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愛德溫‧A‧艾勃特 |
還記得在念高中的時候,最討厭的就是數學科(還有那些圖形題目)。也許是一種莫名奇妙的偏見(?)我一直覺得自己是個腦海中只有文字﹑沒有畫面的人。但這本書,竟以純文字,描繪純圖像的世界,而我更竟然讀得十分入迷。
整本書的世界觀建構在一個二維的平面國 — 一個「形狀決定一切」的地方。每個人生來就是一個形狀,他們彼此觸碰,以此辨認別人的身份—愈多尖角,階級愈低; 愈接近完美的圓形,階級愈高。有趣的是,若夫妻雙方皆是正邊形,生下的小孩會比父母多出一條邊,代表孩子總高自己父母一等。
平面國階級(由高至低排列)
圓形 — 祭司
正方形、正五邊形 — 專業人士、仕紳階級
正三角形 — 中產階級
等腰三角形 — 士兵、勞工階級
直線 — 女性
「國家級的醫生會對那些聰明的叛亂領導者進行整形手術—透過人工的收縮與伸張,人為地讓這些叛亂領袖進入正三角形階級—喻曉這些聰明的叛亂領䄂,成為正常服從的模範公民,並承認自己已然成為特權階級的一員:「原來當個貴族是有希望的!」
主角作為正方形的學者,見證著底層的三角形士兵,一次次以自身的尖角衝擊這個社會。而為了抑制動亂,國家「修正」了叛亂領導者,磨鈍他們的尖角,把他們打造成改過自新﹑重投社會的「正常人」。他們想印證在這個社會,平民仍可順著那道社會階梯,一步步爬上成為圓形的頂端。
直線國與點之國
後來,主角在夢中到訪了另外兩個國度—直線國﹑點之國。
「他以為直線以外的一切都不存在。他的子民們都是由線和點組成的,前者是男性,後者是女性—這些人同樣被限制只能在這條直線上移動,只看得見直線上的事物。」
直線國的國王,與他所有的國民都站在同一條直線上。他們不曾看到過彼此的面貌,但國王卻對所有國民暸如指掌,他能聽出身邊國民的聲音。但即使主角不斷前進後退,聲音時遠時近,卻始終不能說服國王,這個世界其實不止直線,而是平面的。
「他自己即是他的世界,他的空間,他無法感應到自己以外的其他事物」
而當他來到最低階維度的存在——點之國,一個零維度的混沌。那裏只有一個人,而那個人就是整個世界,自大狂妄的他,不能相信世界之外,竟然有另外的人存在。主角感到非常氣憤,不明白為何他們都不願意相信,宇宙其實不只眼前所見的直線和點。
立體國
「點、線段、平面、立體、超立體,我們都犯了相同的錯誤,
都是偏見的僕人,被自己擁有的維度誤導。」
然而,活在立體國的我們當然知道,這個世界比平面也多出一個維度。所以當來自立體國的球體打算啟蒙主角時,主角也瞬間變成了那些他曾鄙視的無知人類。在他認知的平面的世界,只有向北,並沒有向上,所以起初他根本無法相信一個他不曾看見的存在。
「只因我試圖喚醒潛藏在每一個平面和立體生命之中的人性,
以人性去對抗那些故步自封,將我們限制於二維或三維世界的驕傲與自滿的大敵」
主角在經歷的,正是「意識形態生長痛」— 一種必須先承認自己的狹隘,推翻一切過往實在的經驗,逃出認知舒適圈的掙扎。這種主動痛苦的,往往是咎由自取的。當然,總會有人選擇視而不見。但這讓我想起一個問題:「寧可當痛苦的人,還是快樂的豬?」
—「與其無知地享受脆弱的快樂,不如接受啟發,獲得更多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