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車站轉車盤意外出土!?消失的扇形車庫在哪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台南之後,2023年初連嘉義已經消失很久的轉車盤遺跡也隨著嘉義鐵路高架化工程而出土了,位置就在正進行高架化工程的嘉義車站後站站區。可惜的是目前網路公開資源裡關於這座轉車盤的地圖,只有台灣百年歷史地圖網站收錄的1932年的嘉義市區計畫平面圖,而這可能也是這座轉車盤末期的見證。至於這座轉車盤從何而來?

圖中黃色標註位置是疑似轉車盤的位置。來源:嘉義市區計畫平面圖(1932)

圖中黃色標註位置是疑似轉車盤的位置。來源:嘉義市區計畫平面圖(1932)

不論是蒸汽機關車或是戰後臺鐵採用的柴電機車,都有正向與逆向運轉的駕駛方式差異,逆向運轉往往讓行駛速度受限。為了讓機關車在抵達終點站後可以旋轉、朝向回程方向,轉車盤就成了重點車站的必備設施,尤其是擔負機關車保養與補給任務的車庫所在地。根據《台灣鐵道史》的記載,嘉義機關庫在縱貫線建設期就兩度設置,不過正式成立則要到縱貫線通車的同一年,建造了佔地148坪的磚造、石板瓦屋頂的車庫,轉車盤設置工程也在這時完成。當時的年報記載這座轉車盤使用長50呎的鐵製桁架,相當於公制的15.24公尺長。不過,這座轉車盤的存在時間還不到三十年,就被另一座轉車盤取代。

近期出土的轉車台遺構是縱貫線黎明期的見證

近期出土的轉車台遺構是縱貫線黎明期的見證

1920年代嘉義在林、糖業等農工業發展下運輸量顯著增加,車站除了旅運設施不敷使用,木結構還遭受昆蟲蛀蝕,地方便多次向當局陳情要求車站擴建。鐵道部於是在1929年進行為期四年度的「嘉義驛改良工事」,同時考量耐震需求而將原本的木造車站改建為鋼筋混凝土的裝飾主義車站,轉車盤的位置也就成了現今前站與後站之間、作為貨物列車編組使用的場站。

由宇敷赳夫設計的嘉義車站是1930年代典型的裝飾主義建築

由宇敷赳夫設計的嘉義車站是1930年代典型的裝飾主義建築

嘉義機關車庫在這次車站大改建的計畫中則移動到了嘉義車站西南方,與彰化一樣採用以轉車盤為中心建造的扇形車庫。之所以使用扇形車庫是因為不但可以結合轉車盤與儲車機能,也可以減少轉轍器數量,節省場站調車所需空間來提升土地使用效率。車庫的本體工程於1931年10月3日開工、隔年5月10日完工,耗資約5萬8243圓;事務所也在1932年2月4日開工、同年5月8日完工。隨著業務擴張又再度針對機關車庫進行擴建,擴建工程在1938年3月25日完成,最後成為8股道規模的扇形車庫。

雖然嘉義扇形車庫似乎在二次大戰的摧殘中留了下來,不過在1990年代臺鐵車隊採購方向朝向電聯車演變後,嘉義機務段為了騰出空間來興建電聯車車庫,因此在1994年拆除了扇形車庫。未來在嘉義車站高架化之後,機務段預期也要搬遷至水上,原機務段車庫勢必會被剷除進行土地再利用,屆時搞不好連扇形車庫的遺構也會出土。到時車庫的遺構要用何種方式保存,或許是臺鐵可以未雨綢繆來思考的問題。

參考資料:
古育民譯,《新編台灣鐵道史全文譯本》中卷,頁401-402。
古育民譯,《新編台灣鐵道史全文譯本》下卷,頁135、396。
臺灣總督府鐵道部,《臺灣總督府鐵道部第十年報 明治四十一年度》,頁79。
臺灣總督府鐵道部,《臺灣總督府鐵道部第三十四年報 昭和七年度》,統計表頁173。
臺灣總督府鐵道部,《臺灣總督府鐵道年報 昭和十二年度》,統計圖表頁236。
〈嘉義機關庫保轉地買收〉案,檔案局檔號:A315180000M/0026/029/018
台灣百年歷史地圖
農林航空所

本文原刊於時光土場Blogger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時光土場
52會員
222內容數
隨著日本進入令和時代,日本國鐵分拆民營化已超過三十年的歲月。這段期間不少國鐵時代的路線與車輛一一退場,成為我這個平成人類未曾參與到的旅行經驗。透過一次又一次的日本旅行,我希望能在旅途中回味那些逝去的鐵道元素,抓住過去的鐵道風景。
時光土場的其他內容
2025/04/27
過去行駛在臺灣各大支線,透過電影為世界所知的「藍寶寶」DR2100-2400型藍皮柴油客車,終於在今年4月正式於內灣線復駛,投入臺鐵遊輪式列車商業運轉的行列!從各界將他們從廢車場救出算起,這條復駛之路花了整整七年的時間,實在是相當得來不易。
Thumbnail
2025/04/27
過去行駛在臺灣各大支線,透過電影為世界所知的「藍寶寶」DR2100-2400型藍皮柴油客車,終於在今年4月正式於內灣線復駛,投入臺鐵遊輪式列車商業運轉的行列!從各界將他們從廢車場救出算起,這條復駛之路花了整整七年的時間,實在是相當得來不易。
Thumbnail
2024/05/13
從縱貫線八堵站至蘇澳的宜蘭線鐵路將在今年迎來通車百週年!過去往來宜蘭得穿越數個隧道,讓「丟丟銅仔」為旅行伴奏。但因應北迴線開通而展開路線改善工程,宜蘭線從地方鐵道升級為幹線鐵道的過程中不少舊隧道就此荒廢,列車電氣化與空調化也讓乘客再也感受不到從隧道間落下的水滴。那些荒廢的隧道去哪了?
Thumbnail
2024/05/13
從縱貫線八堵站至蘇澳的宜蘭線鐵路將在今年迎來通車百週年!過去往來宜蘭得穿越數個隧道,讓「丟丟銅仔」為旅行伴奏。但因應北迴線開通而展開路線改善工程,宜蘭線從地方鐵道升級為幹線鐵道的過程中不少舊隧道就此荒廢,列車電氣化與空調化也讓乘客再也感受不到從隧道間落下的水滴。那些荒廢的隧道去哪了?
Thumbnail
2024/03/06
宜蘭線北段工程通車至猴硐後,終於來到了計畫中最為險峻的三貂嶺。將基隆河與雙溪流域分隔開來的三貂嶺,早從清代便是往返台北與宜蘭的必經之路,但在過去得要花費數小時才能徒步翻越。三貂嶺隧道在工程計畫中接續在猴硐至三貂嶺的第四工區後,再度由大倉組承包下這個宜蘭線上數一數二的大工程。
Thumbnail
2024/03/06
宜蘭線北段工程通車至猴硐後,終於來到了計畫中最為險峻的三貂嶺。將基隆河與雙溪流域分隔開來的三貂嶺,早從清代便是往返台北與宜蘭的必經之路,但在過去得要花費數小時才能徒步翻越。三貂嶺隧道在工程計畫中接續在猴硐至三貂嶺的第四工區後,再度由大倉組承包下這個宜蘭線上數一數二的大工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凱旋路上的高雄鐵路臨港線很早就已經停止載客,只在有車前往前鎮車場時才會運行。拍攝的這段鐵路最後只有變為綠廊,成為了高雄臨港線唯一一段沒有變成輕軌路廊的部分,對於這段路廊沒轉變為輕軌有點可惜,覺得輕軌若走這段可以連接高雄車站,讓高雄車站三鐵共構。
Thumbnail
凱旋路上的高雄鐵路臨港線很早就已經停止載客,只在有車前往前鎮車場時才會運行。拍攝的這段鐵路最後只有變為綠廊,成為了高雄臨港線唯一一段沒有變成輕軌路廊的部分,對於這段路廊沒轉變為輕軌有點可惜,覺得輕軌若走這段可以連接高雄車站,讓高雄車站三鐵共構。
Thumbnail
後車站區 在這個炎熱的夏日,我們選擇了嘉義市的後車站區作為旅行的目的地。這裡並不是旅遊的熱門景點,但正因如此,它保留了許多原汁原味的城市風貌和當地人的生活節奏。我們入住的飯店,正好位於後車站區最高的鬧鐘大樓,每天清晨從房間窗戶看出去,整個城市的景象在晨曦中慢慢蘇醒。 旅行的早晨 旅行的早晨,我
Thumbnail
後車站區 在這個炎熱的夏日,我們選擇了嘉義市的後車站區作為旅行的目的地。這裡並不是旅遊的熱門景點,但正因如此,它保留了許多原汁原味的城市風貌和當地人的生活節奏。我們入住的飯店,正好位於後車站區最高的鬧鐘大樓,每天清晨從房間窗戶看出去,整個城市的景象在晨曦中慢慢蘇醒。 旅行的早晨 旅行的早晨,我
Thumbnail
拍攝於2018年左右,現已消失,以前每次要去大潤發、迪卡農搭火車到鳳山車站總是要穿過這個地下道,一開始看到入口處很多塗鴉又昏暗的樣子實在不太敢進去,不過鐵路地下化後,都已經成為了歷史。
Thumbnail
拍攝於2018年左右,現已消失,以前每次要去大潤發、迪卡農搭火車到鳳山車站總是要穿過這個地下道,一開始看到入口處很多塗鴉又昏暗的樣子實在不太敢進去,不過鐵路地下化後,都已經成為了歷史。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記錄了左營車站旁崇德路平交道以往的風貌,列車穿梭在許多車流中的畫面,隨著鐵路地下化後,已成為左營人永遠的回憶。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記錄了左營車站旁崇德路平交道以往的風貌,列車穿梭在許多車流中的畫面,隨著鐵路地下化後,已成為左營人永遠的回憶。
Thumbnail
攝影時間約2018年前,還記得高雄火車站月台在地面時的樣子嗎?這裡分享了高雄鐵路地下化前,高雄車站的月台風貌,火車還在地面上跑的樣子。
Thumbnail
攝影時間約2018年前,還記得高雄火車站月台在地面時的樣子嗎?這裡分享了高雄鐵路地下化前,高雄車站的月台風貌,火車還在地面上跑的樣子。
Thumbnail
這裡紀錄2018年時高雄車站臨時站的風貌,包括前站與後站外觀,及車站內的風貌。
Thumbnail
這裡紀錄2018年時高雄車站臨時站的風貌,包括前站與後站外觀,及車站內的風貌。
Thumbnail
嘉義對於興建輕軌的盼望,其實已經有相當長一段時間,畢竟早在高鐵正式通車前,原本高鐵嘉義站與台鐵嘉義站之間,是打算以輕軌落連接,不過後續因為種種原因導致計畫取消,並且換成現在我們看到的BRT系統。究竟目前嘉義輕軌的推動進度到哪裡?對於這個計畫,目前有哪些不同的看法?以及周遭還有哪些計畫正在進行?
Thumbnail
嘉義對於興建輕軌的盼望,其實已經有相當長一段時間,畢竟早在高鐵正式通車前,原本高鐵嘉義站與台鐵嘉義站之間,是打算以輕軌落連接,不過後續因為種種原因導致計畫取消,並且換成現在我們看到的BRT系統。究竟目前嘉義輕軌的推動進度到哪裡?對於這個計畫,目前有哪些不同的看法?以及周遭還有哪些計畫正在進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