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文化主體性

含有「台灣文化主體性」共 10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什麼是台灣文化?如果不用珍珠奶茶當例子的話,你能思辯到什麼地步呢?台灣是中華文化的一部份嗎?抑或是,中華文化才是台灣文化的一部份?本文將探討中華文化的框架,如何限制我們對於台灣文化的想像。此篇僅是前篇,更多的細節和案例,會放到其他文章探討。
Thumbnail
誰能定義時間,誰就能主宰這個世界。 『中華民族』是生物性的血緣嗎? 不對,他的本質更接近『時間』。
Thumbnail
謝謝你用那麼對史料來支持文章。很可惜方格子越來越討厭這種文章,這一個月深有所感(我的資料甚至不及你豐富)。 本來前幾天也想到這個題材想寫看看,但沒有動筆了就看你的文章,看來我可以專注在我原本題目就好,交給專業的就行。 我本來也想說寫好後用ai翻成英文投書到外媒看看,但沒有門路。想說你要不要試看看??
高志耘-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2/28
Sharon|數位素養 聽你這麼說,反而比較讓人安心,至少我不是唯一一個從去年底開始就超低流量的人。
台灣三合院古厝的窗,除了一般學術論文、坊間圖書、政府出版品,所描述的竹節窗、石櫺窗等,還有在日治時期,流行的『和洋折衷式』窗型。常見類型有重錘窗還有格子框,佐以細木柵,結合紅磚瓦,形成一幢幢只有台灣才能見到的百年古厝。如果只從中華文化的觀點檢視台灣,是很難注意到已經在本土累積成型的新傳統文化。
Thumbnail
台灣是多元族群文化--常被台派拿來當作否定自身為華人的擋箭牌。他們會開始切香腸:台灣文化中有中華、南島、日本文化等等,所以台灣文化都外來的?真正中立理性的論述方式,應該是將兩者視為對等:『台灣文化和中華文化有相似相異的地方』,只有從這個視角出發,才有可能看出台灣文化更廣更深的發展性。
Thumbnail
台灣共同體指的並不是居住在台澎島嶼上的居民,也不是持有中華民國身分證的人口,而是只一群具有堅定意象的政治行動者的共同體,希望讓台灣能夠成為一不受任何其他同等政治實體侵擾的政治實體,它歷史的產物,絕非任何超時間的客觀事物所能定義的。
Thumbnail
四百年前的原住民才不會自稱台灣人! 中國人以前不是中國人,就像台灣人以前也不是台灣人。 大清帝國的子民不是中國人,就像四百年前的台灣原住民也不是台灣人。 十九世紀初,才是中國人和台灣人同時誕生的時代。
Thumbnail
文中「十九世紀初,才是中國人和台灣人平行誕生的時代。」是不是打錯了?照上、下文的意思,不是二十世紀初嗎?
高志耘-avatar-img
發文者
2022/02/23
是的,打錯了,謝謝指正!
只要打開新聞、YouTube等等媒體,許多會來台灣的外國人,不管是長期居留工作、留學(學中文),或是短及旅遊,幾乎都會將『台灣保留最完整中華文化』、『使用古老又優美的繁體中文』納入他們來台的最大動機,和『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幾乎是可以並列的優點。尤其,當一些Youtuber或國際媒體近一步簡述台灣歷
Thumbnail
銀嵐-avatar-img
2023/03/29
這就要看怎麼去定義台灣文化了。 如果肯定目前台灣稱呼為台語的語言是台灣話的話,那麼要如何駁斥目前台灣官方用的「中文」並非是台灣話? 實際上兩者都是外來的語言,至少和各族原住民語比起來都不夠「久」。要說兩者之一有台灣本土化,與原始來源不同……實際比較北京那邊的腔調與文字就能得知,我們目前用的「中文」也早就是獨屬於自己的。如果將原住民文化視為真正的台灣文化,的確是比較合理……至少他們是真的是最初幾批來到台灣,並且有留存下來的族群,稱呼他們是真正的台灣人沒話說。但其他近百年才移民到台灣來的,其實都是外來文化,至於外來文化到底算是侵害、或融合台灣(原住民)文化,那就是另外需要討論的了。
高志耘-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3/31
銀嵐 首先,謝謝你的留言。為何要駁斥華語是台灣話(台語)呢?他雖然是台灣現在的語言之一,但就專業術語上來說華語就不是台灣話啊。難道現在全中國都講台灣話嗎(這是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什麼梗嗎)?台灣的大學難道就一定是台灣大學嗎?台語的稱呼至今已經超過上百年,清末到日治不管是官方到民間都是這樣用,『閩南語』這個稱呼反而是在1930 年代才被提出來。台語這個語言從一開始的漳州話、泉州話,又混入了殖民者的日語和華語,過程都是在台灣這個歷史場域發生的,二戰前又是八成本島人的日常語言,台語自然有資格被稱為台語。更別說,台語第一次官方的文字化(台羅/台漢)就是在台灣。不懂你要和原住民語比什麼?本來就是分屬不同族群的台灣人,不管是台語、客語、原住民語,大家講自己的母語,保存自己的文化有什麼問題嗎?這和久不久有什麼關係?一個國家一個語言的慣性邏輯,就是華語長久灌輸出來的,不是嗎?華語就是二戰之後,加諸在本島人的政治暴力,憑什麼要我們接受『華語』是『台語(台灣話)』呢?世界其他移民社會,如美國、加拿大、紐西蘭、澳洲都是講著他們祖先從歐陸帶過來的語言;但我們在這裡溝通的並不是我們祖父輩熟悉的語言,你都不覺得很異樣嗎?一直以來都不是只有日本帝國才有殖民台灣,中華民國的殖民更是深入,深入到難以察覺。華語當然有在地化,但我想那樣的在地化,很快就被近十年流行的支語給蓋過了。有多少人記得『閨蜜』在二十年年前的台灣華語是叫『姊妹淘』?又,台灣華語和中國華語的差異,恐怕還沒有大過台語和廈門閩南語之間的差異吧?而正是因為兩岸的語言文書幾乎毫無區隔,所以統戰才會那麼長驅直入。我們難道不該針對這一點更有設防嗎?本島人的身分認同並不是四百年來都毫無變化。台灣人作為群體的概念和政治訴求上的昇華是近百年才開始的(現在依然是進行式),在此前的只有漳州人、泉州人、潮州人、客家人、排灣族人、阿美族人……等等。現代台灣人的祖先未必就認為自己就是台灣人。幾百年前的原住民恐怕也不會告訴你他是台灣人,會講台語、擁有台灣文化,因為台灣這兩個字在西拉雅族語的意思是『外國人』!這些在其他文章都已經講的很清楚了,會建議看過我們所有的文章再來。謝謝,以上。
為什麼要寫台灣文化?大家心目中的台灣文化又是什麼呢?
Thumbnail
謝謝你的分享。雖然早就看過丹麥交換的那篇文章,看你的還是很有收穫。 我自己也常常思考中國和台灣的界線,前幾天在和中國網紅吵架的時候我覺得有個很明顯的差異是他們將自己視為一個民族,但是台灣卻有外省第x代、閩南人、客家人和原住民等等,所以我覺得各民族文化和語言也是很重要的部分。 其實我覺得對中國網友來說,他們的台灣史只講述台灣祖先來自中國,甚至連原住民都是從大陸去的,所以從他們視角來說,覺得台灣是他們的也很正常,所以我們才更要從歷史裡面找到台灣的特色,包含政權更替(荷西、南明政權、不只殖民台灣還殖民漢人的女真人等等)最近台灣有些新書也很努力地想從台灣歷史找到台灣地位。
高志耘-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2/27
Sharon|數位素養 謝謝你的捧場,還有細緻的留言。台灣近期的確有很多從台灣視角的新書,我目前也還在利用業餘的時間吸收中。只不過,那些看法應該仍是少數。學術圈大多數探討台灣文化的論文,仍在中華文化或是漢族的圈子打轉。 ​ 史觀一直都是影響台灣自我文化認同的因素,只是大家不太願意去探討這一塊。所謂的中華民族,他的本質就是時間,而不是生物基因血緣等外在因素。只能說,中國信奉的那套民族主義史觀,對於台灣文化的建構是有毒的。 ​ 說來慚愧,這篇的一些觀念,尤其是四大族群的部分,我自己到後來也沒有那麼認同,主要是因為那個分類充斥許多矛盾,去年的幾篇文章也有陸續提到這點。只因目前力有未逮,也有許多新的想法,這篇未來一定會再重寫。
《戰後台灣反殖民與後殖民詩學》心得—被殖民過、中的島嶼
Thumbnail
<p>台灣藝術大學人文學院長廖新田指出,三位候選人中,只有蔡英文對文化政策有較完整的文字內容,與上次競選政見有做出與時俱進的調整。宋楚瑜的文化政策抄自當年文化界提問的內容,「當老師的都知道,抄襲形同零分」。朱立倫競選總部的網頁則「無法找到任何有關的文字」,顯見這一屆總統候選人對於文化政策,連表面應付的心力都沒有,何況關心。</p>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