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走過巔峰與低谷:張忠謀的中年創業之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3 分鐘

Hi 我是 VK~

年前《ACQUIRED》更新了最新一集,他們來到台灣訪問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先生。看了這集後,馬上把《張忠謀自傳》上下冊找出來看,開始看後、只有後悔沒有早點看,文字非常精煉優雅,每個不同的故事,都能感受到他的真實情感。

會有這場訪談的緣由,是《ACQUIRED》主持人 Ben Gilbert、David Rosenthal 問自己:「如果錯過了機會,我們會最後悔沒有進行哪些對話?」這答案的第一人選是 Morris Chang,而且多虧了黃仁勳的牽線,才有機會讓這集出現。

訪談主要聚焦在 2008 年後的台積電,上次已經是 17 年前和黃仁勳一起訪談。這集內容聚焦在張忠謀如何和黃仁勳認識與合作、2008 年後的台積電遇到的挑戰、如何和台積電重要客戶互信合作等主題。

在看這段訪談有了更多的疑問是,為什麼張忠謀會選擇在中年創業?創立台積電之前他在職涯經歷了什麼等,這期會聚焦在他創辦台積電之前、成立台積電初期的時期。

在這期的內容會有:

  • 中年職涯走下坡:為什麼說對德儀「債還緣盡」?
  • 與命運的約會:通用、天使投資人,到與台灣的淵源 🔒
  • 工研院長推動改革以失敗收場,最大成就任內創辦台積電 🔒
  • 台積電的出現、專業晶圓代工的商業模式如何誕生?🔒

喜歡這期的內容,歡迎分享給朋友一起訂閱《VK科技閱讀時間》,祝你今天一切順利~


先簡單介紹張忠謀的生平,1931 年他出生於中國浙江省寧波市,少年時期隨家人遷往重慶、上海,並在 1949 年赴美留學。他先是讀於哈佛大學,中間轉學到麻省理工學院(MIT),在 21、22 歲拿到了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學士、博士學位。畢業後幾年他加入德州儀器(德儀)。

在 30 歲這年德儀提供張忠謀「全薪、全費」進入史丹佛大學攻讀博士,隔了三年他獲得史丹佛大學電機工程博士學位,回到德州儀器工作。

他進入德儀一開始是擔任工程師,後來從基層一路晉升,成為全球半導體集團總經理。25 年間,他帶領德儀在半導體技術上取得多項突破,並推動 4K、16K 和 64K 記憶體的發展。

然而,面對公司高層策略上的轉向及內部權力鬥爭,張忠謀最終選擇離開 TI。在 1985 年,他接受台灣政府的邀請,來到台灣擔任工研院長,並在 1987 年創辦台積電(TSMC)。這時候的他 56 歲。

台積電的成立,開創了全球晶圓代工產業的新模式,讓台灣在國際半導體市場中占據關鍵地位。張忠謀不僅成功將台積電打造成世界領先的晶圓代工廠,更改變了全球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格局。

中年職涯走下坡:為什麼說對德儀「債還緣盡」?

「債還緣盡」是張忠謀用短短的四個字,為自己在德州儀器 (TI) 工作長達 25 年時間,最終離開的註解。他認為自己對公司的責任已盡,和德儀的緣分也到了盡頭,這背後更多的是他在經過長期掙扎和思考後下的決定。

張忠謀先是從公司的基層工程師一路晉升到集團副總裁,但雖然看似光鮮亮麗的背後,卻有著許多隱藏著難以言喻的失落與無奈。

與高層策略分歧

1972 年張忠謀晉升為德儀全球半導體集團總經理時,他與當時的總裁 Mark Shepherd 及執行副總 J. Fred Bucy 在公司發展策略上產生了嚴重的分歧。

這裡有個脈絡是,當時德儀董事長是 Patrick Haggerty,他預計在三(1975)年後退休,而接任的人正好是 Shepherd。Haggerty 幾乎可以說是奠定整個德儀的關鍵推手,他在 1945 年進入德儀前身「地質測驗公司」,在他領導的 20 幾年,德儀從單純的地質測驗公司,拓展到國防系統、半導體、材料與控制等領域。尤其在半導體事業中,都已遠遠超過原先起家的地質測驗事業。

身為 Haggerty 的接任者 Shepherd 勢必想展現大破大立的野心。他想把德儀的重心轉往消費性電子產品,也就是銷售給大眾的產品,像是汽車、自行車和機車等。隨著積體電路功能進步越快速,當時很多電子消費者產品就是把幾個積體電路和零件包裝,想法很直覺,如果可以賺 100 美元,為什麼我們要只賺 10 美元。

然而,擴張到消費性電子產品市場並不如預期順利,這不是他們擅長做的生意(過往客戶多是國防和半導體領域)。雪上加霜的是,不久泡沫來襲,幾百元零售價跌到十幾美元。

這讓負責半導體業務的張忠謀極為不滿。他堅持:

  1. 消費性電子並非德儀強項
  2. 新策略分散了公司資源
  3. 影響半導體領域的競爭力

張忠謀直言:「夏伯特( Shepherd)想『大有為』沒有錯,錯的是他的方向。他只要專心繼續耕耘半導體,德儀就可以超出他的長期目標,但他開闢了德儀不熟悉的新戰場。」

但張忠謀和高層策略分歧,也讓高層對他有很多不理解、不信任的地方。「我要大幅增加研發,他們(Shepherd 和 Bucy)卻要我擴大當前的盈餘;我認為外部市場是我們的主要市場,他們卻認為內部客戶才是半導體集團的最重要客戶;我要在外面買生產設備,他們卻要我自己開發生產設備。」不難看出在策略上的分歧,也導致他在內部所獲得的資源與目標非常有限,而有次 Shepherd 問張忠謀是否真的在開發 64K 記憶體,這也讓他感受到高層對他的不信任。

在 1970 年代初期,由金屬、氧化層、半導體所堆疊而成的 MOS 技術變得非常重要。在當時還是新創的 Intel ,他們成功開發出 1K 記憶體,變成市場上的主要供應商,廣泛應用於當時的計算機系統中。

當時德儀把精力放在計算機 IC 上,無法做出 1K 記憶體。在張忠謀的帶領下他們決定跳過 1K,直接開發下一代的 4K 記憶體。這後來也成為記憶體業的先例,以後每一代要比前一代多四倍的記憶粒(bits),這也讓德儀靠著 4K 記憶體有了 50 % 的市佔率。

隔沒多久將迎來 16K 記憶體,但開發過程並沒有想像中順利,反而競爭對手 Mostek 搶先一步做了出來。德儀試圖力挽狂瀾複製競爭對手的產品,但未能成功。這也給了他們機會,開始布局一代記憶體:64K。最終 64K 記憶體非常成功,這個專利權後來成為德儀的重要資產,尤其在 1980 和 1990 年代,當德儀業務不振、財務困難時,他們能靠著專利授權收入過活。

在德儀體驗了上山的巔峰期、下山的驛站期

雖然張忠謀帶領德儀在記憶體產品中有重大功勞,但他的升遷路一直受阻,始終未能晉升到總裁的職位。半導體部門陷入經費短缺的困境、他開始思考自己在組織的價值,後來他申請調職,「第一批成功的樣品(64K 記憶體)出來時,我已被調任消費者產品總經理」。他自己也說這是多麼諷刺地給予,當時消費者產品總經理的另個選項是幕僚單位,但他想了過後認為自己不適合做幕僚,只好選了前者,「我幾乎爬到德儀顛峰,現在我開始下山,」

轉任消費者產品總經理,也是張忠謀希望可以在德儀東山再起的象徵。但事情並不如預期,當時德儀第一版「家庭電腦」(TI-99/4)推出後,最終以失敗收場,事後回頭看發現他們太早進入市場、訂價太高等。這個失誤無法讓張忠謀在德儀東山再起,他也被調任為「品質與生產力總監」。(看似升職,實際上是架空他的權力,讓他邊緣化)

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毫無預警、也無任何解釋的降職。1982 年 9 月,他突然收到一封內部郵件,通知他薪資不變,但職級卻被降了四級(從 42 級降回到 38 級),光是從 38 級爬到 42 級耗費了他將近十年的時間,也更讓他堅定離開的決心。

母親 70 歲壽辰的遺憾

除了德儀對他的不信任與不尊重外,在生活中也發生了一件讓張忠謀至今回想起來仍是遺憾的事:未能好好為母親慶祝七十歲生日。(這段寫得非常精煉和感人,看到哽咽)

當時他正在德儀的「下山期」,雖然事業不順,但他希望有天能夠在東山再起,仍舊每日工作,這也讓他無暇分身前往紐約為母親慶生。他邀請在紐約的父母到他所在地慶祝,母親生日當天,他們三人只在附近的中餐廳點了幾道菜簡單地慶祝。

張忠謀說:「在餐館裡,母親強顏歡笑,但在返回旅館的路上,路燈下卻已淒然欲泣...至今我仍不能原諒我那年的不孝」。

這次和過往相比更顯得簡陋,而父母也正在衰老:

  • 母親 40 歲時,他們剛從上海逃難到香港,但依然擺了好幾桌麻將和宴席。
  • 母親 50 歲時,他在德儀已有初步成就,特地請假到紐約,送母親貂皮大衣,並參加了熱鬧的壽宴。
  • 母親 60 歲時,他剛升任德儀副總裁不久,請父母同去邁阿密及牙買加度假。

張忠謀很自責為什麼不能像以前一樣,熱熱鬧鬧地前往紐約與父母親、和他們的朋友們慶祝母親的生日。接下來的幾年內,父母的健康狀況也開始走下坡,無法像過去一樣開心慶祝。「這是我最後一次機會,趁雙親還健康,慶祝他們的大生日」這也讓他深深感到自責與虧欠。

透過短短的四個字「債還、緣盡」,將他在德儀最後幾年,最終決定離開的心境寫得非常深刻。 債還不僅意味著張忠謀在德儀已經盡力地在不同職位(德儀全球半導體事業集團總經理、消費者產品集團總經理、品質與生產力總監)扮演好角色,也對自己在德儀的貢獻感到滿意、為公司創造了許多價值。他認為自己已經還清了德儀對他的栽培之恩。

但與德儀的緣分已到了盡頭,張忠謀認為德儀高層的決策是錯誤的,並對公司的未來感到擔憂,在最後幾年一路與高層策略分歧,升遷的停滯與降職,再到母親生日的遺憾,這些都讓張忠謀開始思考自己在德儀的價值與意義。

從德儀辭職後的張忠謀與台灣又有哪些深刻的淵源,讓他決定來台並在 56 歲創辦全球重要的公司台積電。

raw-image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8846 字、2 則留言,僅發佈於VK科技閱讀時間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23.7K會員
74內容數
Hi,我是 VK~ 好奇科技發展、想看懂科技趨勢和新創的眉角。決定每週記錄下那些我感興趣、還看不懂的事。這裡會聊很多科技公司、新創,他們背後的人物與故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VK科技閱讀時間 的其他內容
Hi 我是 VK~ 年底到了,各大創投或分析師不外乎會開始回顧今年科技發生的種種之外,也會開始預測 2025 年的科技趨勢,這期來聊聊前美國創投 Andreessen Horowitz 合夥人 Benedict Evans 對於明年的科技展望〈AI eats the world〉、Sequoia
Hi 我是 VK~ 在電子報中有個主題是「科技人物特寫」,通常會從一個人的視角去看他的選擇和他在一家公司的影響。像過去我們介紹過微軟前任執行長 Steve Ballmer、蘋果執行長 Tim Cook 和國防新創 Anduril 共同創辦人 Palmer Luckey 等人。 在未來可以寫的科技
Hi 我是 VK~ 在今年上半年我們聊過 iPod 之父 Tony Fadell 的書《創建之道》(Build),當時文章著重在前半段,也就是如何打造職涯、如何開發產品、如何說個好故事等。 書的後半段包含一些很有趣的議題,但距離我有點遠,像是成為執行長、收購和被收購的企業文化轉變等,那時就沒有很
Hi 我是 VK~ 在 YouTube 打滾十年,累積超過 3 億訂戶的創作者 MrBeast,究竟是如何思考他的內容事業?如何打造病毒式傳播影片? 這兩週在 X 上有份文件不斷被瘋傳,那就是從 MrBeast 內部流出的備忘錄〈How To Succeed At MrBeast Product
Hi 我是 VK~ 過去我們聊過微軟現任執行長 Satya Nadella,如何透過布局混合實境、量子運算,以及人工智慧三大領域,帶領微軟再次崛起。 讓 Nadella 能夠帶領微軟「刷新未來」的本錢,有部分都得歸功於前任執行長 Steve Ballmer 打下的基礎。 這期我們來聊聊 Ste
Hi 我是 VK~ 這期來聊聊 YouTube 上的「3C 評測之王」 MKBHD。他在早期是如何成為 YouTuber,到如今建立近 2000 萬訂戶的媒體事業? MKBHD 在十多年的創作生涯中,有什麼是他堅持的原則?他對觀眾的了解,如何幫助他打造科技產品評測的內容?Humane AI Pi
Hi 我是 VK~ 年底到了,各大創投或分析師不外乎會開始回顧今年科技發生的種種之外,也會開始預測 2025 年的科技趨勢,這期來聊聊前美國創投 Andreessen Horowitz 合夥人 Benedict Evans 對於明年的科技展望〈AI eats the world〉、Sequoia
Hi 我是 VK~ 在電子報中有個主題是「科技人物特寫」,通常會從一個人的視角去看他的選擇和他在一家公司的影響。像過去我們介紹過微軟前任執行長 Steve Ballmer、蘋果執行長 Tim Cook 和國防新創 Anduril 共同創辦人 Palmer Luckey 等人。 在未來可以寫的科技
Hi 我是 VK~ 在今年上半年我們聊過 iPod 之父 Tony Fadell 的書《創建之道》(Build),當時文章著重在前半段,也就是如何打造職涯、如何開發產品、如何說個好故事等。 書的後半段包含一些很有趣的議題,但距離我有點遠,像是成為執行長、收購和被收購的企業文化轉變等,那時就沒有很
Hi 我是 VK~ 在 YouTube 打滾十年,累積超過 3 億訂戶的創作者 MrBeast,究竟是如何思考他的內容事業?如何打造病毒式傳播影片? 這兩週在 X 上有份文件不斷被瘋傳,那就是從 MrBeast 內部流出的備忘錄〈How To Succeed At MrBeast Product
Hi 我是 VK~ 過去我們聊過微軟現任執行長 Satya Nadella,如何透過布局混合實境、量子運算,以及人工智慧三大領域,帶領微軟再次崛起。 讓 Nadella 能夠帶領微軟「刷新未來」的本錢,有部分都得歸功於前任執行長 Steve Ballmer 打下的基礎。 這期我們來聊聊 Ste
Hi 我是 VK~ 這期來聊聊 YouTube 上的「3C 評測之王」 MKBHD。他在早期是如何成為 YouTuber,到如今建立近 2000 萬訂戶的媒體事業? MKBHD 在十多年的創作生涯中,有什麼是他堅持的原則?他對觀眾的了解,如何幫助他打造科技產品評測的內容?Humane AI Pi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蔡老闆,你們這是甚麼意思?」鄭博強依舊攏著眉頭,但語聲微微顫抖。眼前的桌几除開輕食小菜,還多了一把槍。蔡渙功泰然自若:「你要政績,我要標案,雙方既能互惠互利,就沒必要鬥個你死我活。」
4月上半的火土合雙魚,救援403地震的受難者,搜尋砂卡噹步道的一家五口跟新加坡旅客,奮勇的搜救人員跟救難犬,花蓮天王星大樓的貓咪跟雞隻,各台電視的拆除跟蒐尋貓雞直播,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康老師的愛貓剛剛救到了。 另外就是統神了,黃子佼的受害者跟加害者以及幫兇共犯們。 ●●●●●●●●● ★統神張嘉
Thumbnail
張哲立教授,民國55年出生台灣,從小隨父母移民到美國,就讀於美國弗吉尼亞大學並獲得美國弗吉尼亞大學本科畢業經濟學學士,而後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獲得經濟學碩士和博士學位。
Thumbnail
【記者 彭可/臺北報導】前警大教授、現任華夏科技大學講座教授高哲翰表示,好友張平吾教授,現任銘傳大學應急管理中心主任。政治大學法學博士,銘傳大學犯罪防治學系教授,海峽兩岸應急管理學會理事長。張平吾教授在教學之餘,積極撰寫及推廣犯罪防治及被害者學學術研究工作。 高哲翰表示,張平吾教授主要參與
Thumbnail
內容精要:第一場演講回顧;會計法:我人生中的轉捩點;He is an angry young man.;如何拿印章搶銀行?;如何將錢洗進中國?;國健署菸捐貪污案;兩大黨都跳票的國會聽證調查改革;建立一支對抗金權惡魔的戰鬥團隊;公平正義、改變臺灣。
Thumbnail
中國央視前記者王志安在台灣脫口秀節目《賀瓏夜夜秀》的爭議,引來了效忠中共或者仍浸透中共黨文化的大大小小意見領袖發言。 有時間的人可以稍微抽離,從宏觀角度來觀察這場練兵的情況。 觀察網路議論的現象,不知是藏著有意的合作,還是部份有意、部份是熟練鬥爭句型的人的寫文章習慣,發表論述有一種大概模式:
Thumbnail
在台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裡,服務近35年的中油發言人張瑞宗,明(16)日即將退休,張瑞宗回顧職場生涯所經歷的種種,感觸良多。退休之前,他除了真摯感謝培育他的中油,也贈言勉勵後進成就生命價值,張瑞宗的離別,沒有嗟嘆,卻留餘溫。 張瑞宗從成功大學環境工程系畢業並順利考上台灣大學環工所,74年進入
Thumbnail
「你的訪問提綱沒說有這個問題,」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質問我。「不好意思,我是想…,」我才一開口就被他打斷。「你明明就打算這樣做,怎麼說『不好意思』?」怒氣寫在他臉上。 教父絲毫沒有給我轉圜的空間,氣氛瞬間冰凍。 據說張忠謀曾經小小生氣了一下,但又馬上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沒讓局面變得尷尬…
Thumbnail
「你的訪問提綱沒說有這個問題,」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質問我。「不好意思,我是想…,」我才一開口就被他打斷。「你明明就打算這樣做,怎麼說『不好意思』?」怒氣寫在他臉上。 教父絲毫沒有給我轉圜的空間,氣氛瞬間冰凍。 據說張忠謀曾經小小生氣了一下,但又馬上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沒讓局面變得尷尬…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蔡老闆,你們這是甚麼意思?」鄭博強依舊攏著眉頭,但語聲微微顫抖。眼前的桌几除開輕食小菜,還多了一把槍。蔡渙功泰然自若:「你要政績,我要標案,雙方既能互惠互利,就沒必要鬥個你死我活。」
4月上半的火土合雙魚,救援403地震的受難者,搜尋砂卡噹步道的一家五口跟新加坡旅客,奮勇的搜救人員跟救難犬,花蓮天王星大樓的貓咪跟雞隻,各台電視的拆除跟蒐尋貓雞直播,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康老師的愛貓剛剛救到了。 另外就是統神了,黃子佼的受害者跟加害者以及幫兇共犯們。 ●●●●●●●●● ★統神張嘉
Thumbnail
張哲立教授,民國55年出生台灣,從小隨父母移民到美國,就讀於美國弗吉尼亞大學並獲得美國弗吉尼亞大學本科畢業經濟學學士,而後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獲得經濟學碩士和博士學位。
Thumbnail
【記者 彭可/臺北報導】前警大教授、現任華夏科技大學講座教授高哲翰表示,好友張平吾教授,現任銘傳大學應急管理中心主任。政治大學法學博士,銘傳大學犯罪防治學系教授,海峽兩岸應急管理學會理事長。張平吾教授在教學之餘,積極撰寫及推廣犯罪防治及被害者學學術研究工作。 高哲翰表示,張平吾教授主要參與
Thumbnail
內容精要:第一場演講回顧;會計法:我人生中的轉捩點;He is an angry young man.;如何拿印章搶銀行?;如何將錢洗進中國?;國健署菸捐貪污案;兩大黨都跳票的國會聽證調查改革;建立一支對抗金權惡魔的戰鬥團隊;公平正義、改變臺灣。
Thumbnail
中國央視前記者王志安在台灣脫口秀節目《賀瓏夜夜秀》的爭議,引來了效忠中共或者仍浸透中共黨文化的大大小小意見領袖發言。 有時間的人可以稍微抽離,從宏觀角度來觀察這場練兵的情況。 觀察網路議論的現象,不知是藏著有意的合作,還是部份有意、部份是熟練鬥爭句型的人的寫文章習慣,發表論述有一種大概模式:
Thumbnail
在台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裡,服務近35年的中油發言人張瑞宗,明(16)日即將退休,張瑞宗回顧職場生涯所經歷的種種,感觸良多。退休之前,他除了真摯感謝培育他的中油,也贈言勉勵後進成就生命價值,張瑞宗的離別,沒有嗟嘆,卻留餘溫。 張瑞宗從成功大學環境工程系畢業並順利考上台灣大學環工所,74年進入
Thumbnail
「你的訪問提綱沒說有這個問題,」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質問我。「不好意思,我是想…,」我才一開口就被他打斷。「你明明就打算這樣做,怎麼說『不好意思』?」怒氣寫在他臉上。 教父絲毫沒有給我轉圜的空間,氣氛瞬間冰凍。 據說張忠謀曾經小小生氣了一下,但又馬上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沒讓局面變得尷尬…
Thumbnail
「你的訪問提綱沒說有這個問題,」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質問我。「不好意思,我是想…,」我才一開口就被他打斷。「你明明就打算這樣做,怎麼說『不好意思』?」怒氣寫在他臉上。 教父絲毫沒有給我轉圜的空間,氣氛瞬間冰凍。 據說張忠謀曾經小小生氣了一下,但又馬上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沒讓局面變得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