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年前的原住民才不是台灣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在台灣,每當台派驕傲地自稱台灣人時,就會有一些自以為政治正確、又裝作對原住民『悲天憫人』的阿里不達(a-lí-put-tah),跳出來大罵(類似論點:[問卦] 只有原住民有資格叫台灣隊吧!):
只有原住民才有資格自稱為台灣人啦!
很多台派聽到這些阿里不達練痟話(liān-siáu-uē),就會犯聳(倯;sông)、默默不再說話。這裡筆者就要告訴你,如何破解那些阿西(a-se)看似頭頭是道的話術。

『台灣』在原住民語中是指外來者,還是很壞的那種

在中學的歷史課本,台灣史的第一課都會先提到,除了有像是蒙元的航海家汪大淵在《島夷誌略》中記載的『琉球』之名外,『台灣』這個現代認可的地名,其實在數百年間是從大員、台員(Tayovan)等等名稱演變而來。
它(們)是西拉雅族語,是音譯,所以才會有數種不同、但又相近的羅馬拼音。而『Tayovan』的本意竟然是外來者,而且還是帶有負面意涵的外來者(引用資料:台灣之名的由來竟與十六、七世紀的一場誤會有關/大員(埋冤、台灣、Tayovan、Formosa)的故事)。
別鬧了!四百年前的原住民怎麼可能罵自己是『糟糕的外國人』?!
更別說當時的『大員』最多就是今日台南安平一帶的西拉雅族,照那些阿里不達的邏輯,只有居住在安平附近的原住民才有資格自稱台灣人。什麼排灣族、阿美族、葛瑪蘭族等等,通通沒有資格稱自己是台灣人。
台南安平的四草綠色隧道。

『台灣人』究竟什麼時候才開始是『台灣人』?

在中華民國殖民教育和中共的宣傳下,許多阿里不達以為中國擁有數千年歷史,且自古就是一個以『中國』為名的『國家』(相關文章:統戰:中華文化就是政治意識形態)。
他們也會將上述這套華殖邏輯回推,認為在台灣這塊土地最初的人們才有資格叫台灣人,同時以為台灣人是個四百年前就存在的概念。
台灣人的作為個同體的概念,最早應是在日治時期於台灣萌芽(參考書目:《成為臺灣人:殖民城市基隆下的民族形成(1880s-1950s)》)。
雲林太平老街。可以看到日治時期(日本橋)從西方引進的立面建築,和台灣傳統剪黏藝術的結合,這正是台灣特有的文化異質化──正港的台灣文化。
日本作為一個有別於傳統漢文化,又橋接西方現代知識的新帝國,成為剛受過清帝國殖民的台灣人一個很鮮明的對照組。而所謂的自我定義其實是比較而來的。就好比現代的台灣如欲脫離中國的文化認同,勢必得從中尋找我們和中國的差異。
在日本殖民政府試圖以各種手段打壓台灣文化的同時,台灣人在保存自身生活方式(文化)與捍衛宗教信仰儀式的同時,也體會到了自己與統治者的不同。看見了差異,就出現了防衛和堅持。所謂的台灣人意識,就這樣誕生在殖民政府的意料之外。
並非要稱讚當年的日本殖民者有多好(但再爛也比國民政府好),然而,不可否認地說,在殖民時期台灣開始現代化,不管是硬體(公共建設和產業)和軟體(教育和民間陋習的改良)都得到不同於中華民國的提昇。
縱貫鐵路的出現,連同全島政治版圖的統一,以實體和虛體交錯的方式將台灣島串在一起。知識和思辨能力,則讓台灣人可以發展自己的理論基礎。當年日治時期留下來的各方菁英階層,如果沒有在戰後被黨國迫害的話,要獨立建國甚至不是不可能。
日治時期的彰化扇形車庫,目前仍在使用中。該扇形車庫是全台唯一,亞洲為二(另一座在日本京都)(參考資料:邱建富赴日參訪團 參觀亞洲唯二京都扇形車庫)。類似的車庫,在當紅動漫《鬼滅之刃:無限列車篇》也有出現過。邱建富赴日參訪團 參觀亞洲唯二京都扇形車庫)。類似的車庫,在當紅動漫《鬼滅之刃:無限列車篇》也有出現過。
若要說這樣的台灣共同體有什麼表現?筆者當下想到的:二戰後,在面對兇殘的蔣氏政權時,當時台灣的三大族群(原住民、台語系、客語系),不同於清領時期的互相械鬥殘殺,彼此之間有呼應和合作,共同抵禦外敵,即為台灣共同體意識的一個表現

結語:逐漸中國化的台灣人身分

中國人以前不是中國人,就像台灣人以前也不是台灣人。
大清帝國的子民不是中國人,就像四百年前的台灣原住民也不是台灣人。
二十世紀初,才是中國人和台灣人平行誕生的時代。
一個五十年的日治時期,正是台灣和中國走上兩種不同國族建構的重要時期。
然而,隨後又一個五十年獨裁的華殖,『再中國化』讓『台灣人』這個身分認同逐漸死去。他們剪去台灣人的舌頭(台語、客語、原住民語),竄改台灣人的歷史記憶(明明是戰敗國卻又變成戰勝國)。
回到現在,國民黨沒有因為半世紀的獨裁遭到等值的清算,還與中共兩相呼應。因為擁有共同的歷史記憶,將這兩個曾經是仇敵的中國人再度統合。尤其文化統戰的心理層面干擾,比起頻繁擾台的共機還更具深層的破壞力(相關文章:統戰:中華文化就是政治意識形態)。
即使是民主化三十年的台灣,本土政權終於有機會全面執政的台灣,華殖(自我殖民)的效應依然是進行式。人民對於中華民國根深蒂固的認同(許多的阿里不達),未來雙語政策的推行,即使是民進黨政府,礙於選票和政權的存續,也尚且無力逆行倒施。
蔡英文總統自去年國慶演說提出的『中華民國72歲論』(相關文章:蔡英文雙十演說的「中華民國台灣」72歲論,將引爆不同世代的歷史觀對決),到近日於蔣經國紀念園區的致詞(相關文章:蔡英文出席台灣前總統「蔣經國紀念園區」開幕致詞引發哪些政治議題及辯論),引爆了台灣這塊土地兩份不同歷史記憶的新仇舊恨。
筆者能理解是為了讓國民黨徹底邊緣化,但難免也多了一層『中(華民)國身分』再也甩不掉、台灣無法脫中建國的憂慮。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5會員
45內容數
關於台灣文化,我們一直認為:『台灣保留博大精深的傳統中華文化精隨』、『只有原住民文化能代表台灣』、『台灣沒有文化』等等,真的是這樣嗎?面對中國不間斷地文化統戰,許多台派並不是特別關心文化這一塊;或是就算關心了,也鮮少有人能提出『跳脫中華』的論述系統。這裡希望能拋磚引玉,提供台派一個思考自身文化窗口。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故鄉留學生 的其他內容
很更多人在面對中國(與中華文化)的時候,喜歡拿出一套『台灣人普遍有原住民血統』來做為二元對抗的有力論述。或者,每當有國際友人詢問台灣有什麼文化可以拿出來時(換日線有很多這種文章),多數人多半也不會漏掉『原住民文化』,但當你問這些台灣人對於原住民文化的了解......?
多數人除了認為台灣文化就等於『沒有文化』之外,還會覺得台灣就是因為被過度殖民,所以文化沒有累積性;詭異的是,同一篇文章還會鬼打牆地認定台灣有不知所云的文化融合(野心大國)。以下筆者就粗淺地解釋這兩個似是而非的論點,究竟哪裡誤會了台灣文化?
台灣有文化嗎?!這句話表面上是個問句,但從許多台灣人的嘴裡說出來,更像是哀怨的肯定句。甚至,我們的文化自信已經低落到開始會自我傷害的程度了。舅舅是台灣真的沒有文化,還是你根本沒有發現台灣文化?
為什麼要寫台灣文化?大家心目中的台灣文化又是什麼呢?
很更多人在面對中國(與中華文化)的時候,喜歡拿出一套『台灣人普遍有原住民血統』來做為二元對抗的有力論述。或者,每當有國際友人詢問台灣有什麼文化可以拿出來時(換日線有很多這種文章),多數人多半也不會漏掉『原住民文化』,但當你問這些台灣人對於原住民文化的了解......?
多數人除了認為台灣文化就等於『沒有文化』之外,還會覺得台灣就是因為被過度殖民,所以文化沒有累積性;詭異的是,同一篇文章還會鬼打牆地認定台灣有不知所云的文化融合(野心大國)。以下筆者就粗淺地解釋這兩個似是而非的論點,究竟哪裡誤會了台灣文化?
台灣有文化嗎?!這句話表面上是個問句,但從許多台灣人的嘴裡說出來,更像是哀怨的肯定句。甚至,我們的文化自信已經低落到開始會自我傷害的程度了。舅舅是台灣真的沒有文化,還是你根本沒有發現台灣文化?
為什麼要寫台灣文化?大家心目中的台灣文化又是什麼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台灣共和國》的台灣國民vs在台灣的《山寨版中國人》,應該有很明確的對比,《山寨版中國人》在國際社會沒有真正的中國護照。台灣獨立建國陣營的腳步、節奏,務必跟上國際腳步,才能及時做明確的決擇。台灣人沒有機會也不需要再討論是否廢棄中華民國體制獨立建國,因為中華民國台灣的法定位在國際社會早就已經非常清楚。
臺灣國語與臺語之間的差異,包括國語運動對臺灣本土語言的影響,以及臺灣國語的發音特色。
1661年,鄭成功進攻台灣,漢人政權在台開始形成強勢 1683年,施琅攻下台灣,清朝訂渡臺禁令 1875年,沈葆楨上奏解除禁令 1895年,日本拿到台灣 清朝到日本治台之間200年,平埔媽是17世紀就開始與渡海移民的唐山公成家,然後生出混血後代,到19世紀尾日本時期已經混血6代以上。因為缺乏女性以
Thumbnail
每個原住民都有族名。 高山原住民有族名,平地原住民也有族名。 這些族名是怎麼來的呢? 很多年前,我在台北聽人類學家陳奇祿演講。 演講內容,我幾乎都忘光了,只記住一件事。 當時,陳奇祿說,原住民的族名是來自“人”字。 在日據時代,替原住民取族名,就看原住民語“人”字怎麼唸。
Thumbnail
地方創生雖然是2014年才出現的新名詞,不過更早之前台灣就已經種下了地方創生的根。自1990年代起,台灣經歷了不同階段的地方創生(在台又可稱社區總體營造),究竟台灣的本土脈絡為何,就讓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Thumbnail
最為現代民族國家當中相當重要的要素之一,政府的組成也是左右社會性質的關鍵因素。
Thumbnail
歷史是人群在一空間場所之生活經驗的累積總成,......台灣島上政權更迭,統治者輪番登場或下台,島民以「賺食人」的心態活過一代又一代。尤其一百多年來國家機制力量支配力甚強,「公家」(政府)寫歷史教歷史,不管「人家」(人民)的歷史,或只是偉人person的歷史,不是眾人people的歷史。
Thumbnail
臺灣人,是指在臺灣由多個移民族群與原住民族群所構成的族群,首先是最先居住在臺灣的原住民、接著於17世紀左右遷徙的漢族的閩南與客家移民、最後於1945年以後遷徙的外省移民,另外還有在往後不同年代的新住民。
標題正確的全文應該是要叫「中華民國為中共國人的祖國」。   台灣一直過去都被小粉紅們說中國是台灣的祖國?可是中華民國的前身為大清帝國。 在國民黨撤軍來台之前,台灣這塊土地是很複雜的,有大清帝國的人民來台、有大元帝國的人民來台、有大明帝國的人民來台,甚至還有大日帝國,跟原住民族共16族。 換言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台灣共和國》的台灣國民vs在台灣的《山寨版中國人》,應該有很明確的對比,《山寨版中國人》在國際社會沒有真正的中國護照。台灣獨立建國陣營的腳步、節奏,務必跟上國際腳步,才能及時做明確的決擇。台灣人沒有機會也不需要再討論是否廢棄中華民國體制獨立建國,因為中華民國台灣的法定位在國際社會早就已經非常清楚。
臺灣國語與臺語之間的差異,包括國語運動對臺灣本土語言的影響,以及臺灣國語的發音特色。
1661年,鄭成功進攻台灣,漢人政權在台開始形成強勢 1683年,施琅攻下台灣,清朝訂渡臺禁令 1875年,沈葆楨上奏解除禁令 1895年,日本拿到台灣 清朝到日本治台之間200年,平埔媽是17世紀就開始與渡海移民的唐山公成家,然後生出混血後代,到19世紀尾日本時期已經混血6代以上。因為缺乏女性以
Thumbnail
每個原住民都有族名。 高山原住民有族名,平地原住民也有族名。 這些族名是怎麼來的呢? 很多年前,我在台北聽人類學家陳奇祿演講。 演講內容,我幾乎都忘光了,只記住一件事。 當時,陳奇祿說,原住民的族名是來自“人”字。 在日據時代,替原住民取族名,就看原住民語“人”字怎麼唸。
Thumbnail
地方創生雖然是2014年才出現的新名詞,不過更早之前台灣就已經種下了地方創生的根。自1990年代起,台灣經歷了不同階段的地方創生(在台又可稱社區總體營造),究竟台灣的本土脈絡為何,就讓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Thumbnail
最為現代民族國家當中相當重要的要素之一,政府的組成也是左右社會性質的關鍵因素。
Thumbnail
歷史是人群在一空間場所之生活經驗的累積總成,......台灣島上政權更迭,統治者輪番登場或下台,島民以「賺食人」的心態活過一代又一代。尤其一百多年來國家機制力量支配力甚強,「公家」(政府)寫歷史教歷史,不管「人家」(人民)的歷史,或只是偉人person的歷史,不是眾人people的歷史。
Thumbnail
臺灣人,是指在臺灣由多個移民族群與原住民族群所構成的族群,首先是最先居住在臺灣的原住民、接著於17世紀左右遷徙的漢族的閩南與客家移民、最後於1945年以後遷徙的外省移民,另外還有在往後不同年代的新住民。
標題正確的全文應該是要叫「中華民國為中共國人的祖國」。   台灣一直過去都被小粉紅們說中國是台灣的祖國?可是中華民國的前身為大清帝國。 在國民黨撤軍來台之前,台灣這塊土地是很複雜的,有大清帝國的人民來台、有大元帝國的人民來台、有大明帝國的人民來台,甚至還有大日帝國,跟原住民族共16族。 換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