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是不是中國人?

更新 發佈閱讀 1 分鐘

24:30 阿美族DNA 就是由浙江而來的!

台灣原住民是不折不扣的中國人!

不認祖歸宗, 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重點是不承認歷史, 歷史會恥笑你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ei Wechner的沙龍
12會員
100內容數
Curiosity sparks a lifelong commitment to explore, question, and understand, fostering personal growth
Mei Wechner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3/18
The West brings bombs, and the Chinese bring help and trade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Thumbnail
2024/03/18
The West brings bombs, and the Chinese bring help and trade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Thumbnail
2024/03/17
This is the conclusion of "How the world works":"All matter (spacetime) was born at the moment of the Big Bang. Over billions of years, matter was for
Thumbnail
2024/03/17
This is the conclusion of "How the world works":"All matter (spacetime) was born at the moment of the Big Bang. Over billions of years, matter was for
Thumbnail
2024/03/13
The giant grouper was suffering from a condition known as barotrauma: Barotrauma occurs when they are rapidly brought from deep water to the...
Thumbnail
2024/03/13
The giant grouper was suffering from a condition known as barotrauma: Barotrauma occurs when they are rapidly brought from deep water to the...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台灣是多元族群文化--常被台派拿來當作否定自身為華人的擋箭牌。他們會開始切香腸:台灣文化中有中華、南島、日本文化等等,所以台灣文化都外來的?真正中立理性的論述方式,應該是將兩者視為對等:『台灣文化和中華文化有相似相異的地方』,只有從這個視角出發,才有可能看出台灣文化更廣更深的發展性。
Thumbnail
台灣是多元族群文化--常被台派拿來當作否定自身為華人的擋箭牌。他們會開始切香腸:台灣文化中有中華、南島、日本文化等等,所以台灣文化都外來的?真正中立理性的論述方式,應該是將兩者視為對等:『台灣文化和中華文化有相似相異的地方』,只有從這個視角出發,才有可能看出台灣文化更廣更深的發展性。
Thumbnail
24:30 阿美族DNA 就是由浙江而來的! 台灣原住民是不折不扣的中國人! 不認祖歸宗, 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重點是不承認歷史, 歷史會恥笑你的!🤭🤣
Thumbnail
24:30 阿美族DNA 就是由浙江而來的! 台灣原住民是不折不扣的中國人! 不認祖歸宗, 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重點是不承認歷史, 歷史會恥笑你的!🤭🤣
Thumbnail
什麼是台灣原住民? 原來就住在台灣的人嗎? 要多久才算「原來」? 幾十年算「原來」嗎? 一百年算「原來」嗎? 這樣的話 是不是可以說 全台灣大部分的人都是台灣原住民?
Thumbnail
什麼是台灣原住民? 原來就住在台灣的人嗎? 要多久才算「原來」? 幾十年算「原來」嗎? 一百年算「原來」嗎? 這樣的話 是不是可以說 全台灣大部分的人都是台灣原住民?
Thumbnail
四百年前的原住民才不會自稱台灣人! 中國人以前不是中國人,就像台灣人以前也不是台灣人。 大清帝國的子民不是中國人,就像四百年前的台灣原住民也不是台灣人。 十九世紀初,才是中國人和台灣人同時誕生的時代。
Thumbnail
四百年前的原住民才不會自稱台灣人! 中國人以前不是中國人,就像台灣人以前也不是台灣人。 大清帝國的子民不是中國人,就像四百年前的台灣原住民也不是台灣人。 十九世紀初,才是中國人和台灣人同時誕生的時代。
Thumbnail
很更多人在面對中國(與中華文化)的時候,喜歡拿出一套『台灣人普遍有原住民血統』來做為二元對抗的有力論述。或者,每當有國際友人詢問台灣有什麼文化可以拿出來時(換日線有很多這種文章),多數人多半也不會漏掉『原住民文化』,但當你問這些台灣人對於原住民文化的了解......?
Thumbnail
很更多人在面對中國(與中華文化)的時候,喜歡拿出一套『台灣人普遍有原住民血統』來做為二元對抗的有力論述。或者,每當有國際友人詢問台灣有什麼文化可以拿出來時(換日線有很多這種文章),多數人多半也不會漏掉『原住民文化』,但當你問這些台灣人對於原住民文化的了解......?
Thumbnail
只要打開新聞、YouTube等等媒體,許多會來台灣的外國人,不管是長期居留工作、留學(學中文),或是短及旅遊,幾乎都會將『台灣保留最完整中華文化』、『使用古老又優美的繁體中文』納入他們來台的最大動機,和『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幾乎是可以並列的優點。尤其,當一些Youtuber或國際媒體近一步簡述台灣歷
Thumbnail
只要打開新聞、YouTube等等媒體,許多會來台灣的外國人,不管是長期居留工作、留學(學中文),或是短及旅遊,幾乎都會將『台灣保留最完整中華文化』、『使用古老又優美的繁體中文』納入他們來台的最大動機,和『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幾乎是可以並列的優點。尤其,當一些Youtuber或國際媒體近一步簡述台灣歷
Thumbnail
這系列一開始是要寫日本的,也有日本舉重的文章,可是,台灣都奪金牌了,怎麼能不說台灣呢?柔道的楊勇緯是排灣族,舉重的郭婞淳是阿美族,首先,いくえ先生來教大家台灣原住民族的日文要怎麼念吧!
Thumbnail
這系列一開始是要寫日本的,也有日本舉重的文章,可是,台灣都奪金牌了,怎麼能不說台灣呢?柔道的楊勇緯是排灣族,舉重的郭婞淳是阿美族,首先,いくえ先生來教大家台灣原住民族的日文要怎麼念吧!
Thumbnail
本文寫作時間於2016/2/9號,重新上架於方格子,時隔五年覺得觀點還是一致。 台灣人長久以來一直有很大的問題在於國家認同,到底我們是不是中國人?(白狼黨)還是台灣人(蔡教授)?,甚至還有人認為我們是日本人(李杯杯),更還有人認為我們是美國軍政府管轄的一個區(台灣民政府)。其實你想想看這不是很奇
Thumbnail
本文寫作時間於2016/2/9號,重新上架於方格子,時隔五年覺得觀點還是一致。 台灣人長久以來一直有很大的問題在於國家認同,到底我們是不是中國人?(白狼黨)還是台灣人(蔡教授)?,甚至還有人認為我們是日本人(李杯杯),更還有人認為我們是美國軍政府管轄的一個區(台灣民政府)。其實你想想看這不是很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