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YC 到 OpenAI:Sam Altman 的野心與挑戰

閱讀時間約 21 分鐘

Hi 我是 VK~

上週末,OpenAI 董事會開除 Sam Altman 的消息,接著開始一連串很戲劇化地進展。

這期來聊聊 Sam Altman 他過去在第一次創業、接任 YC 掌門人,到成為 OpenAI 關鍵人物的歷程。

關於 Altman 的故事,有蠻多文章都討論過。要講出一個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故事,有點挑戰。今天會花更多篇幅,討論他在 YC 的野心,而這件事也能在 OpenAI 中看到。

以及,也會談到賈伯斯在 1985 年被 Apple 董事會趕出的始末。

喜歡這期的內容,歡迎分享給朋友一起訂閱《VK 科技閱讀時間》,祝你今天一切順利~


關於電子報能夠提供的價值

在先前的問卷中,有一題是「電子報在您的工作和生活中帶來了哪些啟發?」

回饋的內容有蠻多的,像是,幫我看了我沒時間看完的內容,讓我快速吸收、洞悉各種平常接觸不到的事務。

或是,讓我認識到很多不同的觀點,驚訝原來還可以從這個角度去思考/發想。

從讀者的回饋中,或是我自己觀察電子報能夠帶給大家什麼樣的價值,可以歸類為兩點:

1. 從人出發,了解一間公司背後的故事

每間公司背後都有故事,但組成故事的是人。這也是我最感興趣的切入點。

每個人是獨立的點,一個人能力有限,能完成的事也有限,但不同人的連結起來會變成線、連成面。這也是一家公司故事有趣的地方。

為什麼人會做這樣的思考/決定、不做這樣的思考/決定、這些創辦人什麼時候認識誰、隔幾年誰又決定幫助他等,都是一直蠻吸引我的問題。

從人的角度出發,常常會發現意想不到的連結,也能找到有趣的視角或想法。偶爾可以複製這樣的想法在生活或工作中。

比如說,黃仁勳向 LSI Logic 老闆 Wilf Corrigan 提離職,聽了他的創業計畫後,他幫忙聯絡他在快捷半導體的前同事 Don Valentine,同時也是紅杉創投創辦人。

或是,Canva 共同創辦人 Melanie Perkins 為了找到有技術背景的夥伴,無所不用其極去咖啡廳、酒吧等地搭訕,盡可能地去尋找技術人才。

2. 省時、深入淺出地敘事

時間很寶貴,尤其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哪些資訊是好的、該認真閱讀的,常常多到無法篩選出來最好的。或是,對科技、新創和商業內容感興趣,但時間有限的情況下,可能無法深入研究。

每期《VK 科技閱讀時間》的電子報,通常都會參考不同的資料,像是書籍、創投 MEMO、主流媒體報導等。

從中會篩選出優質的資訊、理解和消化這些內容,用清晰、有條理的方式呈現在每一期的電子報中。


從 YC 到 OpenAI:Sam Altman 的野心與挑戰

18 號,OpenAI 發出聲明表示,董事會開除 Sam Altman 的消息,接著開始一連串很戲劇化地進展。這裡大致列幾個比較關鍵的時間線、發生的事件

OpenAI 宮鬥時間軸

  • 11/18 上午 4 點: OpenAI 發出「領導層交接」聲明

OpenAI 發出聲明表示,Sam Altman 因為跟董事會溝通始終不坦誠而被離職,並由 Mira Murati 擔任臨時執行長。

聲明也提到, OpenAI 總裁兼董事會主席的 Greg Brockman 將辭去董事會主席一職,並擔任總裁。

但 Brockman 隨後在 X 上貼了一張他發給 OpenAI 團隊的信 ,裡面提到「我辭職了」。

Altman 在 X 提到:「我喜歡我在OpenAI的時光。…關於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將有更多話要說。」

  • 11/18 晚上 12 點:Brockman 在推文描述整件事的經過

「Sam 在前一天晚上收到了 Ilya Sutskever(OpenAI 首席科學家)的訊息,要求在週五中午談談。

Sam 加入了 Google Meet,除了 Greg 之外,整個董事會都在那裡。Ilya 告訴 Sam,他被解僱了,這個消息很快就會傳出去。

中午 12:19 ,Greg 收到了 Ilya 的簡訊,要求快速通話。

中午 12:23 ,Greg 被告知他將被從董事會中除名(但對公司至關重要,並將保留他的角色),Sam 已被解僱。大約在同一時間,OpenAI 發表了一篇文章。

據我們所知,管理團隊不久后就意識到了這一點,除了前一天晚上發現的 Mira Murati。」

  • 11/19 各種謠言和劇本

Altman 在 X 上寫,「 i love the openai team so much.」

河道上開始出現 OpenAI 員工等轉發推文,Murati、Brockman 也轉發、刷愛心。

社群上也流傳著各種劇本。比較多被大家討論的是 Altman 對打造產品、加速商業發展有興趣;其他人更有興趣在非營利目標、AI 安全。

  • 11/20 宣布新任 CEO、Brockman & Altman 落腳 Microsoft

中午, 《The Information》報導、彭博記者 Emily Chang 指出,「Emmett Shear 是新任 OpenAI CEO,過去是 Twitch 前任執行長。」

下午,微軟執行長 Satya Nadella 發推文表示:「…我們非常高興地分享 Sam Altman 和Greg Brockman 以及同事將加入Microsoft領導一個新的高級 AI 研究團隊的消息…」

Altman、Brockman 都表示,任務還在繼續。

raw-image

第一次創業:Loopt

時間倒回 2005 年,美國創業加速器 Y Combinator 剛成立,隔沒多久他們迎來了第一梯次(縮寫代號為 S05)的創業家們。

在這梯的創業家,每人可以獲得 6000 美元、YC 共同創辦人 Paul Graham 的建議,還有在之後可以向 PG 朋友推銷 15 分鐘的機會。

在第一梯的創業家,總共有 8 位。有成立 Reddit 的兩位共同創辦人 Alexis Ohanian、Steve Huffman,Aaron Schwartz、Brett Gibson 等人,後續參與了 Twitch、Firefox 等公司的成立。

其中,也有 19 歲的 Sam Altman。當時,他和兩位大學同學從史丹佛大學輟學,全職開發 Loopt,一款可以告訴朋友你在哪裡的移動應用程式。

原先 Loopt 的估值飆升到 1.75 億美元,最終以 4340 萬美元被銀行公司 Green Dot 收購。Altman 後來表示,他們樂觀地認為位置是最重要的,但消費者並沒有買單這個想法,因為大多數人想躺在沙發、消費內容。

順帶一提,新任的 OpenAI 執行長 Emmett Shear(紅色箭頭) 和 Altman(黃色箭頭) 都是 S05 的 YC 校友。當時,Shear 則是和 Justin Kan 一起打造線上日曆工具 Kiko。後來兩人又出來創了 Twitch。

raw-image

成為 YC 掌門人:投入更多資源在基礎科學、成立 YC China

2014 年,Altman 在 PG 的欽點下,成為了 YC 的總裁。

為什麼 PG 選擇 Altman、為什麼是這個時間點,這段背後的故事也蠻有趣的。

這個時間點,剛好是 YC 成立將近十年。PG 和他的太太 Jessica Livingston,她也是 YC 共同創辦人之一,因為兩人已經難以兼顧工作和家庭,他們開始尋找接班人的可能性。

Livingston 說,「我們沒有一份名單是誰可以經營 YC,然後 Sam 就在最上面。」她強調,這個人選就只有 Sam。

PG 高度讚賞 Altman,欽點接班 YC

PG 對於 Livingston 的識別人才能力一直很讚賞,她甚至有「社交雷達」(social radar)的綽號。(近來,她也開設同名 Podcast《The Social Radars》,每集都會找創業家來聊,PG 、Airbnb 執行長 Brian Chesky 都曾是來賓。)

兩人都有共識後,PG 有次在廚房問了 Altman,「你想接管 YC 嗎?」。他先是微笑,接著開始不受控制地笑,PG 還提到沒看過他這樣笑。最後,Altman 接下了 YC 的重擔。

PG 對 Altman 的評價很高,2009 年 PG 就把 Altman 、賈伯斯,同時列在五位有影響力創辦人的名單中。PG 寫了一篇〈5 founders〉,這份名單是他認為過去 30 年中最有影響力的 5 位創辦人。

他判斷的標準是,哪 5 位對他影響最大?當他和 YC 資助的公司交談時,他會用誰作為例子?他發現自己常常引用誰的話?

這份名單中分別是:Steve Jobs、TJ Rodgers、Larry & Sergey、Paul Buchheit,還有 Sam Altman。

PG 推薦 Sam Altman 的原因是:「…當我在為新創提供建議時,我最常提到的創辦人就是 Sam 和 Steve Jobs。在設計問題上,我會問「Steve 會怎麼做?」但在戰略或野心問題上,我會問「Sam 會怎麼做?…」」

raw-image

十倍野心:擴張 YC 的新創數量、生態系和版圖

創投家 Marc Andreessen 表示:「在 Sam 的領導下,YC 的野心提高了 10 倍。」Altman 在擔任 YC 總裁期間,推動了許多計畫,可以大致總結為兩點:

1)投入更多資源在基礎科學的研究

2)新創、生態系、版圖以十倍速度擴張

在 2015 年,他推出了 YC Fellowship、YC Research,以及 YC Continuity。

  • YC Fellowship:他們認為新創團隊數量可以再增加十倍,於是他們推出 YC Fellowship ,概念上和 YC 招募的團隊很像,只是這更專注在非常早期的團隊。

但這項計畫在 2016 年由Startup School 替代,這是一個為期十週的免費線上課程,同時可以吸引超過一萬名創辦人加入 YC 網絡最快的方法。

  • YC Research:這是個用來研究各種與基礎科學等領域的非營利組織,像是登月、合成生物學等。他們希望讓創辦人和研究人員可以一起工作。

在 2016 年,Altman 認為電腦可能讓大多數人失業,當時他計畫透過這組織,在隔年進行為期五年的基本收入項目研究計畫。2020 年,YC Research 已改名為 OpenResearch,並不隸屬 YC。

  • YC Continuity:這是一個 7 億美元的成長基金在 2015 年 YC 投資了第 1000 家的新創,這是重要的里程碑之一。他們也發現,有許多 YC 校友還是會在多年後回來詢問他們的建議,決定成立 YC Continuity Fund 來支持他們。

他們會對估值低於 3 億美元由 YC 投資的公司進行投資、也會考慮主導或參與 YC 投資公司的後期成長融資。但這在 2023 年 3 月關閉了。

2016、2017 年,YC 分別收購了專門做教育科技加速器的 Imagine K12、推出專注在後期新創公司的計畫 Growth Stage Program。

接著,到了 2018 年,Altman 最有野心的擴張:推出 YC China。

他在兩年前在訪談中預告將在隔年推出 YC China,也考慮推出 YC India。「有天,YC 的規模,將會比我接手時大上數百倍。」Altman 說,這也是他想達成的目標。

Altman 找了前百度營運長、前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的陸奇,來領導 YC China。他們希望透過加速器更好地接觸中國優秀的新創,也想在中國、美國的科技公司之間建立聯繫。

但 YC China 只營運了一年多的時間,2019 年 YC 宣布退出 YC China。最後,陸奇將 YC China 改造為「奇蹟論壇」(MiraclePlus)。

Altman 除了讓盡可能擴張新創團隊、完善創業生態系、擴張版圖之外,他對於基礎科學的投資、研究也非常重視。

他認為,如果沒有重大的科學進步,就不可能擁有一個價值數兆美元的企業。因此,他開放梯次招募專注以深度科技解決科學和工程問題的新創。

長久以來,Altman 一直想創辦一家核能公司。不過,透過 YC 他找到了最好的核融合新創 Helion、核分裂新創 Oklo,不僅親自投資他們,並擔任董事會主席。

「困難的事情實際上比簡單的事情更容易。因為人們覺得這很有趣,他們想提供幫助。」他說。「有成千上萬的新創致力於社群互動,只有不到二十家致力於核分裂、核融合。」

「我們想要飛行車,結果卻得到 140 字元」這點也和 Paypal 共同創辦人 Peter Thiel 想要成立 Founders Fund 的口號相呼應。Thiel 在 2010 年對科技業的發展感到失望,他希望有更多創新的科技應用出現。

OpenAI:從非營利組織,到家喻戶曉的 AI 公司

沒有 Sam Altman,OpenAI 可能也不會被大眾如此熟知、甚至是商業化。

2015 和馬斯克一拍即合成立 OpenAI

OpenAI 是 2015 年由 Altman、Greg Brockman、LinkedIn 共同創辦人 Reid Hoffman、Jessica Livingston、Peter Thiel、Elon Musk、Amazon Web Services (AWS)、Infosys 和 YC Research 宣佈合資超過 10億美元成立 OpenAI。

OpenAI 的成立和馬斯克有關。

馬斯克對人工智慧的態度都不算太樂觀,也持續公開警告人工智慧可能帶來的危險。

2013 年,他舉辦生日派對就曾和 Google 共同創辦人 Larry Page 因為人工智慧問題,爭論不停。

馬斯克認為,人類意識是宇宙中珍貴的閃光,我們不能讓他們熄滅。所以敦促要建立保護機制否則人工智慧會去取代人類,到時人類就會變得無足輕重,甚至是滅絕。

Page 不這樣認為,他覺得如果有這樣的一天,也只不過是演化的下一個階段。

「人工智慧的未來不應該被 Page 控制,」馬斯克對著 DeepMind 共同創辦人 Demis Hassabis 說。Google 收購 DeepMind 時,馬斯克試圖籌資、想阻止,但未能成功。

找到方法制衡 Google,推廣人工智慧安全是馬斯克想做的事。後來,他在 2015 年找上了幾年前認識的 Sam Altman。在一次聚餐後,他們當即決定成立非營利的人工智慧實驗室 OpenAI,並找了 Peter Thiel、Reid Hoffman 提供資金。

馬斯克強調,他希望其他人可以根據 OpenAI 的軟體原始碼,開發自己的系統。盡可能讓更多人使用人工智慧,就有可能避免人工智慧被誤用。

但馬斯克後來和 OpenAI 決裂,這件事得倒回到 2018 年。這背後有幾個原因:

  1. 他認為 OpenAI 已經落後 Google,也提議 OpenAI 要併入特斯拉。
  2. 這時,馬斯克也決定在自己公司中發展人工智慧技術:從開發大腦晶片的 Neuralink、人形機器人 Optimus、模擬人類大腦的超級電腦 Dojo 等。這些計畫原先都是彼此獨立,後來他決定將它們都整合在一起,最終目標是開發通用人工智慧。

後來,OpenAI 團隊拒絕了併入特斯拉的提議,Altman 成為了 OpenAI 執行長,並決定成立營利事業單位,啟動股權籌資等。

從 Google 挖角 Ilya Sutskever

被外界認為發動這次 OpenAI 宮變的關鍵人物 Ilya Sutskever,也參加了Altman、馬斯克的飯局。當時他在 Google Brain 擔任研究科學家。

過去,他是 Geoffrey Hinton 的學生,曾經與 Hinton 和 Alex Krizhevsky 合作建立了 AlexNet。

為了能夠成功挖角 Sutskever,他們開出了 190 萬美元的薪資、簽約獎金等條件,最終他加入 OpenAI。Page 也氣炸了,挖走他們頂尖科學家。

馬斯克覺得:「如果不是 Page 這麼不在乎人工智慧的安全問題,就不會出現另一股制衡的力量。」

Altman 接任執行長後

2019 對 OpenAI 是個關鍵的一年。Altman 卸下 YC 總裁職務後,轉而成為 OpenAI 執行長。

OpenAI 從 Microsoft 拿到了 10 億美元的投資,也是在這一年 OpenAi 從非營利性組織重組為「有限獲利」(Capped Profit)的公司 OpenAI LP,OpenAI 的投資者與員工的投資報酬都是有上限的,超額的部分都回捐給  OpenAI Nonprofit。

目前第一輪的投資者回報上限為 100 倍,接下來幾輪的投資者回報率會更低。舉例來說,當今天投資 1000 萬美元,產生了 10 億美元的回報後,「有限獲利」這件事才會發生作用。

Altman 表示,即使是 10 億美元也可能是不夠的,實驗室最終可能需要比任何非營利組織籌集的資金都多來實現 AGI。

接下來的幾年內,OpenAI 宣佈推出 GPT-3 和相關 API (這也是他們第一個商業產品)、DALL-E。

在 2022 年 11 月底推出了 ChatGPT,讓更多人認識了這家公司,而 Altman 是 OpenAI 走向商業化功不可沒的關鍵。OpenAI 預計 2023 年的收入為 2 億美元,2024 年的收入為 10 億美元。

同樣被董事會趕出:1985 年的賈伯斯

這次 Sam Altman 被辭職,也讓許多人聯想到 1985 年賈伯斯(Steve Jobs)被 Apple 逐出的歷史。

這時的賈伯斯才 30 歲,被自己一手創辦的公司趕出,經歷了人生的低潮。

時隔 12 年、直到 1997 年,他才正式回到 Apple。之中,他創辦了專注於高端電腦系統開發 Next、成為 Pixar 的最大股東。

1983 年前,Apple 的高層人事不斷異動,已經換了兩任執行長、總裁。最後,賈伯斯從百事可樂挖來了他們的總裁 John Sculley,來擔任 Apple 執行長。

但 Sculley 也是他在 1985 年被逐出 Apple 的導火線。

一開始賈伯斯對 Sculley 很友善,也認為 Sculley 就是他要的人。

當時,他們的第一個衝突是對麥金塔的定價有不同意見。

原本麥金塔的定價是 1000 美元,但賈伯斯不斷修改設計,最後墊高了麥金塔的成本,不得不提高到 1995 美元。

賈伯斯希望以這個價格作為定價,但 Sculley 希望以 2495 元為定價,最後 Sculley 佔上風。

本來預期麥金塔可以在個人電腦市場中把 IBM 打得落花流水,但麥金塔的銷量一直沒有起色,這也讓他們的壓力變得越來越大,並發生了衝突。

Sculley 要賈伯斯離開麥金塔產品部門,即便賈伯斯說服了許久讓他留下,都沒辦法改變。

後來,Sculley 把這件事向董事會報告。這也惹怒賈伯斯,他打算趕走 Sculley。

但是賈伯斯失算,Sculley 趁著假日拉攏了董事會成員,在賈伯斯和 Sculley 只能選一個都情況下,董事會都選了 Sculley。

1985 年,賈伯斯被逐出了 Apple。

之中,他拜訪了一家電腦工作室,也看見了 3D 電腦繪圖的無窮潛力。本來他建議 Apple 董事會出資從盧卡斯電影動畫公司買下他們的電腦工作室,但董事會的人根本沒理他。

隨後他就自己出資、成為最大股東,並用 Pixar 命名。後續,他也創立了 NeXT 。

結語

「人」是最迷人,卻又難以控制的關鍵因素。

無論是在一個人帶領的一群人能夠完成很多成就,但一個人也能使得原先有成就的公司分崩離析、走下坡。

在賈伯斯重回 Apple 的前一年(1996),Apple 的市佔率從 1980 年代末期的 16%,跌到只剩下 4%。

Sculley 也在 1993 年下台、後來接任的 Michael Spindler 試圖把 Apple 賣給昇陽、IBM,惠普,但都沒成功。

最終,賈伯斯重新回到 Apple,在他的帶領下推出了劃時代的產品:iPod、iPhone、iPad 等。Apple 也屹立不搖地走到了今天。

Altman、Brockman 離開 OpenAI,同時間也有許多要出走 OpenAI 員工,他們能否催生出另一股創新的力量,值得期待。

可以肯定的是,矽谷八叛徒的劇本依舊會持續上演。

Peter Thiel 觀察,「Sam 的世界計畫是以理想為基礎的,而不是人,這也就是使他的強大之處。」

野心、執行力是貫穿他在 YC 擔任掌門人,或是 OpenAI 擔任執行長期間的組合技,敦使他能夠在新創團隊數量不斷成長、市場和生態系的擴張、OpenAI 的商業化。

「生命的終點不是知識,而是行動,」如同,他在 OpenAI 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會議室的牆上畫了海軍上將 Hyman Rickover 的名言。

參考資料

  • 關於 Sam Altman、PG 等人的想法:Sam Altman's Manifest Destiny(推薦閱讀)
  • 關於 OpenAI 成立初期:《馬斯克傳》
  • 關於賈伯斯逐出 Apple:《賈伯斯傳》、《成為賈伯斯》
    18.2K會員
    59內容數
    Hi,我是 VK~ 好奇科技發展、想看懂科技趨勢和新創的眉角。決定每週記錄下那些我感興趣、還看不懂的事。這裡會聊很多科技公司、新創,他們背後的人物與故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VK科技閱讀時間 的其他內容
    Hi 我是 VK~ 這期來聊聊整合了筆記、資料庫、看板和日曆等功能 Notion 的早期故事。 他們為什麼決定從舊金山搬到日本,來渡過早期資金最困難的一段時期? 談到 Notion 都會提到他們讓資料變成像「樂高積木」。用戶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堆疊出頁面、資料庫,他們又是如何找到這樣的想法?
    Hi 我是 VK~ 近來,AI 能夠提供機器人不同的訓練方式,讓這議題有了新一波的討論,尤其是人形機器人(Humanoid Robots)。 其中,Tesla 的人形機器人 Optimus 是大家關注的焦點之一。 這期來聊聊 Tesla 打造 Optimus 的故事、當時他們為什麼選擇人形機器
    Hi 我是 VK~ 這期電子報來聊聊身為科技樂觀主義者的 a16z 共同創辦人 Marc Andreessen、前 Coinbase CTO 的 Balaji Srinivasan 他們對於科技進步的思考、科技的終極目的是什麼和創新的最大敵人。 今天會深入聊 Marc 的最新文章 〈The Te
    近期,有個有點冷門的消息是澳洲企業軟體巨頭、擁有 Jira、Trello 等協作工具的 Atlassian 宣佈,以 9.75 億美元收購超過 2500 萬客戶、非同步影片通訊服務的 Loom。 會注意到 Loom,是因為之前在逛 Readwise 官網時,看到了他們直接錄一段教學影片,放在文章中
    有天,往回看之前寫的電子報參考資料,已經從公司官網部落格文章、媒體報導,到現在膨脹成數十篇內容、 2-3 本書。甚至,今天的參考資料是一本 800 多頁的書。短期之內,可能不會想再看這麼厚的書。 沒錯,今天要來聊的是最新出版、由 Walter Isaacson 撰寫的《馬斯克傳》。看完後可以更深入
    Hi 我是 VK~ 這期電子報來聊聊 Uber 的早期故事,以及從關鍵投資人 Bill Gurley 視角看當時 Uber 如何在競爭市場中脫穎而出。 也很歡迎收聽、追蹤《VK 科技閱讀時間》的 Podcast(Apple Podcast、Spotify、Google Podcast)。 喜歡
    Hi 我是 VK~ 這期來聊聊整合了筆記、資料庫、看板和日曆等功能 Notion 的早期故事。 他們為什麼決定從舊金山搬到日本,來渡過早期資金最困難的一段時期? 談到 Notion 都會提到他們讓資料變成像「樂高積木」。用戶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堆疊出頁面、資料庫,他們又是如何找到這樣的想法?
    Hi 我是 VK~ 近來,AI 能夠提供機器人不同的訓練方式,讓這議題有了新一波的討論,尤其是人形機器人(Humanoid Robots)。 其中,Tesla 的人形機器人 Optimus 是大家關注的焦點之一。 這期來聊聊 Tesla 打造 Optimus 的故事、當時他們為什麼選擇人形機器
    Hi 我是 VK~ 這期電子報來聊聊身為科技樂觀主義者的 a16z 共同創辦人 Marc Andreessen、前 Coinbase CTO 的 Balaji Srinivasan 他們對於科技進步的思考、科技的終極目的是什麼和創新的最大敵人。 今天會深入聊 Marc 的最新文章 〈The Te
    近期,有個有點冷門的消息是澳洲企業軟體巨頭、擁有 Jira、Trello 等協作工具的 Atlassian 宣佈,以 9.75 億美元收購超過 2500 萬客戶、非同步影片通訊服務的 Loom。 會注意到 Loom,是因為之前在逛 Readwise 官網時,看到了他們直接錄一段教學影片,放在文章中
    有天,往回看之前寫的電子報參考資料,已經從公司官網部落格文章、媒體報導,到現在膨脹成數十篇內容、 2-3 本書。甚至,今天的參考資料是一本 800 多頁的書。短期之內,可能不會想再看這麼厚的書。 沒錯,今天要來聊的是最新出版、由 Walter Isaacson 撰寫的《馬斯克傳》。看完後可以更深入
    Hi 我是 VK~ 這期電子報來聊聊 Uber 的早期故事,以及從關鍵投資人 Bill Gurley 視角看當時 Uber 如何在競爭市場中脫穎而出。 也很歡迎收聽、追蹤《VK 科技閱讀時間》的 Podcast(Apple Podcast、Spotify、Google Podcast)。 喜歡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220 ▪️那道門從此成了填滿水泥的一道牆 昨天做了一個夢,夢到我自從小長大的房間醒過來,醒來的時候,窗外有隻鳥在養在窗外的盆栽吱吱叫,很是清脆。 睡在旁的是同住的堂姐,這一覺起來,居然已經下午四點,難道是夜裡睡太香,暑假玩太瘋? 其實,不明白為什麼堂姐睡在旁邊,但在夢裡,所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洪YC學友在東京的就業經歷和他在2103-12月JLPT日檢N1的預估合格情況。洪YC學友在老師的建議下,已經開始在東京生活,一邊學習吳氏日文,一邊在區役所學習日語會話。他分享了自己的考試經驗,特別是讀解部分的困難。
    Thumbnail
    用錢買的到的都稱不上是幸福;用錢買不到的都被認定是幸運。「幸福」不是我們窮追猛打就能擁有,更不應該是人生的追求目標,生活就是生活,不論世界讓你遇見甚麼,你都該安然無恙地對待自己。 對於「生活」只要感到自在簡單就夠了。 無論發生甚麼事,都不要為難自己 #遠遠看自己 我好像在演繹「自己」應該要有的樣子。
    Thumbnail
    面試是雙向的,面試者須展現求職的自信,同時表達自身工作能力;面試官除了展現招聘誠意,同時從中培養識人才的慧眼。 YC從學生時期到正式出社會,經歷過各種面試場面,也曾以面試官的角度來應徵求職者,在兩個位置感受截然不同的立場,今天這篇文章就想透過經驗分享,和求職者或公司方聊聊「面試」該注意甚麼? #心態
    Thumbnail
    從貧窮到富有最困難的一道門檻 來自貧困家庭的兒童成熟過程至少比來自富裕家庭的兒童晚十年。不管你信不信,這是事實。 在大學畢業之前,來自貧困家庭的兒童對社會經濟運作的了解基本上是無知的,貧困的父母一生中的成就與認識遠遠低於那些富有的父母,他們相對地一無所知,也沒有賺錢的能力,在財富經營的事務上,他們很
    Thumbnail
    昨晚,在網上看到一道國小五年級,社會科考卷的題目: 小花一個月收入30,000元,小陳一個月收入26,000元,兩人準備結婚。如果結婚了,每個月的開銷怎麼分配比較合理? 我第一反應是眉頭緊蹙,心想:「這題目太……OOXX了吧!」 自我覺察後,決定先讓思緒沉澱一晚,待隔日早,再動筆為文。
    Thumbnail
    全新集數 EP.2 已上線 每週三更新:我將發揮所學的身心靈療法,幫大家走過失戀、失婚等痛苦的人生「關卡」,陪伴你一起《穿越外外》!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220 ▪️那道門從此成了填滿水泥的一道牆 昨天做了一個夢,夢到我自從小長大的房間醒過來,醒來的時候,窗外有隻鳥在養在窗外的盆栽吱吱叫,很是清脆。 睡在旁的是同住的堂姐,這一覺起來,居然已經下午四點,難道是夜裡睡太香,暑假玩太瘋? 其實,不明白為什麼堂姐睡在旁邊,但在夢裡,所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洪YC學友在東京的就業經歷和他在2103-12月JLPT日檢N1的預估合格情況。洪YC學友在老師的建議下,已經開始在東京生活,一邊學習吳氏日文,一邊在區役所學習日語會話。他分享了自己的考試經驗,特別是讀解部分的困難。
    Thumbnail
    用錢買的到的都稱不上是幸福;用錢買不到的都被認定是幸運。「幸福」不是我們窮追猛打就能擁有,更不應該是人生的追求目標,生活就是生活,不論世界讓你遇見甚麼,你都該安然無恙地對待自己。 對於「生活」只要感到自在簡單就夠了。 無論發生甚麼事,都不要為難自己 #遠遠看自己 我好像在演繹「自己」應該要有的樣子。
    Thumbnail
    面試是雙向的,面試者須展現求職的自信,同時表達自身工作能力;面試官除了展現招聘誠意,同時從中培養識人才的慧眼。 YC從學生時期到正式出社會,經歷過各種面試場面,也曾以面試官的角度來應徵求職者,在兩個位置感受截然不同的立場,今天這篇文章就想透過經驗分享,和求職者或公司方聊聊「面試」該注意甚麼? #心態
    Thumbnail
    從貧窮到富有最困難的一道門檻 來自貧困家庭的兒童成熟過程至少比來自富裕家庭的兒童晚十年。不管你信不信,這是事實。 在大學畢業之前,來自貧困家庭的兒童對社會經濟運作的了解基本上是無知的,貧困的父母一生中的成就與認識遠遠低於那些富有的父母,他們相對地一無所知,也沒有賺錢的能力,在財富經營的事務上,他們很
    Thumbnail
    昨晚,在網上看到一道國小五年級,社會科考卷的題目: 小花一個月收入30,000元,小陳一個月收入26,000元,兩人準備結婚。如果結婚了,每個月的開銷怎麼分配比較合理? 我第一反應是眉頭緊蹙,心想:「這題目太……OOXX了吧!」 自我覺察後,決定先讓思緒沉澱一晚,待隔日早,再動筆為文。
    Thumbnail
    全新集數 EP.2 已上線 每週三更新:我將發揮所學的身心靈療法,幫大家走過失戀、失婚等痛苦的人生「關卡」,陪伴你一起《穿越外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