,也常常去奇幻桌遊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