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物獵人〉:我鄙視它的輕薄

〈魔物獵人〉:我鄙視它的輕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我不理解〈魔物獵人〉這部異世界冒險電影想要表達什麼,如果這世界上有一種電影拍出來只為用擦邊球的方式騙取遊戲粉絲觀眾手中的珍貴電影票錢的話,那麼這種建立在符號剝削之上電影就是它。〈魔物獵人〉不管不顧地把一個單純的奇幻狩獵遊戲用視覺特效花招把電影包裝得看起來很貴、很刺激、很過癮,然後賣給遊戲的粉絲觀眾。 

〈魔物獵人〉的本質並不是想好好地說故事,他根本沒有一個故事可以敘說,人們沉浸在遊戲中,是為了獲得當下的體驗。因此,〈魔物獵人〉的電影只是想將所有可以堆疊的刺激元素都放在電影的篇幅中,然後再加上一個異世界穿越的俗氣故事,跟拍得美美的電影動畫場景。人們可以坐在電影院或者自己的沙發經由看與聽這些畫面獲得即時的滿足,這其實跟看AV一樣。

raw-image

〈魔物獵人〉的缺陷是它的故事乏善可陳,演員演技乏善可陳,動作設計和笑點設計乏善可陳,怪物的設計盡力還原遊戲(這大概是讓遊戲粉絲唯一感到小闕幸的部分),讓本片還未功成名就便未老先衰速速過期。〈魔物獵人〉雖然主打異世界穿越,但是為什麼都已經穿越道異世界了,我們還要被迫看一部美國的英雄主義動作電影?電影音樂倒是值得嘉獎有一種電玩遊戲漸進式電子音樂氛圍,融入在這些亂七八糟的動作場景和畫面和電腦動畫之中。但這些音樂也不是獨創,因為我們在〈一級玩家〉和驚豔世界的〈創:光速戰記〉中就已經聽過這種作曲風格(Daft Punk電子音樂最高!)。

raw-image

另一件事,在一片將女演員作主角的電影中,蜜拉喬娃維奇飾演的女士官長·阿蒂米斯士官長的英雄氣質突出,延續了她在〈惡靈古堡〉電影系列的螢幕形象,導演保羅·W·S·安德森不愧是最會捕捉她老婆魅力的老公,在他手上毀掉的遊戲改編電影又多了一部。根據此人慣例,這部片本來應該成為他搞爛一個新的電玩系列的第一部作品,好險電影票房非常差。不知何時保羅·W·S·安德森才會放下他屠殺遊戲改編電影的大刀,重回〈撕裂地平線〉太空恐怖驚悚片的懷抱。事實上,本片最具有渲染力的段落,就是女士官長被怪物影蜘蛛抓進地下巢穴奮力逃出生天的那段,影像敘事構成和色彩有〈異形〉和「克蘇魯」風格陰暗、潮濕、扭曲,在本片不斷呈現的打怪慣性操作中,特別地讓人印象深刻。

raw-image

那麼,一部根本沒有什麼劇情的遊戲是不是不應該被自遊戲改編成動畫跟電影呢, 我認為是的。一個沒有故事導向指示將部分元素擷取成一部異世界歷險電影的基調的改編電影,沒有辦法吸引觀眾好好的去聽這個故事本身,只能依靠大量的電腦動畫特效跟演員淺薄的想像力來讓觀眾信服於他們正沉浸在一個刺激的夢。

avatar-img
Sam的沙龍
11會員
52內容數
從電影到視覺藝術,從動漫到文化現象,從內容出發,從主題出發,從過去出發,從當下出發,我們累積對於世界的看法,和你分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Sam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殘酷和悲哀不同,殘酷代表了一種對於現實世界的揭發,悲哀則是一種對於現實世界的無力感。銀翼殺手系列作品正好驗證了這兩種概念,1982年的《銀翼殺手》體現一種黑暗的殘酷,而《銀翼殺手2049》則是表現了無盡的無力和哀愁。 
我一向不是克里斯多福諾蘭的狂熱粉絲,《奧本海默》這部電影既是一部失敗的史詩電影,也是一部失敗的傳記電影。電影沒有成功且立體的塑造出奧本海默所帶有的多面向心靈特質以及他複雜的人生經歷,也沒有展現出奧本海默的思想內涵以及他所身處的那個對抗、艱困及幽暗的時代。
網飛(NETFLIX)最近出品的《韋科慘案:末日烈火(Waco: American Apocalypse)》紀錄片,是對這個事件最淺層的一個表現,將一個充滿複雜角力的社會案件便成了最粗俗無趣的好萊塢動作紀錄片。
最近無聊看了一些以前的電腦動畫人物和真人合演的電影,漸漸地感覺到這種電影都重複著一個套路,就是一個人很好,但沒什麼成就,沒什麼攻威脅性。於是乎,觀眾對這種賣人物IP的東西貧乏了,無聊了,太過於流水線編劇生產跟政治正確的好萊塢電影終究把觀眾弄無聊了。
這是一部充滿紐約懷舊情懷與酷派爵士樂的黑色電影,卻不是一部好的黑色電影。《布魯克林孤兒》電影風格塑造出的50年代紐約的整體視覺風格與電影音樂上絕佳的品味超越了電影本身,讓這部黑色電影的推理與懸疑氣息,陷入在一個種族政治和城市規劃的冗長謎團裡。
主角Shakes不停地說,不停地說直到把這群成年的硬漢的榮譽犯罪說成了依舊柔弱青年孩童打鬧式的反抗,不停地消磨觀眾注視眼前的耐心,不停地用話語把一樁精心設計的復仇計謀說成了肥皂劇中隨意設計的皆大歡喜的橋段,讓這群成年的孩子們即使復仇了,也從未放下心魔,讓他們的心靈依舊沉睡在少管所夜不能眠的驚恐夜。
殘酷和悲哀不同,殘酷代表了一種對於現實世界的揭發,悲哀則是一種對於現實世界的無力感。銀翼殺手系列作品正好驗證了這兩種概念,1982年的《銀翼殺手》體現一種黑暗的殘酷,而《銀翼殺手2049》則是表現了無盡的無力和哀愁。 
我一向不是克里斯多福諾蘭的狂熱粉絲,《奧本海默》這部電影既是一部失敗的史詩電影,也是一部失敗的傳記電影。電影沒有成功且立體的塑造出奧本海默所帶有的多面向心靈特質以及他複雜的人生經歷,也沒有展現出奧本海默的思想內涵以及他所身處的那個對抗、艱困及幽暗的時代。
網飛(NETFLIX)最近出品的《韋科慘案:末日烈火(Waco: American Apocalypse)》紀錄片,是對這個事件最淺層的一個表現,將一個充滿複雜角力的社會案件便成了最粗俗無趣的好萊塢動作紀錄片。
最近無聊看了一些以前的電腦動畫人物和真人合演的電影,漸漸地感覺到這種電影都重複著一個套路,就是一個人很好,但沒什麼成就,沒什麼攻威脅性。於是乎,觀眾對這種賣人物IP的東西貧乏了,無聊了,太過於流水線編劇生產跟政治正確的好萊塢電影終究把觀眾弄無聊了。
這是一部充滿紐約懷舊情懷與酷派爵士樂的黑色電影,卻不是一部好的黑色電影。《布魯克林孤兒》電影風格塑造出的50年代紐約的整體視覺風格與電影音樂上絕佳的品味超越了電影本身,讓這部黑色電影的推理與懸疑氣息,陷入在一個種族政治和城市規劃的冗長謎團裡。
主角Shakes不停地說,不停地說直到把這群成年的硬漢的榮譽犯罪說成了依舊柔弱青年孩童打鬧式的反抗,不停地消磨觀眾注視眼前的耐心,不停地用話語把一樁精心設計的復仇計謀說成了肥皂劇中隨意設計的皆大歡喜的橋段,讓這群成年的孩子們即使復仇了,也從未放下心魔,讓他們的心靈依舊沉睡在少管所夜不能眠的驚恐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