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文化脫中

含有「台灣文化脫中」共 13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前兩章節從『時間』和『空間』的面向,解構『台灣自古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份』的統戰咒語。這章節討論的『人間』參數,則涉及中國文化統戰所主張的『同文同種』魔咒,找回台語是破除的唯一方法。至於,台灣的祖先是否從中國來?也會在這裡探討。不去辯論宏觀的歷史,而是回歸到你我自身的家庭經歷。
Thumbnail
什麼是台灣文化?如果不用珍珠奶茶當例子的話,你能思辯到什麼地步呢?台灣是中華文化的一部份嗎?抑或是,中華文化才是台灣文化的一部份?本文將探討中華文化的框架,如何限制我們對於台灣文化的想像。此篇僅是前篇,更多的細節和案例,會放到其他文章探討。
Thumbnail
台灣是中國『自古以來』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份』──這一直都是中國一直以來大外宣的論述。雖然多數理智的台灣人對此又好氣又好笑,不予置評。大概也只有筆者會這麼無聊,去分析這句話背後的組成,結果卻意外發現這和《解構中華系列》文章所提到的概念不謀而合。
Thumbnail
跟你的想法不謀而合哈哈。清領時期統治台灣的是中國人眼裡外族蠻夷,根本不是漢人。
高志耘-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2/27
Sharon|數位素養 是的,像是馬關條約漢文簽署本的封面,不是寫"中國",而是"大清帝國"。過去的"大清帝國",不該和現代"中國"畫上等號。 加上,"中國"這一個詞,自古以來指涉的通常是"地理範圍",直到近代(清末民國之交)才開始作為現代意義的"主權國家國名"使用。
誰能定義時間,誰就能主宰這個世界。 『中華民族』是生物性的血緣嗎? 不對,他的本質更接近『時間』。
Thumbnail
謝謝你用那麼對史料來支持文章。很可惜方格子越來越討厭這種文章,這一個月深有所感(我的資料甚至不及你豐富)。 本來前幾天也想到這個題材想寫看看,但沒有動筆了就看你的文章,看來我可以專注在我原本題目就好,交給專業的就行。 我本來也想說寫好後用ai翻成英文投書到外媒看看,但沒有門路。想說你要不要試看看??
高志耘-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2/28
Sharon|數位素養 聽你這麼說,反而比較讓人安心,至少我不是唯一一個從去年底開始就超低流量的人。
台灣是多元族群文化--常被台派拿來當作否定自身為華人的擋箭牌。他們會開始切香腸:台灣文化中有中華、南島、日本文化等等,所以台灣文化都外來的?真正中立理性的論述方式,應該是將兩者視為對等:『台灣文化和中華文化有相似相異的地方』,只有從這個視角出發,才有可能看出台灣文化更廣更深的發展性。
Thumbnail
在國際場合,台灣被強制冠上中國的命名 Chinese Taipei;在島內,各種過去中華黨國對台灣人的錯誤命名與矮化,也為台派沿用至今,例如:『閩南語』、『本省人』、『中華文化』等等,都是一種試圖將台灣人合理化為中國人的話術。當這些名詞成了日常慣用,甚至成為學術正確,那意識形態的中國化也宣告完成。
Thumbnail
台灣常常對於自身的『量體』有很多錯誤的評估。舉例來說,像『反攻大陸』、『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就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幻想。但在文化語言上,有些島民不知哪來的自信,覺得自己有美國般強大的政經能量,有能耐和中國搶奪中華文化的話語權?還可以讓全世界的以 2300 萬人台灣華語為主,而不是 14 億人支語?
Thumbnail
普普文創-avatar-img
2024/02/24
有點嚴肅的話題,值得深思,問題是怎麼做?
高志耘-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2/27
普普文創 如果要我說的話,『正名』應該是拿回文化話語權第一步。​例如:課本上閩南語應該統稱為『台語』(或至少文化部已經通過的『台灣台語』),因為兩語至少有10%的差異(西班牙語和義大利語也是互通喔,這部分可參考我們在 Miin 的說法),其他理由如同。這點教育部承諾至今都還沒做到;https://miin.cc/story/1036279​又例如:中華文化在台灣必須一律改稱為『台灣文化』,因為在日治時期早已形成許多中國本土沒有的文化差異。當這樣的差異被錯誤膚淺的名詞抹消的時候,人們自然在文化認同上無法區分中國和台灣。​如果連最基本的名詞差異都混用、凡事是都採用中國文化統戰的學術定義時,後面的討論都沒有意義了。『正名』其實就是改變看待事物的切入點,切入點改變了,我們才能看到許多台灣和中國在語言文化面向上的實質差異。我們許多時候正是沒有看到這些差異,所以才會一直覺得必須留在中華文化裡面鑽研。彷彿沒有中華文化,台灣就沒有文化一樣。因此,正名或許是一個你可以深思的面向。
所謂的『台灣華語』、『繁體字』,其實就是一種台灣島內專屬的意識形態。無論人口數、普及程度、對非華語母語使用者友善程度,都是『簡體字』和『支語』勝出。島民對於台灣華語、繁體字的信仰僅是延續上個世紀,『一中框架』下的漢賊不兩立的正統之爭。和中華民國這塊神主牌一樣,不但走不出台灣,也難得到國際的正式認可。
Thumbnail
許 Kelvin-avatar-img
2023/12/28
我覺得你的觀點很棒,台灣的語言認同危機,是很多人沒有意識到的。但是台灣人的母語(閩南語、客語、原住民語)其實已經衰退到非常嚴重的程度,也就是母語的使用跟不上時代的變化。舉個例子來說,在香港,廣東話是母語,香港人可以很自然的用粵語說出智慧型手機、麥當勞炸雞這樣很現代的詞語。相較台語,我們不可能不用國語代稱這些詞(而且非常多詞語都要用國語表達),這是我認為我們台灣要去推行母語教育,從過去的國語政策,到現在的雙語國家政策,政府對本土語言始終不夠重視,如何把母語教育提升到使用率很高的層次,還需要很努力才行。
最近,好像又有人在講『台灣華語』的議題。雖然不否認台灣華語具備一定程度的特色,但若很客觀地從中台兩國人口數的觀點來切入,在市場、實用性、文化傳播上,台灣華語在世界上其實已經沒有具備太多的優勢。台語,反而才是更能展現台灣特色,未來文化優勢的潛力股。
Thumbnail
新中國的文化統戰,和舊中國半個世紀以上的黨國教育,灌輸給台灣人最毒的三概念分別是:中華文化、華人和閩南語。近來台派最喜歡的『神主牌』,是基於理性與法制的認知,是無法處理台灣人內建許久的中華文化情感。而這樣非理性的情感,也曾造成二二八台灣菁英和社會對中國的誤判。希望這代可以好好處理台灣文化認同的議題。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