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前文提到,台灣人對於『文化沒有累積性』和『多元文化融合』的矛盾與錯亂論述之外(
淺談台灣文化(三):沒有累積性但又有文化融合?),有更多人在面對中國(與中華文化)的時候,喜歡拿出一套『台灣人普遍有原住民血統』來做為二元對抗的有力論述。
又或者,每當有國際友人詢問台灣有什麼文化可以拿出來時(換日線有很多這種文章),多數人除了笑嘻嘻地提到珍珠奶茶之外,歪個頭想個三秒多半也不會漏掉『原住民文化』,但當你問這些台灣人對於原住民文化的了解──就只有『原住民文化』五個字,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一定要有平埔族的血統才是台灣人嗎?
網路上流傳各種平埔族的可能生理特徵,例如
祖靈線,但多半沒有太多的科學根據;有人會去調查日治時期所做的人口普查資料,筆者父母方兩方的族種追到百年前,皆被註記是『福』。但這個標籤背後又有兩種解讀:我外公和鄉公所阿姨說那是福州人的意思(?);網路上有人卻聲稱,只要被註記
福、廣、平、熟,那就是平埔族,只是前兩者漢化到忘記自己的族語,變成只講主流的台語。
有的學者認為清領時期有普遍的漢番通婚,但又有另一派拿出數據說並沒有。台灣血液之母林媽利,則以科學的方式告訴大家台灣有超過八成的人有原住民血統,可是也有人則對她的研究方法提出質疑。
林林總總那麼多圍繞在血統的爭執,其實對文化並非最優先課題。但
我並不是很care自己究竟有沒有原住民血統,因為那不影響我成為台灣國族(台灣人)的一份子。只要成長在這塊土地上,對這塊土地有故鄉的認同,那不管你的祖父母輩來自何方,你就是台灣人。蔡總統在
2021的中華民國國慶演講也提到:
在這個包容的國家裡,不管先來後到,沒有人有原罪,也沒有人會因為不同的出身,而被排除在共同體之外。只要尊重、並且認同這塊土地,台灣永遠張開雙手,歡迎所有人,團結所有人。
有那麼一派的台獨人士,很喜歡透過血緣來證明自己是原住民平埔族。以便和『中華民族』做出區分,並且推理出台灣政治和文化上的獨立。這種推論、乃至幻想出來的血統論,筆者認為是無法拿來作為支撐台灣主體性的依據,因為這樣的論點很接近納粹和中共一直強調的種族主義,造成台灣非原住民族的撕裂,更難以凝聚認同。
當你過分強調血統和根源的時候,其實已經落入中共所設定的框架陷阱。中共統戰的核心價值之一就是『兩岸同屬炎黃子孫』,反證這樣的論述乍看之下很合邏輯。但是,如果這個『問題』從來就不存在呢?那針對它進行的辯證、甚至是沒有證據的詭辯,合理嗎?
『炎黃子孫』就是一道天花板,多數台灣人想要敲破它,卻極少有人發現天花板的旁邊有一道沒上鎖的窗。『炎黃子孫』也是一道讓時間凍結、破壞歷史的咒語,因為它忽略了整個東亞民族彼此互動與漸變的過程,更無視了台灣是一個百年前才從現代化中誕降的新生民族。
只有原住民文化能代表台灣?
還會有那麼一搓人,雖然不認為自己是原住民,卻將台灣所謂的在地文化狹隘成原住民文化,認為只能奉原住民文化為正統,以藉此抵制、區別東亞文化(
拿什麼走向世界)。
和中國、日本、韓國等國一樣,你從小薰陶的也是等相近的東亞儒家文化,不穿南島文明的原住民服飾、成長中也沒有豐年祭。文化難道不應該是回歸你自身的經歷嗎?欲達成在地化,卻先下手抹消已經存留在自己身上的文化根基與印記?
如同前述,『中國』、『中華』開頭的人事物,在這座島嶼因為各種歷史政治因素交織,變成一些非常負面、近乎齷齪的詞語,『原住民論者』做為強調台灣為主體的其中一個支派也因應而生。
他們所主張的強力消除『中華因素』、『去中國化』,會讓多數普通的本島台語系文化人產生困惑、無所適從、乃至排斥,對這些人想要達成『去中國化』的目標造成反感與反效果。所謂的原住民文化,除了無法成為大多數之外,以目前的研究成果來說,是無法拿來填補完全『去中國化』的文化空虛(所謂的『去中國化』,在之後的章節會有更詳細的解釋)。
結語
不管是血緣上或是文化上原住民論台灣文化,我覺得支持的論據都還太過薄弱,且有其侷限性。重點是,它並非我個人從小到大耳濡目染的文化背景,也不應該被隨意拿來消費。
然而,我並不否定,許多平埔族文化仍以語言、信仰等形式,殘留在台灣的主流文化圈。例如地基主誕生的其中一種說法就和原住民的室內葬的祖靈有關(
維基百科);又例如,在台灣某些鄉鎮的端午節,依然可見來自於原住民的木屐走鏢儀式(
見證族群融合的走標儀式與木屐競走)。
筆者也支持現今許多原住民文化的深入研究,還有那些由個人推展至社區的復興運動,說不定往愈深的地方挖掘,能驗證今日台灣社會層面的一些特有邏輯思維背後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