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咖啡市場產值成長20%,達27.6 億美元(約新台幣850 億元) 年成長率達到 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根據美國農業部(USDA)2021 年報告,2020 年台灣咖啡市場產值成長20%,達27.6 億美元(約新台幣850 億元)。


國際咖啡組織(ICO)的調查,2020 年台灣的咖啡豆進口量約43500 公噸,2017~2020 年的複合年均成長率為1.6%。台灣人2021年全年咖啡消費總數約28.5億杯,平均每人每年約喝122杯,自2018年起每年增加1.6%。


根據農委會統計,台灣近年自產咖啡豆產量大約落在700~1100公噸,還不足以供應國人所需,因此大多仰賴進口。依財政部的資料顯示,2021年咖啡豆進口量達4萬866公噸,進口金額首度突破2億美元,較2011年翻倍成長。


2022年前9月累計金額已達2.1億美元,超過2021年全年進口金額,年增38.2%,主要進口來源依序為巴西(占15.5%)、衣索比亞(占15.3%)、美國(占12.4%)及哥倫比亞(占12.1%),合計超過5成。


咖啡店展店速度仍強 但7成集中在六都可以獲得現磨咖啡的場域,主要包括連鎖咖啡店、獨立咖啡店、便利商店及超商超市、速食店、手茶飲店和吃到飽餐廳,都同時帶動了咖啡需求的持續增長。但是我們若是想要好好喝一杯的時候,還是會特別選擇專門的咖啡店。


以經濟部2022年11月統計調查中,國內的咖啡館展店速度持續增強,全國7成的咖啡店都在六都。依據財政部營利事業家數資料顯示,與2011年底相較,咖啡館成長近1.6倍,可見我們有多熱愛喝咖啡的程度,日益增加的需求也帶動,咖啡市場規模蓬勃發展。


台北市擁最多家咖啡館 其他縣市還有成長空間至於有哪些縣市的人特別愛喝咖啡呢?以2022年8月底全國咖啡館家數來看,台北市929家居首(占22.7%)、台中市474家次之(占11.6%)、新北市459家再次之(占11.2%)。若以人口來計算咖啡館密度,六都中以台北市每萬人口有3.8家居冠,台南市2.0家與台中市1.7家分居2、3 名。


更多的統計資料,可參考 市場情資研究所|納帝思商學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廣義人智學的研究實踐家
21會員
61內容數
人智學包羅萬象,涵蓋社會科學,人文,心理學和神秘學等領域,當然也包括商學等。我深度研究組織行為學以及生命科學包括命理學等領域,這邊是我的小品發布的地方,讓大家多多認識我。
2025/04/25
在全球供應鏈重組與關稅戰愈演愈烈的時代轉折點上,台灣正處於一個關鍵而罕見的戰略機會窗口。 面對美中對抗下的「洗產地」現象,台灣不僅不應淪為中國規避關稅的替代出口基地,更應主動切斷依附思維,轉向精緻製造與品牌升級的路徑。
2025/04/25
在全球供應鏈重組與關稅戰愈演愈烈的時代轉折點上,台灣正處於一個關鍵而罕見的戰略機會窗口。 面對美中對抗下的「洗產地」現象,台灣不僅不應淪為中國規避關稅的替代出口基地,更應主動切斷依附思維,轉向精緻製造與品牌升級的路徑。
2025/04/25
回顧近年國際情勢的演變,中共與美國之間的對抗,已演變為一場高風險的地緣政治博弈。從現階段的格局觀察,這場對決的勝負已初步定調,中國正處於明顯的劣勢。 習近平執政後推行的「戰狼外交」與強勢的霸權展演,短期內或許成功凝聚了國內的民族情緒,滿足了內部對民族榮耀的渴望。然而這樣的策略...
2025/04/25
回顧近年國際情勢的演變,中共與美國之間的對抗,已演變為一場高風險的地緣政治博弈。從現階段的格局觀察,這場對決的勝負已初步定調,中國正處於明顯的劣勢。 習近平執政後推行的「戰狼外交」與強勢的霸權展演,短期內或許成功凝聚了國內的民族情緒,滿足了內部對民族榮耀的渴望。然而這樣的策略...
2025/03/30
從2023開始,台灣零售業呈現衰退格局而且狀況沒有減緩。好奇背後的可能因素是不是跟同期出現的青年購屋刺激政策有關? 於是做了消費力與房貸負擔的各項經濟數據橫向關聯分析,研究25-45歲族群可支配所得的排擠效應,或許我找到原因了。
2025/03/30
從2023開始,台灣零售業呈現衰退格局而且狀況沒有減緩。好奇背後的可能因素是不是跟同期出現的青年購屋刺激政策有關? 於是做了消費力與房貸負擔的各項經濟數據橫向關聯分析,研究25-45歲族群可支配所得的排擠效應,或許我找到原因了。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關於2025年日本精品咖啡市場的消費者行為分析: 台灣精品咖啡發展一直是跟隨著日本市場的腳步。 兩地的咖啡圈交流亦十分頻繁密切。 藉由觀察日本精品咖啡市場的流行及發展趨勢,或許可以對台灣未來的消費者行為作出一些預測及想像。
Thumbnail
關於2025年日本精品咖啡市場的消費者行為分析: 台灣精品咖啡發展一直是跟隨著日本市場的腳步。 兩地的咖啡圈交流亦十分頻繁密切。 藉由觀察日本精品咖啡市場的流行及發展趨勢,或許可以對台灣未來的消費者行為作出一些預測及想像。
Thumbnail
近年來,中國大陸已悄然成為全球最大的咖啡市場,這個轉變的速度快得讓人難以置信。根據World Coffee Portal的研究,截至2023年底,中國品牌咖啡店的數量達到49691家,遠遠超過了美國的40062家。這個數字不僅僅是冰冷的統計,更是一個象徵,標誌著中國消費市場的成熟與多樣化。
Thumbnail
近年來,中國大陸已悄然成為全球最大的咖啡市場,這個轉變的速度快得讓人難以置信。根據World Coffee Portal的研究,截至2023年底,中國品牌咖啡店的數量達到49691家,遠遠超過了美國的40062家。這個數字不僅僅是冰冷的統計,更是一個象徵,標誌著中國消費市場的成熟與多樣化。
Thumbnail
被咖啡擔誤的蘋果展示店-𝐒𝐭𝐚𝐫𝐛𝐮𝐜𝐤𝐬星巴客($sbux)公佈財報 🟢營收:87.2億美元 𝒃𝒆𝒂𝒕𝒔 84億美元 🟢EPS: 0.74美元 𝒃𝒆𝒂𝒕𝒔 0.65美元 🟢營收成長: ♦️美國: 客流量增長 6% ,美國同店銷售額躍升 ⬆️12% ♦️中
Thumbnail
被咖啡擔誤的蘋果展示店-𝐒𝐭𝐚𝐫𝐛𝐮𝐜𝐤𝐬星巴客($sbux)公佈財報 🟢營收:87.2億美元 𝒃𝒆𝒂𝒕𝒔 84億美元 🟢EPS: 0.74美元 𝒃𝒆𝒂𝒕𝒔 0.65美元 🟢營收成長: ♦️美國: 客流量增長 6% ,美國同店銷售額躍升 ⬆️12% ♦️中
Thumbnail
【李婉如/ 報導】2022台灣國際咖啡展11月18日盛大登場,臺灣國產精品咖啡,今年再度以全新規模在臺灣國際咖啡展,將精品咖啡的細節以品、聞、觸、觀的形式帶民眾深入了解。台東縣政府精心挑選全台24間頂尖的咖啡業者,參與此次的台東精品咖啡暨全國精品咖啡館,讓民眾不用跑遍大江南北,只要來展館就能嚐遍全台
Thumbnail
【李婉如/ 報導】2022台灣國際咖啡展11月18日盛大登場,臺灣國產精品咖啡,今年再度以全新規模在臺灣國際咖啡展,將精品咖啡的細節以品、聞、觸、觀的形式帶民眾深入了解。台東縣政府精心挑選全台24間頂尖的咖啡業者,參與此次的台東精品咖啡暨全國精品咖啡館,讓民眾不用跑遍大江南北,只要來展館就能嚐遍全台
Thumbnail
從品牌排名角度觀察,2022 年上半年消費者喜歡的茶飲料品牌,依累積的消費金額排序,前十大茶飲料的品牌依序為:純喫茶、原萃、御茶園、茶裏王、統一麥香、立頓、義美、愛之味、御茶園每朝健康、KIRIN午後紅茶。
Thumbnail
從品牌排名角度觀察,2022 年上半年消費者喜歡的茶飲料品牌,依累積的消費金額排序,前十大茶飲料的品牌依序為:純喫茶、原萃、御茶園、茶裏王、統一麥香、立頓、義美、愛之味、御茶園每朝健康、KIRIN午後紅茶。
Thumbnail
每周一篇文章的讀書會心得報告摘要與筆記,本次分享文章為:參考星巴克定價、用哲學賣茶飲,吃茶三千如何掀起 IG 打卡熱潮、紅回台灣? 1. 方圓國際 2. 咖啡能靠濃縮穩定口味,茶飲卻很難每次都煮得一樣 3. 開店是科學與哲學的結合,買珍奶也講求心靈體驗 4. 價格比照星巴克,要做手搖飲界 LV
Thumbnail
每周一篇文章的讀書會心得報告摘要與筆記,本次分享文章為:參考星巴克定價、用哲學賣茶飲,吃茶三千如何掀起 IG 打卡熱潮、紅回台灣? 1. 方圓國際 2. 咖啡能靠濃縮穩定口味,茶飲卻很難每次都煮得一樣 3. 開店是科學與哲學的結合,買珍奶也講求心靈體驗 4. 價格比照星巴克,要做手搖飲界 LV
Thumbnail
在試了市場水溫後,發現原本的訴求,要再花更大的投入才能讓消費者認同,如果你是品牌負責人,那要你要怎麽做?一般就會開始研究定位調整的可能,但要如何調整定位?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其他市場的業者怎麽做,再看一下是否自己也可以跟進,從下面日本的這幾個例子或許可以得到一些定位調整的靈感。
Thumbnail
在試了市場水溫後,發現原本的訴求,要再花更大的投入才能讓消費者認同,如果你是品牌負責人,那要你要怎麽做?一般就會開始研究定位調整的可能,但要如何調整定位?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其他市場的業者怎麽做,再看一下是否自己也可以跟進,從下面日本的這幾個例子或許可以得到一些定位調整的靈感。
Thumbnail
​ 台灣有許多手搖飲料店,開店密度在世界各國中是排行前幾名國家。根據某個數據顯示,手搖飲的店數與銷售額成正比關係,從二零零八年一萬家成長至二零一八年突破一萬八千家,而銷售額也從二零零八年的一百八十八億元成長近兩倍,至二零一八年已達五百二十二億元,這也難怪手搖飲市場競爭如此激烈。要在手搖飲料業立足,沒
Thumbnail
​ 台灣有許多手搖飲料店,開店密度在世界各國中是排行前幾名國家。根據某個數據顯示,手搖飲的店數與銷售額成正比關係,從二零零八年一萬家成長至二零一八年突破一萬八千家,而銷售額也從二零零八年的一百八十八億元成長近兩倍,至二零一八年已達五百二十二億元,這也難怪手搖飲市場競爭如此激烈。要在手搖飲料業立足,沒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